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幼儿抑制控制、情绪调节策略与同伴接纳三者关系研究.doc_第1页
4~6岁幼儿抑制控制、情绪调节策略与同伴接纳三者关系研究.doc_第2页
4~6岁幼儿抑制控制、情绪调节策略与同伴接纳三者关系研究.doc_第3页
4~6岁幼儿抑制控制、情绪调节策略与同伴接纳三者关系研究.doc_第4页
4~6岁幼儿抑制控制、情绪调节策略与同伴接纳三者关系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6岁幼儿抑制控制、情绪调节策略与同伴接纳三者关系研究 张琴琴*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201815) 【摘要】抑制控制、情绪调节策略对幼儿的个性、行为和规则意识、同伴关系等社会性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46岁幼儿抑制控制、情绪调节策略及同伴接纳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中班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能显著正向预测同伴接纳,与自我安慰策略成显著正相关,与发泄成显著负相关。大班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与情绪调节策略无显著相关,与同伴接纳能力呈显著正相关。(2)中班幼儿的抑制控制通过发泄策略这条路径间接影响了同伴接纳。 关键词抑制控制;情绪调节策略;同伴接纳 【】G610【】A【】1004-4604(xx)01/02-0055-05 抑制控制是指个体追求一个认知目标时,抑制对无关刺激作出反应的一种能力,136岁是抑制控制发生显著变化的时期。2抑制控制能力作为执行功能的核心因素,对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如情绪调节和同伴接纳,有重大影响。有研究表明,46岁幼儿的抑制控制与他们在失望时的情绪调节显著相关。3,4情绪调节是指抑制当前的消极情绪反应,抑制控制则是指抑制当前的优势反应,两者密切相关。同伴接纳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抑制控制能力是其重要的预测指标之一。有研究表明,中班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对同伴接纳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即抑制控制能力越高,越易受到同伴的欢迎。5然而,也有研究认为两者不存在直接相关,这其中可能存在其他影响因素,也可能与研究者使用的研究方法有关。大量研究证实,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与其社会性发展,尤其是同伴接纳显著相关。6,7强烈的负面情绪有可能引发攻击性行为,从而使幼儿在同伴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同伴接纳程度降低。而具有情绪调节能力的幼儿能够在人际交往中抑制自己不良的情绪,主动调控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言语表达或行为方式符合社会规则,从而被同伴接受。那么,抑制控制、情绪调节与同伴接纳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是否存在这样一条影响路径:抑制控制通过情绪调节从而影响幼儿的同伴接纳?本研究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旨在为早期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促进幼儿情绪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120名46岁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中班幼儿60名(男31,女29),平均月龄为56.71,大班幼儿60名(男31,女29),平均月龄为69.18。所有被试在完成抑制控制任务后,接受情绪调节能力和同伴接纳的测量。 (二)实验材料及程序 实验在一间安静的实验室完成。每名被试需接受三部分的测查:情绪调节能力测查、同伴接纳测查和抑制控制能力测查。 1.情绪调节能力和同伴接纳测查 情绪调节能力和同伴接纳的测查程序及实验材料见46岁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特征及其与同伴接纳的相关研究。8 2.抑制控制能力测查 抑制控制能力测查工具是通过改编国外抑制控制经典测试任务9设计的4个实验任务。 任务1:日夜stroop效应任务 白色背景的太阳图片、黑色背景的月亮和星星图片各8张。当幼儿能够正确指出白色背景的太阳图片是白天,黑色背景的月亮和星星图片是晚上后,主试要求幼儿在呈现太阳图片时说“夜晚”,在呈现月亮和星星的图片时说“白天”,按照ABBA的平衡顺序呈现月亮和太阳的图片,共呈现16次。正式测试前有5次练习。 任务2:手指/握拳游戏(handgame) 测验第一阶段,当主试伸出手指时,幼儿也要伸出手指。当主试伸出拳头时,幼儿也要伸出拳头。幼儿完成5组这样的任务。第二阶段,主试要求幼儿反着做。当主试伸出手指时,幼儿要伸出拳头。当主试伸出拳头时,幼儿要伸出手指。按照ABBA的平衡顺序完成8组这样的任务。 任务3:方形/圆形任务 圆形图片、方形图片各4张,颜色相同。幼儿同样需要完成两个阶段的任务。第一阶段,看见圆形时拍桌子,看到方形时不拍桌子。第二阶段,看见方形时拍桌子,看到圆形时不拍桌子。 任务4:大西瓜/小西瓜任务 大西瓜图片、小西瓜图片各4张,颜色相同。主试出示大西瓜图片时,幼儿说“小西瓜”,但手里比划大西瓜的形状;主试出示小西瓜图片时,幼儿说“大西瓜”,但手里比划小西瓜的形状。按照ABBA的平衡顺序呈现大西瓜和小西瓜的图片。正式测试前有5次练习。 3.计分原则 以幼儿的第二次回答为准。指认正确记2分,由错误改为正确记1分,指认错误或由正确改为错误记0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对所有被试的情绪调节、同伴接纳和抑制控制的得分情况进行初步统计,详见表1。 (一)抑制控制与情绪调节、同伴接纳的相关 对中大班幼儿的抑制控制、情绪调节以及六种情绪调节策略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班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与自我安慰策略成显著正相关,与发泄策略成显著负相关,与同伴接纳呈显著正相关。同伴接纳与自我安慰策略成显著正相关,与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成显著负相关。