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文教学三步曲_第1页
我的作文教学三步曲_第2页
我的作文教学三步曲_第3页
我的作文教学三步曲_第4页
我的作文教学三步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5 我的作文教学三步曲 我的作文教学三步曲 项伟红 众所周知,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会遇到如下三大问题:一是学生害怕写作,把写作看作是洪水猛兽;二是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尽咬笔头;三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落笔成文,眉头紧蹙。怎样解决这三大问题,先后顺序又该怎样? 一、关注生活,经历生活。 (那刚才说的三大问题该解决哪一个呢?) 多年从教经验告诉我,首先要解决的是第二个问题 -即写什么的问题。从三年级开始,我们的作文练习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每周一记 ;第二类是单元习作。那怎样解决写作素材问题呢?几乎每一个语文老师都会这样向学生表述:作文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看似如此直白的话,可缺乏发现能力的学生大多是懵懵懂懂,我们必须寻蹊径进行落实。 2 / 25 1.天天写微博 周一至周五,让学生“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动动笔,简要记录素材。可以简要记叙事情的全过程,也可以详写事件中的某个细节。这里可以交给学生一个绝招 -“问题推想法”,即让学生对照问题一一回想:今天我笑了吗?今天我哭过吗?今天我后悔了吗?今天,我的同桌有什么故事?今天我看 见谁被表扬了?今天我看见谁被批评了?今天课堂上有什么趣事?今天家里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今天,街上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今天我想到了什么离奇的事?今天我看了什么书,哪里让我怦然一动?等到双休日写每周一记的时候,学生就从微博中寻找写作素材。那微博中的三五句话就成了一团模糊记忆中的一个线头。有了这个线头,学生就有了走向记忆的绿色通道,能够随时提取储存在脑中的生命印记。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起始阶段,老师的刻意提示非常重要,如 -要善于攫取生活中有趣的事作为写作素材,怎样落实?孩子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总会发 生那么几件让人忍俊不禁的事,我们班就有一个孩子将“雪中送炭”背成“雪中送蛋”,在全班哄笑之后,我鼓励学生可以写写这件事,说不3 / 25 定还能发表在报刊上。结果王继业小朋友就写了篇雪中送“蛋”,还真的发表在宁波晚报上。这下,部分孩子就得了“红眼病”,这周你写“一箭双雕”(体育课“砸鸭子”),下周你写剪蚕茧(科学课的实验)到最后,学生的目光不止停留在上课,空间也不断地扩大,上当、“小俞” 变“小偷”打“官司”等趣事作文应运而生。 (那如何解决单元习作的素材问题呢?) 2.和家长牵手 从三年级开始,每单元习作前,我都和家长充分沟通,鼓励家长让孩子用眼睛看一看,动手做一做,用笔记一记。如:写三上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我给家长发短信:让孩子自主确定写谁,提醒孩子在与他交往中注意观察并做记录。写三上秋天的快乐前,我就发短信:和孩子一起捡落叶,摘桔子,摘柿子等,提醒孩子注意观察,享受秋天的快乐!如写三下我学会了前一段时间,我就发短信:引领孩子学一样本领:滑滑板,拖地板,骑自行车,学蛋炒饭等等,并耐心引导孩子领悟其中的窍门。这样,让亲身经历做铺垫,使学 生有话可写。学生也陆陆续续渐悟:原来作文写的就是我们的生活! 4 / 25 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在培养学生摄取生活能力时,提升孩子的思考力和心灵敏感力尤为重要,因为作文说到底是“情动辞发”。