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范本之买卖合同涉众案件.docx_第1页
合同范本之买卖合同涉众案件.docx_第2页
合同范本之买卖合同涉众案件.docx_第3页
合同范本之买卖合同涉众案件.docx_第4页
合同范本之买卖合同涉众案件.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买卖合同涉众案件【篇一:经济犯罪形式及涉众经济犯罪9大典型案例】 经济犯罪形式及涉众经济犯罪9大典型案例 2006年11月24日01:59 涉众型经济犯罪 公安部23日专门就涉众型经济犯罪现象作出说明,明确解释了什么叫涉众型经济犯罪现象。 公安部说,涉众型经济犯罪是指涉及众多受害人,特别是涉及众多不特定受害群体的经济犯罪。主要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非法销售未上市公司股票等犯罪活动。另外,在证券犯罪、合同诈骗犯罪、假币犯罪、农村经济犯罪活动中,也有类似涉众因素存在。 我国经济犯罪仍然呈高发态势,经济犯罪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他还介绍了我国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点和主要表现形式。 涉众型经济犯罪呈现四大特点 涉众型经济犯罪尤其突出并呈现“金额巨大,涉及面广;手法多样、不断翻新;虚假许诺、高利回报;合法掩护、编织光环”等四大特点。 高峰23日表示,今年1月-10月,全国公安机关共立经济犯罪案件6.2万起,同比上升 9.1%。今年已立案件涉案金额高达175.1亿元人民币,而且涉及范围在不断扩大。根据公安部门掌握,目前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涉及范围在不断扩大。高峰表示,从行业看,涉及农业、养殖业、房地产、医药、文化、旅游等领域;从人员看,涉及下岗职工、退休老人等弱势群体和学历较高的城市“白领”;从地域看,从东北、华东、华北地区扩展到中西部地区。高峰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犯罪手法越来越狡诈、越来越具有欺骗性,有些犯罪甚至还呈现出公开、半公开发展的态势。除了有关部门亟须加强监管和查处力度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群众投资渠道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不法分子采用诱惑性极强的虚假宣传攻势,使经营者和投资者处于信息严重不对称的位置,群众缺乏对企业的业务经营和资信进行印证和深入了解的渠道,很难作出判断,加之贪利和盲目从众的心理支配,投资行为往往缺乏理性。 涉众型经济犯罪16种表现形式 据高峰介绍,在被查处的这些经济犯罪案件中,涉众型经济犯罪主要呈现以下表现形式: 1、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开办储蓄业务; 2、具有吸收存款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违反国家利率规定,擅自变动储蓄存款利率吸收存款; 3、具有吸收存款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以给付回报、实物等方式变相提高储蓄存款利率吸收存款; 4、具有吸收存款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以发行股金等方式吸收资金,变相吸收存款;以兴办实业为名,承诺回报,非法向社会公众集资; 5、以返租、代管、代养等形式销售商品、收取保证金等,非法向社会公众集资; 6、以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绿色产业、民间资金造林等方面采取的鼓励政策为幌子,许诺高额回报,进行非法集资; 7、以预售、合作经营、投资入股或加盟等为名,承诺回报,收取订金、股金、加盟费等,非法向社会公众集资; 8、组织“抬会”、“合会”、“标会”等活动,非法向社会公众集资; 9、不依托于商品买卖,而是通过发展会员、收取高额入门费等手段维系运作,进行“拉人头”传销; 10、利用公司的合法外衣和品牌产品,通过开展所谓的直销业务或者宣传所谓的先进营销理念,以专卖、代理、加盟连锁等方式进行传销;11、以电子商务、网上购物、销售互联网学习网址等为幌子,在互联网上发布广告吸纳会员,实施变相传销活动; 12、通过各种渠道大肆宣传“消费储值”的经营模式,通过收取商家和消费者加盟费的方式,实施变相传销活动; 13、称公司将要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或称发行股票已获政府部门批准,诱使或骗取投资者购买其股票; 14、以“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产权经纪公司”等为名,未经批准便向社会公众非法买卖、代理买卖未上市公司股票; 15、以给境内企业提供境外上市服务为名,一些所谓的外国资本公司或投资公司驻中国办事处未经批准便向社会代理买卖未上市公司股票; 16、一些公司声称与境外公司有合作关系,或是境外公司中国代表处,收取客户保证金和手续费后,提供互联网平台进行非法外汇买卖活动。 