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渊明诗文被差别接受的处境 幸灵芝 摘要:就其诗文本身而言,陶渊明的诗文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对陶渊明诗文的接受情况却很奇特,在不同朝代呈现出不一样的状况,甚至出现截然相反的态度。这与陶渊明诗文的风格特征和各朝代的期待视野有必然的关系。审美风尚、接受语境、读者群体的变化,导致了对同一作家、相同文本的不同评价和接受处境。 关键词:陶渊明诗文接受朝代 陶渊明诗文的接受是我国文学史中引人注目、发人深思的一个文学现象。在历史的不同朝代,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接受处境。陶渊明的人格和诗文创作皆已定型,即接受的客体基本是稳定的。随着接受环境和接受主体自身条件的变化,主体的审美经验和期待视野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从陶渊明创作时的晋末宋初到元明清时代,陶渊明诗文的接受大体上呈现了拒斥和推崇的两种处境。 一、接受客体陶渊明诗文的风格特征 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更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他作诗不存驰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饱浸着他对自然生活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始终贯穿着他对人生、功名的思想态度和立场。陶渊明的诗文,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他以自然真淳的鲜明个性特征,形成了诗文纯朴、自然、超然、独立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诗文也是其审美情趣、人生境界的真实写照。他与自然合一的人生境界,是在田园生活中通过从事诸如饮酒、弹琴、读书、耕作、和亲友叙旧、和邻里议论农事等平凡的日常活动而升华涌现的。他与自然合一的人生境界,不但显现在精神生活中,还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并且通过现实生活与自然的贴近来陶冶精神上的情操。他的诗文做到了情、景、理、事的浑融: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能够悟出之理。陶的诗文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陶渊明与自然的合一,是清淡的,是玄妙的,超越现实的束缚,直通人的灵魂。 陶渊明的素朴任性,隐逸的田园生活方式,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人生境界,冰清玉洁的消穆人格及其自然质朴的诗风,为后人构建了一个极为清雅高洁的理想境界。陶渊明把蔑视富贵、不与黑暗污浊之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融入到了他的诗文创作中。他的诗文也呈现出平易自然、意味深远的风格特征。 二、接受主体不同朝代对陶渊明诗文的接受、评价及其原因 随着时代的推进,对陶渊明诗文评价的主体也在改变。由于不同朝代的主流思想、文化环境和主体自身条件的变化,对陶的诗文的态度在历史中总体上呈现两种:拒斥和推崇。 陶渊明创作时期的魏晋南北朝,对陶的诗文采取拒斥的态度。当时,社会审美风尚正处于过渡时期,从崇尚恬淡、枯燥的谈玄论理,逐渐转向清新、秾丽的日常写景,随后,强调藻饰雕琢的骈文大畅。而沈约等人又提倡以追求声律美为核心的声律论。在前人重清新秾丽和时人重声韵、文采的审美风尚影响下,崇尚美文成为南朝批评界的普遍审美期待。而陶渊明诗文带有玄言诗于平淡中寄深厚的语义特征,又在一些辞藻明美的诗句中显示出与后来诗歌的吻合,不过相比其他诗人的清奇秾丽而言,又颇显质朴平易。由于与时人尚美尚奇的审美期待具有较大的距离,文选定他的作品为中等,钟嵘的诗品定他为中品。虽然萧氏兄弟及其推崇陶渊明,对其诗文赞赏有加,但仍不能改变当时公众崇尚美文的审美期待而对陶的诗文的评价。 隋朝和初唐,陶渊明诗文的地位仍旧没能得到明显改变,但原因却不同于前朝。隋朝力娇齐梁浮靡文风,却强调文学“上明三钢,下达五常”“征存亡,辩得失”“济乎义”的功用性。陶渊明倡导隐逸出世的态度当然不能得到肯定性评价。唐初文坛依然畅行南朝华丽绮艳的风气,陶渊明仍然被冷落一旁。高祖武德年间编纂的大型类书艺文类聚中对陶的诗文收录甚少。 时代精神和读者的期待视野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陶渊明终于在审美期待多样化的盛唐时期被多数人青睐,诸多人争相歌咏、引述与其行事和作品相关内容。他的诗歌风格已经为唐人接受,并成为时人效仿与学习的对象,陶诗文的意义正在慢慢显露出来。李杜等人或多或少受到陶渊明诗歌率真个性的影响,而以王孟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则与陶诗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中唐而后,虽唐诗气格逐渐衰颓,但陶渊明伟岸人格力量的影响开始显现,中晚唐诗人普遍推崇陶渊明,并仿效陶渊明生活方式,于乱世中保持精神世界的独立与满足,元白等人对陶渊明人格与诗歌皆大加推崇,创作了大量效陶体诗歌,诗风或平和、或冲淡,成为流行一时的诗歌风气。