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下乡支教社会实践活动:XX年寒假支教心得体会.doc_第1页
大学生下乡支教社会实践活动:XX年寒假支教心得体会.doc_第2页
大学生下乡支教社会实践活动:XX年寒假支教心得体会.doc_第3页
大学生下乡支教社会实践活动:XX年寒假支教心得体会.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下乡支教社会实践活动:XX年寒假支教心得体会 支教回来都有好些日子了,对于支教感言却迟迟没有动笔,也许是懒的缘故吧!但这毕竟不是一个可以推脱的活计,思来想去,今天终于动笔来记录一下回来后对于支教的感悟。队里要求要写到3000字,不知道自己能写多少,姑且从心的随便写写吧,一切随心前记 记忆如酒,总要经得起时间的沉淀。15天的支教生活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究竟留下什么如酒的记忆呢?试着轻叩内心,寻求答案。 总是爱说四个字感谢有你,当然现在也要对支教过程中的所有队友、学生、以及对此次支教提供支持的单位和个人说一声“感谢有你”。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试着用电脑翻看一张张的支教照片去重温那段日子,顺便拾起记忆的点滴。(不得不插一句,因为这一次支教过程中摄影的任务很大一部分是由我完成的,所以自认为我在留念照片的角度来写此次的支教感言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打开相册文件夹,首先出现的是支教志愿者每个人的留影,人物不同、行为各异。队长罗师红端着一大碗饭与碗里的米相视而笑;同样身为队长的罗俊以一大串气球为背景却不料反被气球抢了风头;彭红一面发型一面风尘仆仆地走着;张连娅和谭城城手执毛笔大师般认认真真地挥毫泼墨,仔细一看纸上的字横看竖看都是“一”;田儒品端着一大碗面,夹起来却没有动口的意思似乎在盘算着这顿该吃几碗;邱璇似乎也毫不示弱,面对着包子一脸的吃相怎么掩饰不住肉包的美味;一不小心点开了王春梅吃饭的视频,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解放前的景象立刻浮现在眼前,逼真而生动;何丹妮则认真而严肃的站在教室前面,很有老师的样子;另一面杨怀老师在热情地讲解弟子规,不料可以看见讲台下的学生同样“热情主动”(此处反语修辞,你懂);相比之下,诗歌朗诵中的蔡莎莎评委更是一副较真的样子,大有艺术家的潜质;同志们!见过一手执棒棒糖一手摆出胜利手势的照片吗,你也许会说是小孩,这里告诉你,不是小孩,真不是小孩,他的名字叫梁光贤;转过身看见董天泽手拿气球的照片,不由得怪罪起来,挺大的人了,怎么还抢小孩的东西;还有一张吴梅的似乎形象不错,但怎么都忘不了其站在桌子上教学生跳舞的霸气;细数一下,似乎还差一人,当然是我了,只见我双臂抬起,背景是美丽的乡村,我坦诚本来是要做一个大鹏展翅造型来,不料罗俊摄影水平有限,从而造成在赶鸭子的错觉,哎.(下面热烈掌声感谢以上人员出场。谢谢大家!) (一不小心已经1000字了,接下来写点什么呢?) 接下来见到的图片其实可以添加一个小标题炊事班的故事,因为不论去哪支教都不得不面对做饭与吃饭的问题。这是小事,同时也是大事,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原来支教的炊事班远比电视剧版本的炊事班的故事有趣得多。当自己真的面对一群柴米油盐酱醋时,他们总会给你一个偌大的惊喜。下面不妨记录一下: 说到支教的炊事班,就不得不先提一下掌管厨房大权的罗俊队长,此人前面已经出场过一次。我想这次支教所有的队员都可以给他一个字的评价抠,学名吝啬。总有一段时间在心里总是琢磨他和世界文学里那几大吝啬鬼最大的区别在哪呢?后来,没有找到答案。之所以这么说,当然是有很大渊源。首先是油,(柴米油盐酱醋,柴(电、煤)有了;米有了,油当然就成了小伙伴们最关心的问题),队长对于油的掌控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夸张一点,就差让我们在白菜里榨油了。