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正弦波逆变电源设计.doc_第1页
单相正弦波逆变电源设计.doc_第2页
单相正弦波逆变电源设计.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 电力电子技术题 目:单相正弦波逆变电源的设计 专业班级: 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刘星平 审 批: 任务书下达日期 2011年 12 月 19 日设计完成日期 2011年12月 30 日 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一 设计内容:1 电路功能:1) 有固定直流电源,通过功率变换(高频逆变)得到2050KHz的高频交流,再经高频整流与滤波,得到所需的直流;2) 电路由主电路与控制电路组成,主电路主要环节:工频整流滤波、功率变换(高频逆变)、高频整流滤波。控制电路主要环节:脉冲发生电路、脉宽调制PWM、电压电流检测单元、驱动电路。3) 功率变换电路中的高频开关器件采用IGBT或MOSFET。4) 系统具有完善的保护2. 系统总体方案确定3. 主电路设计与分析1)确定主电路方案2)主电路元器件的计算及选型3)主电路保护环节设计4. 控制电路设计与分析1) 检测电路设计2) 功能单元电路设计3) 触发电路设计4) 控制电路参数确定二 设计要求:1 脉宽调制信号由专用集成芯片SG3525产生。2 设计思路清晰,给出整体设计框图;3 单元电路设计,给出具体设计思路和电路;4 分析所有单元电路与总电路的工作原理,并给出必要的波形分析。5 绘制总电路图6 写出设计报告; 主要设计条件1 设计依据主要参数1) 输入电压:单相(DC)15V(1+15%),单相输出:AC (0150V)。2) 输出电流:5A3) 电压调整率:1%4) 负载调整率:1%5) 效率:0.86)功率因数:0.8 2. 可提供实验与仿真条件 说明书格式1 课程设计封面;2 任务书;3 说明书目录;4 设计总体思路,基本原理和框图(总电路图);5 单元电路设计(各单元电路图);6 故障分析与电路改进、实验及仿真等。7 总结与体会;8 附录(完整的总电路图);9 参考文献;11、课程设计成绩评分表 进 度 安 排 第一周星期一:课题内容介绍和查找资料; 星期二:总体电路方案确定 星期三:主电路设计星期四:控制电路设计 星期五:控制电路设计;第二周星期一: 控制电路设计星期二:电路原理及波形分析、实验调试及仿真等星期四五:写设计报告,打印相关图纸; 星期五下午:答辩及资料整理 参 考 文 献1石玉,栗书贤电力电子技术题例与电路设计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2王兆安,黄俊电力电子技术(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3浣喜明,姚为正电力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莫正康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5郑琼林,耿学文电力电子电路精选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6刘定建,朱丹霞实用晶闸管电路大全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7刘祖润,胡俊达毕业设计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8刘星平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校内,2007.目 录第1章 概述51.1逆变电源的发展背景51.2设计思想5第2 章 设计设计总体思路62.1总体框架图 62.2 设计的原理和思路72.3SPWM控制原理7第3 章 硬件电路的设计93.1SG3525介绍93.2 文氏电桥振荡电路113.3移位电路分析133.4 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13第4章 系统的检测与分析154.1正弦发生器部分的调试154.2逆变部分及整体运行结果15第5章心得体会17附录总电路图18 第1章概述1.1逆变电源的发展背景 逆变电源是一种采用电力电子技术进行电能变幻的装置,它从交流或直流输入获得稳压恒频的交流输出。