涉众型经济犯罪九大典型案例 1、辽宁营口东华经贸(集团)公司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2002年7月至2004年12月间,辽宁营口东华经贸(集团)有限公司以其下属企业东华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发展养殖蚂蚁为名,承诺35%60%不等的高额回报,通过在辽宁13个市(县、区)设立的分公司和代办处,面向社会公众非法集资近30亿元人民币,除用于偿还部分本金及高额利息近22亿元外,有近8亿元被用于挥霍性投资项目、广告宣传、企业庆典、赞助、偿还个人贷款、借给个人或单位使用等。 2、上海“必得利”公司集资诈骗、非法经营案 2004年3月,潘某、韩某通过中介公司,在美国成立必得利财金集团公司,在上海设立办事处,并以西安现代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即将在海外上市为名,向公众非法出售现代新农业股票。截至案发,共骗取252人购买王氏公司股票430余万股,涉案金额折合人民币2000余万元,其中大部分被潘、韩二人占有和挥霍。 3、深圳飞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涉嫌经济犯罪案 飞镖公司于1997年12月12日在深圳市工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800万元人民币。2000年至2004年间,该公司在广东省深圳、广州、番禺等市,福建省福州、厦门等市,四川省成都、重庆等地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以“购机返租”的方式向群众销售飞镖机7400余台,涉案金额约2.6亿元人民币。 2005年11月以来,河南省幸福实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晋诚在传销失败并被工商部门查处的情况下,为进一步敛聚资金,指使手下以开设专卖店、发展股民入股、定期高额返还红利或提成等方式,骗取群众资金。截至2006年7月,幸福公司非法集资数额高达8000余万元,加盟店166个,受骗群众达2万余人,遍及全国5个省、1个直辖市及河南省内11个省辖市。 5、福建巨额假保单诈骗案 2006年4月以来,福建省福州、泉州等地相继发生利用假保单进行诈骗的案件。犯罪嫌疑人以伪造的保险公司保单、发票及印章,与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骗取“保险金”。 6、西安重阳生物科技公司集资诈骗案 2005年7月,广东省公安机关侦破了西安重阳生物科技公司集资诈骗案。该案犯罪嫌疑人称自己拥有西安重阳公司450万股名为“重阳生物”的股权,招聘一批专门从事传销活动的人员,以传销的手法,骗取广州地区群众认购并不真实存在的股权。被骗对象多为离退休老年人,人数达900多人,涉案金额1500万元。 7、海南锦绣大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涉嫌经济犯罪案2006年3月,海南省公安机关侦破了锦绣大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涉嫌经济犯罪案。1999年底,犯罪嫌疑人王某等人在海南省建立了约600亩的仙人掌种苗栽培基地,并于2000年4月注册成立“海南锦绣大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此后,该公司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进行虚假宣传,欺骗群众与之签订仙人掌种植和收购合同,承诺群众在购买其仙人掌种苗并种植成熟后,由该公司负责高价收购。但在收取种植户的种苗款后,却拒不履行收购义务,致使2866户种植户受害,涉案金额高达5800余万元,造成440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无法挽回。 8、美中融投资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案 根据有关部门移送的案件线索,近日,天津公安机关对美中融投资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及其负责人代某涉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犯罪进行了立案侦查。经查,代某等人未经国家批准,非法销售西安金园汽车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涉案金额122万元,涉及受害人36名。 9、吉林亨源商务顾问有限公司网络炒汇案 近日,吉林省公安机关侦破吉林亨源商务顾问有限公司网络炒汇案。自2005年11月以来,犯罪嫌疑人李某等人以香港亨达投资公司和新西兰亨达投资公司国内东北地区代理名义招揽客户,帮助或代表客户进行网络炒汇,并将总计3170万元人民币客户资金汇往境外关联公司炒汇。【篇二:新形势下涉众型经济案事件处置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涉众型经济案事件处置的实践与思考 【我要纠错】 【字体:大 默认 小】【打印】【关闭】 稿件来源: 法制日报法制网 发布时间:2013-12-25 15:40:36 潘建华 伴随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大,囿于融资渠道单一,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很难得到有效满足;同时,由于产业资本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大量民间资金游离于产业而成为流动性资本,投资冲动极为强烈。