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强烈推荐一份非常好的教案】 .pdf_第1页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强烈推荐一份非常好的教案】 .pdf_第2页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强烈推荐一份非常好的教案】 .pdf_第3页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强烈推荐一份非常好的教案】 .pdf_第4页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强烈推荐一份非常好的教案】 .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1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 册教案册教案册教案册教案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2 一、乘法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第 1 课时总课时 7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让学生活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得计算问题得体会,体验成功得 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得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得笔算方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一、创景引新,促进迁移 1、 谈话:这几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很多小区最近新建了一些楼房,可漂亮了,我们 来看一看我们住的小区好吗? 2、 媒体出示情景图,并出示文字:彩田村有 14 栋楼,平均每栋楼住 154 户,彩田村一 共住了多少户? 3、 提问:从题目里你知道哪些信息?求彩田村一共住了多少户, 你会列式计算吗?这道 算式和我们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的?那前面学过的乘法你还记得怎么算吗? (笔 算:241345671547)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那这道算式你试一下看,会不会算? 2、集体反馈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154 14 616 154 2156 4、让学生口述答句,教师板书。 5、总结算法 三、拓展练习,深化理解 1、竖式计算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1)指名板演,完成后及时反馈。 (2)指名说说中间一题的计算过程,明确乘数中间有 0 时应怎样计算? 2、找错改错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 (1)让学生在书上独立找错改错。 (2)小组交流,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认真订正。 3、列竖式计算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 4、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 (1)学生默读题目,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并独立在书上填写结果 (2)组织交流,你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总价的? (3)全班反馈计算有无错误,如有错误共同订正。 四、课堂总结 板书 设计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3 课后 心得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二)第 2 课时总课时 7 教学 目标 1、促进学生进一步明确笔算方法,熟练地进行乘法的笔算。 2、用三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计算在日常生活 里的应用,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得笔算方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一、基本 训练 1、口算练习(想想做做的第 5 题) 二、新知 熟练 1、做“想想做做”的第 6 题学生先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 2、做“想想做做”的第 4 和第 7 题第 4 题让学生先算, 再交流都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总价的。要提醒学生用相对 规范的语言表述题中的数量关系;第 7 题要注意通过计算和交 流,帮助学生归纳出“速度时间路程” 。 3、做“想想做做”的第 8 题 要对“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作适当解释。在此 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必要的信息独立进 行解答。 4、做“想想做做“的第 9 题 这道题基本要求是用乘法解决问题。如果有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也 是允许的。 5、做“想想做做“的第 10 题 重点指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正确选择信息。特别是, “已卖 出的“要按”每个 16 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 13 元” 计算。 6、完成思考题 在做思考题时,对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提示思路,让他 们相对独立地分析推理,完成填空。对思维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 比较具体地逐步引导,让学生初步了解这类问题的推理过程与方 法。 三、全课总结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4 板书 设计 课后 心得 教学内容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一)第 3 课时总课时 6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简便算法;难点: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 0 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 1、出示课件:仔细观察这副图,阅读图下面的文字,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自主探究,交流算理 1、探究 85015 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 提问: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能列式计算吗? 指名回答,板书:85015 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了解学生做题情况。指定竖式写法不同的两人板演。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提问:这两种方法都对吗?哪一种简便?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说说。 (3)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简便的方法,并让学生根据板书,说说自己的想法。 2、 教学“试一试” (1)提问:解决“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2)学生尝试做题。 (3)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4)指定用简便算法的学生板演算式,当算到时,提问:170 的后面应该添 几个 0?你能说出为什么应该添 2 个 0? (5)小结:两 个乘数末尾都有哦的乘法,可以先用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 的末尾共有 2 个 0,九在得数的末尾添上 2 个 0。 3、 迁移训练 课件出示:明月小区共有 800 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小组中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汇报交流并总结。 三、迁移巩固,解决问题 1、 做“想想做做”的第 1 题 学生独立做题,全班共同订正,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 0 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 2、 做“想想做做”第 3 题 提问:你能口算出这两组题的得数吗?各自口算给同桌听,每人算一组题。指名说得数, 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每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 做“想想做做”的第 5 题 学生独立填表,填完后在小组内讨论 四、课堂作业 五、评价总结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5 板书 设计 乘数末尾有的乘法 85015=12750 8 5 0 1 5 4 2 5 8 5 1 2 7 5 0 课后 心得 教学内容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二)第 4 课时总课时 6 教学 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接近整百或整十数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能正确进行估算。 