逆变电源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技术,它横跨电力、电子、微处理器及自动控制等多学科领域,是目前电力电子产业和科研的热点之一。逆变电源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电力、铁路交通、邮电通信等诸多领域。 逆变电源的发展是和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器件的发展带动着逆变电源的发展。逆变电源出现于电力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20世界60年代,到目前为止,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代逆变电源是采用晶闸管(SCR)作为逆变器的开关器件称为可控硅逆变电源。可控硅逆变电源的出现虽然可以取代旋转型变流机组,但由于SCR是一种没有自关断能力的器件,因此必须增加换流电路来强迫关断SCR,但换流电路复杂。噪声大、体积大、效率低等原因却限制了逆变电源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代逆变电源是采用自关断器件作为逆变器的开关器件。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各种自关断器件想运而生,它们包括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晶闸管(GTR)、功率场效应管(MOSFET)、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GBT)等。自关断器件在逆变器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逆变电源的性能 第三代逆变电源实时反馈控制技术,使逆变电源性能得到提高。实时反馈控制技术是针对第二代逆变电源非线性负载适应性不强及动态特性不好的的缺点提出来的,它是最近十年发展起来的的新型电源控制技术,目前仍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实时反馈控制技术的采用使逆变电源的性能有了质的飞跃1.2设计思想本设计所需单相正弦波SPWM逆变电源的设计采用了运算放大器、二极管、功率场效应管、电容和电阻等器件来组成电路。 逆变电源是一种采用电力电子技术进行电能变换的装置,它从交流或直流输入获得稳压恒频的交流输出。通过对电路的分析,参数的确定选择出一种最适合的方案。输出频率由电压控制,波形幅值由电阻确定。本设计以SG3525驱动芯片为核心,完成了单相正弦波SPWM逆变电源的参数设计,并利用所得结果,完成了实际电路的连接,通过调试与分析,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 第2章设计总体思路50Hz的正弦波2.1总体框架图滤波电路逆变电路输入15V直流电倒相器锯齿波发生器SG3525正弦波发生器 图1 总体框图此次课程设计要求输入15V直流,输出0150V交流,主电路采用单相桥式逆变电路,对高频开关器件常用PWM波控制,要产生正弦波可采用SPWM控制方法,通过控制电力电子器件MOSFET的关断来控制产生交变正弦波电压。控制电路主要实现产生SPWM波,设计要求选用SG3525电流控制型PWM控制器产生控制脉冲。而SG3525实质上是通过输入的两路波进行比较,输出比较后形成的脉冲波,鉴于SG3525的这一特征,可以通过输入正弦漫头波和锯齿波进行比较得到所需的正弦波控制脉冲。正弦波产生器的设计有多种方法,本次课程设计采用555定时器多谐振电路产生方波经过滤波产生正弦波的方法作为正弦波产生器,再经过整流,使之成为正弦漫头波。锯齿波的产生电路比较简单,可以直接利用SG3525内部提供的谐振器加入外围电阻电容产生。此外电路要求输出的正弦波幅度可调,此时就需要使加入的正弦波漫头波幅值可调,此可以通过一加法器使之与设置电压相叠加产生电压可变的正弦电压。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一些中间环节都是需要滤波的,由于产用SPWM控制,主电路的谐波成分较少,可以通过简单的RC无源滤波。控制电路中的方波要变成较为标准的正弦波,要滤去的谐波成分就要多得多,可以采用有源滤波,且可以通过积分环节使方波变成比较好的正弦波。由于设计出来的电路是作为电源用的,对电源电流、电压检测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可以通过从电源负载取出电流信号作为UC3842的关断信号,从而实现主电路的限流作用。