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年的味道”征文优秀作品.doc_第1页
公司“年的味道”征文优秀作品.doc_第2页
公司“年的味道”征文优秀作品.doc_第3页
公司“年的味道”征文优秀作品.doc_第4页
公司“年的味道”征文优秀作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司“年的味道”征文优秀作品 八号征文作品 诗两首金猴年味 审核部/徐竹义 其一 除夕入古寺,旭日香烟直。 竹径通幽处,灯红妆宝殿。 但求阖家兴,福寿暖人心。 才送乙羊去,丙猴又迎新。 其二 金猴闹春宵,争上九曲桥。 仙桃低绿枝,霓虹七彩丝。 俊男佳丽俏,老少开怀笑。 碧空晚晴好,潇洒走今朝。 九号征文作品 团圆年 综合部/简倩荣 从儿时记忆起,过年对于我来说是个团圆的日子,不管家人在外漂泊打拼了多久,都会在过年这个重要时刻团聚,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上吃着可口的年夜饭,聊着家常里短,甚是温馨、和谐。 猴年,是我毕业后远走他乡经历的第一个年,我,也开始像父亲一样漂泊在外,忙忙碌碌。大年农历二十八,在家人的期盼中我安全回到家,年货也早已置办好了,好像是第一次没有陪父母置办年货,往年都是农历二十左右就着手准备年货。鸡鸭鱼肉,样样不能少,老家农村里用传统的方式保存食品,随处可见的是每家每户都晾晒腊肉,鱼干,咸鸡,咸鸭等等。农历二十六七,这两天厨房是最热闹的,蒸年糕、馒头,炸鱼块、小酥肉、萝卜丸子等等;而且进厨房里能吃东西不能多说话,传统的说法是灶神能听见我们人间的谈话,特别是牢骚话不能说,小时候经常被我妈吓得一愣一愣的。农村集市也是最热闹的,一家老小全都去集市赶集,平时多么节俭的人家此时也会大方了起来;集市一般从南到北摆着里把长的摊位,卖什么的都有,吆喝声、叫卖声不断回响着整条街道。家乡人买来的干果、糖果,以及各种干货、香料、蔬果等等,还有很多是为了过年时节宴请亲朋好友的特色小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印象中年夜饭一年比一年丰盛,这也说明了老百姓的生活一年比一年过的红火。 每年除夕那一天当属一家人最忙碌的节日。除夕早上要早起去祖先坟墓烧纸放炮,俗称接年;吃团圆饭之前也必须放炮,一家人在欢声笑语中热热闹闹过大年。北方除夕夜最不能缺少了饺子的影子,没有饺子就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过年,从小到大最喜欢母亲包的芹菜陷的饺子,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味道,有家才有年,也许这就是年的味道吧。 除夕之夜烟花爆竹声不断,家家户户出来欣赏美丽的烟花,小朋友的欢呼声阵阵响起,好不热闹,小朋友应该是最期待过年的吧。除夕年夜饭后,孩子们都能收到长辈们提前准备的压岁钱,随后村里一群小朋友集体打着红灯笼去给村里每户人家拜年,每家每户也要提前准备好糖果迎接小朋友们的到来。看着一群小朋友洋溢着的笑脸,大人们也乐呵呵的把糖果填满他们的口袋。 虽说在家的时间越来越短,但是会珍惜跟父母在一起的每时每刻,一家人一年一次的大团圆是很难得的,围在一起看春晚,聊家常,看着父母脸上露出的微笑,做儿女的不管在外面有多辛苦都觉得是值得的。 家是心灵的港湾,有家才有团圆,有团圆才是年。 十号征文作品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综合部/黄孟文 腊月二十八凌晨四点我踏上了回家的路程,从上海到信阳八百公里,大巴途经十多个大小城市,需要十个小时才能到达。也许对于大多数沪漂们来说,这漫漫回家路各有不同,但心怀的愿望只有一个: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路途掠过无数风景我无心欣赏,脑海里都是家中父母焦急等待的画面,一年两次的相聚,我们都格外珍惜。曾经也抱怨回家过程的艰辛,但快到时看到窗外熟悉的街道,红火热闹的场景,所有的疲惫和倦意都烟消云散了,终于到家了。 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除夕,家家户户都把置办的年货拿出来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家乡的习俗是中午过年,父亲一大早就把晒干的腊肉腊鸡泡好,母亲准备各种蔬菜涮涮洗洗,再炸个豆腐丸子寓意福气,烧一条鱼图个吉利,年夜饭就齐活了。