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与预防_第1页
探析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与预防_第2页
探析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与预防_第3页
探析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与预防_第4页
探析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与预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5 探析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与预防 摘要: 对于 Garden 、 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疗效令人满意 ;而对于 Garden 、 型者,特别是 65 岁以上患者,关节置换术则成为必要。由于治疗效果好,且创伤小、价格相对较低,对于发展中国家,股骨头置换,特别是双极股骨头置换也许为较好选择。同时,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及在高危人群中使用髋部保护器可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关节置换术 ;骨质疏松 ;老年 据预测 1,世界上髋部骨折人数将会由 1990年的 166万 /年增加至 2050 年的 626 万 /年,且很大一部分将会集中在亚洲与拉丁美洲,其患者数将会远超过届时欧洲与北美的患者总量。因此,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以尽可能地改善其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本文综合近年来各类关于老年人 (年龄 60 岁 )股骨颈骨折治疗的调查和研究结果综述如下。 1 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 大多数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继发于跌倒等髋部创伤,但是,当从站立位跌倒时,作用于髋部的力仅为 3.7kN,在2 / 15 正常情况下并不足以造成该部位骨折,这意味着由骨质疏松造成的骨强度下降在 该骨折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2。目前认为,老年人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 (1)骨质疏松,股骨颈脆弱 ;(2)老年人髋周肌群退变,不能有效抵消髋部有害应力。其他危险因素包括:营养不良、股四头肌无力、有跌倒史或其他部位骨折史等。 除创伤性骨折外,老年人股骨颈病理性骨折也并不少见,其多在无创伤或仅有极轻微创伤的情况下出现。 2 临床分类 股骨颈骨折可按骨折部位、骨折线方向 (Pauwell 角 )和骨折移位程度 (Garden 分型 )分类。现主要采用 Garden 分型,其不但能指出骨折断端间接触 程度和稳定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估股骨头血供破坏程度,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该方法以 X线片上所观察到的图像为依据,标准如下: 型为不完全性骨折伴嵌插,股骨头斜向后外侧 ; 型为无移位的完全骨折 ; 型为完全骨折并有部分移位,但两骨折块尚保持相互间接触 ; 型骨折块完全移位,股骨头可回复到正常位置,即其骨小梁与髋臼骨小梁重新对线。 3 治疗 4 个因素可作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方案选择的参考 3: (1)患者全身情况:医生判断患者能否耐受手术和3 / 15 手术的最佳时机 ;(2)骨折类型:采用 Garden 分型,主要分为移位和非移位型两大类 ;(3)伤前患者活动程度:对于伤前活动可的患者,治疗目的在于使其恢复到骨折前的活动程度 ;(4)骨质量: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其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病人活动量评估,伤前能自如活动的患者,一般其骨质较好,能耐受各种类型的手术,而不能活动者其废用性骨质疏松多已严重到不能使用常规内固定器材的地步。本文将以 Garden 分型为依据,探讨不同类型骨折的最佳治疗手段。 3.1 无移位股骨颈骨折 Garden 型嵌插骨折,股骨颈骨小梁和皮质插入股骨头较软的松质骨 里,使骨折端具有一定稳定性,股骨头血供也未受破坏,可行保守治疗,预防其在髋部屈伸运动时因扭转力而发生继发移位即可。但有报道称在非手术治疗者中, 41%的病例可出现骨折继发移位,而内固定者几乎 100%均可安全愈合 4。因此,内固定治疗更为可靠和安全,同时,骨折处被固定后髋部疼痛能得以明显缓解,因此患者亦可术后早期下地活动。 Garden 型骨折无嵌插,也就没有固有稳定性,如果不行内固定,几乎所有骨折随后都将发生移位,因此也推荐行手术内固定治疗。 股骨颈骨折手术通常为急诊手术,但是,有研究者发4 / 15 现在 骨折后 24 小时内接受手术者死亡率较高,因此,亦有人推荐在伤后 24 48 小时内进行手术 3。 3.2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对于移位型股骨颈骨折(Garden 、 型 )的治疗方案尚处于争论当中。目前认为,对于老年患者,应以生理年龄 (即活动能力、认知功能等 )而不是以实际年龄作为治疗方案选择的标准。 3.2.1 内固定治疗 尽管内固定治疗对于老年人无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可取得较好疗效,但对于 Garden 、 型的老年患者,其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一项对 455 名 70岁股骨颈骨折伴移位患者的前瞻性随机对 照研究中,与关节置换组相比,内固定组翻修例数明显较多 (111 例 15 例 ),在 71 79 岁年龄段,该组术后 1 年死亡率也较高(20%14.5%) ,后遗症如肢体短缩亦较明显 5。