提升孩子的思考力和心灵敏感力除了提倡课外阅读,在习作讲评时渗透,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可以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这是我其中一篇班主任工作总结片段 - 【一、抓住意外促反思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意外”,而有时“意外” 恰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可抓住“意外”,引导学生反思,从 而促进学生成长。 案例 1:茶杯打翻以后 上星期五,上品德与社会课前,学生陈杰帮我在讲台边查对本子。只听“啊”的一声,原来陈老师的水杯被碰翻了。水立即打湿了讲台上的本子。“水要渗到电脑上面去了。”子昕脆脆的声音从一旁传来。我心急火燎地找餐巾纸之类的东西。这时,吉星递过来一条毛巾,我赞许道;“真是雪中5 / 25 送炭!”用毛巾初步吸水后,卢艳又拿来一条干毛巾重新擦一遍,我又赞许道:“真是精益求精!” 上课铃响起,陈老师从忙碌中停歇,过来找水杯。我把水杯递给她,笑着说:“杯盖没拧 紧,茶杯水倒翻有你一半责任哦。”陈老师也笑着说对不起。 上课伊始,我就一五一十讲了事情的经过,引导孩子追究水杯为什么会打翻,怎样避免类似现象发生。学生稍作思考,便回答; “老师喝完水要拧紧水杯盖。”(这是前排偷听我和陈老师对话的孩子的回答。) “我们以后帮老师查对本子别挤在讲台边。” “我们可以到后面平台上查对本子。” “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我继续引导学生反思。 这次学生做沉思状 - 6 / 25 “做事情要雪中送炭 。” “做事情要精益求精。” “遇到事情要先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后要总结教训。” “如果不总结,不反省,永远是失败。” 这样的话由从四年级孩子的嘴里说出来,让我震惊和窃喜:谁说孩子不是思想家? 在抓住意外引导反思之后,我不断强化该事件的正辐射作用。从此,班级有事,先解决再反思,并以文章形式记录。这成为班级处理事端的方法。 二、趁热打铁促反思 有心动就要有行动,有反思就要有记录。为培养学生的反思 习惯,我规定每人一本反思录,及时记录点滴反思,7 / 25 留住瞬间的思想,让它成为学生成长的点化石。 案例 2:午餐见闻 这是我们班罗平同学的一篇习作 - 中午,在钟成的带领下,我们来到食堂就餐。 就餐时,大家都很安静,但只有一个男孩在旁小声说话。而我对面的丁磊听了很不舒服,就拿勺子敲了一下他的脑袋。谁知,男孩还挺小气的,竟哭了。可他哭哭还不够,竟然把饭菜给倒了。 等他哭了好久后,我不禁有个念头:“他们的班主任难道不应该管管吗?”接着,我又看见他们 的班主任 -贺老师在说说笑笑。看见后,我就认为贺老师这个班主任当得似乎太不好了。我想:“作为班主任,就要时刻关心孩子们的事,可她” 想着,贺老师来了,先说了丁磊一番,再把男孩教育了一下:“身为男子汉,就应该大气点。吃饭要安静,你又不是不知道,干嘛要把饭倒掉,你这不是饿了自己吗?” 8 / 25 当我看见贺老师紧紧牵着小男孩的手,去拿饭菜,然后又给男孩盛汤。再看着男孩一口一口把饭菜吃下,一口一口把汤喝完时,我发现我错了,我真的错了,从而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 做任何事或看某件事都 不能只看到一半就判定这个人品行,要看到最后才能下结论!】 瞧,孩子思想的触角在不断延伸,这样的学生更让我们警醒:孩子不仅是一面镜子,还是最公正的监督者。 这样,在平时的点点滴滴生活中让学生关注自己广阔丰富的内在世界,久而久之,擦亮作文的眼睛就不难,它就在那儿! 二、有练有导,循序渐进。 在开始培养学生摄取生活能力时,我总是让学生顺其自然进行写 作。但随着课文学习,随着作文深入,就需要解决第9 / 25 三个问题 -即怎么写,这是涉及到写作技巧的问题。 我采用的方法是:有练有导,循序渐进。 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都会发现这样的规律:学生的每周一记,因为少有拘束,出彩的、灵动的、个性化的描写比比皆是。但是翻阅学生的单元习作,就令人有窒息感,仿佛一潭死水,禁锢的是飞扬的童心。我想这是因为单元习作有这样那样的约束。 那是不是我们要就此摒弃单元习作,张扬每周一记呢?