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2016新课标高二语文暑假作业8(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带解析)_第1页
xx-2016新课标高二语文暑假作业8(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带解析)_第2页
xx-2016新课标高二语文暑假作业8(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带解析)_第3页
xx-2016新课标高二语文暑假作业8(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带解析)_第4页
xx-2016新课标高二语文暑假作业8(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带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1 XX-2016 新课标高二语文暑假作业 8(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带解析)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新课标 2016 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 8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古典诗文中的 “ 扁舟 ” 意象 “ 扁舟 ” 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最早的 “ 扁舟 ” ,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史记载: “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 ” 这里的 “ 扁舟 ” 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 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 扁舟 ” 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在儒家提倡的 “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 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 “ 扁舟 ” 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 漂泊 ” 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 “ 扁舟 ” 意象的基本蕴含。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 “ 扁舟 ” 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唐代张若虚春2 / 21 江花月夜有 “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 的诗句,其中 “ 扁舟 ” 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杜甫诗中的 “ 扁舟 ” 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他诗中的 “ 扁舟 ” 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 “ 扁舟 ” 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 “ 自由 ” 。庄子说 “ 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 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 “ 扁舟 ”中获得精神的自由。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 “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 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张孝祥的念奴娇 过洞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 “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 一条小船附着于万顷碧波之上,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轻漾,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 “ 宇宙意识 ” 和自由精神。 隐居是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归宿,是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 “ 扁舟 ” 意象中既蕴含着他们人生的理想与期冀,也蕴含着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范蠡是古代文人功成身退的典范,但更多人却是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 萌生隐居念头,使 “ 扁舟 ” 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一个意象。苏轼被贬黄州,写下 “ 小舟从此逝,3 / 21 沧海寄余生 ” 的诗句,流露出过隐居生活的念头。李白 “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表明了他在现实压抑下,欲放浪江湖,过隐逸生活的强烈愿望。 在常见的 “ 扁舟 ” 意象中,无论是矢志漂泊,还是追求自由,抑或是失意隐居,无不是中国古代文人心路历程的写照,虽蕴含仕途坎坷失意的无奈与消极,但为后世树立了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光辉典范。(有删改) 1关于 “ 扁舟 ” 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诗文中 “ 扁舟 ” 最常见的意象寄托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 B最早的 “ 扁舟 ” 意象,有着隐遁之味,也充溢着悲凉或超脱的韵味。 c在中国古代文人眼里, “ 扁舟 ” 不仅是一只小船,它演化为文人在跌宕坎坷命运中绝处逢生的处世观。 D对潦倒困厄的文人来说, “ 扁舟 ” 是他们心路历程的写照,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2关于 “ 最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 ” 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羁旅乡愁中, “ 扁舟 ” 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成为羁旅之愁的寄托。 