2、学生充分体会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他们的估算 能力 教学重难点难点: 估算的正确率 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一、基本训练 1、口算练习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挂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求“一幢楼一年的保洁费用”算式 怎么列? 学生回答,板书:48112=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48112 大约等于多少呢,你能估算出它的结果吗? 学生思考后,讲述: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估算的方法和结果跟同组同学交流 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这里的估算,可以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分别看 作整十数和整百数,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 提问:估计的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出它的结果,看看自己估 计的怎样? 师小结:估算时,我们一般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分别看作整十和整百数, 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 三、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 1 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 比较:比比每组题,你有什么发现? 第 2 题 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 第 3 题 先让学生连线,再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 46 题 这 3 题都要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并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第 7 题 先让学生估计哪一个的面积大一些,再通过笔算得出正确的结果。 四、课堂练习 第 47 题。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6 板书 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48112=5376(元) 48100=4800,费用比 4800 元多一些 50110=5500,估计费用在 5500 元左右 课后 心得 教学内容练习一(1)第 5 课时总课时 6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 速度。 2、通过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完成练习一的 16 题 第 1 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提问:谁来说一说,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怎样口算比较简便。 小结:乘数末尾的 0 先不看,把 0 前面的数相成,有几个 0 不看就在所得的 积的后面添几个 0。 第 2 题 学生在自备本上独立做,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 3 题 小黑板出示题目 每个同学选一题估计一下结果大约等于多少? 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提问:三位数乘两位数我们一般怎样估计结果? 小结: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数。 第 4、5、6 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作业 笔算下面各题 352536746554176 463428746528434 解决问题(补充 2 题) 板书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48112=5376(元)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7 设计 48100=4800,费用比 4800 元多一些 50110=5500,估计费用在 5500 元左右 课后 心得 教学内容练习一(2)第 6 课时总课时 6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 速度。 2、通过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一、口算练习 205002510021043230 3120104604080040200 13300200706090010050 学生直接说得数 指名学生说,选 3 题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 提问: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怎样口算较简便? 二、完成练习 1 的 710 题 第 7 题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分组做。 指名学生说得数 比较第 1、2 组题,说说每组两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乘这两个数的积。 比较第 3 组题。 引导学生说出: 501 个 20 相加, 可以先算 500 个 20 是多少, 再加上 1 个 20。 第 8 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 集体订正, 对运用第 7 题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同学要给予表扬。 如:36250=25049 12564=12588 第 9 题 读题后,帮助学生理解:一套单人课桌椅是指一张课桌和一把椅子。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第 10 题 指导学生看懂表格。 学生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题。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板书 设计 课后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8 心得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9 二、升和毫升 教学内容认识容量和升第 1 课时总课时 5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 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容量单位“升” 。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桌子上的杯子瓶子有什么用途? 可以用来盛水、油、饮料等物体,这些器皿都叫容器。 (板书:容器) (一)认识容量 1、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要生存可离不开水, 现在请你仔细回想一下, 你每天大约要喝几杯水? 杯数多一定就喝得多吗? 大杯子比小杯子能盛得水多,大杯子的容量较大,小杯子的容量较小。(板书:容量。) 2、观察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观察(容量差别较大的容器),哪一个容器的容量较大?为什么? 3、实验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两个容器(容量相差较小) 。 提问:这两个杯都是空的,猜一猜,哪一个的容量较大?你能想办法验证吗?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选择较好的方法,并根据学生汇报演示实验,把甲杯倒满水,再把甲杯的水 倒入乙杯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倒水实验操作的方法推测比较容量的大小。 4、比较三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在每小组里有 3 个容器(容量较接近),分别是高脚杯、水杯和塑料杯,哪个容量最大,哪个 容量最小?请学生先猜测,然后学生交流怎样验证。 验证是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先倒满容量最大的、容量次之的、容量最小的杯子。 小结:我们可以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比较多个容器的容量。 5、按要求找出容器。 (1)老师这儿有一个可乐杯,你能在桌子上找到比它容量大的容器吗?和它容量相等的容器 呢?比它容量小的容器呢?(2)你能找到和老师手中容量相同的容器吗?(3)观察容量相等 的这两个容器,你发现了什么? 到它们,介绍给大家。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板书:认识容量和升。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常用的容量单位是升和毫升。本节课先认识升,升可以用大写 的英文字母“l”表示。 (3)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容器。 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容器上都标有容量单位升,你知道图中的这些容器盛的水、油、饮料各是 多少?明确:计量这些容器盛了多少水、油、饮料通常用升作单位。 这里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净含量而不用容量呢?净含量和容器的容量有什么关 系呢?“净含量”是指某种容器中实际容纳物体的多少。如,一瓶饮料的净含量是 1 升,是指 瓶子里装的饮料本身有 1 升,但瓶子的容量可能会比 1 升略大,因为通常不会装的满满的。 3感知一升有多少。 (1)认识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 着 1 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 1 升。 (2)实验将棱长 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倒满,倒入量杯后,你发现了什么?。 4 实践活动。 学生活动一:我们的身体每天需要两升水,其中的 1 升可以从食物中获取,剩下的 1 升需要喝 水补充。