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作为队员,我们一直为多吃到一点油做最大努力,在这一点上,张连娅和谭城城有着充足的经验,据我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先斩后奏、一不小心和多放猪油等,这些方法交替使用,屡试不爽。而彭红是队里蒸饭的最佳选手,因为其得到了校内大师傅的真传,所以蒸出的饭似乎恰到好处,对于此,彭红常引以为傲并密不外传。差点忘了,不得不提一下菜和买菜的过程,在支教的队伍里,白菜、土豆、萝卜是首选;花菜、胡萝卜是小康水平,肉则是奢侈品。我们的日子则是经过漫长的解放斗争走过来的,这里不得不再次感谢队里广大的准厨师朋友,正是由于你们的存在才使我们坚强地活了下来。 是时候谈一谈教学了,这也是写这篇支教感言最有意义的部分。从不知道何为支教,到完成支教。我更愿意说这个过程是一个不错的人生洗礼,不论在此过程中是积极、是失落、是有所收获或是有所感悟,毕竟我们经历过了。历练也好,体验也好,一次支教过后我们究竟给他们留下了什么同时自己又收获了什么?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去考虑的问题。支教之前,汪恋曾问我我们短短15天的支教对于那些孩子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问题很浅,但一想很深。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那么结果就一定好吗?我想,汪恋的问题不无道理,所以自己是带着疑问去支教的,我希望能给自己找到一个答案。 鲊瓦小学,说远不远,在和教育条件方面与贵阳却有着很大的差距。如果是以前,自己肯定会心中痛骂政府的无作为当今社会风气的江河日下。但是现在倒学会了实实在在地考虑。我个人认为一个地方的发展与否与当地人民的素质和教育水平有着本质的关系,一直都说教育是中国的未来,那么教育同样也可以理解为是乡村或市镇的未来,只要教育发展好了,那么一切都会跟上。同理如果没有教育,一切将无从谈起。当然我所指的教育是指乡村提供给学生的最大范围最大可能的道德与世界观的教育。其实,也不妨说乡村的教育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教育优势,例如它的朴实和贴近自然是城市教育无法企及的,另一方面,乡村有着更多的苦难,他是障碍也是阶梯。所以乡村的滞后发展不妨可以理解为教育发展的恶性循环。乡村不乏人才的沃土,缺少的是教育的灌输。 所以对于刚才提出的问题不该给出也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只能说我们在尽一份大学生本分的单纯付出去试图改变什么?因为不知道能走多远,所以我们还会继续。也许就像队歌里唱的:明天会更好。 支教结束后就一直有学生给我发短信或打电话,不能说是感到欣慰,因为感到自己并没有欣慰的资格,只能说非常高兴了。想到那些可爱的学生同时总会想到自己的小时候和小学时的老师。想当时同样对世界充满好奇的自己,想伴我们走过好多年的老师们。会想很多很多感觉已经逝去很久但实际上还只是几年前的时光. 过年回家,正月初十晚上,老爷爷去世了,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我小学五年的思想品德的老师,说实话,没有太多悲痛但很惋惜,感觉才离开小学几年就物是人非。 今天还会依稀记得每个老师上课的瞬间,每一个老师的脾气秉性,还会对他们的一举一动感到熟悉。小学老师,尤其是山村的小学老师,总是最能将朴实和奉献发挥到最好的哪一类人,或者说他们是真正以教书育人为根本的。人世间总有一些事只有经历了才能体会,光换位思考是不全面的。就像这次支教一样,真正做了一回老师才真正懂得老师的不易,也许原来也明白,但总没有这次来的真切。想到支教时自己所遇到的每一件事,每一句话,以及每一个学生给予的反馈,可能是自己所教课程的关系,所以总是特别关心学生对于自己上课效果的反馈,有时会兴奋、有时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