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doc_第1页
历史资料.doc_第2页
历史资料.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连云港市东港中学 乔嫦美)教材内容:本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八年级下第8课)共有三个子目,第一目“戈壁升起蘑菇云”介绍了我国研制原子弹、氢弹和导弹的史实;第二目“东方红卫星遨游太空”介绍了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和成就;第三目“倚天神剑显国威”介绍了新中国建立人民海军、空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的情况。三个子目相互联系:“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使我国在核技术和空间技术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为我国“三位一体”核力量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一、课标要求 1、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2、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3、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二、教学目标1、通过出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国防力量的不断增强史实。2、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文字资料、图片等,形象了解新中国国防建设迅速发展的历史。3、通过学生对新中国前20年探索过程中国防建设迅速发展历史的学习,认识这是中华民族的荣耀和骄傲,科技强军的重要性。通过探究成就取得的原因,感悟“两弹一星”精神,增强国防意识,形成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三、设计思路中学生对于中国国防科技的发展有浓厚的兴趣,本课围绕课题通过整理知识、感受历史、升华认识三个环节的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深化学生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获取、运用材料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美国原子弹、苏联发射卫星、中国开国大典陆军方阵,提供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背景资料,提出:我们怎样铸起了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学习新课:步骤一:追寻光辉的历史足印1、 多媒体展示自学提纲(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1966年10月,我国成功进行了 实验。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 顺利升空,从此中国在 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2)两弹是指 、 ,一星是 ,科学家在“两弹一星”事业的奋斗历程中体现的精神称 精神。(3)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 成立,11月 成立。1966年7月1日我国 成立,它与后来的 共同构成了我国“ ”的战略核力量。 ,标志着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走上 之路。要求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主学习,同桌两位同学可以合作解决问题,在课本上完成标注。尝试归纳整理本课知识。2、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师生共同完成自学提纲,同时多媒体展示答案。3、 师生互动初步建构知识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7、6 第一颗氢弹1970、4 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1949、4 海军成立1949、11 空军成立“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步骤二:体验历史,感受历史变化1、出示文字资料:周恩来说:对帝国主义不能不讲实力、拥有毁灭力最大的核武器、便是最大的军事实力的标志。在得不到外援的情况下、1955年、毛泽东决定、自力更生、依靠本国科学家研制核武器!1961年、中央决定、重点发展两弹原子弹、导弹为中心的尖端科技!设问:我国为什么要下决心研制核武器?2、出示科学家的图片,解说:邓稼先等许多优秀科学家,在沉寂的大漠边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创业!终于研制出了原子弹!3、出示原子弹、导弹、氢弹试验的图片。设问:图片分别反映了怎样的内容?具有怎样的意义?4、 出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图片设问:这反映我国在哪一领域取得的成就?具有怎样重大的历史意义?作为当时的一位中国人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你有怎样的感受?5、出示资料小故事:1949年海军成立时,只有几条日伪时期留下的残破船只和国民党起义的几艘小舰艇。海军司令肖劲光要到威海卫去视察刘公岛,没有船,要跟渔民借船。渔民就说:“你这个海军司令还跟我借船呀。”当肖劲光登上码头以后,他语重心长地对身边随行的人员说:“记下来,一九五零年三月十七日,海军司令员肖劲光乘渔船视察刘公岛!”资料2002年9月23日,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首次环球航行舰艇编队,满载五大洲十国人民和军队的友谊回到青岛。至此,在世界环球航行的史册上将首次并永远地刻下“中国”的名字,506名官兵用实际行动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设问:(1)材料这则小故事说明了什么?资料又说明了什么?(2)我国海军发展变化有何特点?6、展示一组图片反映当今中国国防科技的发展状况。步骤三:探究历史真谛1、设问:通过学习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促进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 注意引导学生从国家的独立(保障)、党和政府的重视、经济实力的增强、科学家的努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等多角度思考回答。2、出示资料材料一: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材料二: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文选第3卷设问:(1)围绕核武器,国际纷争不断,你知道那些?(2)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今天,你对发展核武器有何看法? 在探究过程中师生互动进一步完善本课的知识结构。国家的独立党和政府的重视经济实力的增强科学家的努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是密切相关的科学家们的事迹感动中国!科教兴国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布置完成学习手册相关练习五、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三个步骤逐步完成知识建构,达成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提供丰富的图片、文字资料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在国防科技的成就与中华民族的荣誉和骄傲,探究认识辉煌成就取得的原因,增强国防意识和责任感。但由于自身的局限,在联系现实设计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方面有很大的欠缺,需要不断不足。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八年级下册)备课人:张二华(连云港市新坝中学); 点评人:刘俊利 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教材内容:本课讲述了1956-1966年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求真务实,召开了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人民群众热情高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由于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失误。因此,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征是在探索中前进。执教对象:连云港市新坝中学八年级(3)班授课时间:2008年3月26日一、课标要求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二、教学目标知道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能初步分析其积极意义,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危害;访问长辈,请他们谈谈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见闻和经历,并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探索、曲折、发展贯穿十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但其主流是前进的,因此要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三、教学过程(一)设计思路本课主要讲授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理论性较强,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必须通过多媒体展现大量形象、直观的图片,采用灵活机制的组织形式等教学手段,创设多种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拓展思维的同时,增加他们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感,坚定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二)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三)课堂展示(教学流程)导入新课:提问,我国的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哪一年基本完成的?