厨房里飘出来鸡汤的香气,餐桌上已经摆上了热腾腾咕嘟着的火锅,外面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的响起,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幸福的了。家里邀来了三叔一家一起过年,老老小小十多个人围着桌子,等到十二点放了鞭炮,噼里啪啦的就开饭了。大家都半年没见,长辈们问一问小孩子们上学的成绩,打听打听大孩子们的工作爱情,说说笑笑,其乐融融。我想这就是年的味道吧,从空气蔓延到心里的,温馨、和睦、踏实。 儿时的记忆最盼望守年夜,因为这时候可以把新衣换上等着拿压岁钱。现在长大了,反而更享受春晚开始,和家人聊天包饺子的时刻。父亲和面揪剂子,我来擀皮儿,母亲就负责包,看到喜爱的节目就停下来休息休息,这样歇歇停停,零点到了,饺子也煮好了,吃在嘴里,暖在心上。窗外天空中绽放的烟花五彩斑斓,承载着每一家对新年满满的祝福和期待。初一开始,就要忙活拜年了。有句老话是初一初二拜父族,初三初四拜舅舅,年假这么几天被安排满当当的。虽然到了亲戚家,免不了家长里短的琐碎和唠叨,可细想也都是表达关心惦念的另一种方式。 看到网络上很多年轻人对于过年的吐槽,多数觉得无聊没意思。我们对过年的期盼淡了,父母对过年的期盼却浓了。在外打拼,游离他乡,回家过年是天下多少父母和游子的心愿。龙应台在目送里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她写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此时我坐在返沪的车上,看着父母挥手告别离去的背影,才理解他们对儿女默默无私却笨拙真挚的爱。父母在,不远行;若远行,必有方。我带着家人们的祝福,怀揣着新一年的憧憬和信心,期待着下一次相聚。原来,家的味道就是年的味道。 十一号征文作品 年的味道 综合部/唐振辉 独倚岁月的轩窗,煮一壶清茶,把经年往事泡下,不说浓淡,不论暖凉,岁月,便如茶般,溢着馨香。也许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行走,总有一个人,陪你忧伤,听你欢畅,总有一次遇见,不用铺垫,只言喜欢,总有一种味道,温婉如花,能让我们在转身之间,遇到幸福。那是每一个人从儿时就有的记忆中的温馨味道。那味道,是春节阖家团圆的象征、是每一个游子回家的企盼、是亲情在血液中沸腾的温暖那味道就是年。 又到一年春节,腊月黄昏,伫立窗前。望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拨一拨的提着年货挤进那寂寞而冰冷的楼房。新年临近,马路上不断有返乡的游子提着大包小包走向车站。时光似水,却没有阻断住回家的步伐。夜幕冰凉,华灯初上,昏黄的街灯把路上行人的影子拉的很长很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记不起最近几次的新年是怎么度过的,每当听到过年,满眼都是小时候的样子,身上穿着的新衣服,口袋里的鞭炮,大人们坐在桌前把酒言欢,仿佛又说不完的话,小孩们在院子里嬉戏打闹,仿佛有用不完的劲道。 随着年岁增长,更多的是平静地走过,不在心上留下些许痛或快乐的痕迹,但是时光的年轮却不忘刻上风雨的痕迹。曾经的年是一幅牡丹富贵图,炫彩艳丽,也有几笔浅浅的着色,虽不辉煌,但却有着别样的多滋。 车轮辗转,带走了年的味道,我们的祖先,他们用勤劳和汗水,为混乱的世界重新铸造了秩序,他们为蛮荒带来文明,用繁华取代贫瘠。所以他们更珍惜那一份收获,那一份快乐,也更珍惜那份浓浓的年味,而我们渐渐成长,我们不必像先辈一样,忍受饥饿,承受痛苦,因为先辈高大的背脊,已为我们建起了遮风挡雨的屋顶,我们将会过着和平,安详,无忧无虑的生活,这注定了我们将锦衣玉食,也注定我们不会像我们的先辈一样,对年有深厚的感情,也许我们会迷失在了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使用微信拜年,微信红包,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的文化涣散了,消解了,年再也找不到年的味道。 年的味道确实是变了,变得淡了,但是每当过年时,那份游子对家的思念却让总是让年散发出芬芳。对年的期盼,对年的回望,对年的追随,终将让年的味道一直流传,历久弥香。 