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与教育的使命_第1页
可持续发展与教育的使命_第2页
可持续发展与教育的使命_第3页
可持续发展与教育的使命_第4页
可持续发展与教育的使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可持续发展与教育的使命 【内容提要】为了使人类社会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必须创建支持可持续发展理论。我们提出的支持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社会需要教育的有力支持,而且,在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中,教育无疑是最重要的支持系统。要想建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支持系统,使教育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大业提供强有力支持,必须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功能、教育发展、教育属性、教育观念和教育过程等事关教育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进行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取向的改革。 一、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社会需要教育的有力支持 (一)可持续发展呼唤人的全面发展,而育人正是教育永恒而崇高的历史使命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不是仅仅掌握了一定知识或技能的工具化了的人,而是具有求知能力和发展智慧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可持续发展的人,必定是全面发展的人。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生态文明与其说是对社会发展的挑战,倒不如说是对人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挑战。社会要持续发展,作为发展主体的人首先必须是全面发展的从而是可持续的。人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可持续发展实践活动的核心,离开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事业就失去2 / 6 了起始源泉、根本动力 。而生产和再生产全面发展的人力资源,正是教育的任务。自从由直接生产过程中独立出来那时起,教育就高举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大旗,肩负起了促进人类全面发展、驱动社会全面进步这一崇高而神圣的历史使命。我们完全可以断言,促进人类全面发展、驱动社会全面进步是且永远是教育的历史使命。既然教育的历史使命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驱动社会全面进步,那么,教育就应当是也必须是一项永恒而崇高的育人事业。育人,是对教育肩负的促进人类全面发展、驱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神圣历史使命的抽象而又通俗的概括和升华。 显然,只有依靠良性发展的教育, 才能不断培养出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车轮才会由于有了发展主体的强力推动而快速前行;反之,离开教育的强有力支持,离开可持续发展主体的全面发展,人类憧憬已久的可持续发展就有泡汤的危险。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离不开教育的支持 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生态文明不仅对传统的发展观提出了严峻挑战,而且将从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对人类产生深刻的影响。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要求人类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转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是支撑可持续发展的 无形基石。全球一浪高过一浪的可持续发展浪潮,可归功于人类久3 / 6 已萌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环视当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归根结底在于人们的发展理念的扭曲。 问题在于,怎样才能培育起人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使这一健康发展理念植根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呢?我认为,教育,也只有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全方位培育起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养成的,是长期教育的结果。只有依靠可持续发展取向的教育,才能使人类自身真正意识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唯一科学的发展模式;才能使可持续发展理念由人类智者的 “超前”理论变成全人类的共识;才能使华丽的可持续发展辞藻转换为人类的潜意识;才能使可持续发展由外在压力迫使下的不得已选择转化成人类个体内在动力驱使下的自觉追求才能不断造就出一代代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人,支撑起可持续发展的大厦。难以想象,离开教育的强有力支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会怎样播撒人间。 (三)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离不开教育的支持 一般说来,对可持续发展理论,人们比较容易接受;对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也 为人们所普遍认可。但是,人类正确的发展理念却往往在扭曲的实践中被异化。每当人们 包括即使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人们在进行活生生的发展实践时,却每每做出不可持续的选择。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反差成了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顽敌”。 4 / 6 为什么人类饮鸠止渴式的发展实践总是大行其道,而人所共知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又总是被束之高阁呢?究其原因,在于人们高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尘世中庸俗即时的功利性追求的激烈冲突,尘世的利益、即时的需求和无边的欲望总是压倒对他人和后人的关怀,极端自私的掠夺性占有和挥霍常常使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代内平等 和代际平等落空。究竟是用人类在“生态极限”的悬崖边缘得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去指导实践,还是削足适履,让唯一正确的发展理论去附会庸俗而危险的千年一贯的实践。这一事关人类生死存亡的实践选择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已做出正确发展理论选择的全人类面前。 为了使可持续发展理念尽快转化为人们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必须完善由可持续发展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机制。那么,能够促成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到实践顺利转化的中介又是什么呢?既然教育能够诱导人们摒弃不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重塑、整合可持续发展理念,那么,它同时也就能够搭建由知到行、由此及彼、 由理念到实践的桥梁或中介,使可持续发展由理念的此岸到达实践的彼岸。特别是我们后面将要提到的全程教育可使具有可持续趋向的教育渗透到发展主体的每一个成员、发展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发展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此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即可持续发展起点)、可持续发展过程和可持续发展结果(即一个可持续发展过程5 / 6 的终点)的统一,实践与理论的合拍。可见,全程教育可使人类的发展理念、发展实践形成共同的目标指向,使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可持续发展实践在高起点上实现有机整合,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合力。 (四)可持续发展向度取决于教育的可持 续向度 教育不但能够有力地支持可持续发展,而且,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向度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可持续向度,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发展之源,成了可持续发展第一位的推动力。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呼唤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支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可持续发展的人,这样,我们便可以从培养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人的角度来探讨教育自身的可持续问题。只有把教育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教育才能不断培养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人,把人类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到与他所负担的 新职责相适应的水平。 我们的结论显而易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主体 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而只有依靠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人;因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向度取决于教育的可持续向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系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保障。只有建立可持6 / 6 续发展的教育支持系统,也就是说,教育自身首先必须是可持续的,人类社会才会因为有了可靠的支持系统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五)教育可持续发展本身就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支持系统,而且教育可持续发展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