要实现电流、电压的稳定,则可以通过取出的电流、电压信号与控制电路构成闭环控制来实现。为了不至使电路结构过于复杂,只设计了简单的电压反馈环使电压基本能跟随给定维持恒定。2.2设计的原理和思路电路采用他励式,2管双推动输出脉宽调制方式输出电压为220V,输出电流2A,有欠压、过压和过流等多重保护功能。该正弦波逆变电源控制级的核心部件是PWM脉宽调制电路SG3525。2.3SPWM控制原理 逆变电路理想的输出电压是图2-1(a)正弦波u0=Uo1sint。而电压型逆变电路的输出电压是方波,如果将一个正弦波半波电压分成N等分,并把正弦曲线每一等分所包围的面积都用一个与其面积相等的等副矩形脉冲来代替,且矩形脉冲的中点与相应正弦等分的中重合,得到如图2-1(b)所示的脉冲列这就是PWM波形。正弦波的另外一个半波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来等效。可以看出,该PWM波形的脉冲宽度按正弦规律变化,称为SPWM(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波形。 图2-1 SPWM电压等效正弦电压 根据采样控制理论,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时,其效果基本相同。脉冲频率越高,SPWM波形越接近正弦波。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为SPWM波形时,其低次谐波将得到很好的抑制和消除,高次谐波又能很容易滤去,从而可获得畸变率极低的正弦波输出电压。 SPWM控制方式就是对逆变电路开关器件的通、断进行控制,使输出端得带一系列幅值相等而狂度不相等的脉冲,用这些脉冲来代替正弦波或者其他所需要的波形。 从理论上讲,在SPWM控制方式中给出了正弦波频率、幅值和半周期内的脉冲数后,脉冲波形的宽度和间隔便可以准确计算出来,然后计算的结果控制电路忠各开关器件的通、断,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波形,这种方法称为计算法。计算法很繁琐,其输出正弦波的频率、幅值或相位变化时,结果都要变化,实际中很少应用。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采用正弦波与等腰三角波橡胶的办法来确定各矩形脉冲的宽度。等腰三角波上下宽度与高度呈线性关系且左右对称,当它与任何一个光滑曲线相交时,即得到一组等副而脉冲宽度正比于该曲线换数值的矩形脉冲,这种方法称为调制法。希望输出的信号为调制信号,接受调制的三角波称为载波。当调制信号是正弦波时所得到的便是SPWM波形;当调制信号是正弦波时,等效也能得到与调制信号的SPWM根据前面的法分析,SPWM逆变电路的优点可以对那如下: 1.以得到接近正弦波输出电压,满足负载需要。 2.整流电路采用二级管整流,可获得较高的功率因数。 3.只用一级可控的功率环节,电路结构简单。4.过对输出脉冲宽度控制就可改变输出电压的大小,大大加快了逆变器的动态响应速。第3章 硬件电路的设计3.1SG3525介绍 随着电能技术的发展,功率MOSFET在开关变换器中开始广泛使用,为此美国硅通用半导体公司推出SG3525。SG3525是用于驱动N沟道功率MOSFET,其产品一推出就受到广泛好评。SG3525系列PWM控制器分军品、工业品、民品三个等级方面。下面对SG3525特点、引脚功能、电器参数、工作原理以及典型应用进行介绍。3.1.1PWM控制芯片SG3525功能简介 SG3525是电流控制性型PWM控制器,所谓电流控制型脉宽调制器是按照反馈电流表调节脉宽的。在脉宽比较器的输入端直接用流过输出电感线圈的信号与误差信号放大器输出信号进行比较,从而调节占空比使输出电感峰值电流跟随误差电压变化而变化。由于结构上有电压环和电流环双环系统。因此,无论开关电源的电压调整率、负载调整率和瞬态响应特性都有提高,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新型控制器。3.1.2SG3525内部结构和工作特性 图3-1 SG3525引脚图图3-2 SG3525结构方框图 1.相输入端(引脚1):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该误差放大器的增益标称值为80dB,其大小由反馈或输出负载而定,输出负载可以是纯电阻,也可以是电阻性元件和电容元件的组合。该误差放大器的共模输入电压范围为1.55.2V。