十二号征文作品 沁园春过年 综合部/徐文静 勤羊辞旧,金猴迎春,更新万象。 看中华大地,风霜待尽;细雨送暖,润旧河山。 惊叹春运,万乘齐发,似众蛟龙天际翔。 思家人,怀似箭归心,衣锦还乡。 过年如此沸扬,闻爆竹响彻夜未央。 享七彩华夏,漫天祝福;伊始新年,满怀希望。 亲朋挚友,把酒言欢,情至深处诉衷肠。 逢盛世,品往昔年味,用心珍藏。 摄影作品 十号摄影作品审核部周佚凡 逛庙会、猜灯谜、祈福是春节传统的习俗。春节期间,城隍庙正举办xx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说起灯会,最主要的活动当属看花灯、猜灯谜了。在豫园商圈的主道上,用彩灯装饰的灯谜已经挂满了整条街,静等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谜底一一揭晓。除了灯谜,花灯也是必不可少的,走到中心广场,首先引入眼帘的是高达8米的齐天大圣主灯。还有好多各式各样的彩灯分布在广场周围,让人不禁联想到了晚上将是一副多么美丽的画卷。随着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最后让我们走一走九曲桥,将人生曲折都抛在脑后,去迎接那美好的未来。 十一号摄影作品审核部顾卓晶 花灯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花灯是汉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有娱人娱乐的价值,现代社会多于春节、元宵等节日悬挂,为佳节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小时候喜欢拉着兔子灯在弄堂里乱窜,三五一群的聚在一起比谁拉的话,那时的节日充满着小孩子的欢声笑语。如今的产品越来越科技了,花灯的材质越来越牢固,样式也越来越精致。春节中的举办的灯会展示着各式各样的花灯,让人大开眼界,眼花缭乱。 十二号摄影作品审核部倪忆莲 猴年佳节万象新,阖家团圆喜迎春。日新月异建设快,五谷丰登民欢乐。万家灯火祥和年,势如破竹诸事顺。如花似锦繁华梦,熠熠生辉终成真。 十三号摄影作品审核部沈佳 城隍庙过年、元宵逛灯会当然少不了猜灯谜。今年豫园灯会为市民准备了灯谜。让游客来豫园灯会现场共度新春佳节的同时,得到视觉、听觉、触觉上的享受。人影攒动,璀璨灯光,精湛的民俗制灯技艺再配合现代的高科技技术,在霓虹的交相辉映之下,点亮申城的夜空。锣鼓喧闹彩灯斗艳,将整个新春佳节浓浓的氛围推向极致,外国友人也共同融入这个传统节日氛围中。 十四号摄影作品审核部施洁丽 贴春联,是我国春节的传统习俗。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符演变而来的。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张贴于门首,有祈福灭祸、压邪驱鬼的作用。这便是最早的桃符。直到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从此以后,春联才得以推广。 十五号摄影作品审核部颜怡雯 新年的城隍庙总是那么热闹,每年过年白相城隍庙是众多上海人的习惯,而到了城隍庙必定去走一走九曲桥,过九曲桥对每个上海人来说都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结。人来人往的九曲桥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过年的快乐笑容,拖家带口走上一遭,便寓意来年一切顺利平安。城隍庙里总不缺乏现在很难见到的传统小玩意儿,面人,糖画,都是小时候浓浓的记忆,如今在城隍庙里见到,也是十分惊喜。新的一年应该有新气象,但我们心里总有一角留给过去的回忆。 十六号摄影作品审核部尹小珍 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民间的“元宵节”,舞龙灯则是“元宵节”重要的民俗活动为什么元宵节要舞龙?因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能给人精神,给人力量,给人胆魄。还因为天上有云龙,海中有龙王,龙是主宰世间万物的神灵。农耕时代靠天吃饭的先民,祈雨求水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