这让我想起我们蔡老师在有次语文老师培训时有这么一段话,大意是:就关于王彧钊老师我的舞台教学程序设计,有人提出要强化语文的人文性设计,有人提出要强化语文的工具性设计,蔡老师 最终决定采用既突出语文能力训练,又不丢弃语文的人文性的设计思路。这一席话给了我作文教学的灵感:我们的作文教学能不能在自由中加点约束,在约束中追求自由,特别是单元习作,即使戴着镣铐也要舞蹈。 (接下来要讲的是单元习作的导练) 1.心中要有目标 10 / 25 单元习作的导练心中一定要有目标。一位有经验的语文老师拿到教科书会对本册语文知识、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做一个要点汇总,以便于有的放矢进行导练。如三上作文能力要点汇总如下: 习作内容 习作要求 习作能力 我们的课余生活 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也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其他事。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分享习作的快乐。 学会把一件事写清楚 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11 / 25 先想一想打算写谁,写他的哪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动笔写。 学会用一件事写人的一个特点 写秋天的画 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一写自己选的或画的秋天的画,同桌互读互改。 运用积累词句素描景物 写观察中 的发现 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写自己最想写的,与同学交流。 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用文字记录整理 介绍自己感兴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在综合性语文学习中把你最想告诉大家的,理一理写成一篇习作。 12 / 25 摄取写作材料,把资料语言转换为自己的语言。 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 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 运用本单元写景文章中的写作技巧来写一个地方 编童话故事 任选几种动物作为主人公 ,想象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写下来。 编有趣的动物童话 有了清晰目标的语文老师就仿佛一位胸有成竹的猎人,一击必中。如四上第五组课文颐和园一课是一篇典型的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文章。教学时就以三个问题贯穿全过程: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画出路线图。写了哪几处景点,每处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从中让学生领悟游记类文章就可以按13 / 25 游览顺序来写,要抓住景物特点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描绘,并采用恰当的修辞方法,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写形象。 在学生领悟写作技巧方面知识后,就开始实战演习。学习颐和园后,就让学生写我们的学校,让学生按图索骥作以下三个问题的思考与准备:你准备按什么顺序写我们的学校,请画出路线图。你所选取的每一处景点景物有什么特点?你准备怎样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其中顺序自定,景点自定,怎样描写自定,给学生留下舞蹈的空间。但我们知道通过一篇习作就想掌握此种写作技巧那是痴心妄想。于是便出台游记擂台赛,连续两周一批又一批擂主荣登讲台,一篇又一篇精彩游记纷纷展出。当然还有些半生不熟的就等以后在语文的熔炉里渐渐捂熟吧! (接下来我要讲关于每周一记的导练) 2.心中要有序列 信马由缰写每周一记是常态。