此端通常接到与电源输出电压相连接的电阻分压器上。负反馈控制时,将电源输出电压分压后与基准电压相比较。 2.相输入端(引脚2):此端通常接到基准电压引脚16的分压电阻上,取得2.5V的基准比较电压与引脚1的取样电压相比较。 3.步端(引脚3):为外同步用。需要多个芯片同步工作时,每个芯片有各自的振荡频率,可以分别与它们的引脚4相副脚3相连,这时所有芯片的工作频率以最快的芯片工作频率同步;也可以使单个芯片以外部时钟频率工作。 4.步输出端(引脚4):同步脉冲输出。作为多个芯片同步工作时使用。5.振荡电容端(引脚5):振荡电容一端接至引脚5,另一端直接接至地端。6.振荡电阻端(引脚6):振荡电阻一端接至引脚6,另一端直接接至地端。 7.放电端(引脚7):Ct的放电由5、7两端的死区电阻决定。8.软起动(引脚8):比较器的反相端,即软起动器控制端(引脚8),引脚8可外接软起动电容。 9.补偿端(引脚9):在误差放大器输出端引脚9与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引脚1间接电阻与电容,构成PI调节器,补偿系统的幅频、相频响应特性。 10.锁端(引脚10):引脚10为PWM锁存器的一个输入端,一般在该端接入过流检测信号。 11.冲输出端(引脚11、引脚14):输出末级采用推挽输出电路,驱动场效应功率管时关断速度更快。 12.地端(引脚12):该芯片上的所有电压都是相对于引脚12而言,既是功率地也是信号地。13.挽输出电路电压输入端屿1脚13):作为推挽输出级的电压源,提高输出级输出功率。14.片电源端(引脚15):直流电源从引脚15引人分为两路:一路作为内部逻辑和模拟电路的工作电压;另一路送到基准电压稳压器的输入端,产生5.1V土1的内部基准电压。 15.准电压端(引脚16):基准电压端引脚16的电压由内部控制在5.1V土1。可以分压后作为误差放大器的参考电压 (3)SG3525脉宽调制器的特点 1.工作电压范围宽:835V。 2.5.1V士1%微调基准电源。 3.振汤器上作频率泡围觅:l00400kHz。 4.具有振荡器外部同步功能。 5.死区时间可调。 6.内置软起动电路。 7.具有输入欠电压锁定功能。 8.具有PWM锁存功能,禁止多脉冲。 9.逐个脉冲关断。 10.双路输出(灌电流啦电流):500mA(峰值)。3.2 文氏电桥振荡电路硬件电路由三部分组成如图3-3图3-3 硬件电路组成图正弦波发生器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为RC串并联型正弦波振荡器,后半部分为移位电路,最终将正弦波信号加在SG3525的输入管脚。图3-4为设计所选正弦信号发生装置的电路图图3-4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如图3-4所示,电阻R6左边是由Ua741和文氏电桥反馈网络组成的正弦波震荡电路。R4、C1与R5、C2组成文氏电桥的两臂,由他们组成正反馈的选频网络;文氏电桥的另外两臂由R1及R2、R3、RP1组成,是Ua741的负反馈网络,它们与集成运放一起组成振荡电路的放大环节。整个震荡条件主要由这两个反馈网络的参数决定。振荡电路为RC串并联的选频网络,其振荡频率可由f=1/2*pi*RC计算。为使文氏电桥振荡电路满足起振条件,必须要求A3即R12R2,即是在本电路忠的R2+R3+RP22R1。因此,在运放的线性区间内电路不可能满足恒幅度平衡条件,只有当运放进入非线性区后,电路才能满足幅度平衡条件,因而输出电压信号将会产生非线性失真。为了减小非线性失真,应使电路的放大倍数A尽可能接近3.但是这样将使振荡电路起振调钱的裕度很小,当电路工作条件稍有变化时就有可能不起振。如果放大电路的负反馈网络采用非线性元件,它能够在输出信号较小时确保A足够大使电路容易起振;并且随着输出信号逐渐增大A能逐渐变小,也能够在运放进入非线性以前使电路满足幅度平衡条件,这样就可以获得即稳定而又不失真的正弦波输出信号。本电路中加入了两个二极管进行稳幅,它是利用二极管的非线性自动调节负反馈的强弱来维持输出电压的恒定。如果起振A3,则振幅将逐渐增大,在振荡过程中VD1、VD2将交替导通和截止,总有一个处于正向导通状态的二极管与电阻并联,由于二级管正向电阻随电压增加而下降,因此负反馈随振幅上升而增强,也就是说A随振幅增大而下降,直至满足振幅平衡条件为止,并维持一定得振幅输出。因此调节RP1可以改变振荡的幅值以获得最小失真。总的来说,使用二极管做稳幅电路简单又经济,虽然波形失真可能较大,但适用于这种要求不高的场合。文氏电桥正弦波振荡电路可以很方便的改变振荡频率,频率的调节范围也很广,目前许多的振荡电路都采用这种形式的电路。