该研究同时也发现一有趣现象,即在 90 岁患者中,内固定组术后 1年死亡率反而较关节置换组低 (33.3%41.7%) 。因此其作者认为,关节置换术更适于老年股骨颈骨折伴移位患者,但是对于一些特别虚弱者,如 90 岁老年人,由于其不能耐受大的手术打击,内固定治疗也许更为适合。目前尚需其他类似报道以支持此观点。许多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亦一致表明 ,对于 65 岁以上的股骨颈骨折伴移位患者,关节置换术可带给患者较长的术后存活时间、较低的再次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更好的髋部活动功能和更高的生活质量5 / 15 6-11。 部分研究者指出,虽然内固定治疗后再次手术风险较高,但即使失败,亦可通过关节置换术补救,而如其成功,则不但初始手术创伤较小,且住院花费亦少。然而,Blomfeldt 等 12观察发现,在内固定失败后行全髋置换术补救,患者髋部功能比行 期全髋置换者差,同时,有多篇报道指出,虽然就初次医疗费用来说,内固定花费较关节置换低,但如综合考虑术后 2 年内因 髋部问题所导致的治疗费用,则其患者的平均花费高于关节置换组 7, 9, 13。 精神疾病的存在曾被作为股骨颈骨折后行髋关节置换的绝对适应证, Johansson 等 14报道,在精神异常患者中,关节置换后假体脱位率较无精神异常者高 (32%12%) 。Blomfeldt 等 15亦发现在有严重认知障碍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关节置换组在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并未显示出优势,反而术后髋部活动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不及内固定组高,认为对于有严重认知障碍的患者,就并发症发生率、再次手术率、活动情况、髋部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来 说,关节置换术并不比内固定术优越。因此,对于具有精神障碍患者,股骨颈骨折后采用何种手术方案仍待商榷。 3.2.2 关节置换术 关节置换彻底消除了股骨颈骨折后骨不连接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可降低再手术概6 / 15 率。然而,关节置换术伴随着较高的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这是其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据报道,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全髋置换术后病人静脉血栓发生率可达 40% 70%,并有 2%可发生严重肺栓塞。因此术后需监测静脉栓塞和使用抗凝剂。 假 体 选 择 , 即 单 极 、 双 极 股 骨 头 置 换(hemiarthroplasty,HA) 和 全 髋 置 换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方面,仍有较大争议。 与单极假体相比,双极假体由于具有内外 2 个关节界面,理论上减少了人工材料与生物体的摩擦,可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Dixon 等 16认为双极股骨头置换效果明显好于常规单极置换,可与全髋置换结果相媲美,且在其随访病人中无 1 例发生脱位。但由于术后内关节界面间滑膜及瘢痕组织长入,双极人工关节很快由 2个摩擦界面变为 1 个,主要关节活动局限在髋臼与金属杯之间的外关节界面,这样便与单极假体无异。而一旦发生 假体脱位,单极假体复位更容易,双极假体则有假体解体的危险,有时需要手术切开复位。在对 281 名 65 岁 Garden 、 型骨折患者术后随访 3 年后, Ong 等 17发现两种置换术后患者活动情况、生活自理能力、髋部疼痛情况并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认为使用双极假体并无任何优势,反而还会增加治疗费用。 Wachtl 等 18亦指出,单极假体存留率 1 年为 98%,7 / 15 5 年和 10 年时为 94%,治疗效果可,并发症发生率低,推荐其用于 70 岁、预期寿命不长的妇女。但尽管如此,在对骨科医生进行手术方式意向调查时发现,在对单极和双极假体的 选择上,较多的医生仍倾向于使用后者 19。 相比于全髋置换,股骨头置换的优点在于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假体价格低和术后脱位风险低。但股骨头置换可造成髋臼磨损,导致疼痛,并最终需要翻修为全髋置换,其发生率高低主要与患者的活动量有关。据报道,对于伤前活动好的患者,股骨头置换后翻修率可高达 38%14。多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随访结果,对于伤前活动较好的老年股骨颈骨折伴移位患者,全髋置换组较股骨头置换组行走能力更好、髋部功能评分较高、生活质量较高、假体存留时间也较长,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 死亡率则无显著差异,因此推荐对于该类患者使用全髋置换术20-22。然而,亦有作者指出,两种置换术后患者的髋部功能恢复都令人满意,而考虑到两种假体的价格差异,对于发展中国家患者来说,股骨头置换更为经济 23。但是,如患者并发有髋关节炎、严重骨质疏松或 Paget 病时,全髋置换也许为唯一的选择。 4 预防 骨质疏松在股骨颈骨折的发生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因8 / 15 此,针对骨质疏松进行预防与治疗为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有效而简便的措施,其分为非药物与药物两大类方法。其中,非药物方法指钙及维生素 D 的补充 ;而药物则包 括抑制骨吸收型与促进成骨型两种 24。 