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越线刻不容缓.doc_第1页
停止越线刻不容缓.doc_第2页
停止越线刻不容缓.doc_第3页
停止越线刻不容缓.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停止越线刻不容缓 文/柯昀含图/沈海滨 xx年,以瑞典斯德哥尔摩环境学院院长约翰?罗克斯特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威尔?斯特芬为首的一组地球系统与环境领域的科学家对地球支持生命的9个系统,用计算机PB(PowerBuilder)技术进行了量化地评估。提出了“地球环境承载界线”这个概念。这九个系统和界线分别是:海洋酸化,全球海洋中的霰石(Aragonite)饱和度不得低于2.75:1;臭氧层,同温层中臭氧的平均浓度不低于276多布森单位(DobsonUnit);淡水,每年的使用量不超过4000立方公里;生物多样性,每年每百万个物种的灭绝率不超过10个;氮和磷的循环,每年从空气中固氮不超过3500万吨,每年不超过1100万吨磷流进大海;土地利用,不超过15%的非冻土面积被用来耕种粮食;气候变化,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350PPM;气溶胶含量,界线未定;化学污染,界线未定。科学家指出,只要不越过这九条界线,地球就能保持在稳定安全的状态,人类就可以持续繁荣地发展。 近日,约翰?罗克斯特伦等十八名长期致力于环境研究的科学家,在科学快讯上联合发布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人类活动已经越过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土地使用和生物化学地球循环(氮和磷的循环)4条界线。如果人类持续突破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两条核心界线,将有可能使地球系统进入一个新的不稳定状态。 在这项研究中,十八位科学家对九个系统目前的状况分别进行了量化评估。其中淡水资源使用、海洋酸化和臭氧空洞尚在安全界线内,化学污染和大气气溶胶含量暂未得到有效评估,而气候变化和物种锐减问题却相当突出。数据表明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浓度已达到约百万分之397,超出了百万分之350的安全线。同时,环境污染和森林退化导致动植物灭绝的速率也比正常值高出数十倍。 科学家们还对各个地区的淡水资源使用和土地变化情况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显示东南亚地区和中非地区已较大程度地突破了土地使用安全界线,而中国东北华北部分地区、西亚一带、地中海地区及美国西部部分地区均已较大幅度越过淡水资源使用界线。 越过地球承载界线,究竟会给地球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科学家们在文章中指出“风险在于,尽管地球系统可以容忍原始状态的改变,但我们不知道什么级别或类型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可能触发非线性或不可逆的地球系统的改变”,而且“越界越远,风险越高,我们准备应对这些变化的机会越小”。文章作者之一,斯德哥尔摩环境应变研究中心学者萨拉?科尔内尔表示虽然越界不等同于破坏地球,却创造了一个更为困难的生存环境。另一位作者,斯德哥尔摩大学环境科学教授约翰?罗克斯特伦指出气候变化可能引发地球突然且不可逆转的变化,人类首次需要面对整个地球不稳定的风险。 与此同时,国外一系列研究机构发布的气候变化分析报告也印证了科学家们的观点。世界气象组织(WMO)在去年12月底发表xx年全球气候临时声明称,受海洋表面平均温度升高等因素影响,xx年可能将超过xx年、xx年和1998年,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暖年。 而美国政府权威机构在1月16日公布的数据证实了世界气象组织的预测。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研究显示,xx年全球平均气温为14.6摄氏度,比20世纪的平均水平高出0.69摄氏度,比此前的两个“最热年”xx年和xx年高出0.04摄氏度。 美国航天局的报告则显示,自1880年以来,地表平均气温已经升高约0.8摄氏度,而变暖情况主要发生在过去30年。xx年是全球自1880年有气温统计以来最炎热的一年,这也是全球最热年纪录10年来第三次被刷新。NASA戈达德太空研究所负责人加文?施密特表示15个最暖年份中有14个发生在21世纪,这说明气候变暖的趋势并没有停滞。施密特还指出人类温室气体的排放目前对气候变化起主导作用。 尽管科学家们表示越界并不等同破坏地球,但是严峻的现实表明人类的越线行为正在对地球环境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正如前文所言,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被18位科学家认定为两条核心界线。如果这两条界线被持续侵犯,将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具体表现为本世纪全球部分地区的高温和暴雨事件增多、干旱程度加剧,各国粮食、水资源和能源安全受到威胁,并可能引发饥荒、气候移民和社会动荡。而物种锐减不仅会使人类失去更多的自然资源,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他物种的消失,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以上种种事实都在给人类提出警告:停止越线,刻不容缓。停止越线就是要克制人类的行为,这需要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共同努力,各自承担起在环境保护中应尽的责任。 以控制气候变化为例,去年一年传来了许多利好消息。xx年12月,中美双方在北京发布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美国首次提出到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较xx年整体下降26%-28%,刷新美国之前承诺的2020年碳排放比xx年减少17%。中方首次正式提出2030年左右中国碳排放有望达到峰值,并将于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20%。而在xx年利马气候大会上,欧盟重要成员国德国宣布了该国2020年前气候行动计划,将欧盟原来的2030年较1990年减排四成的目标提前了十年之久。此外,一直拒绝为绿色气候资金注资的澳大利亚也改变主意,宣布未来四年内出资2亿澳元(约合10.13亿人民币)。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至此终于获得足够的启动资金。以上事实都表明全世界国家正在积极寻求合作,并愿意为控制气候变化付出努力。这无疑给全球环境的改善带来一线曙光和希望。 除了国家间的努力,在日常生活中,个人行为的规范也异常重要。我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公民应当增强环保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的义务”。这既是一种原则性的规定,也是一种倡导。每个人都应该从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