大班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与六种情绪调节策略无显著相关,与同伴接纳能力呈显著正相关,而同伴接纳与任何六种情绪调节策略均无显著相关(见表2)。 (二)抑制控制、情绪调节策略对同伴接纳的回归分析 以大班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为自变量,同伴接纳能力为因变量作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方程非常显著(F=14.252,p0.01),能解释大班幼儿同伴接纳19.7%(R2adj=19.7%)的变异量。以中班幼儿的自我安慰、被动应付、发泄策略及抑制控制能力为自变量,以同伴接纳为因变量作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被动应付、发泄策略和抑制控制能力可以非常显著地预测中班幼儿的同伴接纳(F=15.643,p0.01),能共同解释中班幼儿同伴接纳37.4%(R2adj=37.4%)的变异量。抑制控制能力能显著正向预测同伴接纳(=0.519,p0.01),发泄策略能显著负向预测同伴接纳(=-0.298,p0.01),被动应付策略能显著负向预测同伴接纳(=-0.257,p0.01),自我安慰的预测作用则不显著。 (三)中班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对抑制控制与同伴接纳关系的中介分析 为了检验本研究提出的假设,即情绪调节策略在抑制控制和同伴接纳之间起中介作用,本研究参照温忠麟等人(xx)提出的中介作用检验程序,10采用回归分析探查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 首先,考察中班幼儿抑制控制对同伴接纳的回归系数,即c系数是否显著。以中班幼儿抑制控制为自变量,同伴接纳为因变量作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制控制对同伴接纳的总体效应是显著的(路径c的标准回归系数(=0.519,p0.01)。第二步,以抑制控制为自变量,分别以发泄、自我安慰策略为因变量作回归分析,得到路径a1显著(=-0.318,p0.05),路径a2显著(=0.264,p0.05)。第三步,以抑制控制和发泄、自我安慰策略为自变量,以同伴接纳为因变量作回归分析,得到路径b1显著(=-0.269,p0.05)。抑制控制对同伴接纳的标准回归系数是显著的,即路径显著(=0.386,p0.01),详见表3。因此,间接路径“抑制控制发泄策略同伴接纳”的a1、b1都显著,表明发泄策略的中介效应是显著的,中介效应量为0.086(a1b1)。间接路径“抑制控制自我安慰策略同伴接纳”的a2显著,b2不显著,因此自我安慰策略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综合以上分析得到上图所示的模型图。 三、讨论 (一)抑制控制与情绪调节策略之间的关系探讨 抑制控制与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之间存在一定的年龄差异。中班幼儿的抑制控制与自我安慰策略呈显著正相关,与发泄策略呈显著负相关,且抑制控制能显著负向预测幼儿的发泄策略。抑制控制能力越差,幼儿越容易使用发泄策略。大班幼儿的抑制控制与任何一种情绪调节策略都无显著相关。这与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Calson&Wang(xx)的研究发现,46岁幼儿的抑制控制和他们在失望情境中的情绪调节显著相关;Kieras等的研究发现,儿童的有意控制同他们在失望情境中的积极情绪表现显著相关;11李秀文等的研究发现,抑制控制对情绪调节有显著影响,12但只有中班幼儿的发泄和自我安慰策略与抑制控制显著相关。这可能是因为45岁是幼儿抑制控制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4岁是幼儿执行功能发展的重要转折点。13这一阶段,幼儿逐渐学习对动作、需要、愿望和动机等方面的抑制,而情绪调节和抑制控制任务密切相关,都反映了对当前反应的控制。14两者都需要抑制冲动性反应,比如,在延迟满足任务中,幼儿需要抑制想吃棉花糖的冲动;当处在失望消极的情境时,幼儿需要抑制当前的负面情绪,通过积极主动的情绪调节策略来减少消极反应或者激发积极反应,等等。因此,在这个时期,幼儿抑制控制能力的差异容易对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产生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影响情绪调节能力的其他因素不断增强,如情绪理解能力、心理理论水平以及抗挫能力,幼儿在面对负面情绪时能够越来越倾向选择积极的调节策略来帮助改变自身当前的情境,那么,抑制控制对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就会减弱。 另外,本研究没有发现中班幼儿的问题解决、认知重建、替代活动以及被动应付等策略与抑制控制存在相关,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本次参与测查的幼儿于一所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该幼儿园经常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线索让幼儿进行思考、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幼儿探究、合作、坚持等学习品质。因此,大多数幼儿在面对挫折或失败情境时,愿意继续坚持,再次尝试,探究失败原因,这可能也是幼儿问题解决这一情绪调节策略得分最高的原因。 认知重建策略需要幼儿从一个积极的角度看待挫折困境,赋予其更加积极的意义。这种策略的运用除了需要幼儿能够控制消极情绪外,更对幼儿认知、思维、语言等其他方面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如,有幼儿向主试提出为什么一定要立起硬币才算完成任务,能否改变游戏规则。由此可以看出,即使幼儿有再强的抑制控制能力,但若他缺乏相应的游戏经验以及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未必能运用认知重建策略来改善消极处境。 替代活动是幼儿最早学会的情绪调节策略之一,其本质是注意的转移,对幼儿的认知、积极改变当前处境的愿望以及控制力等方面的要求较低。幼儿容易被眼前的事物或外在刺激所吸引,而暂时忘记当前自身的情绪状态。多数幼儿在任务失败后,都选择了观察、摆弄玩具或者去窗边看风景来转移自己的消极情绪。可见,运用替代活动的情绪调节策略更多与幼儿注意的特征有关,抑制控制对这一策略的影响并不显著。 