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3 XX 届高考化学第二轮专题考点复习教案 本资料为 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知识网络】 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排列原则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 7 个横行) 、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主族( A A 共 7 个) 元素周期表族( 18个纵行) 、副族( B B 共 7 个) 、 族( 8、 9、 10纵行) 、零族(稀有气体) 2 / 53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性质递变 、核电荷数,电子层结构,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半径 、主要化合价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考纲点击】 1.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 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了解元素周期律。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族 ),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知道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以 IA、 VIIA 元素为例,理解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5.了解元素周期表在科学研究、地质探矿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分类与整合。 【命题规律】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每年必考的重点内容,主要是对原子结构、同位素等概念的考查;元素的 “ 原子结构 ” 、 “ 在3 / 53 周期表中位置 ” 、 “ 基本性质 ” 三者间的关系考查;化学键的考查层次较低,高考考查重点放在对概念的理解上。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内容丰富,规律性强,因此命题的空间极为广阔。预测今后高考中可能以短周期元素 (或前 20号元素 )命题来考查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 (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 )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 “ 构 ” 、 “ 位 ” 、 “ 性 ” 三者关系的题型会继续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用物质结构理论,将解释现象、定性推断、归纳总结、定量计算相结合。 【重点知识梳理】 一 .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 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实质: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元素原子半径、最外层4 / 53 电子数出现周期性变化,进而影响元素的性质出现周期性变化(见本考点 “ 三、 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 )。 3具体实例:以第 3 周期或第 VIIA 族为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性质同周期元素(左 右)同主族元素(上 下) 最外层电 子数逐渐增多( 1e 8e )相同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最大)逐渐增大 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 +1+7 ; 最低负价 -4 -1; 最低负价主族序数 8 最高正价相同; 最低负价相同(除 F、 o 外) 最高正价主族序数 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呈减小趋势 电负性电负性逐渐增大电负性逐渐减小 得失电子能力失能减;得能增。失能增;得能减。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 碱性碱性逐渐减弱; 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增强; 酸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逐渐减弱 5 / 53 注意:元素各项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新的发展的基础上重复。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间性质的差异也在逐渐增大,并且由量变引起质变。 二 .元素周期表及其结构 1元素周期表: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 的规律。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成的横行叫周期。 长式周期表有 7 个周期: 1、 2、 3 周期为短周期; 4、 5、 6周期为长周期; 7 为不完全周期。 目前 1 7 周期元素数目分别为 2、 8、 8、 18、 18、 32、 26。 周期序数 =电子层数。 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的纵行叫族(除 8、 9、 10列)。长式元素周期表有 18纵行,分为 16个族。 主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用族序数后加字母 A 表示。 7 个。 副族:完全由 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用族序数(罗马数字)6 / 53 后加字母 B 表示。 7 个。 第 族:第 8、 9、 10纵行。 0 族:第 18列稀有气体元素。 镧系元素:周期表中 行 6,列 3的位置,共 15 种元素。 锕系元素:周期表中 行 7,列 3的位置,共 15 种元素。均为放射性元素 过渡元素:第 族加全部副族共六十多种元素的通称,因都是金属,又叫过渡金属。 三 .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相互关系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周期 金 1 属 B 非金属区非 2 性 AlSi金 3 逐 GeAs属 4 渐 SbTe性 5 增金属区 PoAt增 6 强强 7 金属性逐渐增强 主族 AAAAAAA 7 / 53 分区线附近元素,既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 对角线规则: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些相似,其相似性甚至超过了同主族元素,被称为 “ 对角线规则 ” 。 实例: 锂与镁的相似性超过了它和钠的相似性,如: LioH为中强碱而不是强碱, Li2co3 难溶于水等等。 Be 、 Al 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均表现出明显的 “ 两性 ” ; Be 和Al单质在常温下均能被浓 H2S04钝化; A1c13和 Becl2均为共价化合物等。 晶体硼与晶体硅一样,属于坚硬难熔的原子晶体。 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与原子半径的关系:原子半径越大,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还原性越强,氧化性越弱;反之,原子半径越小,元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还原性越弱。 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元素原子得8 / 53 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反之,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元素原子 失电子能力越强,还原性越强。 