基于此,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成为资本供需双方的次优选择。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经济下行影响,许多民营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引发了债务纠纷等群体性事件。可以说,涉众型经济案件已成为当前影响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之一,如何破解群体性债务矛盾亦已成为地方党委、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是民营经济先达地区,民营企业众多,外向依存度高,受金融危机影响也较为深重。路桥区委、区政府从维护社会稳定视角,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妥善处置了一系列涉众型经济案件,实现了维护法律权威和群众利益的有机统一,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经验,现撰文如下,以资参考。 一、路桥区涉众型经济案件简析 (一)发案趋势。2008年以来,路桥区共发生千万元以上涉众型经济案(事)件28起。2008、2009年是案件集中爆发期,2008年发案9起,涉案5亿元;2009年发案7起,2010年减至2起,2011年又小幅上扬,2012年再度回落。从案件涉及行业看, 2010年以前,涉众型经济案件主要集中在废旧金属拆解、货物联托运、民间融资等行业,2010年以后开始向其他产业扩散,如制造业、船舶修造业和汽配城等专业市场,体现了民间金融关系日益复杂的特点。 (二)主要特点。路桥区近几年爆发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相比全国情况来看,有共性也有特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涉及面广。民间融资手续不完备,且每个债权大户后面往往串着众多小户,导致每起涉众型经济案(事)件涉及受害人少则数十人,多则成百上千人,涉及区域甚至遍及省内外多个县市区,涉案金额动辄上千万元,乃至上亿元。二是许以高利。债务人往往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特别是非法集资案件,许诺的回报率通常高于金融机构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三是追赃不易。大部分案件的爆发源于资金链断裂,此时债务人资产或消耗殆尽或转移,致使追赃困难、获偿率低。四是诉求激烈。因无法追回损失,债权人往往采取抱团上访形式,并通过各种途径给政府施压,极个别债权人甚至以过激行为威胁政府。五是界定困难。路桥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中多数嫌疑人获取资金是用于日常经营、投资,如固废拆解行业中的“代拆解”、“期货点价”,货物联托运行业的“代收货款”等,都是约定俗成的经营惯例,案件定性较为困难。 (三)原因剖析。一是金融有效供给不足。由于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和资产质量不高等因素,多数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仍持比较谨慎态度,而民间融资从其诞生之初,就偏重于服务中小民营企业。二是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受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和国家货币政策从紧以及要素价格持续上涨的多重影响,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升,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加上银行抽资导致资金链断裂。同时,一些企业因联保企业倒闭受到拖累,致使自身资金链断裂。三是部分行业经营不规范。部分行业新衍生的经营模式层出不穷,缺乏相应的行业自律机制,而监管部门则缺乏有效手段和措施。如废旧金属拆解的“代拆解”模式和“期货点价”模式、货物联托运的代收货款模式、船舶修造业“无订单生产”模式等均存在较大的漏洞,一旦发生纠纷,很难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四是公众防范意识薄弱。路桥民资丰厚,群众投资意愿强烈,但风险防范意识较弱,特别在熟人社会中只凭口头约定就将资金交于对方使用。同时,一些“担保公司”、“理财公司”往往走“边缘路线”,一方面口头约定高额利息及付息时间,另一方面立下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字据来逃避打击,查处难度很大。 二、路桥区预防和处置涉众型经济案件工作实践 路桥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涉众型经济案件的防范和处置工作,坚持“党政牵头、提前介入、权衡利弊、判断趋势、综合应对、适时处理、案结事了”方针,重排查、强帮扶、慎处置、促化解,将大量经济领域纠纷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 (一)整合资源,形成防范和处置涉众型经济案(事)件的政府合力。