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板块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1页
小学语文“板块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2页
小学语文“板块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3页
小学语文“板块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4页
小学语文“板块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板块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任志刚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在各种理念纷繁出新的当下,我们冷静审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仍会发现一些问题:目标不明。过度关注入文性,片面依赖教参上的目标,导致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开放不够。课堂中,教师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学生亦步亦趋,主体性未得到有效彰显,更不要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起点失真。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零起点开始教学,阅读期待无法有效满足,课堂死气沉沉,缺乏生命的灵动;容量不足。单纯指向品词析句,对言语的表达、文章谋篇布局、相关内容的拓展、读与写的结合等则略显苍白。上述弊端促使我们不得不寻找一种充满生命灵动、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方式。经过一段时间实践,我们认为,“自主互动”理念下的“目标引领,板块推进”阅读教学模式(简称板块式教学)完全符合新课标提出的阅读理念,而且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板块式教学”内涵界定及其价值意义 “板块式教学”就是在科学、精准的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有明显区别而又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思路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特点: 1在教学目标上,教者必然统筹全局,瞄准课堂教学的靶心教材中的重点及难点,有的放矢,高效提炼,“炼”就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 2板块的有机划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在和谐而高品位的课堂中认识自我、表现自我、欣赏自我成为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了魅力与生命的活力。 3就教学的有序性而言,其教学过程清晰地表现为理性地向前推进,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它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一般一课23个板块,不宜过多。 4由于教学中的每一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的问题,于是每个板块就是一个半独立的“微型课”,它要求教师必须精心地研读教材,优化、整合课文内容,提炼出可供教学的内容板块,从而有力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教学中“板块”组合的形式非常丰富,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南于“板块”本质内容是整合教学资料与安排课堂活动,所以它可以用于多种文体或多种课型的教学之中。 二、“板块式教学”板块设定例说 如何科学有效地制定板块,是板块式教学的核心问题。制定板块时,应根据文体、年段、语体等情况综合考虑,下面就以文体为例,综合年段和文本的具体特点谈板块的设定? 1写景状物类文章的教学 “莫高窟”的教学板块设计: A渎美文:速读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理解文思。 B集美词:请同学们根据自读提示的要求和自己的爱好,圈出文中的美词、雅词,将他们抄写在笔记本上。 C学美句:教师举例说明什么是段式、句式,师生找出课文中的一些句式,请同学们自由学用一两种句式。 D背美段:教师指出这一课写得特别好的抒情段,要求每位同学背诵一至二段。 此案例的教学各环节之间层层推进。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仅仅获得了知识,更在课堂上获得了自主的体验、合作的愉悦。 2写人叙事类文章的教学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板块设计: A扣题人文,感受技艺之“神”,姥姥之“心”。 B品词析句,体会祖孙之“情”,邻里之“谊”。 C青意兼得,抒发感激之“意”,怀念之“情”。 整节课生动、传情、诗意。课堂上教师以“情”为纽带,引领学生亲近文本、接触言语,让课文的情感既感染教师又感染学生,形成一个热烈、浓郁的情感场。 3说理性文章的教学 “学与问”是苏教版十一册的一篇说明事理性的文章,全文按“摆出观点列据析理总结提升”的结构展开描述,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观点,列举了哥白尼和沈括两位大学者的例子,循序渐进地向学生明确地摆出做学问要从“好问”开始,把勤学好问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求得真知。根据说理性课文的特点以及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三个板块:速读课文明理;品读课文明例;内化课文说理。在板块式教学的引领下,注重课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读悟、读说、读写相结合,努力简化课堂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4韵文类文体的教学 韵文,即有节奏韵律的文学体裁,包括诗、词、歌、赋等。 韵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诵读”,反复地朗读吟诵有助于学生体会感情,进入意境,感受韵文的音乐美,领会语言的意蕴美。其次,用想象法培养朗读中的语感。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韵文中所描写的画面,清平乐村居这首宋词,以极其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词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与词人的妙笔之美融为一体。教者在备课时将教学过程设定为以下三个教学板块: A巧解“媚”字,入境。 B畅说“美”话,人情。 C体悟“醉”情,人心。 教师首先通过对“媚”字创造性的解读,让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处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美好境界之中。文中的一个“媚”字,不仅把老两口互相喜爱的神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同时也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媚”、“美”不光在读音上有相似之处,更重要的是这两个字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环境之美、夫妻情感之美、儿子勤劳孝顺之美,和谐之美。哪一种美不让人沉醉?以上这个片段通过解“媚”字说“美”话悟“醉”情不仅让学生从形象上感受美、发现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那种和谐之美有了一种向往和追求。 在运用板块式教学的时候,教师对于“教学板块”的设计与安排应依据课文文体的不同,语体的不同,长短的不同,深浅的不同,教学中的地位不同而精心运筹,巧妙组合,使各课的教学思路各有各的特色与风采。 三、“板块式教学”需厘清的两个关系 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是一种创新与突破。它既是一种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其核心是学生主体理念得到全方位的落实。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也提倡走向生本的观摩评教,指出:课堂应是学堂;教本其实是学本;教路要考虑学路;教法应转化为学法;教艺更在乎学益。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思议的,而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只会慢慢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在实践“板块式教学”时,特别要厘清以下几个关系。 1板块式教学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课堂教学目标的提出,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目标明确集中,是有效教学的最重要的标志。在教学起始阶段提出简约精准的目标,可以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均有方向感,是避免学生盲目被牵的关键所在。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解读这样的课文,需要我们抓住核心内容,有所轻重,有所舍弃。一位老师从教材的核心价值处进行取舍,抓住青海高原恶劣生存环境、一株柳神奇生长历程、这株柳所体现的精神品质这三点制定简约精准的教学目标,由此设定了教学板块: 扣词人文,感受高原恶劣; 品词析句,体会柳树精神; 言意兼得,抒发内心感悟。 教学过程中,教者正是通过这三个板块,逐层推进,引领学生通过对字词句段的品悟来实现这一目标的。制定简约精准的教学目标为设定教学板块指明方向,教学板块的推进又为不断达成教学目标而服务。 2板块式教学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板块式教学”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说对教师的要求更“苛刻”了。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表达、合作等及时引导点拨提升,又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中发挥主导作用,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1)加强弹性预设,有效推进板块的实施。“板块式教学”考,虑得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和需要,即“以学定教”,把工夫花在备教材、备学生上,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捕捉有价值的生成。只有加强弹性预设,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才能在实施板块教学时给学生留足自主思考的空间。 (2)注重适时“介入”,有效点拨提升。板块教学中课堂交流的完整性对学生而言必定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适时“介入”,有些“只言片语”,言简意深,自然流畅对课堂上学生交流不完整、不正确的地方起到画龙点睛的指导作用。这样的只言片语体现在: 插问追索。学生作课堂交流时,常有表述不清,内容不全的状况,这时,教师便以插问的形式给学生帮助,这里的插问不是提问。 应合连接。学生是课堂交流的主体,教师不宜喧宾夺主,但又不能完全无动于衷,而应当以简短的话语应和鼓励。 巧拨释疑。学生的课堂交流中,有些内容个别的学生未必完全听懂,这时教师就要以只言片语来做必要的点拨释疑。 点睛强调。在课堂交流中,学生的发言常常会有这样的状态,或内容芜杂;重点不清,或说了不少,不得要领,这些情况下,教师的点睛强调十分必要,或做概括,或提出要点,或补上重要一句。 期待暗示。对学生发言时的中止,教师不应马上接腔帮助,应以期待暗示,鼓励学生说下去。因为说话间的中止,有时是学生的调整思路、自我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