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造力的培养_第1页
关于创造力的培养_第2页
关于创造力的培养_第3页
关于创造力的培养_第4页
关于创造力的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关于创造力的培养 一、前言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类知识增长与时间呈指数增长关系; 人类已掌握的全部知识的 90%,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取得的, 10%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几千年之内逐步积累起来的;英国科学家詹姆斯马丁推测:人类知识在 19 世纪大约每隔 50 年增加一倍,在 20 世纪前半叶每隔 30 年增加一倍, 50 年代每隔 10 年增加一倍, 70 年代每隔 5 年增加一倍, 80 年代每隔 3 年增加一倍。美国科学史家德克里普赖斯统计, 1750 年全世界科学期刊为 10 种左右, 19 世纪初期为 100 种左右, 19 世纪中期达到 1000 种,1900 年达到 1 万种, 1965 年突破 10 万种。现在科学期刊则以每年增 1500 种的速度在发展。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发行图书种数, 1952 年是 25 万种, 1962 年为万种,1967 年为 45 万种, 1972 年达到万种。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 1950 年我国发行图书万余种, 1983 年为万余种,增加了近 3 倍。我国发行的杂志, 1950 年是 295 种, 1983年为 3415 种,增加近 12 倍。据调查,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科学论文大约 500 万篇,登记的发明创造专利每年超过 30 万2 / 11 项,平均每天 800 至 900 项。每分钟出版一本新书,难怪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讲:我当研究生时搞超音速空气动力学,我敢说全世界有关论文我都看过,因为一共也没有多少,而现在我搬都搬不动,别说看了。以上这些统计,说明了知识爆炸的现状。另外,知识信息传递手段的多样及传播高速化,知识更新周期愈来愈短,使我们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养成自学的习惯。著名科学家钱三强认为:任何时间总是以在工作中学习为主,因此,自学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教育工作者仅仅传道、授业、解惑是远远不够的,要注重能力的开发,尤其是创造力的培养。日本著名 企业家土光敏夫讲:今后要求大家的,将主要是脑力上的勤勉 !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当然,知识的多寡与能力强弱密切相关,孤陋寡闻的人绝对没有强的创造力,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工作者更加重视能力 (尤其是创造力 )的培养, 教育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引导学生中要我学到我要学, 研究脑科学, 促使大脑左、右半球协调发展, 以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国民。 二、把创造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创造是做出前所未有的事 情,创造力是对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创造,产生新概念、新知识、3 / 11 新思想的能力。创造力客观存在,呈正态分布,可以通过培训加以提高,其物质基础在于大脑的组成与构造。创造学家阿雷蒂在创造力一书中指出,人的大脑有 150 亿个神经元,而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黑猩猩只有 120 亿个神经元, 30亿个神经元的差别造成了人猿智力上的巨大鸿沟:人有抽象思维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思维。黑猩猩无抽象思维能力、缺乏语言能力,不具备创造性思维。因此,从事创造性劳动是人类独有的本质属性 创造性的具体体现。然而,人类系统研 究创造力的历史并不长, 1920 年,德国心理学家 M.韦特海默在创造性思维一书中,分析研究了儿童、成人以及一些名人,诸如爱因斯坦等的创造性思维之后,创造力的研究才逐步受到重视。而直至 20 世纪 50 年代,创造心理学才从人格心理学系统中独立出来,成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于 1950 年任美国心理学协会主席时,以创造力为题发表就职演说。60 年代初,美国芝加哥大学对创造力作了系统的对比研究,首先制订创造能力的测验方案,以探明大学生及青少年的创造潜能。 至今, 创造力的研究引起世界各国心 理学家的重视, 而且也是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的一个课题。 在我国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体现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做法。 例如遵循学思并用、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原则,使学生乐学、好学,激4 / 11 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张疑思问,有疑且积极求问,学习才能深入。中庸一书提出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步骤,乃是传世之宝,在现代化教学中仍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这些均是提高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之举。