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古诗二首十五从军征 出塞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六年级语文古诗二首十五从军征 出塞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2页
六年级语文古诗二首十五从军征 出塞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语文古诗二首十五从军征 出塞练习题及答案基础训练一、看拼音,写词语。1.我家门前的树林里种植了许多bi sh( )。2.ku hu( )籽是一种可以榨油的原料。3.妈妈做的ru gng( )特别好喝。4.我们没有理由y w( )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二、判断正误。1.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 ( )2.十五从军征和出塞都是描写边塞美景的。 ( )3.十五从军征用景物描写,侧面烘托了老兵命运的悲凉、凄惨。( )4.出塞一诗中写的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 ( )三、选择填空。1.八十始得归( ) A.最初,开头 B.才 2.采葵持作羹( ) A.主管,料理 B.控制,挟持 C.用来,拿着3.“飞将”指的是( )。 A.李广 B.岳飞 C.文天祥四、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1.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五、填空。1.十五从军征描写了 ,揭露了 。2.出塞中融抒情和议论为一体的句子是: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阅读提升六、阅读理解。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2.诗歌中以动衬静、声色相间的句子是: ,对其中的动静和声色略作分析。 3.你是如何理解“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的艺术特色的? 4.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两句 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之所以有名,只是因为用了照流两个动词。C.这首诗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D.竹喧归浣女写浣纱女子归来路过竹林传出欢声笑语。5.尾联中王孙指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一、1.柏树 2.葵花 3.肉羹 4.贻误二、1. 2. 3. 4.三、1.B 2.C 3.A四、1.对偶 2.互文 3.用典五、1.一位少年从军六十五年之后回家看到的景象 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给劳动人们造成的灾难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关战争,让人民早日安居乐业六、1.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3.前句写女子,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诗情画意。4.B5.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借指诗人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