被动应付是一种回避的、不作为的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大多数幼儿在面临消极情境时,在没有习得或熟练运用积极情绪调节策略的情况下,会不自觉地、本能地运用该种策略。15此外,本研究每5秒钟对幼儿的行为进行一次策略编码,有可能在这5秒钟内的一些过渡行为被编码成被动应付策略。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更加严谨客观地对情绪调节策略进行编码记录。 (二)情绪调节与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 总体而言,同伴接纳与某些情绪调节策略存在相关,但也存在一定的年龄差异。中班幼儿的同伴接纳与自我安慰策略呈正相关,与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呈显著负相关。大班幼儿的同伴接纳与六种情绪调节策略均不相关。与以往研究结果不一致的是,问题解决、认知重建、替代活动这些积极策略与中大班幼儿的同伴接纳没有相关性,16,17这可能与本研究设计的消极情境是非人际交往实验情境有关,也可能问题解决、认知重建和替代活动等策略与同伴接纳确实不相关。因此,今后的研究有必要考察不同情境下引发的消极情绪与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 (三)抑制控制与同伴接纳的关系以及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 研究表明,中大班幼儿的抑制控制与同伴接纳呈显著正相关,且中班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能正向预测同伴接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张亭亭等人的研究表明,抑制控制能力强的幼儿更倾向于使用协商、忍让等解决策略,而抑制控制能力较差的幼儿则更多使用告状、攻击等策略。18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发现,抑制控制对中班幼儿的同伴接纳的影响可能还受到中介变量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中介效应检验初步探测到抑制控制影响同伴接纳的一条间接路径,即“抑制控制能力发泄策略同伴接纳”。中班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越好,就越少使用发泄等消极策略调节情绪,其同伴接纳就越高。然而,本研究并未探测出大班幼儿的间接路径,这与程颖等人发现幼儿的抑制控制对同伴交往能力的预测只发生在中班的结论一致。19可能有以下原因:4岁是幼儿抑制控制能力发展转折期,中班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出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大脑皮质的抑制控制机能逐渐完善,抑制与兴奋逐渐平衡。另一方面集体生活的要求制约着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使幼儿形成了一定的规则意识,进而能逐渐约束自己的行为,以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此外,中班是同伴关系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幼儿同伴交往的需求增加,但自我中心主义仍较为强烈,感受和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还较弱,因此幼儿之间容易产生冲突。在面临冲突时,若抑制控制能力差,幼儿很难抑制当前的情绪反应,会更多地使用哭泣、打闹、破坏玩具甚至攻击性行为等发泄策略。这种消极的情绪反应会使幼儿成为不受同伴欢迎的人,其同伴接纳也受到影响。而大班幼儿的同伴关系趋于稳定,同伴冲突的情景减少,同时大班幼儿也习得了多种调节策略。在面对因同伴冲突带来的负面情绪时,大班幼儿知道使用哪些策略能更好地处理当前的问题。当然,影响大班幼儿同伴接纳的因素有很多,人际交往只是众多因素之一。综上所述,在研究幼儿抑制控制与同伴接纳关系时,情绪调节策略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中介变量,但这仍需要作进一步的验证,还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证研究来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相关思考 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抑制控制、情绪调节策略以及同伴接纳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探测出中班儿童的抑制控制会通过发泄策略对同伴接纳产生影响。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成人除了要通过引导幼儿学习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外,还要有意识地对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进行适当的锻炼。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提高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例如,我国的民间游戏“剪刀石头布”深受幼儿的喜爱,在进行该游戏时,可让幼儿尝试抑制模仿对方手势的优势反应,这是一种可锻炼抑制控制能力的方式。另外,教师和家长也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反着说”“反着做”等游戏,既帮助幼儿获得愉悦的活动体验,又促进其抑制控制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勇刚.儿童抑制控制能力的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xx,394(2):42-48. 2李美华,沈德立,白学军.不同年级学生抑制控制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xx,5(3):188-193. 311KIERASJE,TOBINRM,etal,Youcannotalwaysgetwhatyouwant:Effortfulcontrolandchildrensresponses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