针对涉众型经济案(事)件涉及多部门管理难以形成合力的问题,路桥专门建立了全区防范和处置涉众型经济案(事)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总召集人由区委副书记担任,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为联席会议成员。区委政法委定期召集成员单位,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各镇(街道)按“属地管理”原则建立社会稳定工作动态预警机制,并实行稳定形势每月定期预警与涉稳信息即时预警相结合。其中,定期预警主要应用于维稳工作形势每月分析,即时预警则应用于重要涉稳信息专题研判,通过定量、定性手段进行综合评估,确定预警等级,并强化“三色”预警响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2011年12月3日,峰江街道发生一私营企业主卢某某因经营不善负债逃匿。事件发生后,领导小组第一时间介入,专案经营,集体会诊,公安、司法、街道等成员单位联动调处,并和当事人双方代表、司法所律师等反复进行磋商协调,最终仅用五天时间促使卢某某及其合伙人与债权人达成调解协议。 (二)因情施策,最大限度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处置涉众型经济犯罪政策敏感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在具体处置中,路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社会稳定最大化、案件追赃挽损最大化、资产处置最大化”为目标,严格把握政策,因情施策。一是主动进攻、快立快破。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基层派出所接触群众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及时搜集掌握辖区相关人员经商、贸易活动和非法集资、非法传销等经济违法动态。对群众反映强烈、涉及金额巨大、携款潜逃或拒绝清退的,由区委政法委统一协调,公、检、法提前介入,统一共识,积极提供法律保障,及时立案侦查,快侦快破快诉。在案件侦办过程中,及时控赃、积极追赃,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的合法利益。二是宽严相济、依法处理。正确处理严厉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与保障企业稳定运行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涉嫌非法集资但仍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坚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宽严相济,稳妥慎重处理,做到立案慎重、侦办方式慎重、强制措施慎重、扣押与冻结等侦查措施慎重,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在处置泰恒废旧金属回收有限公司王某某负债事件中,在王某某已逃往日本且其名下资产大部分已转移的情况下,区委区政府不断给王某某施加压力促使其从日本归来与债权人面对面协商,前后召开十几次协调会,宽严相济,促使该事件事发3年后成功达成协议。三是稳控为先、防止蔓延。专门制订涉众型经济犯罪涉稳问题应对处置预案,并严格落实群体性事件重大隐患专案经营机制,一旦发现群体性事件苗头,做到第一时间消除看点、防止聚集,尽最大努力将案件控制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严防事件蔓延升级,严防发生越级上访、上街堵路、哄抢财物等行为。同时,严格保密制度,避免引发群众猜疑和各方关注,特别是严防引发社会恐慌情绪。如每起此类案(事)件发生后,区里均及时召开紧急稳控工作会议,召集公安、法院、信访、维稳、宣传等部门和事发地镇(街道)对案(事)件进行反复分析,部署落实各项稳控措施,及时掌握动态信息,力保不引发社会恐慌和骚乱。 (三)源头治理,依法强化对易引发涉众型经济案(事)件行业的整治。近年来,路桥先后重点加强了对联托运、金属再生、船舶修造、中介机构等行业的治理工作,规范经营行为,维护经济秩序,减少不稳定因素。一是加强联托运行业治理。组织交通、公安、司法、工商、物价等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开展联托运行业专项治理,引导企业健全规章制度,规范企业行为,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引导委托人和承运人签订委托运输合同,规范承运人代收货款行为;积极筹建联托运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内部约束和管理。二是加强金属再生行业治理。由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引导交易双方签订规范的买卖合同,尤其是对涉及欠款、借款的应出具欠条、借条等有效凭据,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三是加强船舶修造行业治理。由工业经济、公安、司法等部门会同船舶业重点镇金清镇,全面加强对船舶修造主体的监管,重点规范船舶修造合同和借款合同,加强对民间不规范集资行为的治理工作。四是加强中介行业治理。由工商、税务、审计、公安、司法等部门牵头,加强对各类担保公司、典当公司、理财公司、咨询公司、代理公司等中介机构的监管,打击不法分子利用合法平台开展非法集资活动,对超范围经营、非法集资、“放倒款”等违法行为依法给予打击,确保其严格按照经营范围开展业务。 (四)强化宣传,全面增强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重要环节来抓,大张旗鼓开展预警宣传教育,切实提高群众的风险意识和防范犯罪意识。一是强化媒体宣传。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传媒作用,加强舆论引导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深刻揭露非法集资活动特别是资金掮客的惯用手段和伎俩,增强群众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帮助群众认清风险、理性投资,从源头上挤压非法集资活动空间。二是加强警示宣传。加大对典型案例的公开报道力度,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引导群众远离并自觉反对非法集资活动。三是加强风险预警。全面开展经营风险教育,视情发布预警提示,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和防侵害能力。 三、对涉众型经济案件防范和处置工作的几点思考 建立预防和处置涉众型经济案件的有效机制,对于维护经济秩序稳定和基层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路桥区的处置实践,笔者认为,处置涉众型经济案件,要“预警得早”、“打击得准”、“化解得了”,恰当使用“宽严相济”原则,才能实现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效统一。 (一)必须着眼“预警得早”,完善预警机制。涉众型经济案件的爆发,往往都有苗头可循,特别是从最初的个别人反映到大规模的集体上访,期间会有一段酝酿期,而这段时间恰恰是案件处置最为关键的时间,关系着受害人最终的债权受偿情况。为此,必须要着眼“预警得早”,完善涉众型经济案件预警机制。一是加强情报信息搜集。建立涉众型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信息会商制度,加强苗头性信息的收集、共享、分析和研判,确保对企业的资金异常流动、对外非正常融资和企业经营恶化等及时预警预测。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尤其是驻村干部的信息收集作用,在涉众型经济案(事)件高发地区和行业开展排查,掌握民间非正常的投资动态,及时搜集掌握辖区相关人员经商、贸易活动和非法集资、非法传销等苗头性、深层次、预警性信息,提出对策建议。二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金融监管部门以大额可疑资金核查工作机制为依托,建立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流向动态监管网络,对重点单位及行业领域进行资金监控,一旦发生企业主有以高利息为诱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恶意拖欠职工工资、大额转移资产等迹象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严防由此引发群体性事件。畅通劳资投诉渠道,划分监察网格,完善用工单位信息数据库,对网格内各类用人单位进行日常巡查、实时监管,建立劳动违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劳动监察执法和预警机制,从源头上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三是建立整顿预防机制。强化市场主体专项治理,对易发涉众型案件的行业进行治理整顿,规范经营户的经营行为,逐步构建“疏堵结合、防治结合”的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二)必须着眼“打击得准”,完善专业化的破案打击机制。涉众型经济犯罪侵害领域广,社会危害性大,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要加快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规范化和专业化建设,完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处置有力的应急体系,牢牢把握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主动权。一是强化专案经营。对具有重大犯罪嫌疑、涉及人数众多、有经营价值的案件, 必须要一案一专班,落实专案经营, 早定性、早处理,真正做到打早、打小,精确打击,务求实效。二是防范和制止逃匿行为。增强“控制在先”和“抓捕为先”意识, 第一时间控制涉案嫌疑人员,坚决防止发生提款潜逃、资金非法转移、藏匿等行为。对已出逃并造成后果、涉嫌犯罪的企业主和其他非法集资人,要组织力量全力追逃。对重点对象的重要关系人也要落实相关措施,为后续追逃和劝返工作创造条件。三是加大追赃挽损力度。坚持查明犯罪事实与追赃挽损并重,始终把损失能否挽回作为评价办案效果的重要标准,对犯罪嫌疑人的非法所得要依法追查到底,最大限度地挽回被害人的经济损失。要做好涉案资产的评估核算、拍卖变现和清理偿付等工作,利用民事、刑事、行政、党纪等各种手段追缴非法所得, 尽量为受害人挽回经济损失。 (三)必须着眼“化解得了”,完善危机处置机制。