B “ 扁舟 ” 意象的典型蕴含寄托着古 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生活、渴望摆脱精神苦闷的愿望,具有一种皈依自然的意识。 4 / 21 c常见的 “ 扁舟 ” 意象往往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过隐逸生活的愿望,让人感受到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 D范蠡和李白、苏轼一样,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 “ 扁舟 ” 成为他仕途失意而隐居的意象。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最早的 “ 扁舟 ” ,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它涂满了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B杜甫诗中的 “ 扁舟 ” 意象,最强烈地表现了漂泊思乡的意绪,蕴含着作者生活的苦难和不幸。 c “ 扁舟 ” 意象 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成为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 D常见的 “ 扁舟 ” 意象蕴含了古代知识分子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情怀,也流露出了仕途坎坷失意的倾诉。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 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5 / 21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 帝览之曰: “ 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 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 “ 安乐公何如? ”密曰: “ 可次齐桓。 ” 华问其故,对曰: “ 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 次问: “ 孔明言教何碎? ” 密曰: “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 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 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 “ 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 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节选自晋书 李密传) 【注】 醮: jio,改嫁。 烝烝: zhng,热切的样子。 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 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6 / 21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5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的上疏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述祖母抚 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言辞慷慨,表达感情直接坦率。 B三国时期的蜀汉,终于汉怀帝刘禅。蜀国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 “ 安乐公 ” 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刘禅却乐而忘本,乐不思蜀。 c文中所提皋陶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是与尧、舜、禹齐名的 “ 上古四圣 ” 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D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 “ 上书 ” 、 “ 上疏 和 上封事 ” ,其区别在于 “ 上书 ” 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 “ 上疏 ” 是在朝官员专 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文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7 / 21 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 “ 周门人方之游夏 ”“ 数使吴,有才辩 ”“ 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 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 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 9 题。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此诗写于 “ 安史之乱 ” 期间,诗人杜甫为叛军所羁押,又8 / 21 听闻唐军新败。 8试分析诗歌颔联和颈联的作用。 9瀛奎律髓 评论此诗: “ 他人对雪必豪饮低唱,极其乐。唯老杜不然,每极天下之忧。 ” 你是否赞同,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 1)李白在蜀道难中,表现壁之险绝、水之湍急咆哮的两句诗是 “ , ” 。 (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烘托琵琶女的演奏技艺高超和外貌之美的句子是 “ , ” 。 (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 “ 三顾茅庐 ”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 三、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题。 一棵树的正常死亡 梅寒 老槐是一棵 很老很老的槐树。它从什么时候就站在那里,连那所院子里年纪最老阅历最广的老张也不知道。 小院是四合院,临街,门前就是小镇最繁华的人民路。老槐站在小院门口右侧。 老槐是小镇上天然的一把巨伞,在每一个炎夏来临之际,把灼人的热浪挡在外面。树下,是小铁人的乐园。老人们摇着9 / 21 蒲扇下棋,姑娘媳妇儿聊着家常纳鞋底绣花,孩子们最是快乐,撅着屁股趴在树底下逗蚂蚁。 老张是小院的主人,也算是老槐的半个主人。他喜欢那份热热闹闹的烟火气,南来北往,无论是来树下纳凉的老街坊还是过路歇脚的陌生人,来了,拿张小凳来杯茶水,三言两语,就聊成老友。 过日子,要有人气。老张家的日子,在那份热闹的人气中蒸蒸日上,越过越红火。儿女们一个个长大出息了,回头将家里的旧房旧院翻整一新。老张熬成了家里的爷,有事无事拿把宜兴紫砂小壶,坐在老槐树上的石桌边不紧不慢地啜。看人民路上车来人往,听老槐树项上鸟鸣啾啾,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 老张挺感激那棵老槐树,待它也好。