一个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改造旧有的经济之后,下一步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回答略)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新课题。讲授新课:第一专题:自主学习,梳理知识点(达成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56年召开,是新中国建立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历史意义: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开始: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2、高潮: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3、后果: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遇到了从未有过的经济困难。三、国民经济的调整1、“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2、七千人大会3、国民经济的复苏教师和学生一起填写答案(黑体字部分),然后出示电脑上的资料。第二专题:体验历史,进行合作学习(达成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介绍中共八大的内容、意义及“大跃进”的背景。 旁白课件展示八大会场图片:年月日,毛主席在八大会议上致开幕词,周总理作了经济报告。新的经济建设方针,就是要为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完成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八大制定的路线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可是第二年,由于受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八大的既定方针,开始了“大跃进”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利用课件介绍八大二次会议及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师引导质疑:社会主义总路线具有什么特点? (生答) 师展示漫画图片“骑火车”、实物图片“三面红旗”,引导学生叙述画面内容和感想。 生 1: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生2:大跃进开展的主要标志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 生3: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2、大炼钢铁:凭借大跃进时期音乐、录像的情境设置,利用课件展示:年钢产指标为万吨。工人:只要我们使大力、出大汗,就是砸锅献铁,我们也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实现赶超目标。农民:棉花不用摘,先进山砍树炼钢去!学生:老师,我家门上的插销我全拿来了。社员:反正要入社了,这锅、铲都交公炼钢吧。工人:听说安徽的土法炼钢形势很好。 “炼钢工人”小组展示“土法炼钢”的几幅课件图片,概括总结炼钢场景:“土洋结合”,钢铁厂开足马力,小高炉遍地开花,月底就高达几百万座。从找矿、运输、炼钢、炼铁、炼焦都靠大批群众投入,从中小学生到七八十岁老人,全国高达 多万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评价:这样的“大炼钢铁”会出现什么后果?生1:项目多、战线长、资金使用分散,使原料和材料不能集中用在重点工程上,影响了建设速度。 生2:盲目追求数量,不顾质量,许多产品粗制滥造,不能发挥应有的经济效果。当年钢产量提前天完成了任务,但万吨钢里合格的只有万吨。炼出来的土钢、土铁根本不能用,估计造成损失亿元。 生3: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 生4:影响学生的学业,影响了农业等其他部门的发展,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生5: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 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认识:历史已经无情地证明中国人付出的巨大艰辛,最终是破坏了生态环境,破坏了经济平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搬起的大石头,却砸了自己的脚。3、人民公社化运动:师:生产发展上的高指标和浮夸风,推动生产关系方面向更高形式过渡。农业合作化运动走向“左”的极端,即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师带领其他小组同学以“报社记者”的身份对“公社社员”进行调查访问,了解人民公社的组织结构及公社社员的生产、生活、思想状况。 农1: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堂不如新乐园。 农2:敞开肚皮吃公共食堂当然大家高兴,许多人都说,一生也没有像这两个月吃这样饱的饭。 农3:公社实行全民所有制。男女老少都实行“十六包” 供给制: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学、育、婚、乐都由公社负责。 农4:要搞穷富拉平:自留地,果树,自养猪、鸡、鸭,生产工具等,都要转归社有;还有部分桌椅、板凳、刀锅、碗筷都无偿归公社食堂。 农5:才吃了几个月的饱饭,就又开始吃咸菜了。我家表姑从城里回来,说粮食凭票限量供应,让我找点地瓜干,我也没有啊。 师:利用课件概括人民公社的特点(一大二公);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分组讨论:“你支持人民公社的做法吗?”“按劳分配好还是按需分配好?”“共产主义要不要实现?如何实现?” 生1:各地生产水平很不平衡,公社规模太大,平均分配损害富队富社的积极性。 生2:按需分配是按人口计算的,劳动力强的贡献大,得到的报酬反而少。这样的供给制不能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生3:严重地脱离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水平,脱离中国农村的实际,使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生活水平降低。 生4:还是按劳分配好,比较公平公正。 生5: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个相当长和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三、国民经济的调整教师展示课件简述:困难局面出现的原因和简况;中央提倡调查研究、同舟共济;国民经济调整的主要措施;大庆油田建成、工农业产值逐步恢复等成就。师:“大跃进”持续 年,人民意气风发、干劲冲天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然而,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在全国泛滥,国民经济秩序混乱,各种比例失调,损失和浪费惊人;又加上遇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严重自然灾害;与此同时,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导致年至年我国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党及时决定实行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新的转机。第三专题:感悟历史,升华情感(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多媒体出示以下内容,思考问题:(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又急于求成,党中央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顷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材料二:“大跃进”时期壁画:“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请回答:(1)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大跃进”时期“左”顷错误在哪一方面的表现?(2)根据材料一,指出产生“大跃进”运动的原因是什么?(3)看了上述材料后,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二)阅读下列材料: 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请回答:(1)材料中“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总路线”指引下,全国范围内掀起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主要标志是什么?(2)材料中所说的“缺点”给我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它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哪些经验教训?巩固与练习1、有一场运动的发动反映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之后求强求富的强烈愿望,但它却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这场运动是指 ( )A、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