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互评的理论基础分析.doc_第1页
小组互评的理论基础分析.doc_第2页
小组互评的理论基础分析.doc_第3页
小组互评的理论基础分析.doc_第4页
小组互评的理论基础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组互评的理论基础分析 刘月圆,杨齐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国际学院,天津300191) 摘要:小组互评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固有模式,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建构主义、社会学习理论、语言习得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都从理论层面上给予了小组互评这种合作学习方法强大的理论支撑。鉴于此,在英语写作课堂中融入合作学习能对英语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组互评;建构主义;英语教学 :G642.3:A:16711580(xx)06005002 :xx0202 作者简介:刘月圆(1982),女,天津人。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国际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杨齐(1983),男,天津人。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国际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一、引言 写作是英语学习者重要的输出技能,但是,学生的作文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常常是拼写和语法错误随处可见,且没有真正掌握英语文章的固定书写格式。 小组互评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学生依据作文篇章、结构和词句方面的写作规范对别组的作文进行评判。在此过程中,组内的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讨论。这有助于学生运用更高一级的批判性思维,也鼓励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强大的理论基础,也符合写作思维过程的本质。 二、理论基础 (一)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在美国的教育界有很长的历史。早在20世纪初,杜威就批评当时教育届激烈的竞争氛围,并鼓励教育家们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在20世纪40年代,这种思想被复燃的竞争意识所取代。到了20世纪60年代,合作学习又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与接纳,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取得实质性进展。1它对于改善课题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2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教授约翰逊是合作学习理论的开创者,他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课堂学习中运用小组的方式,使得每一个同伴都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挥自己的优势。3概括来说,合作学习就是采用小组的团队组织形式,小组成员在组内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自身及同伴的学习成效。 (二)认知心理学理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理论是指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但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能够完成的任务。1维果茨基认为,学生们应该处于的学习氛围是:经过他们的努力,他们可以明白所学的知识,而且,在这种气氛中有老师和同学的智力支持。有时候,最好的老师就是能够帮助解决问题的同学,因为他可能就在这个“最近发展区”中。因此,小组成员在组内进行协同学习时,就是置身于一个“最近发展区”中,水平参差不齐的同学可以相互学习,互相帮助,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老师们应该以各种例子引导学生,并尽量创造学生们互相合作的机会。3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指出,人类的思维从出生到完全成熟经历了显著变化,其中有四个方面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包括生理成熟、日常活动、社会经验和心理平衡。其中,皮亚杰对于第三点是这样解释的:在人们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总是与他周围的人相接触,人们的认知发展也深受这种“社会传播”的影响。或者说,人时时刻刻都在与周围人相互交往,观察、学习周围人的各种表现。 (三)语言习得理论 近年来一些社会学家指出,外语教学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单一的“语言能力”。比“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实际交往中也更常用到的是一个人的“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来的。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最终可以被概括为一个人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和对语言的操控能力。这种能力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1.言语的语法性,是指言语在形式上是否,或者在什么程度上,是正确的。这主要考察的是言语的形式。2.言语的可接受性,是指言语是否,或者在什么程度上,能够被人们接受。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的。3.言语的得体性,是指言语是否,或者在什么程度上,是得体的。这是从文化角度来分析的。4.言语的实际操作性,是指言语虽然符合前三个标准,但在实际应用上,本族语使用者是否,或者在什么程度上,运用这种言语。这主要是从概率的角度来理解。4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理论为人们研究语言,特别是为社会语言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它的意义更体现在外语教学中。在外语教学中,老师们应该谨记,一个人的交际能力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不仅包含语言知识、社会知识、文化知识、文体知识,还包含更高层次的认知能力、情感因素和其他知识。因此,外语教学的目标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其他各方面知识的培养与传授。它的核心内容是“用语言去学习”和“学会使用语言”,而不是单纯的“学语言”,更不是“学习关于语言的知识”。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学习者在多数情况下都处于某种“交流”、“交往”和“交际”的情境中,教师可以帮助学习者运用多种具体的行为去获得外语知识,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师应该把学习者语言学习的重点放在交际能力上,而不是言语本身。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应该直接地、积极地参与到与他人的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中来。 (四)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的精髓是强调学习者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对于知识构建的自身努力。建构主义理论根植于皮亚杰、维果茨基以及杜威的研究。 关于建构主义没有一种单一的解释或定论。在建构主义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分支理论,例如:心理建构主义、社会建构理论和社会学建构主义。尽管几种分支的建构主义理论对建构主义的诠释不尽相同,也有各自不同的立足点和偏重点,但是,倡导者们都一致认为学生应该处于教学过程的中心位置。因此,老师应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积极地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构建。建构主义理论推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内容的决策,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引导学生的批判思维,让学习者学会主动思考,积极构建知识体系。 (五)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班杜拉提出的,他认为学习者的学习是在环境、学习者和认知行为三个要素的互动下进行的,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5班杜拉称之为三元交叉决定论(Reciprocaldeterminism)。该理论主张学习者的学习是在自然的情境下进行的,学习者应该与学习环境充分互动,以达到良好的学习目标。 三、结语 小组互评是合作学习理论的实际体现,也是突破固有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学生在小组内按要求评价同伴的作文,使他们在头脑中深化并加强了标准作文的规范,为后面的技能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们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合作学习是解决当前教学困境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Woolfolk,Anita.EducationalPsychologyM.Boston:AllynandBacon,xx.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xx(2). 3顾成华.合作学习原则指导下的英语写作训练J.内江科技,xx(6). 4Littlewood,Willianm.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1. 5AlbertBandura.SocialFou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