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对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启示.doc_第1页
低碳生活对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启示.doc_第2页
低碳生活对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启示.doc_第3页
低碳生活对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启示.doc_第4页
低碳生活对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启示.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碳生活对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文/张晓娜 【摘要】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本文对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内蒙古发展低碳旅游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低碳旅游;经济;内蒙古;旅游业 【作者简介】张晓娜,内蒙古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城乡规划管理。 一、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内蒙古旅游资源概况 内蒙古位于中国北部边陲,东西直线距离2430千米,南北直线距离1700千米,幅员辽阔,地跨东北、华北、西北,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内蒙古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拥有草原、森林、沙漠等自然景观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内蒙古拥有天然草场约8667万公顷,占全国天然草场面积的19.2%,是中国五大天然草场之一。内蒙古森林资源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著名的大兴安岭林区大部分在内蒙古境内,全区森林面积0.24亿公顷,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覆盖率达到20%。另外内蒙古西部地区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浑善达克沙漠、库布齐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其中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第三大沙漠,内蒙古第一大沙漠。沙漠中神奇的自然景观,众多的湖泊和绿洲,成为沙漠旅游开发的依托资源。内蒙古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在古代曾有几十个民族在此生息繁衍,这些北方游牧民族和游猎民族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习俗,与现代生活形成鲜明的反差,形式多样,可观赏性强,感受丰富,对旅游者产生很大的吸引力,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内蒙古把积极发展旅游业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目前正在开发和培育高品质、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快建设国家级生态休闲旅游景区景点,建成一批年接待游客能力50万人以上的国内知名旅游景区,创建一批特色旅游城镇和旅游强县,积极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等新的旅游产品,推进旅游常态化。 (二)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内蒙古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旅游基础建设逐步完善,旅游产品初成体系,产业地位初步确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之一。xx年,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总收入达1403.46亿元,同比增长24.36%,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区GDP的8.34%。全区国内旅游人数达到6612.76万人次,同比增长12.32%;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343.73亿元,同比增长24.34%。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26万人,间接从业人数达到130万人,同比增加13万人。截止到xx年底,全区A级旅游景区数量达到了276家,其中5A级2家,4A级65家,3A级96家;星级饭店数量达到328家,其中5星级8家,4星级35家,3星级121家;旅行社数量达到901家。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和一大批旅游项目,形成了层次清晰、内容丰富的旅游产品,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不高,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精品项目少。从旅游产品开发的总体看,围绕草原风光、民族风情开发的旅游产品档次低,重复开发严重。依托草原、沙漠、湖泊等开发的旅游产品均体现民族风情这一主体,但在开发中对蒙古族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为各旅游景区(点)民族文化表现形式单一,低水平重复,普遍缺少展现蒙古族日常生活的内容,或只注重形式忽略内涵;体现民俗文化的方式过于形式化,参考性较低。 2.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内蒙古生态环境尤其是草原、湖区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不合理的过度开发或忽视必要的保护,不仅会失去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而且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才缺乏。目前,内蒙古旅游的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等院校已设立旅游专业,培养出一批旅游专业人才,但现有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内蒙古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内蒙古低碳旅游发展现状 目前,内蒙古正采取多项措施推行低碳旅游,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旅游景区的规划发展注重应用低碳旅游的理念,如内蒙古旅游局组织制订的阿拉善盟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xx2025年)高度重视生态保护,提出“低碳旅游”概念,结合阿拉善盟建设国家生态战略示范区,将“低碳旅游”理念运用于旅游项目建设之中,具有明显的特色和发展前瞻性。内蒙古低碳旅游区建设成绩卓著,xx年,由国家地理杂志和国内100多名旅游摄影记者评选出中国三大低碳旅游区,内蒙古大兴安岭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xx年颁发的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xx2020年),标志着大兴安岭地区成为我国首个获正式批准的国家级低碳经济示范区。为此,大兴安岭地区将低碳经济作为首要发展战略,确定了建设全国低碳经济示范区的发展战略构想。另外,自治区政府采取多项措施推行低碳旅游,引导广大游客绿色旅游、低碳消费。如建议游客在用餐、住宿时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鼓励游客在旅游目的地采取步行、骑自行车等方式游玩,进而在旅行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三、内蒙古发展低碳旅游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府责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自治区政府及各部门应当抓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这个机遇,借助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观念和理念的升级,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鼓励旅游者选择低碳化的旅游方式。要大力推动低碳旅游政策的制定,如进一步发展壮大绿色环保企业,制定政策支持宾馆饭店、旅游景点等旅游企业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碳消耗。出台旅游行业新的行业标准,将是否低碳纳入行业发展的考量和评价因素,出台更为细化的政策,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将低碳旅游标准化和制度化,促使现有旅游模式转变到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上来,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二)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低碳旅游,前提是实现生态环境观念上的创新,重估自然资源的价值。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自然资源的作用,既要重视其经济价值,又要重视其生态价值、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发展低碳旅游,建立绿色生活方式,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此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影像等各种媒介,普及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相关知识,鼓励人们将低碳生活方式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形成低碳思维方式。节约能源和资源要从小事做起,引导人们更多地选择低碳旅游方式,促使旅游者将环保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规范。旅游业相关部门应配合环保部门开展公关活动,对广大消费者进行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理念,强化他们的绿色意识,从而更积极主动地进行绿色消费。 (三)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 低碳经济是人类的未来,低碳旅游是旅游的未来,低碳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特殊旅游方式,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应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派出学习等办法培养一大批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对低碳旅游理论和规划方面的研究,为内蒙古地区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智勇.低碳经济背景下内蒙古发展低碳旅游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