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文教学的三点思考_0_第1页
关于作文教学的三点思考_0_第2页
关于作文教学的三点思考_0_第3页
关于作文教学的三点思考_0_第4页
关于作文教学的三点思考_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关于作文教学的三点思考 关于作文教学的三点思考 命题:从 象牙塔 中走出 作文题目犹如制约学生思维的一道 开关 :好的文题能点通学生心头的 灵犀 ,使巧妙的文思如泉喷 涌,从而佳作叠现;反之,则堵塞了他们原来或许比较通畅的思路,使之苦思冥想也无所收获,结果当然只能 榨文 这也是当前不少学生视作文为 畏途 的一个重要原因。 按理讲,命题作文是 不得已 的事,因为对于学生而言它难免有点 逼人就范 的意味。我们要尽力打 破这一份 尴尬 ,使学生在 我要写 的发表欲中完成 要我写 的 任务。这就必须最大量地获取外界瞬息 万变的信息,同时洞察学生心理奥秘,把握他们的所为所想,并且兼顾其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现有 承受力 .这样才能 靠船下篙 ,以有效的题目叩开学生的心扉。 但事实往往是,教师(甚至权威竞赛、测试的命题人员)不能充分 吃透 学生,了解 大纲 和社会发 展某一趋势,而是想当然,在 象牙塔 中命题。这自然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激发他们表现生活、评价 时事的热情。这主要有三种情形: 一、与当前市场经济的社会形势有所悖离。 2 / 7 如,由国家教委、语委等几家单位联合发起的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高一、高二年级组有一道赛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以 从天下第一鞋说开去 为题,写一篇针砭时弊的议论文: 新华社讯 8 月 21 日上午从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得到消息证实, 8 月 18 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京广鞋业批发市 场展出的一只号称 鞋王 的特大牛皮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牛皮鞋。这只 天下第一鞋 长米,宽 米,高米,重 198 公斤。 其实,制造和推出 鞋王 是厂家和商家用以刺激消费者猎奇心理,引起公众普遍注意,促发他们旺盛的 购买欲,进而赢得最大值经济效益的一种别出心裁的 广告 ,而创 纪录 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敢立潮头 的企业精神。因此,从它说开去 针砭时弊 就断无道理可言,该题也犯了 强把己见作人见 的错误。(可 参见作文成功之路今年 7 8期王炎斌同志的浩荡中流自在行一文) 不能不说这里确有某种偏见,而它又源于一份陈见 以老眼光看待新事物。这从反面启示语文教育工作 者不要成为老式 学究 ,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永远流淌出新鲜的思想血液。 二、于学生阅历的空白区域内 采矿 . 如,一教师在教完高一册第二单元(记念刘和珍君3 / 7 等文章)之后要学生以 有 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追忆某位已逝的亲友师长生前事迹,反映和歌颂平凡的人,伟大的心 .结果不少学生 或另起炉灶,写了颂扬孔繁森、张鸣岐精神的议论文;或向隅虚构,又无非是 老师身患绝症不下岗,等到学 生成才却辞世 一类老掉牙的事;也有写诸如幼年倍受外婆疼爱,现在 我 学有所成而她却在九泉之下的真 事挚情(前辈的亲情带有很强的 人类本能 之色彩,难以撑起 崇高人格 的骨架,与题中之义还有较 大出入。)总之,少有习作能圆满实现命题意旨,更难以达到老师所说的 读来令人心潮翻滚,精神振奋 的 预期境界。 原因无它,只是许多学生都 无缘 结识命题者想象中的那种人,另有一些在十六七年的人生岁月中还没 有任何一个与自己关系十分密切的人死去。 与此同症的 病题 何其多也!再如课前未作任何交代,课上却要学生当堂完成农贸市场一瞥。殊不 知,那对习作者来说,或许是一个茫然的未知领域。 三、无视大纲规定的存在。 如,上海市有一年高考题是遥望星空。要考生作一篇散文,写景抒情,又能发挥丰富联想。这已完全 属于文学写作(创作)范畴,与语文作为普通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的学科特质以及 实用 文 占教学主阵地 和考试全局的4 / 7 有关精神相去甚远。