过去,我们只是缺乏对创造力 的系统研究,当然,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封建社会,人们对自身认识很不完善,科学不发达,也根本不可能对客观存在于人身的创造力进行系统研究开发。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迫切需要研究、开发人类的创造力。正如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在创造性想像一书中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实力与其人民的发明创造能力和把这些发明转化为有用产品的能力紧密相关。美国学者伊顿指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的最高经济利益,将主要取决于我们同胞的创造才智,而不取决于我们的自然资源。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曾经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 出卓越贡献。当前,虽然在某些领域的研究上落后于西方,还不是发达国家,但中华民族是有巨大的创造潜能的。我们必须以东方巨人的姿态阔步跨入 21 世纪。培养跨世纪的具有创造才干的公民,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任,这也是我们必须重视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原因。 三、创造力的培养途径 5 / 11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活动中的思维过程,与创造力密切相关。创造思维可分为三个层次:高级层次的创造思维是指经过长期研究、反复探索而产生的非凡的创造,这一般指科学家的创造发明;中级层次的创造思维是指经过模仿或改进,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组织材 料,重新加工,形成有社会价值的新产品的能力,这一般表现在技术革新上;初级层次的创造思维主要是对本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而不涉及社会价值的创造力,这一般是指儿童和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本文谈的主要就是最后一种创造力的培养途径。 (一 )重视右脑的开发 自 1981 年美国斯佩里博士关于右脑左脑分工理论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以后,各国竞相探索右脑智力开发,脑功能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脑科学家研究证明,右脑与创造功能密切相关。日本医大教授品川嘉也博士负责领导医大右脑理论科 研工作,他以自己多年研究脑生理学和计算机的成果为基础,发表了有独特见解的右脑活化法,写出儿童右脑智力开发、右脑使用与开发、右脑高效记忆术系列丛书。他认为,善于使用右脑的人将会智力超群,而锻炼、使用右脑,将成为今后生存的重要条件。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识到,长期以来,由于人的实践活动和学校教学要求都过分强调左脑功能,重视语言、计算机抽象逻6 / 11 辑思维训练,忽视右脑功能开发,这就造成左脑负担过多、过重,导致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发展失调。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音乐、美术、体育课,要多采用直观教学,创设更多的问题情景,发展形象思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大脑两半球健康、和谐地发展,促进学生创造力迅速提高。 90 年代初期,温寒江教授等学者负责的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的教学实验与研究课题组,在国内外近几十年研究的基础上,围绕通过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开发右脑潜能,注重发展形象思维,并促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全国提高儿童青少年智力和整体素质的目的进行教学实验,涉及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十几所学校 15 门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初步验证了开发右脑潜能、发展形象思维是儿童智力早期开发的正确途径,是对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与优化,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基础性措施。开发右脑潜能,培养创造性人才仍然是一个跨世纪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课题,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结合教学实践,投入更大的力量,加以深入研讨,促进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当前,我们较注重艺术教育,这不仅是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重要措施,也是活化右脑,提高创造力的重要举措。另外,还要研究营养学与健脑的关系,提倡营养配餐,研究科学用脑的方法,防止由于用脑不当而产生各种疾病 。7 / 11 (二 )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 英国物理学家廷德尔说:作为一个发明家,他的力量和多产,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想像力给他的激励。这种想像力就是创造性的形象思维能力,即能把感知认识获得的留在大脑中的形象进行重新组合安排,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来。无此能力,就不会用新的眼光看待问题,就不会从司空见惯的现象里发现新东西。