《竹影》教学思考和教学设计_第1页
《竹影》教学思考和教学设计_第2页
《竹影》教学思考和教学设计_第3页
《竹影》教学思考和教学设计_第4页
《竹影》教学思考和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竹影教学思考和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思考和教学设计 周凌语文工作室 竹影的教学思考 文 /周凌 这个单元有两篇课文,我是比较害怕的。一是安塞腰鼓,一是竹影。安塞腰鼓的害怕是文章太好,怕不能让学生领悟这其中的精妙。竹影则是不知道教什么。 安塞腰鼓是一篇很精美的文学作品,我能明白它的文学美在哪里,所以我知道教什么,怕其实是一种 恨铁不成钢 ,恨自己教学能力不足,有时也恨学生领悟能力不足(学生的不足其实就是教师的能力不足)。 但是竹影呢?早 期教竹影,我会不自觉上成美术课,因为里面有一大段关于美术的论述。这不是我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做的。但是明明在文章中占一定分量的篇幅,怎能避开?后来又专门上描写。纯语文知识的东西很破坏美感的,学生最后就只见句子不见篇章了。所以很怕上竹影。 这次云燕帮我上了安塞腰鼓,我就能用很多心思研究竹影。为了上一课时竹影,我看了四五篇名师的或者获奖教学实录和设计,还是毫无头绪,这些设计要不拓展太多,要不都是在 游戏即艺术 的主题上打转,我看不到2 / 7 太多的语文的色彩。最后我干脆不看教学实录了,直接看研究竹 影的学术论文,也看了四五篇。 最令我汗颜的是看王荣生教授的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 以竹影的教学为例一文,里面出示的教学实例中存在的问题,我或多或少都存在,不仅是在竹影,也在其他课文的传授。如: 1.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并思考两个问题:这两段写出了光的 ,表达了孩子对光的 感情。 分析: 用最快的速度阅读 , 对描写的语句需要细细地咀嚼!为什么要回答这样的问题? +这里教师犯了两个错误:混淆了科学观察(说明)和文学 观察(描写),把作者所感之景误读为人人能见着的自然之景!混淆了心身感受和理性概括。 比 如, 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弱,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 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这些描写显然是作者的独特所感,概括为 时间变化 美 喜欢和留恋 ,把这样入情的具体描写平庸化,只能败坏对文学作品的感受。 2.学生朗读上述两段。要求边读边想象。 3 / 7 分析:用齐声朗 读(学生腔)的方法,能边读边想象吗?孟浪地读一遍,能做到读出感情来吗? 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与 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 这中间是怎么回事? 不一一列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王教授的原文来看。 我汗颜之余,还是没有解决问题,我知道了不该怎样上竹影,但是不知道该怎样上竹影呀。 最后使我醍醐灌顶的宋怀斌老师的误读都是节选惹的祸一文。文章明确了两点: 1.竹影是一篇小说。小说和散文虽然都具有叙事性,但是教法是不一样的。(当我懂得这个观点的时候,我才真正踏入语文教学的门 槛) 2.竹影是一篇教育小说,丰子恺利用一个叫柳逢春的小女孩(文中的 我 )的视野,去介绍生活中的美术,课文就是要讲中国画的画竹。因此,教学不能回避文中关于美术的论述。从这一点上,这篇文章有些接近位梦华的旅鼠之谜文章特点。 突然间,豁然开朗!知道自己要教什么,剩下的就是用什么方式教而已。 蒋红森老师的文本价值的教学选择 以教学为例给了更明确的道路: 4 / 7 第一,以儿童故事为特征的竹影。(教:故事内容、故事思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 第二,以绘画艺术启蒙为特征的竹 影。(教:中国画的绘画艺术。) 第三,作为研究作者的实证材料 的竹 影。(教:丰子恺的创作风格,包括为文和为画) 蒋老师认为,第一才是语文课的教学选择。 我亦赞同。第一点是语文教学毋庸置疑,既有篇章,又有语句。第二点是美术教学,这不是语文老师的责任。第三点虽也涉及到文学史内容,但是初一学生要探索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实在是强人所难了;加之这篇文章并不是丰子恺作品的代表作,用它来分析丰子恺的创作风格,欠妥。于是竹影的教学在我的脑子里面成型了。 教学的乐趣无穷,是因为要探究的东西实在多,想想这一篇竹影我教了多少次了?从 xx 年起我至少教了三四次竹影,而到如今,我才明白竹影真正的文体知识和教学内容,究竟还有多少东西要探索呀。 也许有人会说,你真的能做到篇篇课文这样做吗?你这样的备课很不现实!事实上,这个问题和批评,我回答不了,我迂回的说一下吧 从找这些文章到阅读完这些文章,我只用了一个小时,加上设计修改到形成教案,大概要花两个小时。用两个5 / 7 小时备课是不是篇篇课文都能做得到呢?应该是能做到的。做不到的原因大概是琐事太多了。但 是事实上,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要费时这么多。 当老师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呀。一篇课文教过不代表懂,即使懂了的文章,不代表对这篇课文的研究就停止了。换了新版本的课文,教学目标不一样了,教学内容也许就要变了;有了新的研究出来了,教学内容也许就要变了。 在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对我们说,请记住你们的身份,你们是老师,不是学者;你们要做的是把学者研究出来的学问,教给你的学生。 他不是否认教师的研究能力,而是告诫教师要懂得尊重自己的职业,教师的职责首先在于传道,而非传递一己浅见。如果不多看一些研究课文的论文 ,不了解对这篇课文的研究,你永远教不好这篇文章。 附加说明一下:王荣生教授那篇文章发表于 xx 年,蒋红森老师那篇文章发表于 xx 年,最新的是宋怀斌老师的文章,发表于 2016 年 1 月。 10 年,竹影的研究从未停止。 竹影教学设计 设计 /周凌 【教学目标】 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体味文章中优美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人物描写。 6 / 7 抓住语段要点,明白画竹的美术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 分钟) 用歌曲丢手绢引入 游戏 的话题,进而引出丰 子恺的竹影。 二、整体感知( 5 分钟) 教师出示抢答题:速读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围绕 竹影 ,文章写了四处情节,请参照 看竹影 这样的词语结构,写出其余三处情节。 学生进行抢答。没有抢答到小组进行纠正。 教师归纳:看竹影 描竹影 论竹影 悟竹影。(亦可对应小说的: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三、品读描写( 15 分钟) 师生合作朗读课文。教师分配任务: 1、 3、 5 组女生 旁白; 1、 3、 5 组男生 华明; 2,4,6 组女生 我;2,4,6 组男 生 弟弟;爸爸 老师。 教师出示问题:课文写 我 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 人影看竹影 , 充满童趣 , 你觉得哪些描写最生动 , 并谈谈你的理解?(提示:描写既包括景物描写也包括人物描写) 小组选择讨论的内容。教师进行干预,形成两组讨论景物描写,四组讨论人物描写(四组又分华明组、 我 组、弟弟组、爸爸组) 7 / 7 小组进行讨论 3 分钟。小组进行黑板展示 2 分钟。 教师在适当的地方进行点拨、归纳,提示学生注意:景物描写的艺术化、人物描写的动作、语言的童趣。 四、略读文段( 10 分钟) 教师导学:老师刚才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发现了 一 个问题,这些生动的描写都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后面还有四个自然段几乎没有涉及。尤其是 5、 6 两个自然段都是爸爸的话语,介绍了画竹 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 . 全班齐读第 5、 6 段。 教师出示问题:第 5 自然段说的是画竹之难,画竹难在何处?请在文段中找出核心句子。第 6 自然段开头提出了问 题: 竹为什么不用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