在那里让学生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觉,唱出自己独特的属于自己的童真和童声。这里我展示一下自己的作文教学博客片段 - 14 / 25 追寻作文的成长( 1) 洗头 每次洗头都是一种享受。 把发带解开,满头的乌发便倾泻下来,乖乖地浸泡在温水盆中仰泳。躺式洗头,一直陪着我到现在。 一双纤瘦的手,一手有力地托着我不听话的脑袋,一手把挤好了的洗发水,轻轻地擦在我的头发上,我舒服地闭着双眼。转眼间,我的头上出现了一头白花花的泡沫,细听微微发出“咝咝”的声响,偶尔踊跃跳动的白泡泡调皮地亲吻着我的额头,随即让那双手擦拭得无影无踪,仿佛不曾发生过一样。耳边响起了轻笑声。 在擦洗间,痒痒惹得我“咯咯”直笑。“别笑了,当心泡沫又钻到你鼻子里了。”我停不住笑地说:“好痒。”双手在我头上抓了一阵子,直到自认为满意。我的笑声也随之嘎然而止。 15 / 25 换盆清水,双手托着我的脖颈,在水 中清洗了一下,仔细地检查了一会儿。片刻水龙头一开,头发随流水四处躲藏,冲散开后又聚拢一处。洗完后,拿干毛巾,慢慢地把头发撂起来。吸干水后,理顺头发。我甩了一下头发,叹道:“好舒服啊!” 那双纤瘦的手,自然就是我妈的手,那里有无比的温柔和怜爱。 如此鲜明的作文个性是怎么长出来的?自由。曾有一段时间纠结于周记该不该作文化?如果从应试角度出发,周记作文化或许能使平均分提高 2 分左右,但思虑再三后,还是决定让学生自由驰骋于文字中,让思想的缰绳毫无羁绊,由此呵护的是学生作文的兴趣,作文的灵气 !我深知,孩子要的是飞翔,而自由是个不能代替的远方。 学生在每周一记中自由驰骋,但是我们语文老师心中应有序列,在自由中加点约束。也就是说每周一记的作后讲评应渗透写作技巧,而且有一个明显的序列。如渗透写景技巧是不是应该有这样的序列:素描景物抓景物特点描写+联想情景交融;如渗透动作描写技巧是不是有这样的序列:描写连续性动作描写个性化动作突出动作描写的情16 / 25 感性;如渗透人物对话描写,是不是也应该有这样的序列:对话的形式对话的内容(切合人物)对话形式的妙用等等。 这里需要指出的 是每次渗透写作技巧,一定要和学生的每周一记的精彩之处挂起钩来,也就是与“佳作欣赏”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既能使佳作的作者产生莫大的自豪感,也给其他学生温和柔顺的亲切感,训练也显得自然,没有突兀感。如: 我的爷爷 北仑蔚斗小学 302 班叶靖怡 我的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有一头银白色的头发,慈祥的脸上布满了皱纹 ,一笑起来,额头上就会露出一道“河”,波纹十分清晰。 爷爷喜欢看报纸,只要一有空就会拿起报纸坐在沙发上,戴着老花眼镜,喝喝茶,非常悠闲地一边看一边指指 点点、自言自语地发表意见,似乎和奶奶一样在念经呢! 17 / 25 爷爷还喜欢拉二胡。有一次,我悄悄地走进爷爷的屋子,只见爷爷正在全神贯注地拉着,他闭着眼,头不时地随着节奏摇来晃去。再看爷爷的手,左手不时地按着琴弦,右手拿着琴杆一拉一拉,时长时短还不时地颤动呢! 我挺喜欢我的爷爷! 这篇优秀周记我们欣赏人物的外貌描写。因为描写十分准确,写的确实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而有的孩子写老人外貌,什么“眼睛炯炯有神,樱桃小嘴,还露出小酒窝”,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又如: 老爷爷的菜园 北仑蔚斗小学 402 班 顾航瑜 我奶奶家道路一旁有一块长方形的小小的荒地。一个月前,我常看到一位皮肤黝黑的老爷爷在那儿耘田。他常常赤着脚,拿着锄头,脖子上挂着一根毛巾,头上戴着一顶草帽在那儿忙活。他用双手将锄头举起,然后狠狠砸下去。那18 / 25 时,我心想:难道这位爷爷要在这块黄土地上种菜吗?这块土地可坚硬得很,而且到处是可怖的大石块!这位爷爷真是异想天开! 过了一个星期,我又去那儿看了看,啊!展现在我面前的是足有三四分翻过的土地,尽管上面还有许多石块,但与上回比 明显少了许多。这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高大的身影,是那位爷爷来了。他今天竟然穿着背心,头上依旧戴着草帽,脖子上也依旧挂着一条毛巾。他看见了我,朝我笑笑,又卖力地干起来,那天烈日炎炎,阳光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没过多久,那位爷爷的头上已布满了汗珠,他拿下脖子上的毛巾,在脸上猛擦了一把,又抡起锄头干了起来 又过了几星期,我又去那儿看了看,我惊呆了。