1 升水可以倒在不同的水杯中,桌上有好多杯子,想想看要验证 1 升水可以到在多少 个可乐杯中,需要准备什么,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请选一个杯子试验一下,看 1 升水可以倒几杯。 学生活动二:师:哪些容器的容量比 1 升大,把 1 升水倒在这些容器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 估计这些容器的容量吗? 估计老师手中的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 学生活动三 师: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水,我们做那些事情需要用水?你估计一下 1 升多还是少。 师:我们家中也有很多容器,都有哪些?你能估计一下它们的容量吗? 板书 设计 课后 心得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10 教学内容认识容量和升第 2 课时总课时 5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2、让学 生练习估计一些常见的容器的容量,并能对自己的估计作适当解释,培养学生的 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让学生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景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4、培养学生 探求新知的兴趣, 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知 1 升有多少;难点: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 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一,制做量器 1、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概念,并学习了升这个容量的单位,这节课, 我们将继续学习。(出示课题:认识升) 2、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瓶子。我们将用这个瓶子来制做自己的量器。 3、师用量杯给每个小组的瓶子里倒入一升水。现在,每个小组的瓶子里都有了 一升水。请小组的同学在瓶子上贴上一张纸,并在一升的地方做上记号。 4、接下来,请小组里的同学把纸条 1 升处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 4 份,分别做上 记号。现在, 我们自己的量器就完成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量器,感觉一下 1 升, 2 1 升, 4 1 升, 4 3 升各是多少。 5、 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纸杯, 试试你们量器中的一升水能倒满几个纸杯? (小组活动) 6、各小组汇报结果(结果不同可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7、请同学们再拿出另一个容器,小组里先估计一下它的容量比 1 升多还是比 1 升少。再用你们的量器量一量,大约有多少升。 8、(小组里如果还有不同的容器,让学生多做几次) 二、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 1 1、师拿出 6 种不同的容器,分发给 6 个小组,并将一升水分别倒入几个容器中。 (生可下面观察其他小组) 2、请同学们观察水面各在哪里。 3、你能估计出它们的容量是多少吗?说说你的理由。 4、请同学们将它装满水之后再量一量。 想想做做 2 1、指名读题后生独立完成。 2、师公布答案后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想想做做(课前完成) 1、课前让同学们在家里称一称 1 升的水有多重,谁来汇报一下。 板书 设计 课后 心得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11 教学内容认识毫升第 3 课时总课时 5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 1 毫升的容量观念。 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一、认识毫升 1、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根据同学们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 上,除了用升做单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课题) 3、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 4、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 不同? 5、 可见, 毫升是在讲师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毫升也可以用 “ml” 或“ml” 来表示。(板书:ml,ml) 6、师拿出装有 1 毫升水的量杯。这个量杯里的水大约是 1 毫升,谁来形容一下 1 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 7、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 大约是 1 毫升。 8、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二、升与毫升的进率 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请小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 并依次指一指,100 毫升,150 毫升,250 毫升,400 毫升和 500 毫升各在什么地 方。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 1 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提 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 500 毫升是就算一杯) 3、通过实验,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 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书:1 升=1000 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 1000。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 1 1、指名读题后指名口答。全班集体订正。 2、再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单位,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 多少。 想想做做 3 1、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 2、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 1 升?为什么? 想想做做 4 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指名:为什么 2000 毫升是 2 升? 想想做做 2、5 课前完成,课上汇报结果。 四、你知道吗? 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 板书 设计 课后 心得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12 教学内容练习二第 4 课时总课时 5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 1 毫升的容量观念。 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升与毫升,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能估计一些常见容 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一、深化认识升与毫升 练习二、1 1、指名读题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升和毫升的感受在书上连一连。 3、集体订正。让做错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错的。 练习二,2 1、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2、指名口答 3、集体订正。 二、升与毫升的换算 练习二、3 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为什么 3 升大于 2500 毫升? 练习二、4 1、 实物投影出示第四题图 2、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这四个量杯,请几位同学分别说一说它们各有多少 毫升的水。(指名口答) 3、 请每位同学思考,这 4 个量杯的水合起来比 1 升少还是比 1 升多? 三、估计容量 练习二、5 1、 出示第五题图 2、 如果我要盛 2 升的水,选哪种容器比较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3、 如果我要盛 50 毫升的水呢? 练习二、6 1、请每位同学默读第六题的第一小题。 2、明确要求后,请每个小组按照书上第六题的步骤做一个讲师液体的器具。(小 组操作,师巡视指导) 4、 接下来,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三个容器,先估计它们的容量,再用你 们的器具量一量。 5、 小组汇报。 四、课后作业:练习二,7 板书 设计 课后 心得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13 教学内容美妙的“杯琴”第 4 课时总课时 5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容量知识科学地制作“杯琴” ,并能演奏出简单的乐曲。 2、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杯琴” ;难点:利用制作的“杯琴”演奏出简单的乐曲 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一、激趣导入 二、探索奥秘,制作“杯琴” 1、 教师利用准备好的“杯琴”演奏乐曲 谈话:教师刚刚学了一招,你们想看看我的表演吗? 