可以说有唐一代摹陶体诗歌大量出现,慕陶诗也不可胜数,陶渊明的地位一跃千丈,人格得到众人景仰,诗歌也得到广泛地接受和传播。唐代是一个青春焕发、热烈辉煌的时代,崇尚弘丽富艳之美、追求个性价值是整个社会的主导风尚。唐代的政治环境极为宽松,文人多追求人格的独立与个性的自由,魏晋风度中饮酒与隐逸两大洒脱不羁的生活风尚对于唐人而言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出于对隐逸人才的重视,唐历代帝王也屡次下诏搜求隐逸之士。最高统治者礼遇隐士的做法,也使得与道家思想相应的隐逸风气长盛不衰。因而陶渊明的诗歌在盛唐及其以后开始得到重视,其对其态度逐渐变为推崇。 在宋代,陶渊明的诗文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其身价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诗文的接受程度已经处于推崇的境地。苏轼赞赏陶诗“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黄庭坚肯定陶诗“不烦绳削而自合”、远离斧斤趋自然的语言风格。陶渊明诗文在宋代大受推崇,原因是多方面的:宋代政治弊端日深,朝内党争剧烈,社会风云变化,许多官员经常遭贬谪,而陶的不得志而隐逸的风格正好安抚了他们壮志难酬的痛苦;宋代大力提倡平易晓畅之自然风格的古文运动,这一运动引导了重散轻骈和好平易非奇涩的创作与批评风气,而陶渊明的诗文都表现出自然流畅、平易生动的特点,与欧苏古文运动的审美指向非常吻合。宋人论诗尚“理趣”,重淡而有味。不以词采取胜的陶渊明与简要为华美、清淡为真味的宋代诗学品味极为契合。对陶诗文的欣赏,宋人并不限于一般意义上的诗味,而意在品读其理趣。陶诗自然而活脱生动,平淡且寓意深远,不似玄言诗的枯燥乏味,正合宋人对诗歌的“理趣”追求,因而大受美誉。宋朝对陶渊明诗文的接受奠定了陶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 元、明、清,已经确定的陶渊明的地位更加稳固,对他诗文的态度达到推崇备至的处境。在元代,诗风朴素、自然,不尚文采,与陶诗风格正相契合,对功名的否定,对自然美景的品赏,对艺术化生活的体味,最终达到的是对自己人格、对自己精神追求的完全肯定。所有的这一切,和陶渊明是不谋而合的。正因为如此,元代文人大力推举、称颂陶诗。明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转型时期,主要成就是戏剧、小说,但诗歌领域却异常活跃,虽然诗歌理论纷争、流派众多,对陶渊明的评价却没有分歧,一致推崇陶的诗文,并给予高度评价。明代文人不厌其烦地论及陶诗的自然、本色、平淡,说明明朝对已被前人公认的陶诗艺术风格的认识达到了高度自觉、统一的程度,并且明人对陶渊明的认识、评价更加深入、细微。清代的陶渊明研究再度掀起高潮,清人直接继承了明人对陶诗艺术价值的评价,一致标举、备加赞赏陶诗的真朴、自然,言简意丰。王国维、梁启超等对陶诗文的研究,使清代对陶诗文的理解更加全面。至此,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非凡地位得到了最后的确认。 陶渊明诗文的接受,虽然总体上呈现两种不同的处境,但究其规律是一条不断向前向上发展的主线,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闪现出其熠熠的光辉。由于接受主体自身的不断发展变化,对陶渊明诗文的接受及其研究还在不断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友林.从著名隐士到第一流诗人从接受美学角度解读陶渊明诗歌之接受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机务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中航培训面试题及答案
- 2025模拟飞行理论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全棉人字斜绒布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安全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空作业维修施工合同(3篇)
- 高空水管施工合同范本(3篇)
- 爱心树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 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与运维项目融资合同
- 知识产权质押担保贷款协议
- 香港买卖黄金佣金合同模板
- 3.2 摩擦力 课件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初中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讲义(20讲全)
- 2024年指标房转让买卖合同范本
- 排球课教案完整版本
- 2024土建工程承包合同范
- 广东高职高考数学题分类
- 掘进支护安全培训课件
- 新概念二单词表
- 《雅思阅读技巧》课件
-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