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以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前提_第1页
教学以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前提_第2页
教学以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前提_第3页
教学以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前提_第4页
教学以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前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教学以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前提 (一)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前提之一是学生有没有学习的需要。这个问题往往被大多数教师所忽视。请看“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断: T:我们先复习一下前面学习过的内容。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 ( 1) a是 b 的 12倍, b是 a 的几分之几? ( 2) 320 是 500 的几分之几? ( 3 ) 55 是 100 的 几 分 之几? ( 4 ) 4 是 16 的 几 分 之几? 学 生 在 课 堂 练 习 本 上 动 笔 计算。 T:谁来汇报一下? S1:第一题是 b/a 。 S2 :第二题是320/500=16/25 。 S3 : 第 三 题 是55/100=11/20 。 S4 :第四题是4/16=1/4。 T:他们做得对不对? S齐答:对! T:下面请大家把这些分数(第二题至第四题)化成分母是 100 的分数。 学生们立即纷纷动笔在本子上计算起来。 T:谁来说一说? S1:把 16/25 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 4,得2 / 6 到 64/100。 T:为 什么同时乘以 4?利用了什么性质? S1:利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T:好的,这两题呢? S2:把 11/20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 5,得到 55/100。 S3:把 1/4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 25,得到 25/100。 T:好!我们利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可以把一个分数转化成分母是 100的分数。象这些分母是 100的分数,我们把它们叫做百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百分数的意义”。(在黑板上出示课题)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小数、分 数、百分数的互化。 从这一案例中,我们感到教师自身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是表面的、肤浅的。由于认识的肤浅,因而带来教学中一系列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教学中需要怎样的复习铺垫?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有没有学习的需要?怎样才能让 学 生 真 正 地 参 与 到 学 习 的 过 程 中来? (二)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数学课中复习铺垫这一环节的利与弊。复习铺垫的好处是帮助学生检索与新授内容有关的知识进行复习回忆,以便使学生顺利理解新授的内容,缩短新授的时间,这样就有很多时间可以用来做练习,当堂效果也会 比较好。这种赫尔巴特的四段式“复习 -新授 -练习 -小结”的教学模式,由于其容易操作,而深深地扎根于千百3 / 6 万教师的心中。 不可忽视的是,复习铺垫同时也带来了问题。第一,由于复习铺垫内容和新授知识联系紧密,学生往往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新授的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样会大大地缩小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学这个载体的作用如何发挥?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考?第二,新授内容的学习有老师帮助检索有关的旧知,离开教师学生是否能独立解决问题呢?学生自己选择信息检索旧知的能力怎样培养?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的学生说:上课都听 得懂,回家自己做练习就发生困难。或许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复习铺垫带来的危机。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问题需要自己去选择信息、检索已有知识并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更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高层次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由此看来,那种带有暗示和限制学生思考的复习铺垫是要杜绝设计和应用的。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案例中学生学习需要的问题。第一,令人感到纳闷的是没有一个学生发出这样的疑问:“以前不是要化简吗?为什么要把这些分数化成分母是 100的分数呢?”或许学生心中的疑问还没有泯灭,只不过是他们要配合教师忠实地执行教案罢了。于是我们看到,全班学生的思维一致沿着教师预设的教案轨道走,按照老师的要求“你教我化100,我就化 100”。长期这样的教学已经把我们的学生变得木讷和机械了,学生也习惯了这种教学方式,这是一种被动4 / 6 的、机械的、记忆的学习,学生只会做练习题却不会思考,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第二,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自然体验不到百分数的由来,他们又怎么可能真正认识到百分数的意义?!这是一种掐头去尾烧中段的教学,隔裂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前提。要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学习,学生应该具有一种内在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 (三) 最后我们来讨论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间接的知识。英国数学教育家斯根普在其著名的数学心理学中所说:“今天的学习者处理的,远非古代发展之初的原始资料,而是一般教科书中经整理、编排的资料处理系统,一方面这样做有绝大的好处,因为聪明的 学生能够在一年之中学完前人几个世纪才发展出来的东西;但另一方面也把学生暴露在危机之中。因为这么一来数学并不完全能由日常生活环境中直接学到,只能由教数学的老师处间接学到。”因此,需要教师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还数学本来面貌? 我们知道,日常生活对于学生来说却是直接的,小学生认识的起点往往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经验或事例,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 5 / 6 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要注意沟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要把小学数学间接的知识与小学生直接的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数学的 现象、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感受从社会生活背景中抽象出的数学,从而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认识数学学习的真实意义。 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要注重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真实的学习”。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把数学知识镶嵌在这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这些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内容或技能,学生面对要求认知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情境,这对他们无疑是个挑战,学生需要采取新的认知加工策略,需要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这是真正从内心感到需要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主动,这样有助于学 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例如,上面案例中的“百分数意义的教学”的问题情境可以设计为:实验室有两种溶液,甲种溶液中每 100 克溶液含砂糖 55 克;乙种溶液中每 500克溶液含砂糖 320克。问哪一种溶液含砂糖成份高?这样,就把百分数的意义的知识镶嵌在这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了,学生面对要求认知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情境,这对他们无疑是个挑战,会激发他们学习的需要和高层次的思考,从而自觉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在这个问题中,学生需6 / 6 要检索已有的知识,并要对多重知识 内容或技能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