教师弹奏,学生听。 谈话:看了老师的表演你发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学生可能问到用的杯子是相同的吗?各装入多少水才发出这样的声音。 2、 谈话:我们通过实验来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请你们先拿出质地不同的杯子, 用量杯量同样多的水倒入杯中, 用筷子敲击杯子, 听听发出的音是否相同。 (学生活动,发现音不同) 请你们再拿出质地相同,大小相同的 7 个杯子,用量杯量同样多的水倒入杯中, 用筷子敲击杯子,听听声音是否相同。 (学生活动,发现声音相同) 在这 7 个杯子中倒入不同量的水,再敲一敲,你们会发现什么? (学生活动,会发现杯子里水越多,音越高) 3、 谈话:你们通过实验知道了“杯琴”的制作原理,下面就小组合作制作“杯 琴” 。 各组完成制作后,选派代表展示。 由于学生没有精确的量杯,加上音准的调试不到位,几组学生展示后学生会有所 争议。这时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量杯作科学的制作,并且教师也应配合,带上电 子琴给他们校音。 4、 师生合作完成“杯琴”制作。 5、 制作成功,集体合作小星星 6、 总结 三、编编唱唱,奏响欢歌 四、知识大储备 1、 提问:上完这节课,你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总结今天上课的内容) 2、 阅读“你知道吗” ,了解有关具有同样发声原理的乐器。 板书 设计 课后 心得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14 三、三角形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的认识第 1 课时总课时 5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知道什 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 2、使学生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会测量或画出指定边上的高, 能根据三角形的 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画出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分组准备 4 根不同长度的小棒,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一、 画三角形 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来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见到三角形?(指名学生 说)提问: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吗,试试看。学生动手做,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 先 让学生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方法)小结:这些图形虽然材料不同, 大小不同,制作的方法也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有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 叫作三角形。 (画一个三角形) 提问:三角形有几个角、几个顶点,几条边。指名学生上来说一说。小结:每一个三角形都有 三个角、三个顶点和三条边。 二、 认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小组活动要求:每组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 4 根小棒,任选其中 3 根围成一个三角形,看看一 共有多少种方法?学生围, 教师了解学生围的情况。 全班交流: 你选用了哪 3 根小棒围三角形, 结果怎样? 板书:10、5、6行 6、5、4行 10、6、4不行 10、5、4不行 提问:任意选择的三根小棒,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行呢?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三根小棒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都大于第三根小棒,这时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三、 认识三角形的高 出示图,要求:你能量出右图中人字梁的高度是多少厘米吗? 学生量后交流,使学生明确哪一条线段的长度是高。 出示一个三角形,作一条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线段是三角形的高, 这 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学生练习画高,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作三角形的高,就是过一个顶点作底边的垂 线,定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就是三角形高的长度。 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四、 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 1 题 要求学生以图上的点为三角形的顶点。学生画完后实物投影展示。 第 2 题 明确题目要求后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理由。 第 3 题 引导学生用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 3 边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 4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要求一定要在适当的位置画上直角标志。 第 5 题 要求学生先思考,再动手剪。全班交流,重点要从“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这 一特征去思考。 指导学生阅读 “你知道吗?”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板书 设计 课后 心得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15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分类第 2 课时总课时 5 教学 目标 通过对一些三角形的每个内角大小的观察、 比较、 分类, 使学生认识三角形可分为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教学重难点三角形的分类 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分组准备 4 根不同长度的小棒,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中的 6 个三角形,提出要求:你能说出下面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 什么角吗?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选第 1 号图形,指导学生说出: (1)号三角形有 2 个锐角和 1 个直角。 出示表格,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照这种样子把表格填写完整。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了解学生填的结果。 指名学生回答,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提问:仔细观察这张表格,这些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怎样分,在小组里交流 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给于适当指导。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出示集合图,让学生试着填。 出示填好的集合图,让学生说说对它的理解。 教师小结。 三、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 1 题,强调让学生“任意画” 。 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角去比较,得出所画三角形的类型。 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理由。 第 35 题 事先要求学生准备好材料。 学生根据要求动手操作全班交流,说出思考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 6 题 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学生画。全班交流,学生明确:符合要求的线段必定是三角形某条底边上的高。 第 7 题 指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动手画,学生汇报,全班交流,把不同的画法都展示出来。 板书 设计 课后 心得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16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第 3 课时总课时 5 教学 目标 通过猜想、验证,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 律的兴趣,初步感知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 教学重难点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 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一、 计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 出示三角尺中的一个,提问: 谁来说说三角尺上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引导学生说出 90 度、60 度、30 度。 