春天里,他在老槐树周围挖上一圈深沟,将发酵好的土肥填上,再浇足水,老槐就像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一下子返老还童。夏天来时,长疯了,那叶子油绿发亮,密不透风,将整个小院笼在一片清里。老槐树身上出现 几个莫名的洞,害虫钻的。那洞就像咬在老张的身上,找来针筒,找来药,按比例兑好,给老槐树打针,绕着树来来回回找,一个小洞也不放过。 一棵树的寿命长短,有时候不在于它本身,不在大自然为它提供的阳光雨露,而在于最初那颗种子的选择,或者说在于人的选择。 10 / 21 儿子回来,把他的生意触角伸到了小镇,伸到了他们的老院里。他要将老院的房子全部扒倒,建吊脚楼,搞农家乐。小镇上的旅游业日渐火起来,可小镇上的餐饮住宿服务还远远跟不上,老张的儿子嗅党灵敏。盖楼,老槐树是第一个要挪开的绊脚石。挪,只有死。不挪,也是死,得锯掉。儿子说得 唾沫星子乱飞,老张听得脸红脖子粗:你休想打那棵树的主意! 老张和儿子的较量就从那天开始。老张拼命守护,儿子拼命要砍树。老槐树是当地林业部门注册上号的,要砍掉它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这是唯一让老张心安的一点。 那些天,儿子似乎消停了些,不再提砍树的事。天天开着他那辆黑色的奔驰车, “ 呜 ” 一下来了, “ 呜 ” 一下又没了影儿 偶尔还会对老槐树关心一下,提桶水浇浇它。 老张却不晓得那棵老槐树是怎么回事,它似乎预知到什么,精神一天天委顿下去。一树油绿发亮的叶子慢慢失去光泽,慢慢打卷泛白。那个夏天还没走,一树叶子就开始 簌簌地落,像衰老人的发,止也止不住。老张看着那一地惨绿的枯叶,心疼得掉泪,却没有任何办法。那棵老槐,正在慢慢死去。 小镇上的人,也很少再到老槐树下扎堆聚集。往日的好时光,也像那一树飘落的叶子,一点一点的飘逝了。 老张说给儿子听: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 儿子不服:中国人有普遍的仇富心理。 11 / 21 老槐倒下,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漆黑雨夜。一场台风席卷小镇,老槐树没能躲过那一劫。其实,与往年的台风相比,那一场台风并算不得凶猛。 倒下的老槐树,树根都变黑变烂了 儿子浑身被绑得白粽子一样躺在医院里。忍不住,还是琅老张 说了。爸,你说得对,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 那也是一个人最穷的时候了 老张儿子去找老同学帮忙开采伐证,老同学不痰不徐地告诉他:按照相关规定,我们是无权给你开这个采伐证的,但你得明白,我们也无权阻止一棵树的正常死亡 树也有生老病死嘛。那一句,让老张的儿子眼前豁然开朗,他不再跟倔驴一样的父亲争,他只买回一种药,掺到水里,时不时给老槐树喂一点 爸,老槐树这次没把我砸死,只把我的车砸烂,是还在念着您老对它的好吧 我,我对不起老槐树啊 老张活了六十多年,自诩吃过的盐比儿子吃过的饭多,走过的桥比儿子走过的路多,他却从天边儿上也想不到儿子会用这样的招数来对付他和老槐树。 为赎罪,儿子说等养好了伤就去买一千棵槐苗,栽到镇里的荒山上。 看儿子满脸的愧与悔,老张心里说不出啥滋味儿。 (选自红豆 XX 年第 9 期,有删改) 12 / 21 (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细致描写老张尽心尽力地善待老槐树,是为了给下文老槐树倒下的时候只是把儿子的车砸烂,而没有把儿子砸死埋下伏笔,这是小说结构上的严谨之处。 B老张儿子看到小镇上的旅游业日渐红火,为了抢占餐饮住宿服务的先机,要扒掉老院的房子建楼,搞农家乐,这就要除掉老槐树,因为它的老与新的设计不协调。 c老张对儿子说 “ 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 ” ,儿子先是不服,后来死里逃生才明白了父亲讲的道理,说明儿子具有自我反思意识,他正是靠着这把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D老张儿子的老同学说的话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老张儿子受它启发,采用歹毒的方式,使老槐树看起来是正常死亡,事实上是非正常死亡,他被倒下的树砸伤。 E小说结尾通过老张儿子之口交代老槐树是非正常死亡,其实前面要 锯树的儿子竟然为它浇水、吹倒它的台风和往年相比算不得凶猛等内容已暗示了这一结果。 ( 2)小说第 3 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3)小说在刻画老张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 4)小说结尾说 “ 老张心里说不出啥滋味儿 ” ,老张心里应该有哪些滋味儿?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3 / 21 四、语言文字运用。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诗圣的杜甫的诗中确实有不少 _的警语,发人深思,同时也令人叹服! 17 秒时间可以干什么? “ 手机控 ” 在微信群里抢个红包秀一秀,博尔特跑两次 100 米,但在战火不断的中东, 17 秒可以干出 _的大事,让全世界都为之屏息。 一位抗战老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 “ 当时只听到一声 _般的巨响,身旁火光冲天,前方的战友永远的倒在了血泊中,而我也身受重伤 ” ,说完他黯然。 A石破天惊惊天动地震天动地 B石破天惊震天动地惊天动地 c惊天动地石破天惊震天动地 D惊天动地震天动地石破天惊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俄全力开动宣传机器,试图将土耳其与 IS“ 暗通款曲 ” 的种种罪名坐实,令他在国际舆论场上观感不佳。 B一个书店,十五年时间,换了三个地方,西安万邦书城一再从城市的商业中心向外撤离,证明围绕以图书经营为中心的传统书店未来依然挑战巨大。 c在 “ 大学生掏鸟 16 只被判 10 年半 ” 一案中,官方披露14 / 21 的证据显示,不仅嫌疑人利用 QQ 群、百度贴吧出售猎物,还能准确介绍猎物名字、习性, “ 不识国家保护动物 ” 的说法早已站不住脚。 D这是一个可以将相亲、求职等社会传统话题搬上电视荧幕并对其进行娱乐化改造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电视生态环境下,职场真 人秀节目必然表现出与以往职场类节目不同的特征。 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 不要依赖译文。 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 肯动脑筋, 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 ,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 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A/这如果而且那么也 B 最好当然一旦 /而且就 c 一定也如果并且因此 / D 尽量 /因为进而所以仍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著名作家莫言近日在一次主题讲座中坦言,他早期作品写得特别顺,是因为对故乡风貌和人物太熟悉了。进入 20 世纪15 / 21 80 年代后期,他觉得写作难度大了, 。莫言还表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作家。现在年轻的作家要写出属于他们的当代小说。