涉众型经济案件在处置过程中各方的目标利益是不同的。债权人的诉求主要是如何尽可能地收回债权和利息,在基本无法收回债权时,则诉求政法部门对债务人进行严厉的法律追究。债务人主要考虑如何使自己避免受到法律处罚或从轻处罚,如何使自己隐匿的剩余资产不被追偿或少被追偿。而党委政府的对涉众型经案件的处置考虑的是如何维护社会稳定、债权人的权益、当地经济发展秩序、法律的尊严等多重目标。因此,在处置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办事,以实现债权人损失最少化为目标,依靠法律惩处、行政管理、道德舆论等多种手段,将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协商调处贯穿于事件处置的全过程,充分挖掘和利用双方的各种资源,找到双方的结合点,使债权人利益少受损失、债务人减轻处罚、社会面和经济秩序平稳有序,实现社会效果、经济效果、法律效果三者统一。一是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牢固树立和积极实践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执法效益观,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首要位置,特别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困难较多的现状下,坚持打击和防范并重,以“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原则,防止出现群体性事件。二是坚持宽严相济。在不违背法律的总体框架下,认真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和综治措施,适时适度处理好涉众型经济案件,力求既体现政治效果,又讲究法律效果,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做到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满意和当事人满意。三是坚持因案制宜。要根据涉众型经济案(事)件产生的原因、表现的形式、涉及的规模、当事人诉求、案件的性质以及对经济社会稳定可能的影响程度,区别对待,认真研究工作对策、处置方法、舆论引导等,谨慎决策制定应对处置解决方案,依据案(事)件实况,一案一策,准确把握工作力度和节奏,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减少对经济社会秩序的冲击。 (作者系中共台州市路桥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篇三:干货!涉众型非法集资犯罪的司法认定】 民事执行案件中的7项重要法规和8个操作要点 民商事纠纷通过审判程序确认的诉讼结果,最终需要通过执行真正得以实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实中,诉讼中特别是债权人一方往往会遭遇“执行难”,即赢了官司却无法真正获得应有的财产和权益。造成执行难的原因很多,作为债权人的代理律师应避免消极无为被动等待法官,而是积极主动,通过充分掌握并娴熟地运用相关法律规定,对被执行人和执行标的信息了然于心,从而能较好配合并推动执行法官做好执行,使得委托人的合法权益从判决书上真正落地。 需要掌握的民商事执行工作的主要法律法规包括: 1. 2012年民事诉讼法第三编有关执行的相关规定(简称民诉法执行相关规定)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法释(1998)15号2008年修订(简称执行工作的规定)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法释(2004)15号文的规定(简称查冻扣财产的规定)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法释(2004)16号(简称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5年2月4日开始施行的法释20155号(简称民诉法司法解释)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510号2015年2月4日开始施行(简称执行异议和复议的规定)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首先查封法院与优先债权执行法院处分查封财产有关问题的批复法释20166号(简称首先查封法院与优先债权法院的批复) 一、哪些法律文书可以作为执行依据 执行工作直接处分的是公民和组织的财产权和非财产权,关系重大,非法律法规授权和确认不可为。因此,执行必须有执行依据。