出示另一个三角尺,引导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90 度、45 度、45 度。 提问:请同学们任选一个三角尺,算出他们三个角一共多少度? 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 师小结:三角尺三个角的和是 180 度。 二、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是不是任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和都是 180 度呢?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 任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它们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再求出它们的和,然后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了解学生情况,个别同学加以辅导。 全班交流:让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以及它们的和。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任何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和都是 180 度。利用三角形的这一性质,我们可以解决 许多问题。 三、 试一试 要求学生先计算,再用量角器量,最后比较结果是否相同?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 教师说明:即使结果不完全一样,是因为测量的结果存在误差,我们还是以 计算的结果为准。 四、 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 1 题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要求学生用量角器量出结果,和计算的结果想比较。 第 2 题 指导学生看图,弄清拼成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指的是哪三个角。计算三角形三个角的内 角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 180 度。 第 3 题 通过操作、计算,使学生认识到:不管三角形的大小怎样变化,它的内角和是不会变化 的。 第 4、5、6 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分类及三角形内角和的有关知识解决有关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灵 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 设计 课后 心得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17 教学内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第 4 课时总课时 5 教学 目标 1、在实际的操作中,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并能根据具体要求画出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学生在探索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四、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中的 6 个三角形,提出要求:你能说出下面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 什么角吗? 五、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选第 1 号图形,指导学生说出: (1)号三角形有 2 个锐角和 1 个直角。 出示表格,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照这种样子把表格填写完整。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了解学生填的结果。 指名学生回答,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提问:仔细观察这张表格,这些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怎样分,在小组里交流 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给于适当指导。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出示集合图,让学生试着填。 出示填好的集合图,让学生说说对它的理解。 教师小结。 六、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 1 题,强调让学生“任意画” 。 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角去比较,得出所画三角形的类型。 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理由。 第 35 题 事先要求学生准备好材料。 学生根据要求动手操作全班交流,说出思考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 6 题 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学生画。全班交流,学生明确:符合要求的线段必定是三角形某条底边上的高。 第 7 题 指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动手画,学生汇报,全班交流,把不同的画法都展示出来。 板书 设计 课后 心得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18 教学内容练习三(练习三(1 1 1 1)第 5 课时总课时 5 教学 目标 1、通过系统的整理和练习,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 熟 练完成练习。 2、指导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努 力学好数学。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一、整理本单元知识 提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当加以补充,小结,使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化。 二、完成练习三的题目 第 1 题 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判断的理 由。 在书上画出每个三角形的高。 实物投影展示。 第 2 题 出示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学生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为什么前两个可以直接判断,而第 3 个却不行呢?帮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按 角分类的要求。 第 3 题 出示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学生小组交流有哪些不同的拼法。 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法。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提示学生:怎样想就能很快找出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 180 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 360 度。 第 4 题 通过两个角的度数,可根据角分类,也可从等腰三角性形的角度去考虑。 第 5 题 学生先自己摆一摆后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学生进一步明确: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要大于第三边。 第 6 题 出示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 (1)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学生明确;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 线段最短。 (2)通过计算,学生知道,走红线和蓝线路线一样长,都等于 120 米。 第 7 题:从不同的角度可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板书 设计 课后 心得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19 教学内容练习三(练习三(2 2 2 2)第 6 课时总课时 6 教学 目标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练习,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 熟练完成练 习。指导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努力学 好数学。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板书 设计 课后 心得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20 四、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第 1 课时总课时 6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 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 索的兴趣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两个乘法(或除法)与加法(或减法)混合运算同时进行脱式的运算方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例图、投影、小黑板等。