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彝良县咪咡河沟泥石流成因及特征分析.doc_第1页
云南省彝良县咪咡河沟泥石流成因及特征分析.doc_第2页
云南省彝良县咪咡河沟泥石流成因及特征分析.doc_第3页
云南省彝良县咪咡河沟泥石流成因及特征分析.doc_第4页
云南省彝良县咪咡河沟泥石流成因及特征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彝良县咪咡河沟泥石流成因及特征分析 边佳龙BIANJia-long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 (FacultyofLandResourcesEngineering,Kunm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Kunming650093,China) 摘要:以云南省彝良县咪咡河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沟所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气象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了该沟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并通过实地考察详细描述了泥石流的特征和类型。 Absract:ThispapertakesthedebrisflowinMierRiverasanresearchobjectBasedontopography,geologicalandmeteorologicalconditionsinMierRiver,itanalyzesthegeologicalenvironmentconditions,andmakesadetaileddescriptionofthecharacteristicsandtypeofdebrisflowthroughfieldtrips. 关键词:泥石流;成因;特征分析 Keywords:debrisflow;cause;featureanalysis :P642:A :1006-4311(xx)02-0300-02 0引言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1。咪咡河泥石流沟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荞山乡境内,是金沙江的三级支流,其地理坐标:东经10406311041314,北纬273423273833之间。该沟是彝良县内一条典型的灾害性泥石流沟,xx年9月11日,该沟曾暴发过一次规模稍大的泥石流,咪咡村河边十数栋房屋不同程度受损,通讯、电力等设施也不同程度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达千万元2。如果今后该泥石流爆发,将威胁咪咡河两岸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为此,研究该泥石流的成因分析就显得相当重要。 1地质环境条件 1.1地形地貌调查区地处乌蒙山脉北东段,山川走势北东南西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河谷呈“V”型,山岭海拔一般在2000m以上,地形切割较强烈,相对高差5001000m。区域地貌属构造侵蚀中高山峡谷地貌,地质较陡,北东高,南西低,咪咡河发源于北东部九股水、大园子、岩湾、冯家营等地,最高点海拔为1968m,主河由北东往南西至正南方向流淌,在下游区于小河村附近与发达河交汇,交汇最低点海拔为980m,高差988m,主沟长约25.53km,平均纵坡降387,汇水面积约35.84km2。咪咡河沟中上游地带两岸坡度较大,坡度一般为3045,下游堆积区坡度一般在2035。该泥石流沟纵坡降较大,且两岸冲沟发育,有利于降水的汇集,从而形成泥石流灾害。 1.2地质构造评估区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准地台,滇东台褶带滇东北台褶束边缘。处在北东向构造与北西向构造的相交部位,北东向构造发育,以褶皱为主,断裂次之3。中上游地区基岩以中侏罗统沙溪庙组(J2s)砂岩、粉砂岩为主,下游堆积区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卵石、砂砾层(Q4(al+pl)。流域内岩层受构造作用,节理裂隙发育,风化作用强烈,造成岩体破碎、疏松,上游河沟沿岸小规模坍塌体发育,松散固体物储量丰富。 1.3气象条件该泥石流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河谷中的温暖湿润气候带,冬春温暖,夏秋炎热,无冰冻现象和冻土层,年平均气温16.0,最高气温40.0,最低气温-4.0,其显示了高原性气候,垂直分带显著。根据彝良县气象站资料,多年(1951-2000年)平均降水量777mm,年平均日照1412小时,日照率33%。主导风向西北,风向频率占31%。5-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91.1%。该泥石流沟降水集中,在偶然的强降雨及单点暴雨作用下,将会影响下上游灌溉蓄水坝泄水口损毁,形成短时间大量水流进入河沟,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条件。 2泥石流特征和类型 2.1流域特征咪咡河泥石流沟其流域北东高,南西低,呈近“扇”形展布,其发源于北东部九股水、大园子、岩湾、冯家营等地,最高点海拔为1968m,主河由北东往南西至正南方向流淌,在下游区于小河村附近与发达河交汇,交汇最低点海拔为980m,高差988m,主沟长约25.53km,平均纵坡降387,上游至本项目区段其汇水面积约35.84km2,其整个流域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特征明显,具体见图1。 2.2泥石流特征 2.2.1泥石流流体特征:野外调查显示,堆积区泥石流流体为固体物质和沟水呈不等速运动,有股流及散流现象。上游滑坡、崩塌等堆积物进入沟中,为泥石流提供了漂砾。沟水流量增大时,浆体混浊,但悬浮力弱。堆积物松散而渗水性强。 2.2.2泥石流堆积物特征:堆积区沟谷近于直线,堆积物沿河谷径流,由于沟谷变得宽缓,泥石流流速降低,动能减小,固体物质堆积。堆积物分选性差,颗粒级配偏粗,密度偏低,详见表1。 2.3泥石流类型从水源条件看,泥石流属暴雨型,从地形条件讲,属典型的沟谷型泥石流;从流体性质分,属稀性泥石流;按发育阶段划分,属发展期泥石流4;据访问,咪咡河早期至本次泥石流发生前,期间也发生过些小规模的稀性泥石流灾害,但未造成大的经济或人民财产损,泥石流灾害频率中等易发,按活动时间分类为中频泥石流。综合分类为山麓区沟谷型发展期中等易发性稀性泥石流。 2.4泥石流发展趋势据调查,该泥石流每年雨季都有规模不同的泥石流暴发,在暴雨年份,会发生规模稍大的泥石流。根据固体物一次最大冲出量及破坏情况,该泥石流属于中型泥石流,处于发展期。 2.5xx年泥石流xx年9月11日该暴发过一次规模稍大的泥石流。据访问,xx年9月11日凌晨2点左右,于xx年9月5日以来的连日强降雨,加之上游灌溉蓄水坝泄水口损毁,造成大量洪水顺着咪咡河直冲而下,形成了泥石流运动的动力条件。加之“xx97地震”影响,岩体松动、剥落,于河床及坡脚堆积,十分松散(图2),这些松散岩土体存量较大,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充分的物源条件。水流席卷着河床及两岸松散堆积物,最终形成泥石流灾害。咪咡村河边十数栋房屋不同程度受损,通讯、电力等设施也不同程度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达千万元(图3)。由于前期地震时,抗震救灾指挥部及时组织村民撤离至地势较高的安全区域,故在泥石流灾害中无人员伤亡发生。 通过现场调查并参阅“97地震地质灾害排查汇总报告”综合分析,该泥石流为稀性沟谷型泥石流。其形成原因有必然性和偶然性,所谓必然性即咪咡河具地形和物源条件,偶然性是多年不遇的暴雨及上游灌溉蓄水坝泄水口损毁引发的。据访问,咪咡河早期至本次泥石流发生前,期间也发生过些小规模的稀性泥石流灾害,但未造成大的经济或人民财产损,综合判定本泥石流灾害发生频率为中等易发。 3结论 咪咡河泥石流沟地处乌蒙山脉北东段,山高坡陡,相对高差大,各类构造发育,岩石破碎,加上集中的降水是该泥石流沟形成的主要原因。综合分析该沟为山麓区沟谷型发展期中等易发性稀性泥石流。该泥石流沟现基础条件充足,在集中的大降水,尤其是地震过后的降水作用下,有可能再次爆发泥石流。 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