分析某种元素的性质,要把以上两种因素要综合起来考虑。即:元素原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则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因此,氧化性最强的元素是氟 F;元素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则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还原性越强,因此,还原性最强的元素是铯 cs(排除放射性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4 ,一般为非金属元素,易得电子,难失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 3 ,一般为金属元素,易失电子,难得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 =8(只有二个电子层时 =2),一般不易得失电子,性质不活泼 。如 He、 Ne、 Ar等稀有气体。 3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电子层数等周期序数;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 ( 3)根据元素原子序数判断其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方法 记住每个周期的元素种类数目( 2、 8、 8、 18、 18、 32、 32);用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减去各周期的元素数目,得到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最后的差值(注意:如果越过了镧系或锕系,还要再减去 14)就是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纵行序数(从左向右数)。记住每个纵行的族序数知道该元素所在的族及族序9 / 53 数。 4元素周期表的用途 预测元 素的性质:根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表中位置的关系预测元素的性质; 比较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 的 酸 碱 性 、 氢 化 物 的 稳 定 性 等 。 如 : 碱 性 :Ra(oH)2Ba(oH)2;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cH4SiH4。 比较同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如:酸性:Hclo4H2So4;稳定性: HclH2S。 比较不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性质时,要找出参照物。例如:比较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钾的碱性,可以把氢氧化钠作为参照物得出氢氧化钾的碱性强于氢氧化镁。 推断一些未学 过的元素的某些性质。如:根据 A 族的ca(oH)2 微溶, mg(oH)2 难溶,可以推知 Be(oH)2更难溶。 启发人们在一定范围内寻找某些物质 半导体元素在分区线附近,如: Si、 Ge、 Ga等。 农药中常用元素在右上方,如: F、 cl、 S、 P、 As等。 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合金材料、主要在过渡元素中找。如: Fe、 Ni、 Rh、 Pt、 Pd等。 四 .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1元素金属性强弱比较方法 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越易,金属性10 / 53 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碱性强弱。越强,金属性越强。 互相置换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金属性较强的金属可以把金属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注意,较活泼的金属不能活泼到和盐溶液中的水反应。 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电解中在阴极上得电子的先后)。一般地来说,阳离子氧化性越弱,电解中在阴极上越难得电子,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原电池反应中正负极。负极金属的金属性强于正极金属。 一般来说,元素第一电离能越小,电负性越小,则其金属性越强。 金 属 活 动 性 顺 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方法 与 H2 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化合、氢化物越稳定,则非金属性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 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阴离子还原性越弱,则非金属性越强。 互相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可以把非金属性弱的元11 / 53 素从其盐中置换出来。 五、微粒(原子及离子)半径大小比较规律 影响原子(或离子)半径 大小的因素 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具体规律 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或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 F-cl-Br-I- ;LiNakRbmgAlSiPScl。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如: F-Na+mg2+Al3+。 同种元素的微粒半径:阳离子 原子 Fe2+Fe3+。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测量方法不同)。 六、位构性的关系 1从元素周期表归纳电子排布规律 (1)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或大于 3(小于 8)的一定是主族元素 12 / 53 (2)最外层有 1 个或 2 个电子,则可能是 A 、 A 族元素,也可能是副族元素或 0 族元素氦 (3)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的元素 一定位于第二周期 (4)某元素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相同,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5)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若电性相同,则位于同周期,若电性不同,则阳离子位于阴离子的下一周期 2从元素周期表归纳元素化合价的规律 (1)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数等于主族序数,等于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其中氟无正价非金属元素除氢外,均不能形成简单阳离子,金属元素不能形成简单阴离子 (2)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数与最低负价数的绝对值之和为 8,绝对值之差为 0、 2、 4、 6 的主族依次为 A 、 A 、 A 、 A族 (3)非金属元素的正价一般相差 2,如氯元素正化合价有 7、 5、 3、 1 等,某些金属也符合此规律,如锡元素正化合价有 4、 2 价 (4)短周期元素正价变化随原子序数递增,同周期有一个 1到 7 价的变化 (A A 族 );长周期有两个 1 到 7 价的变化 (A B 族, B A 族 ) 【考点突破】 13 / 53 考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位置与结构的关系 周 期周期序数元素的种数 1.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2.对同主族 (nA族 )元素 若 n2 ,则该主族某一元素的原子序数与上 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值为上一周期的元素种数。 若 n3 ,则该主族某一元素的原子序数与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值为该周期的元素种数。 