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习惯·家教.doc_第1页
朋友·习惯·家教.doc_第2页
朋友·习惯·家教.doc_第3页
朋友·习惯·家教.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朋友习惯家教 文/李小亮 【摘要】每当我读完叶圣陶的如果我当教师,都有新的感悟,获益良多。一是像叶老那样,真诚地与学生交“朋友”;二是注重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三是真诚地与学生家长交“朋友”。 关键词朋友;习惯;家教;有感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没有读过叶圣陶的如果我当教师和周国平的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总有点遗憾。我不止读过叶圣陶的如果我当教师,而是读过多遍,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感悟,获益良多。 一、与学生交“朋友” 一个人的正常心理是:喜欢聪明、漂亮、听话、优秀的人。教师也不例外。不少教师视尖子生为“宝”,把“双差生”(学习成绩不好、思想品德也不好)看着是“草”,当成包袱。对待学生不是一视同仁,在座位编排上、学习辅导上、作业批改上、思想进步上、生活关心上等方面“看人下菜”,分成三六九等。尖子生即使有错,也有意包庇、偏袒;对于“双差生”,往往是冷讽热嘲。可是叶老则完全不同,他说:“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地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愿意作他们的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长成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快,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将设法消除它。对朋友的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作他们的朋友,我只好辞职。”叶老当过十年小学教师,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与学生交“朋友”,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是亲密无间的。俗话说:“士为知己而死”。教师爱学生,学生尊敬教师,在这么融洽的氛围中进行教学,哪有教不好、学不好的道理呢? 二、从小就注重好习惯的养成 习惯有好坏之分,叶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他有句名言: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认为好习惯应从小事做起,在语文教学中,要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 (一)好习惯从小事做起 叶老在文中写道:“我将特别注意,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想教育这个词儿,往精深的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往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还写道:“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将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但硬是要养成,决不马虎了事。譬如门窗的开关,我要教他们轻轻的,又如菜蔬的种植,我要教他们当心着意的,这种好习惯,不仅对于某事物本身是好习惯,更可以推到其他事物方面去。对于开关门窗那样细微的事,尚且不愿意扰动人家的心思,还肯作奸犯科,干那扰动社会安宁的事吗?对于种植菜蔬那样切近的事,既因工夫到家,收到成效,对于其他切近生活的事,抽象的如自然原理的认识,具体的如社会现象的剖析,还肯节省工夫,贪图省事,让那马虎过去吗?”叶老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孙女叶小沫回忆他时说道,爷爷就是从门窗的关闭、桌椅的轻放这样的小事着手培养我们良好的习惯的。正如一位印度诗人在播种中所写的一样:“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一个好的习惯,一个好的性格常常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不少人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倒头来虚度年华,一事无成,那是多么可悲的人生啊! (二)在语文教学中,要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 叶老在文中指出:“我当然要教小朋友识字读书,可是我不把教识字、教读书认为终极的目的。我要从这方面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叶老这里的“语言”是“思维”的意思。“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意思为“养成小朋友思维的好习惯”。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正是语文新课标的新理念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叶老告诫人们:“一个词儿,不但使他们知道怎么念,怎么写,更要使他们知道它的含义和限度,该怎样使用它才得当。一句句子,不但使他们知道怎么说,怎么讲,更要使他们知道它的语气和情调,该用在什么场合才合适。一篇故事,不但使他们明白说的什么,更要借此发展他们的意识。一首诗歌,不但使他们明白咏的什么,更要借此培养他们的情绪。教识字、教读书只是手段,养成他们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才是终极的目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按照叶老的告诫去做了吗? 三、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从当今社会“留守孩”的教育问题可见端倪。农村大量的“留守孩”由于长期缺乏家庭教育,不少“留守孩”沉沦为学校的“双差生”,“留守孩”的教育问题也成为我国的一个社会问题。所以说,脱离了家庭教育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在这方面,叶老高瞻远瞩,提出:“我还要作小朋友的家属的朋友,对他们的亲切与忠诚,和对小朋友一般无二。”好一个“一般无二”!与学生是“小朋友”,和家长是“大朋友”。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常来常往,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孩子的成长,那是多么惬意的事啊!不过,有部分教师在这方面的做法欠妥,与家长沟通变成告学生的“黑状”,这是很不利学生教育的,往往会适得其反。 四、结束语 叶老这篇随笔如果我当教师虽然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九四一年,时隔已经七十多年,但是,文中的观点一点都未过时,教育理念仍令人耳目一新,振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