另外,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与RC的乘积成反比,如果希望加入它的振荡频率,势必减小R和C的取值。然而减小R将使放大电路的负载加重,减小C也不能超过一定限度,否则振荡频率将受寄生电容的影响而不稳定。此外,普通集成运放的带宽较窄,也限定了振荡频率的提高。因此,有集成运放组成的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一般不超过1MHz,本电路输出正弦波频率为50Hz,在要求范围之内,所以选取RC正弦波振荡电路是可行的。3.3移位电路分析 SG3525芯片振荡产生锯齿波,锯齿波的顶点约为3.3V,谷点约为0.9V。正弦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正弦波需与SG3525产生的锯齿波进行比较,所以要将正弦波位移至相应位置。图3-4中,包括R6以内右边的电路为位移电路,电阻R6与变阻器RP3先使前半部分输出的正弦信号的幅值降低,调节RP3使其变化至需要的幅值范围内然后输出。电阻R7、R8和变阻RP2的作用是使正弦信号位移,调节RP2使正弦波位移至电路所需位置。其后是一个带负反馈的运算放大器电路。而且上面有个电容,表示对某频率段有较大的负反馈作用。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电位为零,根据电路虚短的原理其反相输入端的电位也为零,所以当输入电压小于零的时候运放才有输出波形。3.4 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 逆变电路的主要功能是将直流电逆变成某一频率或可变频率的交流电供给负载。本论文所选的逆变电路如图3-5所示,U=15为直流输入电压,当开关使VT1导通,VT2截止时,逆变器输出电压U0=U;当开关使VT2导通,VT1截止时,逆变器输出电压U0=-U。当以频率fs交替切换VT1和VT2时,则在输出上获得如图3-6所示的交变电压波形,其周期Ts=1/fs,这样,就将直流电压U变成的交流电压U0。U0含有各次谐波,论文是想得到正弦波电压,则可通过LC滤波器滤波获得。图3-5 SPWM逆变电路图3-6交变电压波形 4 系统的检测与分析4.1正弦发生器部分的调试 测试结果如下:表4-1为文氏振荡电路电位器RP1和输出电压U的关系。表4-1输出电压和电位器RP1的关系运行过程中振荡产生的正弦波和位移后的正弦波如图41、42所示,正弦波的起振幅值为3V,起振时RP1为1.74K。最大不失真幅值为6V,RP1为5.20K。脉宽调制SG3525的振荡器产生的锯齿波顶点约为3.3V,谷点约为0.9V。位移后的正弦波应调节至与其相近。最后RP3的调节值为5.28K,RP2的调节值为2.03K。图4-1文氏振荡电路波形图4-2移位电路波形4.2逆变部分及整体运行结果由波形发生器产生一50Hz、幅度可变的正弦波,送人SG3525的第9端,和SG3525的第5脚(锯齿波)比较后,输出经调制(调制频率约为10kHz)的SPWM波形,经过到相器反相后,得到两路互为反相的PWM驱动信号,分别驱动功率场效应管VT1、VT2,使VT1、VT2交替导通,从而在高频变压器的副边得到一SPWM波形,经过LC滤波后,得到一50Hz的正弦波,幅度可通过电位器RP进行改变。波形如下图43所示。表42为逆变电路中电位器RP和输出电压Uo的关系。表4-2输出电压和电位器RP的关系 SG3525芯片5号管脚的锯齿波波形如图43所示图4-3 5号管脚锯齿波波形SG3525芯片13号管脚输出的正弦波脉宽调制信号波形如图44所示图44 脉宽调制正弦波波形输出的单相正弦波逆变电源信号波形如图45所示图4-5输出的正弦波逆变电源信号波形第五章 总结与心得 为期两周的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在经过了14天的忙乱之后终于取得了成绩也终于写出了这份报告。可以说这次的课程设计取得了成功。刚刚拿到课程设计的题目时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动手,课题名称里的芯片根本就没听说过。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和老师给的资料,弄清楚了它的功能,才真正开始了设计。但这个东西包括了几个部分,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它的整体设计思路,在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