短 周 期第一周期 2 第二周期 8 第三周期 8 长 周 期第四周期 18 第五周期 18 第六周期 32 第七周期不完全周期 族主 14 / 53 族 A 族 A 族由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最外层电子数 =主族序数 =价电子数 零族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8 个( He 为 2 个除外) 副 族 B 族 B 族只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不 等于族序数(第 B 族、 B 族除外)最外层电子数只有 1 7 个。 第 族有三列元素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中各族的排列顺序,结合惰性气体的原子序数,我们可以推断任意一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记住各周期元素数目,我们可以快速确定惰性气体的原子序数。各周期元素数目依次为 2、 8、 8、 18、 18、 32、 32(如果第七周期排满),则惰性气体原子序数依次为 2、 2+8=10、10+8=18、 18+18=36、 36+18=54、 54+32=86、 86+32=108。 【例 1】 X、 y、 Z 是 3 种短周期元素,其中 X、 y 位于同一主族, y、 Z 处于同一周期。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3 倍。 Z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 y 原子少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Z y X B y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H3yo4 c 3 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 Z 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15 / 53 D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Z y X 解析:在解有关周期表的题目时,首先要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实在推不出具体的位置,推出相对位置也可以。因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3 倍,所以在本题中的突破口就能推出 X 元素即为 o,而 在短周期中能与 o 同主族的就只有 S 元素,即为 y,而 Z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 y 原子少 1,也就不难得出 Z 元素即为 P 元素, A 选项中三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P S o, S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为 H2yo4,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H2o,而不是磷化氢; D 选项中半径大小比较是正确的,最后本题的答案为 AD。 答案: AD 考点二、元素周期律 涵义元素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递变是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核外电 子排布最外层电子数由 1 递增至 8(若 k 层为最外层则由 1递增至 2)而呈现周期性变 化。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 (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呈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由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多少决定,它是反映16 / 53 结构的一个参考数据。 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由 +1 递变到 +7,从中部开始有负价,从 -4 递变至 -1。 (稀有气体元素化合价为零 ),呈周期性变化。元素主要化合价由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一般存在下列关系:最高正价数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金属性渐弱,非金属性渐强,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渐弱,酸性渐强,呈周期性变化。这是由于在一个 周期内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核对外层电子引力渐强,使元素原子失电子渐难,得电子渐易,故有此变化规律。 考点三、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周期(左 右)同主族(上 下) 原子结构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增大 电子层数相同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逐渐增大 化合价最高正价由 +1+7 负价数 =8-族序数最高正价和负价数均相同,最高正价数 =族序数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性逐渐增强 ,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17 / 53 弱。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还原性,水溶液的酸性。稳定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 简单微粒半径的比较方法 原 子 半 径 1.电子层数相同时,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减小 例: rNa rmg rAl rSi rp rs rcl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随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增大。 例: rLi rNa rk rRb rcs 离 子 半 径 1.同种元素的离子半径 :阴离子大于原子 ,原子大于阳离子 ,低价阳离子大于高价阳离子 .例: rcl- rcl, rFe rFe2+ rFe3+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核电荷数越大 ,半径越小 . 例: ro2- rF- rNa+ rmg2+ rAl3+ 带相同电荷的离子 ,电子层越多 ,半径越大 . 例: rLi+ rNa+ rk+ rRb+ rcs+; ro2- rs2- rse2-18 / 53 rTe2- 带电荷、电子层均不同的离子可选一种离子参照比较。 例:比较 rk+与 rmg2+可 选 rNa+为参照可知 rk+ rNa+rmg2+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金 属 性 比 较本质原子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判 断 依 据 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2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3单质还原性越强或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5若 xn+y=x+ym+则 y 比 x 金属性强。 非 金 属 性 19 / 53 比 较本质原子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判 断 方 法 1与 H2化合越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2单质氧化性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4 An-+B=Bm-+A则 B 比 A 非金属性强。 【高考真题精解精析】 【 XX高考试题解析】 1.(浙江) X、 y、 Z、 m、 W 为五种短周期元素。 