怪不得许多考生穷于应付,得分偏低,也无怪乎一些同仁对此颇有争议和微 辞。 那么,怎样从 象牙塔 中走出呢?笔者仅从一般的课堂作文命题这个视角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反求诸己,推己及人。 一题出来,倘若教者本人都无力写好,那就要 改弦更张 .如,教芙蕖后我想让学生借鉴李渔的写 法作一篇菊花。但因为对菊花的生长习性、内在结构等我也知之甚少,估计无法 下水 成文,因此就舍 弃了这一打算。所谓 己所不能,勿施于人 . 取之于生,用之于 生。 教者大致确定体裁、题材和写法等的范围,然后向全体同学征集相关题目,择其优者作为最终命题。如要 求写一篇能反映人物 残缺美 性格的复杂记叙文,题目哎,他(她)就是这样的人!即来自 民间 . 还可以在初定前提下,召集部分学生,了解他们的反应,据此决定取舍。我校一教师授完庄暴见孟子 ,觉得王之好乐甚 之 乐 字书中注音为 l 不妥,应为 yu , 拟发起学生各写一篇言之有理、 自圆其说的辩论发言稿。但又担心学生能力不够或无此兴趣,一问才知道情况恰恰相反。后来,该次习作十分 成功,有几篇作品还被报刊发表。 所以,熟谙学生心理,发扬民主作风,应是命题原则。5 / 7 做到了这些,才能握住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指导:把 运思权 交给学生 当前作文教学确实大面积地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写前不作任何指导,似乎只有出题和阅卷才是教 师的 天职 ;指导过甚,大有 越俎代庖 之嫌。 这里只论述后一种倾向。 有人称之为 作坊式的写作教学 :教师给学生以完备的文章 部件 ,并示范 组装 时的一招一式, 然后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地 作文 . 我曾有机会听一位全国知名的青年 教师给初三学生上指导课,题目是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尊重。整个过 程没有一点 强塞硬套 的架势,而是纯粹用了谈心式的启发法。按照 引论 本论 结论 的步骤,逐 一分析最好用什么结构(如并列式,对比式,层进式)和材料(如一些伟人的事例),并辅以周全清晰的板书 .学生难免有些不入 正轨的想法,教者则一一辨正。一课结束,学生心中都有了 谱,不久就很顺利地 交了卷。 这实在是 貌似平等的专制 !学生个性思维在心甘情愿中受到钳制,加之与生俱来的从师、趋众和惰性 心理,他们又哪能不写出无半点创造意味可言而又 千篇一律的文字? 更有甚者,出于帮助学生在升学大战中获胜的想法,6 / 7 搞出所谓 万变不离其宗 的构思,指导学生在应考 中偷梁换柱、瞒天过海。如一教师以面对国旗的思索为例:家中建房,在工地上插旗,每晚收工爷爷都非 常认真地整理旗帜,我有所不解,爷爷于是讲起了渡江战役中战友为护卫军旗而牺牲的故事,我百感交集 这种题材若换成生活一课最使我受益的一件事心语等题也可搬用。 请问,这对学生灵感形成甚至人格造就有何裨益?更何况, 弟子不必不如师 ,谁能保证教师的思路就 是最有价值的呢? 这 不是 指导 ,而是捉刀代笔、替人立言之举!以上做法不管初衷如何都忽视了学生思维应有的独立性 和写作事业自身的艺术性 非技术(巧)性,理应彻底摒弃。 重视指导,但要把 运思权 交给学生。我以为: 首先,教者在意识上要跳出狭义 指导 的圈子。课外带领学生观察自然和社会现象,启发他们把思考的 钻机深入到现实生活肥沃的土壤,尽力培养其悟性 这些 诗外工夫 是 临时抱佛脚 、急功近利的 指 导 所无法相比的。如,校邻某化工厂失火,造成 500 万元损失,当事人却逍遥法外。于是我请学生发表议论 ,结果出现 许多 高见 . 其次,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凡有定评的作家,他的作品都说明着 应该怎样写 .在讲读教学中,把课文 视为 成品 加以分析固不可少,而引导学生追本溯源、循文觅路(作7 / 7 者的思维流程)也有意义。如教景泰 蓝的制作,可以重点揣摩叶老是怎样谋篇布局、处理详略的,然后让学生写 _(如风筝、米酒等)的 制作,教者无须烦言,习作者自会胸有城府。 再次,习惯做法是 导 而后 作 ,我们不妨 逆行 :先用 放羊式 ,写前不提任何意见,一俟写 成并且批阅之后再出示佳作让大家欣赏、比析和借鉴,然 后以同题或适当易题(与原题相似)完成 二次习作 .同龄人的成败得失的无言指导 最能引起 切肤之痛 . 当然,教者的 身教 也颇能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