执行工作的规定第二条详细列举了法院的执行机构负责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即执行依据包括如下: (一)人民法院民事、行政判决、裁定、调解书,民事制裁决定、支付令,以及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 (二)依法应由人民法院执行的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处理决定;(有哪些:税务处罚相关决定) (三)我国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和调解书;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有关规定作出的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裁定; (四)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关于追偿债款、物品的债权文书; (五)经人民法院裁定承认其效力的外国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以及国外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 二、执行过程中代理律师需熟知有关法条,在执行的关键环节中积极把握时机并推动落实,协助法官工作以尽量减少执行程序瑕疵或其他导致执行久拖不决的主客观因素 (一)执行中法院应当出具的重要裁定和公示 1.民诉法司法解释第四百八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后十日内发出执行通知。执行通知中除应责令被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外,还应通知其承担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的加倍支付迟延履行利息或者迟延履行金的义务。比如我们承办的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中,法院向被执行人即债务人发出了限期履行通知书,通知书上除了载明债务金额外,还限定1个月内履行义务,否则将拍卖抵押房产。 延伸关注: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和迟延履行金如何计算? 2依据2004年查冻扣财产的规定,人民法院在执行查封、扣押、冻结财产时,出具的法律文书有: (1)执行裁定根据规定第一条,人民法院在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动产、不动产及其他财产权,应当作出裁定。这是执行中非常重要的文书,是律师实地了解抵押质押物情况、搜集财产线索时告知被执行人利害关系各方、争取相关部门配合和支持的书面依据和工具,虽然实践中有法官在执行开始阶段不发出执行裁定而是等到执结,我们仍然建议律师在执行开始时就争取主动拿到它。 3.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时,执行人员应当制作笔录。 (1)根据2004年查冻扣财产的规定第二十条规定法院执行人员应当制作笔录并具体对笔录包括哪些内容作了规定。执行实践中,执行法官会让执行双方前往法院做笔录,这是执行程序真正开始的标志,是法官对义务履行的告知、执行相关的主体和利害关系人的身份和送达方式的确认、执行财产现状的查明以及其他可能产生妨碍的事项的查明或明确。此时律师可协助法官及时查问抵押人出租抵押房屋的相关协议和入住证据等,为以后的程序做好准备。因此,正式进入执行后律师应当主动询问法官何时做笔录,以推动执行进程。 延伸关注: (1)不得超额查扣财产。根据规定第二十一条,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以其价额足以清偿债权及执行费用为限,不得明显超标的额查冻扣。否则,作为被查封方的代理律师可以特别留意并据此提出异议。 (2)已经被依法查扣的财产被非法占用的话可以申请排除妨害清场以利拍卖。根据第二十六条规定,被执行人就已经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所作的移转、设定权利负担或者其他有碍执行的行为,不得对抗申请执行人。第三人未经法院准许占有被查扣财产或者实施其他有碍执行的行为的,法院可以依据申请或者依职权解除其占有或者排除其妨害。 4.评估和评估报告 执行程序初期,律师可以配合法官尽快查明被查扣财产比如房产的情况以尽快进入评估程序。法院启动评估程序后即随机摇出评估机构。律师应争取主动、配合评估公司尽快实地查看以出具评估报告。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第六条规定,人民法院收到评估机构作出的评估报告后,应当在五日内将评估报告发送当事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当事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评估报告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评估报告后十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我们办理的案件中,出现过被执行人对评估报告提出异议的,终因程序并无瑕疵反而是异议人伪造签名被我方律师识破并通知法院予以了制止。另外要注意及时跟进评估报告的送达,保证在第一时间送达各方,尽快进入下面的拍卖程序。 5.拍卖和拍卖公告 (1)进入拍卖程序后,拍卖前必须公告。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第十一条规定,拍卖动产的,应当在拍卖七日前公告;拍卖不动产或其他财产权的,应当在拍卖十五日前公告。 (2)此外,规定还要求拍卖前应当通知当事人和担保物权人,否则程序上有瑕疵。根据规定的第十四条,人民法院应当在拍卖五日前以书面或者其他能够确认收悉的适当方式,通知当事人和已知的担保物权人、优先购买权人或者其他优先权人于拍卖日到场。在我们办理的另外一起案件中,在已经确定了拍卖时间和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