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针药结合治疗产后腹痛的疗效_第1页
探讨针药结合治疗产后腹痛的疗效_第2页
探讨针药结合治疗产后腹痛的疗效_第3页
探讨针药结合治疗产后腹痛的疗效_第4页
探讨针药结合治疗产后腹痛的疗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探讨针药结合治疗产后腹痛的疗效 摘要: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产后腹痛的疗效。方法 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辨证取穴用药。结果 30 例患者中,痊愈 21 例,占 70%;好转 7 例,占 23%;无效 2 例,占 7%;总有效率为 93%。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产后身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针药结合 ;产后腹痛 (儿枕痛 ) 新产后以小腹疼痛为主症者,称为 “ 产后腹痛 ” 。引起腹痛的原因有产后子宫收缩痛、感受风寒腹痛、伤食腹痛及产褥感染腹痛等。金匮要略和女科经纶等文献记载,由血瘀引起的产后腹痛,又称 “ 儿枕 痛 ” 。笔者自 XX 年 8月 -2016 年 8 月运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产后腹痛 30 例,取得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 例患者中,年龄最大 38 岁,最小21 岁 ;其中初产妇 26 例,经产妇 4 例 ;病程最长 22 天,最短3 天。 1.2 分型标准 根据 XX 版中医妇科学结合临床辨证分为三型 1: (1)血虚腹痛:产后小腹隐痛、腹软喜按,2 / 5 恶露量少、色淡,头晕目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大便干结。苔薄,舌淡红,脉细弱。 (2)血瘀腹痛:产后小腹疼痛或胀痛拒按,得热痛减,恶露色黯,量少不畅或狭小血块,舌质暗紫,脉弦涩。 (3)寒凝腹痛:产后小腹冷痛,得热痛减,面色青白,四肢不温,舌质黯淡,苔白滑,脉弦紧。 1.3 诊断要点 根据新产后下腹部阵发性收缩痛,不伴发热 ,在腹痛时下腹部可扪及隆起的质地较硬的收缩状态的子宫 ,与产褥感染引起的腹痛鉴别,感染腹痛者伴发热,恶露酱红色,伴秽臭气味,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 1.4 治疗 1.4.1 取穴 关元、气海、三阴交、合谷、血虚腹痛者加足三里、肾俞 ;寒凝腹痛者加命门、关元 ;血瘀腹痛者加中极、血海、太冲。 1.4.2 治疗方法 常规消毒,无菌操作 。 (1)血虚腹痛:针刺采用补法,先用毫针捻转进针,得气后迅速出针。 (2)寒凝腹痛:平补平泻。 (3)血瘀腹痛:针刺采用泻法,迅速进针,得气后缓慢出针。 1.4.3 治疗时间 每日针刺 l 次,每次留针 40min,每5min 行针 1 次。 1.4.4 中药配合 针灸期间配合口服中药,药物为生化汤加味:当归 9g,川芎 9g,炮姜 6g,桃仁 9g,炙甘草 3g,生蒲黄 12g(包煎 )。血虚腹痛加熟地 6g,阿胶 3g,麦冬 3g;3 / 5 血瘀腹痛加红花 10g,益母草 30g;寒凝加木香 9g,川乌 3g,肉桂 3g(后下 )。上述中药每日 1 剂 , 5 天为 1 个疗程。 疗程期间可根据病情需要,血虚加服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丸,血瘀加用益母草膏,寒凝加用艾附暖宫丸等中成药。 1.5 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后腹痛完全消失未再复发者 ;好转:治疗后腹痛消失或缓解, 1 个月后偶有复发或加重者 ;无效:治疗后腹痛无任何缓解者。 2 结果 30 例患者中,痊愈 21 例,占 70%;好转 7 例,占 23%;无效 2 例,占 7%;总有效率为 93%。治疗时间最短 2 天,最长 3 个疗程。 3 讨论 产后腹痛具有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在治疗上应遵循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原则。景岳全书 妇人规: “ 产后腹痛,最当辨别虚实。血有留瘀而痛者,实痛也,无血而痛者,虚痛也 ” 。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中说:“ 失血过多则气亦虚馁,滞而为痛 ” 。妇科心法要诀 腹痛证治中说: “ 产后腹痛,若因去血过多而痛者,多血虚痛 ;若因恶露去少,及瘀血壅滞而痛者,为有余痛 ;若因风寒乘虚入于胞中作痛者,必见冷痛形状 ” 。清傅青主女科4 / 5 说: “ 夫产后亡血过多,血室空虚,原能腹痛,十妇九然。但痛有虚实之分,不可不辨 ” 。如产时流血 过多,冲任二脉失养,血少气弱,气血运行不畅,隐隐作痛,即是血虚腹痛。若由血流失畅,寒邪内停所致的疼痛,则为血瘀腹痛,古称“ 儿枕痛 ” ,宋妇科大全良方说: “ 儿枕者,由母胎中宿有血块,因产时其血破散,与儿俱下,则无患也。若产妇脏腑风冷,使血凝滞在于小腹不能流通,则令结聚疼痛,名曰之儿枕 ” 。本病以血虚、血瘀和寒凝为主,治当分清轻重缓急,把握病机之关键,辨证施治,治标勿忘于本,方能取得全效。 针刺时应该辨明分型,采取不同针刺方法。 “ 虚则补之 ” , “ 寒则热之 ” ,针刺补法具有温养血脉、补益气血的作用,而泻法能够活 血祛瘀、疏通经脉。生化汤系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傅青主治产后诸证之名方,本方配伍精当,药精力专。方中当归辛温滑润,养血活血 ;川芎补血祛瘀,行气搜风,升清阳而开诸郁,润肝燥而补肝虚,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归芎二药皆为血中之气药,两药相伍则补阴血之虚而行气血之滞,更兼桃仁破血散瘀,使恶血去而新血生 ;炮姜大热回阳,除脏腑之沉寒,使阳生阴长 ;甘草炙用,温中和中,兼能补气,甘以缓行且能调和诸药。中药组方中,当归、熟地、阿胶、麦冬滋阴补血 ;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附子、炮姜、川乌温经散寒止痛 ;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