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像力。加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各种现象熟视无睹的 人是不会有发明创造的。创造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教学实践证明:发散思维包含想像、创造、启发、猜测诸方面,它更有利于训练和培养创造力,也是传统教学中提倡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原则的深化与发展。一个好的教师应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探索多种答案,鼓励独特的见解,发挥个人特有的才能;讨论中不做定论,允许存疑;要善于引导讨论,使学生思维活化,经过筛选、集中,使思维活动深化,从而提高创造力。 70 年代末期,我校语文教研组在章熊教师的倡导下开展小论文 写作的活动,从提供写小论文,进而写学术小论文,使小论文写作课成为高二年级语文必选课。8 / 11 从选题、搜集资料、整理信息资料、列出提纲、写出初稿、修改定稿到宣读答辩,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这一创造活动之中。 1995 年寒假,数学教师张思明在高一学生中没有按常规布置习题作业,而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挑出教材、学习参考书、习题集等正式出版物中的若干个非印刷性错误,并予以改正。就学过的内容自拟三个数学小综合题并附解,要求写出设计的用心和得意之处。制作立体几何的纸模型若干个,如柱锥台、正多面体 、烟囱的直角拐脖、由正多边形构成的非正多面体等。撰写小论文,选题有阅读科普文献或参考书的心得与读后感,学习某段教材的体会或专题小结,解题或研究中的小发现,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求解等。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学后交来的成果有收集的应用数学问题邮政有奖明信片值得买吗、碧浪洗衣粉哪一种包装赚钱多等 11 个;有 14 个挑出 12 种出版物上 40 余处错误;有 12 位同学编了各类数学题近 60 个,范围涉及高一所学的函数、三角、立体几何和竞赛题;共收到各种立体几何模型 200 多个,小论文 44 篇, 仅应用数学方面的就有澳洲网球公开赛单打比赛奖金分配额浅析、电缆求长及其他等。学生能完成这样的寒假作业,与学生课堂教学的学习相辅相成,使学习变成充满创造活力的过程,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目的。 9 / 11 (三 )重视创造型人格的培养 创造力的高低与创造活动的成就密切相关,但不一定是正相关。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对 800 位被试者进行几十年的追踪研究,他对成就最大与最小的两组人进行比较,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别,主要不是创造力的高低,而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成就最大的一组的成员在进取心、自信心、坚韧性方 面明显地高于成就最小的那一组的成员。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温伯格把进攻性看做是科学家的重要素质。他说:很重要的一个素质是进攻性,不是人与人关系中的进攻性,而是对自然的进攻性。不要安于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而要去尝试一下,尝试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可能比智力更重要,往往是区别最好的学生和次好的学生的标准。 创造型人格的首要特征是具备献身精神。爱因斯坦讲,真正的献身者当他们从成功中得到喜悦,觉得已为人类做了些有利的事情以后,就不再要求更多的报偿了。没有为科学、为真理献身 的勇气和行动,是很难取得成就的。勤奋、勇敢、自信、谦虚、谨慎、细致、进取心、坚定性、坚强的意志力与善于合作等积极的性格特性,是促进创造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我校坚持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原则,倡导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10 / 11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过重负担,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及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在活动中增长才干、暴露不足、学会合作、完善自我、磨练意志,培养不怕挫折、执著追求、乐于奉献的品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创造力,创造活动结出了丰硕的 果实。在数、理、化、生、信息学及俄语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获金奖 9 枚、银奖 4 枚、铜奖 1 枚;在雷达杯英才少年奖的竞赛中,我校连续三届夺冠。这些同学是我校在北京市学科学竞赛获奖的 504 人中的佼佼者 (占全市 15%),他们的成功不仅仅因为具备较强的创造力,还与上述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也与他们生活的群体及学术氛围相关。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要获得创造成就,需要个人拼搏奋斗的精神,也需要合作攻关。孤军奋战、自私自利的人是不会使创造动机变为现实的。缺乏为理想献身精神,患得患失的人是不可能战胜失败走向成功的。马斯洛 晚年时提出通向自我实现的途径中最重要的便是无我。所谓无我,就是全身心地献身于某一件事而忘怀一切。他认为青年人的毛病正出在太少无我而太多自我意识。 1995 年,我校两位同学在老师带领下赴泰国观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