4.1 抑制骨吸收型药物 抑制骨吸收型药物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而达到预防或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其包括降钙素、激素替代药物、选择性雌激素受体激动剂和二磷酸酐类药物。其中二磷酸酐类药物最被看好,其可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及生存周期,以减少骨吸收率、增加骨密度、强化骨小梁连结,最终使骨强度增加、骨折发生率减少。目前,已有 4 种该类药物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批准上市,分别为阿伦磷酸盐、利塞磷酸盐、伊班磷酸盐、唑来膦酸。长期使用该类药物可导致骨转化下降,骨代谢衰 弱,引起自发性骨折 25。同时,研究亦发现,在连续使用二磷酸酐类药物 5 年以后,停药并不会加速骨丢失或显著增加骨转化率。因此,是否有必要长期 (5 年 )使用仍待讨论 26。 4.2 促进成骨型药物 特立帕肽 (甲状旁腺激素 )是目前唯一一种促进成骨型药物,其抗骨折效应与二磷酸酐类药物相近,但因价格昂贵、使用不便,推广受到限制 27。 研究表明,覆盖髋部的软组织对撞击力的吸收能明显干预骨折的发生。观察者亦发现,髋部保护器的佩戴可使骨折发生率降低 50%。据此,在高危人群中 (骨质疏松者、有既9 / 15 往其他部位骨 折史者等 )使用髋部保护器也许能起到有效预防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作用 2。 5 问题及展望 目前对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多,但由于所得结果各异,并不能据此制定出统一的临床治疗指南。不同的手术者依据自身经验及偏好、手术技艺、条件等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但不管采取何种手术方式,由该类骨折所引起的医疗费用均较昂贵,因此,加大对股骨颈骨折预防的宣传力度,使社会人群重视骨质疏松的治疗及在高危人群中佩戴髋部保护器为最有效措施。与此同时,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规范的制定也将最大限度地使患者及时得到 正确的治疗和节约费用。 【参考文献】 1Cooper C,Campion G,Melton LJ 3rd.Hip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a world wide projectionJ.Osteoporos Int,1992,2(6):285-289. 2Lauritzen JB.Hip fractures. epidemiology,risk factors,falls,energy absorption,hip protectors,and preventionJ.Dan Med Bull,1997,44(2):155-168. 3Lichtblau S.Treatment of hip fractures in the 10 / 15 elderly: the decision processJ.Mt Sinai J Med,2002,69(4):250-260. 4Shuqiang M,Kunzheng W,Zhichao T,et al.Outcome of non operative management in Garden I femoral neck fracturesJ.Injury,XX,37(10):974-978. 5Parker MJ,Khan RJ,Crawford J,et al.Hemiarthroplasty versus internal fixation for displaced intracapsular hip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a randomised trial of 455 patientsJ.J Bone Joint Surg(Br),2002,84(8):1150-1155. 6Healy WL,Iorio R.Total hip arthroplasty: optimal treatment for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J.Clin Orthop Relat Res,XX,(429):43-48. 7Keating JF,Grant A,Masson M,et al.Displaced intracapsular hip fractures in fit,older people: a randomised comparison of reduction and fixation,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and total hip arthroplastyJ.Health Technol Assess,XX,9(41):iii-iv,ix-x,1-65. 8Mouzopoulos G,Stamatakos M,Arabatzi H,et al.The four year functional result after a displaced 11 / 15 subcapital hip fracture treated with three different surgical optionsJ.Int Orthop,XX,32(3):367-373. 9Keating JF,Grant A,Masson M,et al.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reduction and fixation,bipolar hemiarthroplasty,an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reatment of displaced intracapsular hip fractures in healthy older patientsJ.J Bone Joint Surg(Am),XX,88(2):249-260. 10Iorio R,Healy WL,Appleby D,et al.