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doc_第1页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doc_第2页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doc_第3页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doc_第4页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关键词:目的论翻译策略中药药名 一.引言 中华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其中医药学更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中医以阴阳五行为理论,通过药物、拔罐、针灸、推拿等手段,达到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的效果,现已形成一套独特的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体系。中医中药亦因其特有的身体诊疗和理疗方法受到世界人们的关注。尤其是xx年巴西里约奥运会期间,美国游泳健将菲尔普斯背部的拔罐印记更是激发世界人民对中医理疗的好奇。遗憾的是,当前对中医文化尤其是中药名的英译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翻译不准确、误译、硬译、错译,甚至胡乱翻译,这些非常不利于中医中药的对外传播,因此,如何精准英译中医文化和中药药名迫在眉睫。 二.中药药名的特点 1.药材种类 中药药材取自植物、动物或矿物等,种类繁多,我国各个地区,几乎是天然药材。通常一副中药包含多种药材,少则几种,多则达几十种。 2.炮制方法 中药的炮制方法是指药材的加工方法,根据药物配方及药材的特点,采取一定的手段,并加入相应的辅料,经过这样处理后可以提高药效、降低药材本身的副作用,并达到方便储存的目的。 3.成品形状 由于药物的制作方法,其成品形状也不尽相同。我国的中药成品形状多达40多种,其中五大剂型是汤、膏、丹、丸、散等,有的可内服,有的则外用。中药的剂型种类多与药理作用密切相关。 三.目的论三原则与中药药名的翻译 1.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是指翻译活动应将译文受众当作重要因素之一,译文受众决定翻译策略。中药英译名的受众主要是外国人,他们接受的教育、生活环境、对中国传统医学的了解程度都各不相同。所以,译者在翻译中药药名时,务必考量这些因素,让服用中药者能准确理解药物的药理功效。 3.连贯性原则 “连贯性原则”是指译文应符合语内连贯,也就是译文能被接受者理解,并且符合接受者所在的交际语境。中药药名命名规则多种多样,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中文注重意合,讲究精炼,以“神”代“形”,尤其是以功效命名的药物;而英文是形合语言,以显性接应为特点。在翻译这些药物时,应适当添加一些介词来将药名译名更加符合英文的表达方式。 3.忠实性原则 “忠实性原则”是指原文和译文之间存在语际连贯,即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忠实程度随译文的目的及译文接受者的不同而不同。中药大部分都是由我国传统药材制成的,其药名也体现着我国传统文化特色,很多药名具有文学色彩。因此,在翻译中药药名时,必须要对药物有一定的了解,包括其成份、功用等,要将药名所包含的信息真实地反映给药物使用者。 四.中药药名翻译现状的分类及分析 1.以成份命名的药物 例1和例3的命名规则都是药物成份加药物剂型,且药物成份只有一种,不同之处在成份的翻译策略。例1中的“桂枝”是用汉语拼音标出来的,这样外国使用者对“桂枝汤”还是一无所知。若译为“cassiatwig”,即“CassiaTwigDecoction”,药物主要成份一目了然。而例3中的“苍耳子”译为“Xanthii”,这样外国使用者对这味药的成份便有一定的了解了。例2中“膏”译为“SemifluidExtract”,医学中的“Plaster”也是“膏”的意思,但这种“膏”指的是将制成的胶状药物敷在纸或布上的一种中药。而这里的“益母草膏”是液体状态,是将益母草切碎、加水、煎制、过滤等过程,并加入一定量红糖所制成的。所以“SemifluidExtract”是比较合适的,体现了忠实性原则,此外译名中采用了介词“of”将药物的成份和剂型连接起来,符合英文表达方式,体现了连贯性原则。 另外,某些中药药名中所体现的成份比较多,再加上药物的制作方法,这就会导致大多数中药药名的翻译比较长,不利于流传,且易出现错误。所以在翻译中药药名时,应避免冗长,追求简洁。 2.以数字命名的药物 例4中的“九味”是指这味药所含九种成份,所以将其译为“Nine”,这味药中羌活是主要成份,而且中文药名中也有所体现,因此也需将其译出来。例6中将“五味”译为“Five-ingredient”,通过“for”将药物成份和功效“EliminatingToxin”连接起来,简单明了,药物的基本信息也体现出来了。而例5中的“二”,数值相对较小,没有采用直译的方法,而是用此味药物中最主要的成份“人参(Ginseng)”和“鹿角(AntlerGlue)”将其代替,这样有助于外国使用者对药物的成份有进一步的了解。 3.以功效命名的药物 例7中药物功效只有一种,即“温脾”,译为“WarmingtheSpleen”,简单易懂。例8和例9中文药名都包含两种功效,但翻译策略有所不同。例8中先将剂型翻译出来,并借助介词“for”将其和功效连接起来。但不足之处在于“活血通脉”中只将“活血”译出来,且翻译的不太准确。“活血”是指促进血液流通,所以应译为“PromotingBloodCirculation”,“通脉”是指疏通血管,译为“toRemoveObstructionintheChannels”。例9中翻译策略是“功效+剂型”,比较明了简洁。而且,“理气”译为“Qi-regulating”,“舒心”译为“Heart-soothing”,“气”同“阴阳”一样,虽然是中医特有的概念,但现在有很多外国人已经对这些术语有所了解,而且西医中找不到对等的词汇,所以译为“Qi”,这样既达到了忠实于原文的效果,而且也符合简洁的原则。 4.以病症命名的药物 例10中“疝气汤”是针对疝气患者,指“治愈疝气”,虽然没有增译“Curefor”类似的表达,但也不影响目标读者的理解。例11中将“羚羊感冒片”中的主要成份及功效都翻译出来了,言简意赅,目标读者容易理解。例12中“麝香”是主要成份,“风湿”是指这种药主要用来治疗风湿骨痛等疾病,但译名采用了“字对字”的翻译策略,单词之间没有任何逻辑关系,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不符合英文形合的特点。 5.以文化命名的药物 例13是用来安胎的中药,药名含义是此味药可以保护腹中的胎儿可以像泰山和磐石一样稳固。这种文化意象对中国人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对西方人来所可能会造成误解或困惑,所以译名将药物的用途翻译出来了,但这种译法却没有体现出药物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例14中的“青龙汤”的治病原理是通过发汗来治愈风寒,药名中之所以采用“青龙”也与“发汗”这个药物功效有关。青龙是我国古代四大神兽之一,能翻江倒海,行云降雨。药名采用“青龙”意味着这种药可以像青龙一样促使感染风寒的患者发汗,突出了药效。译名为“DecoctionforInducingDiaphoresis”,虽然基本信息传达出来了,但没有体现我国传统文化。例15中的“失笑散”是主治心肌缺血、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所以译文将功效译出来了,即“RelievingBloodStagnation”。另外,药名中的“失笑”是指忍不住地笑出来,译名中将其翻译为“Wonderful”,这样不仅将中文药名中的文化意味表达出来,而且又体现了药物功效,这样的表达还是比较可取的。 五.结语 中医中药蕴含着中华民族无穷的智慧,其独树一帜的医疗诊治和药理保健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和接受。要进一步弘扬中华中医药文化,扩大中医药的知名度和受众群体,准确规范地翻译中医药名对促进中医中药走向世界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程明,关于中药名词解释的几个常见问题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xx(2):137-138. 2李虹,中医语言的特点及其对中医英语表达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xx,(3):69-71. 3李照国,李相敏,言不过其辞,动不过其则浅谈中医英语翻译中的英译问题J.中西医结合学报,xx,5(6):712-714. 4欧阳利锋,中医药说明书的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