X、 y、 Z 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 X 与 Z 可形成 XZ2 分子; y 与 m 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 /L; W 的质子数是 X、 y、 Z、 m 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W Z y X m B XZ2、 X2m2、 W2Z2均为直线型的共价化合物 c由 X 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原子晶体 D由 X、 y、 Z、 m 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答案】 c 20 / 53 【解析】本题为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知识题。由题意可推出X、 y、 Z、 m、 W 依次为 c、 N、 o、 H、 Na。 A错误,原子半径: c N o; B错误, W2Z2即 H2o2为折线型分子。 c石墨、 c60等为非原子晶体。 D NH4Hco3为离子化合物,符合条件,反例 cH3 No2为共价 化合物。 2.(天津)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 I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 137cs比 133cs多 4 个质子 B同周期元素(除 0 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第 A 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 3、(广东)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 VA族,甲和丙同主族,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则 A、原子半径:丙 丁 乙 B、单质的还原 性:丁 丙 甲 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答案: AD 解析:此题考查了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其是氨气,乙位于第 VA 族,其是 N21 / 53 元素;则甲是 H 元素;甲和丙同主族,且其原子序数大于乙,丙是 Na 元素;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其是Al;原子半径:丙 丁 乙, A 对;单质的还原性:丙丁 甲, B 错;丙的氧化物中氧化钠和过 氧化钠均为离子化合物, c 错;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硝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钠,三者之间可以相互反应, D 对。 4.(江苏)短周期元素 X、 y、 Z、 W、 Q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 1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 X 与元素 Z 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 8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 rX ry rZ rW rQ c.离子 y2和 Z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 D.元素 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 Q 的强 【答案】 A 【解析】该题以 “ 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 ” 为载体,考查学生对 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推出的元素为: X:N; y:o; Z:Al; W:S; Q:cl A.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一般等于其主族数。 B.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依次22 / 53 增大。 c.离子 y2和 Z3都为 10微粒,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相同。 D.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是与非金属性一致的,因此酸性 Q 的强。 5.(全国新课标)短周期元素 W、 X、 y 和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 W 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 2 倍,元素 y 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2 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 W、 X 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 8 电子的稳定结构 B.元素 X 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 1: 1 的化合物有很多种 c.元素 y 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D.元素 Z 可与元素 X 形成共价化合物 XZ2 解析:元素 W 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说明 W 是Li;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 2 倍,说明 X 是碳元素;元素 y 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因此 y 是Al;短周期元素电子层数最多是 3 层,如果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2 倍,所以可能是 He、 c 和 S,又因为W、 X、 y 和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 Z 只能是 S。元素 W、X 的氯化物分别是 Licl 和 ccl4,前者锂原子不能满足 8 电子的稳定结构, A 不正确; X 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 1: 1 的化23 / 53 合物可以是 c2H2、 c6H6 或 c8H8, B 正确;单质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c 正确; c 和 S 均属于非金属元素,二者可以形成共价化合物 cS2, D 正确。 答案: A 6.(山东)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 A.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B.单质常用作做半导体材料和光导纤维 c.最高价氧化物不与酸反应 D.气态氢化物比甲烷稳定 【答案】 A 【解析】考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化合物知识。易推断所述元素为 Si,其在自然界只有化合态,故 A 选项正确;单晶硅用作半导体材料, Sio2用作光导纤维,故 B 选项错;Sio2可与氢氟酸反应,则 c 选项错;硅的非金属性比碳弱,故 SiH4不如 cH4稳定,同样 D 选项错 7.(安徽)中学化学中很多 “ 规律 ” 都有其使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 “ 规律 ” 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 Al 的第一电离能比 mg大 B.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 +7 c.根据溶液的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推出 pH=的溶液一24 / 53 定显酸性 D.