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disposition and outcome after 3 to 6 year follow up evaluationJ.J Arthroplasty,XX,19(2):175-179. 11Blomfeldt R,T rnkvist H,Ponzer S,et al.Comparison of internal fixation with total hip replacement for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performed at four yearsJ.J Bone Joint Surg(Am),XX,87(8):1680-1688. 12Blomfeldt R,T rnkvist H,Ponzer S,et al.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 comparison of primary total hip replacement with secondary replacement after failed internal fixation: a 2 year follow up of 84 patientsJ.Acta 12 / 15 Orthop,XX,77(4):638-643. 13Rogmark C,Carlsson A,Johnell O,et al.Costs of internal fixation and arthroplasty for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 a randomized study of 68 patientsJ.Acta Orthop Scand,XX,74(3):293-298. 14Johansson T,Jacobsson SA,Ivarsson I,et al.Internal fixation versus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of 100 hipsJ.Acta Orthop Scand,2000,71(6):597-602. 15Blomfeldt R,T rnkvist H,Ponzer S,et al.Internal fixation versus hemiarthroplasty for displaced fractures of the femoral neck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cognitive impairmentJ.J Bone Joint Surg(Br),XX,87(4):523-529. 16Dixon S,Bannister G.Cemented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for displaced intracapsular fracture in the mobile active elderly patientJ.Injury,XX,35(2):152-156. 17Ong BC,Maurer SG,Aharonoff GB,et al.Unipolar versus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13 / 15 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femoral neck fracture at a minimum of thirty-six months of follow upJ.J Orthop Trauma,2002,16(5):317-322. 18Wachtl SW,Jakob RP,Gautier E.Ten year patient and prosthesis survival after unipolar hip hemiarthroplasty in female patients over 70 years oldJ.J Arthroplasty,XX,18(5):587-591. 19Iorio R,Schwartz B,Macaulay W,et al.Surgical treatment of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a survey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ip and Knee SurgeonsJ.J Arthroplasty,XX,21(8):1124-1133. 20Macaulay W,Nellans KW,Garvin KL,et al.Prospectiv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comparing hemiarthroplasty to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 winner of the Dorr AwardJ.J Arthroplasty,XX,23(6S1):2-8. 21Baker RP,Squires B,Gargan MF,et al.Total hip arthroplasty and hemiarthroplasty in mobile,independent patients with a displaced intracapsular fracture of the femoral neck: 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J.J Bone Joint 14 / 15 Surg(Am),XX,88(12):2583-2589. 22Blomfeldt R,T rnkvist H,Eriksson K,et al.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with total hip replacement for displaced intracapsular fractures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