因为我面前的土地上已经没有石块了,原本的黄土,也已变成了黑黄色了。这是我不由想到,老爷爷的那顶草帽顶了多少天的烈日,老爷爷的那条毛巾擦了多少汗滴,才有这 改天换地的变化! 现在,那位爷爷在这块地里种上了青菜、蚕豆等植物,从远方看,那儿绿绿的一片,就像一块碧绿碧绿的翡翠。 19 / 25 这篇文章我们还是欣赏人物外貌描写。因为外貌描写不仅准确,而且一咏三叹,十分切合本文的“文气”! (刚才我说的是写作技巧的领悟、渗透、操练,其实文章的语言质量也是写作教学的一个关键。我的做法是鼓励两种表达。) 3.鼓励两种表达 无论是单元习作还是每周一记,在把握语言关时,可紧扣课标要求 -“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 有新鲜感的词句”扬两种表达。下面就以放风筝作后指导为例 - A 扬学以致用 出示学生习作片断: 爸爸叫我托着风筝,他牵着线往前跑去,到了远处,大喊一声“放”,我赶紧扔出了风筝,只见爸爸箭一般地向前冲去,老鹰慢慢地飞上了天空,在蓝天白云间快活地飞翔着,我高兴地在下面大喊:“爸爸加油!爸爸加油!”爸爸不20 / 25 断地拉紧放松自己手里的线。“哎呀,不好!”我大吃一惊,爸爸没拉紧手中的线,风筝倏地飞远了,我们只能看见一个小黑点飞向天际,到最后再也看不到它的踪影了。(乐家玮) 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学生很快就发现这个片段的长处就 在于能从风筝一课汲取营养,学以致用。老师趁机强化:有时生活中的事件刚巧与课文中文字描述的事件相近,何不巧剪辑,妙运用? B 扬个性表达 出示学生习作片断: 突然,两个风筝飞在一起,线打结了,杨晨赶忙把风筝降下来。我们三个垂头丧气地坐在草地上,刚才那兴奋的心情顿时烟消云散了。我们齐心协力想把死结打开,可是死结像一个不听话的小娃娃,怎么也打不开。(倪佳瑜) 轮到我放了,一开始 我就十分顺,把风筝放得老高。我心里想:老爸在放风筝方面也不过是一个菜鸟,还装作是21 / 25 专家的样子。正在我得意的时候,回过头来一看,啊!我的风筝线被两棵小树给缠住了。顿时,我像个漏了气的皮球 -瘪了。(顾子欣) 老师还是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欣赏语言。对语言敏感的孩子,他们很快就发现“可是死结像一个不听话的小娃娃,怎么也打不开。”中比喻的生动有趣,发现“我心里想:老爸在放风筝方面也不过是一个菜鸟,还装作是专家的样子。”中网络语言的妙用,与“正在我得意的时候,回过头来一看,啊!我的风筝线被两棵小树给缠住了。 顿时,我像个漏了气的皮球 -瘪了。”中的乐极生悲产生共鸣。老师需要强化的是小作者用自己的笔写着自己独特的经历,那就是创新;那鲜活的句子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那也是创新! 就这样,在不断地练评改过程中,让学生既能把握写作框架,又能把握语言表达,让学生经历一个刻意运用写作技巧到自然运用写作技巧的过程。当然老师要面对的是学生的差异,学会等待,点燃热情是我坚持的原则。 (那如何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呢?下面我讲第三大点。) 22 / 25 三、多种渠道,给力作文。 在学生习 作开始,有一件事便形影相随 -就是给学生的作文以充分的甜头。为此,老师真是花样百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源源不断地给学生输送作文的动力。(我个人觉得这一点的重要性胜过前两点,所以我们老师在事实上一定要有耐心,有智慧,有热情。) 1.同伴追捧 老师指点学生带着放大镜寻找同桌的优点,并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作文文面一侧。然后将习作本置于班级书架上,供大家随意借阅点评。有时,我还让优秀习作“出国”,让他们到邻班诵读,那可是出尽风头,“出国”回来同学必然春风满面。 2.老师赞赏 老师鼓捣巧簧之舌,学生习作封号名目居多,并给足向上台阶。就周记就有周记创意奖(专门表扬题材新颖,个性鲜明的作文)、周记优秀奖(专门表扬经典院士派作文,循规蹈矩,语言生动优美)、周记进步奖(专门表扬那种突23 / 25 然开窍,作文写得像模像样的孩子)。每一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