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境 谈话:王老师为学校棋类兴趣小组购买象棋和围棋(出示例图),仔细观察这幅图, 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生答) 要知道王老师一共要付多少钱, 必须要知道什么? (象棋和围棋分别需要多少钱) 提问: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生答)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独立列式) 指名回答, 同时板书:123+154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不含括号的混 合运算) 提问: 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进行时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时, 要注意些什么? (生答) 二、自主探究 1、提问:你能替王老师算一算吗? 2、学生独立计算解答。 3、交流: (1)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方法一:123+154方法二:123+154 = 36+154= 36+60 = 36+60= 96(元) = 96(元) (2)联系实际问题,分别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乘法? 4、比较:哪种方法简单?为什么?哪一步可以省略? 5、小结:这道题里有两个乘法和一个加法,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三、活动尝试 1、 出示“试一试”:150+12065 2、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3、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4、 提问:联系例题和试一试的计算方法说一说“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 算”? 5、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三、巩固反思 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1)小组交流:这些题分别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独立完成计算,指名 4 人板 演。 (3)集体订正,指 3 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错在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2、的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 (1)学生一组一组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的算式和得数,说说:有什么发现? 完成“想想做做”第哪里?原因是什么? (2)指名回答 (3)独立订正。 4、 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和第 5 题 学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集体订正。 四、总结质疑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 6 题和补充的混合运算题。 板书 设计 课后 心得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21 教学内容含括号的混合运算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第 2 课时总课时 6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 计算; 2、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 实际问题,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课前准备小黑板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境 谈话: 回忆一下,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能说说在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怎样算 吗?(生答)那么,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研究这一个问题。 揭示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题:计算 300-(120+254),说说:这道题有什么样的特征? 2、先独立计算,并指名一人板演;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4、在班内汇报交流算法; 5、小结: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在计算中还要遵循先乘除后 加减的顺序。 三、巩固反思 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 2 人板演; (2)指名板演学生说一说: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3)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 (1)学生任选其中一组独立进行计算,想想:这一组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同时指名 2 人板演。 (2)集体订正; (3)分别比较这两组题,说一说:各组中的 3 道题目,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指出:在含有小括号的两步与三步混合运算中,都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和第 5 题 (1)分别先了解清楚题目中告诉我们的信息;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学生理清数量关系; (3)汇报交流解题的思路; (4)学生口答列式。 四、总结质疑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 3 题、第 4 题和第 5 题。 板书 设计 课后 心得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22 教学内容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第 3 时总课时 6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 计算; 2、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 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 思维。 教学重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课前准备小黑板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境 1、师: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昨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生答)在进行计算时,我 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生答) 指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小括号中的计算还要遵循先 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2、揭题:今天,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继续来探究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师板 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自主探究 1、完成“想想做做”第 6 题 (1)看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一人板演。 (3)指名板演学生说说想法,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 7 题 (1)看图,说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2)理解“边长 4 分米的方砖”:为边长为 4 分米的正方形地砖。 (3)小组讨论:怎样求“需要多少块方砖”? (4)汇报交流:使学生明确,要求需要多少块这样的方砖,先要求出铺地的总面积和所 用的每块方砖的面积。 (5)独立完成计算,指名板演。 (6)集体订正。 3、完成“想想做做”第 8 题 (1)轻声读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集体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 9 题 (1)理解该统计表,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明确题意。 (2)师解释一下“2 月份共生产 22 天”的含义,使学生明白:2 月份的生产天数与实际天 数不是一回事。 (3)分别计算前两个问题(用计算器计算),然后交流这两题的解题思路,进一步理解 相关的运算顺序。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再根据所提的问题列式计算) 五、总结质疑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 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300-( 120+254) =300-(120+100) =300-220 =80 先算小括号里的,在计算中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 顺序。 课后 心得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23 教学内容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第 4总课时 6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号 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