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指导意见.doc_第1页
中小学校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指导意见.doc_第2页
中小学校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指导意见.doc_第3页
中小学校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指导意见.doc_第4页
中小学校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指导意见.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校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指导意见 为认真贯彻中共莱芜市委、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鲁发xx22号文件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莱发xx3号)精神,切实提高广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使“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序化、合理化、正规化、科学化,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根本任务,以提高广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学校体育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努力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积极推动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推动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序化、合理化、正轨化和科学化。 二、活动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符合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和生理变化,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学校实际出发,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活动计划和内容。 3全面性原则。师生共同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员健身的目的。 4、实效性原则。要使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5、创新性原则。要形成学校自己的特色; 6、阶段性原则。要符合季节、气候变化; 7、地方性原则。要有符合当地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8、安全性原则。要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安全管理。 三、活动时间 每天上、下午统一安排不少于30分钟(寄宿制学校除早操外不少于2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四、活动内容 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展要强调和培养兴趣,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保持形成的运动兴趣;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挖掘、创造活动内容;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的项目。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大课间活动内容,活动模式可分为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游戏类、武术类、民间传统类等。为了拓展活动的领域,学校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对活动内容进行整合和改进,如:可以缩小足球场、降低篮球架,一些对场地和器材要求不高的项目如跳皮筋、跳房子、跳绳等,一些高雅的时尚的活动和一些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都可以引进到体育大课间中来。设置的内容要相对集中,如果不能同时开展可以利用轮换的形式进行,另外每个月或每周都要安排班与班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活动项目的轮换,使学生常换常新,“玩不死、玩不厌”。对于场地设施受到限制的学校要进一步优化方案,必要时可以进行一些器材的自制和改造。 五、活动形式 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要注重“九个结合”,即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把教师和学生结合起来,把集中和个体结合起来,把上午和下午结合起来,把体育与美育结合起来,把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起来,把大课间体育活动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六、活动要求 1、把握好“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大方向。“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以体育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身心得到全面锻炼作为最高要求,通过活动扩展,达到加深知识、提高技能、提高合作竞争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不能脱离实际,不能为实现太多的目标而加入一些不必要的内容。 2、要进一步明确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位置。要正确处理体育课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关系,按照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教体艺xx10号)精神,各中小学要在开齐并上好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课时,小学35年级和初中每周为3课时,高中每周为2课时)、保证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应排进课程表,形成制度;寄宿制学校要实行学生出早操制度)的前提下,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3、要加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物质保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保证中小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支持中小学校认真执行中小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购置必要的体育器材,建设、改善体育场地设施。尚未达到中小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要求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作出相应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同时,学校还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建设快乐体育园地,努力满足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 4、要逐步加强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规范管理。各级、各学校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并形成制度。学校要将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排入课表,按时进行。要把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结合起来,明确大课间活动流程,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有效组织,积极探索,不断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中小学校要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中,认真落实。校长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各部门及广大教师要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体育教师要根据学校活动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方案应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体育传统、特色等具体情况来制定,并能积极组织、指导和评价大课间活动,方案要有活动内容、进退场设计、场地安排、器材分配、管理人员分工、评价办法、信息反馈等。凡直接参加组织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体育教师、班主任及文化课教师,均应计算工作量。 5、抓住关键,优化大课间活动的师资队伍。要把大课间活动指导教师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多渠道的宣传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大课间活动要尽量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员健身的目的。要对教师开展大课间活动指导的评比,将工作纳入业绩考核。要利用各种机会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促进“大课间活动”辅导技能的提高。 6、建立完善保障体系,确保大课间活动有序开展。 (1)时间保障。学校作息时间要明确规定大课间活动为每天上午第二节下课后30分钟和下午第二节下课后30分钟(寄宿制学校除早操外不少于20分钟),任何教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若遇阴雨天克改在室内进行,如:棋类活动、智力游戏等活动。 (2)制度保障。为使大课间活动有章可循,杜绝活动开展的随意性,学校必须明确大课间活动中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职责,建立大课间体育活动领导督查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艺体教师指导制和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制。 (3)人力保障。大课间活动期间师生要共同参与,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活动的保护者,同时自己也是活动的参与者。这既体现了国家所倡导的全面健身,又融洽了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新的和谐、平等型的师生关系。 (4)安全保障。学校要纷年级、分班划定活动区域,各班学生应在指定的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活动区域不明或乱串、乱跑的混乱现象。所有场地均应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确保学生体育活动安全。 7、建立督导、检查和工作评比制度。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工作,纳入对中小学校的综合督导内容及评估指标体系,加强督导检查。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要把这项工作,列为对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的检查、学校校长年终考评以及有关的工作评比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