当今作家想要被所处时代孕育成著名作家、伟大作家, ,而是要以 “ 在场者 ” 的姿态切入当下,在时代大潮下直击时代命题,展现社会变迁,反映民间疾苦,讴歌人性光辉。现在的问题恰恰是, ,只写吟风弄月、不着边际的东西,比如玄幻神魔鬼怪,唯考虑能不能挣钱 、会不会火,追求短、平、快式的创作,却不曾观照当下,写出当今时代中最人性、最悲悯的那些故事。 五、作文。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 2016 年 1 月 21 日,一股强冷空气的到来,影响了无数人!微信上到处都是宣传恶劣天气的内容,新闻媒体对此次雨雪更是 “ 狂轰滥炸 ” ,有关部门也发出了停课公告。所有的通知和报道都在极力告诉学校、家长和孩子:风雪太可怕了。当天下午开始,所有有可能受雨雪影响的地区的学校都被要求中止正在进行的期终考试,提前放假。风雪未到,学生纷纷回家避寒。所有 人似乎都被这股冷空气吓倒了。几乎没有一家媒体、一个部门通过这次的雨雪天气给孩子一次正面的生存教育和精神教育。 对于以上事件,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16 / 21 含意,自选角度,自拟文题,自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得套作或抄袭。 【参考答案】一、(最早的扁舟不具备悲凉或超脱韵味) (范蠡是功成身退的典范) (文中说 “ 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 ) 二、 4.【答案】 B 5.【答案】 A【解析】 “ 慷慨陈词,直接坦率 ” 有误,言辞恳切,表达情感委婉畅达。 6.【答案】 D【解析】 “ 表明了他想回家 种田的愿望 ” 有误。李密想入朝为官,并希望得到升迁,但因朝廷中无靠山未能如愿,而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心怀不满,作诗发牢骚。 7 (1)(李密 )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 师 ” 、 “ 方 ” 为关键得分点 ) (2)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 (“ 敌 ” 、 “ 碎 ” 为关键得分点 )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 (今四川彭山 )。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虔。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感 恋双亲,思念至深,以至忧思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因孝顺和恭敬而闻名。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边,夜里不脱衣睡觉。为17 / 21 祖母端饭菜、喂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饮食或服用。有空闲的时间他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征召他担任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无人奉养,就没有接受任命。于是上奏章说: ( 陈情表译文省略 ) 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 ,说: “ 李密这个名士,不是徒有虚名。 ” 于是收回对他的任命。后来祖母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后,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李密: “ 安乐公这人怎样? ” 李密说:“ 可以说仅次于齐桓公。 ” 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 “ 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此可知他俩的成败原因是一样的。 ” 张华接着问: “ 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具体琐碎? ” 李密说:“ 过去舜、禹、皋陶 (这些水平高的人 )相互之间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 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琐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 ” 张华认为他说得好。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他曾在写给别人的信中说: “ 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18 / 21 止。 ” 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调回京城任职,可是他在朝中没有靠山,于是被调任汉中太守,自认为失去了很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李密在诗的末章说: “ 人们也都说过这样的话,有因才 会有缘。 (当官的人 )皇宫中如果没有权势的朝臣做靠山,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君主在上,这话怎么能这么说呢! ” 武帝对此很生气,都官从事等 (见机行事 )马上奏请皇上免去了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李赐、一个叫李兴。 8( 1)颔联描写了傍晚浓云往低处移动,急雪在旋风中飞舞的情形( 1 分),营造了一种压抑、紧张的氛围,( 1 分)烘托了诗人的孤独与忧愁( 1 分)。 颈联运用虚实结合(以幻写真)的手法(答现实与想象、幻境结合亦可)( 1 分),写出了诗人贫寒交困的景况( 1 分),更能突出作者虽身处困境却依然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1分)。 赞同。( 1 分)诗人以雪入诗,孤身面对漫天大雪,艰难的生活,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痛苦的心情折磨着他,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忧愁。( 4 分) 9 解析 此题考诗歌主旨,言之成理即可,但必须答赞同。 19 / 21 10.( 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 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 11 (1)DE(答对一项给 2 分,答对两项给 5 分。 A 原文儿子说的 “ 爸,老槐树这次没把我砸死,只把我的车 砸烂,是还在念着您老对它的好吧 ” 是他忏悔的感受,并非真的是“ 埋下伏笔 ” 。 B 不是 “ 因为它的老与新的设计不协调 ” ,而是它妨碍盖楼。 c“ 他靠着这把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 无中生有) (2) 写出老槐树的好处,描绘风情画,形象地表现人与环境相处的和谐。 交代了老张依恋老槐树,坚决不同意儿子锯树的原因。 和下文枯叶飘落,人们很少到老槐树下聚集,好时光一去不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