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第3课时24时记时法(1)教案.doc_第1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第3课时24时记时法(1)教案.doc_第2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第3课时24时记时法(1)教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精编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第3课时 24时记时法(1)教案撰写人:_时 间:_第3课时 24时记时法(1)【教学内容】教材第6970页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24时记时法。2.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相应的时刻,感受不同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学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相应时刻。难点:探索发现外圈数字代表的含义以及钟面上外圈数和内圈数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提问: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多少小时?1天有多少小时?2.讲述:在一天的时间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2圈,共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上的钟表分别拨出学生上学、吃饭、放学和睡觉的时间,让学生识别。4.说明:按照这种普通的记时法,一般要指出是上午、中午、下午、晚上。这种方法固然不错,但是还有一种更加简明的并被广泛应用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24时记时法。板书课题:24时记时法(1)二、自主探究1.讲述24时记时法。(1)教师演示。边演示,边讲述:1日里时针正好走两圈,从夜里12时(0时)开始到中午12时,时针走1圈是12小时;从中午12时走到夜里12时(0时),时针又走了1圈,也是12小时,这一天一共是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通常我们把这种记时法叫作24时记时法。(2)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有24小时。(3)让学生说一说看见哪些地方采用24时记时法。(电影院门口;电视上;电子表上;商场的门口营业时间牌上;汽车票上;电视报上)(4)说明:交通、广播电视和邮电等部门常用24时记时法。2.探究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教师出示教材第69页中的钟面。(1)提问:观察钟面与日常所用钟面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班内汇报、交流。学生1:钟面上有内、外两圈。学生2:时针走第二圈时所对应的是钟表外圈表示的时刻,也就是24时记时法的时刻。学生3:外圈数和内圈数相差都是12。学生4:从0时到中午12时,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时刻相同;中午12时以后,普通记时法的时刻加12就是24时记时法的时刻。(也就是时针走第2圈时,所指钟面上的数分别加上12。)(2)填一填。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9页“填一填”,教师巡视。指名汇报交流,集体订正。3.操作感知。(1)说一说。用24时记时法说一说:下午什么时间上第1节课?什么时间放学?晚上什么时间睡觉?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小组代表班内汇报交流,并说一说你是如何用24时记时法表示这一时刻的。教师强调:从0时到中午12时,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时刻相同;中午12时以后,普通记时法的时刻加上12就是24时记时法的时刻。(2)拨一拨。教师说24时记时法的时刻,学生在表盘上拨出相应的时刻。如:15时,时针指向3,分针指向12;21时,时针指向9,分针指向12同桌合作,巩固练习。一个学生说24时记时法的时刻,另一个学生在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刻。两个同学互相交替进行。教师说明:晚上12时既是24时,也是第2天的0时,所以我们再生活中常常说0时或0点,而不说24时。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1页“课堂活动”。同桌合作完成。一个学生说上午或下午的时刻,另一个学生用24时记时法把它表示出来。2.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七”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2)小组内交流、订正。3.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七”第2题。(1)学生独立填写。(2)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自己思考的过程。教师强调:普通记时法的时刻加12就是24时记时法,24时记时法的时刻减12就是普通记时法。四、课堂小结 教师:一天有24小时,因此我们通常采用24时记时法来记时。那么,从古到今,都出现过哪些记时的方法呢?一起来看看吧!(多媒体介绍相关资料:日晷记时,铜壶滴漏,燃香记时,沙漏记时,水轮钟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对时间的要求越来越精确,记时法也越来越先进,同学们,未来社会的记时法正等着你们去发明、创造。【板书笔记】【教学反思】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24时记时法后,要提供更多的实际生活的例子,让学生进行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互相转换,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这种转换的方法。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的时间与空间,但是没有给学生之间思维相互碰撞的机会,学生的集体智慧没能得到激发。由于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方法上,对于意义却忽略了,没有跟学生讲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