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 co2通入 Naclo溶液中能生成 Hclo 解析: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由周期表可知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逐渐增 大,但 Al的第一电离能比 mg小, A 错误;卤族元素中氟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不可能失去电子,所以氟元素无正价, B 错误;只有再常温下 pH=的溶液才一定显酸性,而在 100 时 pH=的溶液却显酸性,因此用 pH 判断溶液酸碱性时必需考虑温度,因此 c 不正确;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的,所以 co2通入 Naclo 溶液中能生成 Hclo,方程式为: co2 2cloH2o=co32 2Hclo,因此只有答案 D 正确, 答案: D 8.(福建)依据元素周期表示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的酸性比 H2co3的强 (oH)2的 碱性比 Be(oH)2 的强 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D.若 m+和 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 m 【答案】 B 【解析】硼与碳同周期,非金属性 cB,则酸性:25 / 53 H2co3H3Bo3,不正确; Be、 mg属于同一主族,金属性:mgBe,故碱性: mg( oH) 2Be(oH)2, B 项正确; cl、Br、 I 铜主族,非金属性: clBrI,故氢化物稳定性:HclHBrHI, c 项不正确;若 m+和 R2-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 mR, D错误 9.(福建)( 15 分) I.磷、硫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应用广泛。 ( 1)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2)磷酸钙与焦炭、石英砂混合,在电炉中加热到 1500c生成白磷,反应为: 2ca3(Po4)2+6Sio2=6caSio3+P4o1010c+P4o10=P4+10co 每生成 1molP4时,就有 mol电子发生转移。 ( 3)硫代硫酸钠( Na2S2o2)是常用的还原剂。在维生素 c(化学式 c6H8o6)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 I2 溶液,使维生素完全氧化,剩余的 I2 用 Na2S2o2 溶液滴定,可测定溶液中维生素 c 的含量。发生的反应为: c6H8o6+I2=c6H6o6+2H+2I-2S2o32-+I2=S4o62-+2I- 在一定体积的某维生素 c溶液中加入 amolL-1I2溶液 V1ml,充分反应后,用 Na2S2o2 溶液滴定剩余的 I2,消耗bmolL-1Na2S2o2 溶液 V2ml.该溶液中维生素 c 的物质量是mol。 ( 4)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钠 (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26 / 53 如下 反应: 2Io3-+5So32-+2H+=I2+5So42+H2o 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液检验,根据反应溶 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表所示: 该实验的目的是; _ 表中 V¬2=¬¬¬¬_mL. II稀土元素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的蕴藏量居世界首位。 ( 5)铈( c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在加热条件下 cecl3 易 发 生 水 解 , 无 水 cecl3 , 可 用 加 热cecl36H2o和 NH4cl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其中,NH4cl的作用是 _。 ( 6)在某强酸性混合稀土溶 液中加入 H2o2,调节 pH+ 通过下列反应形成 ce( oH) 4 沉淀得以分离。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解析】 ( 1) P 的原子序数是 15,因此其结构示意图为: ( 2) P 元素的化合价有正 5 价到了 P4中的 0 价,故每生成27 / 53 1molP4 转移 20mol 电子。 ( 3)根据方程式可知: Vc I22S2o32- I2 故用于滴定 Vc 的 I2为: V1a10 -3mol。 ( 4)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该实验研究的是温度、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由于实验 1 和实验 2 的温度相同,故实验 2 与实验 3 的溶液体积一定相同,因此 V2=40。 ( 5)由于氯化铵分解出氯化氢气体,可以抑制 cecl3 的水解。 ( 6)分析反应可知: ce3+化合价升高到了 ce( oH) 4 中的正 4 价,而 H2o2中 o 的化合价由 -1 价降到 -2 价,根据电子守恒可确定, ce3+系数是 2,而 H2o2 的系数为 1。,再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缺少的物质是 H+,最后根据原子守恒配平反应: 2ce2+H2o2+6H2o=2ce(oH)4+6H 。 10.(北京) (12分 ) 在温度 t1 和 t2 下, X2(g)和 H2 反应生成 HX 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化学方程式 k(t1)k(t2) 28 / 53 4334 ( 1)已知 t2t1, HX的生成反应是反应(填 “ 吸热 ” 或“ 放热 ” )。 ( 2) HX的电子式是。 ( 3)共价键的极性随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的增大而增强,HX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4) X2都能与 H2反应生成 HX,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5)k的变化体现出 X2化学性质的递变性,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_,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 6)仅依据 k 的变化,可以推断出:随着卤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 _(选填字母) a.在相同条件下,平衡时 X2的转化率逐渐降低 与 H2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 的还原性逐渐 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解析:( 1)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 HX 的生成反应是发热反应; ( 2) HX属于共价化合物, H X 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极性共价键,因此 HX的电子式是; ( 3) F、 cl、 Br、 I 属于 A ,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随着核29 / 53 电荷数的增大,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导致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从而导致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即这四种元素得到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所以 H F 键的极性最强, H I 的极性最弱,因此HX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HF、 Hcl、 HBr、 HI; ( 4)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7 个,在反应中均易得到一个电子而达到 8 电子的稳定结构。而 H 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反应中也想得到一个电子而得到 2 电子的稳定结构,因此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时易通过一对共用电子对形成化合物 HX; ( 5)同( 3) ( 6) k 值越大,说明反应的正向程度越大,即转化率越高,a 正确;反应的正向程度越小,说明生成物越不稳定,越 易分解,因此选项 d 正确;而选项 c、 d 与 k 的大小无直接联系。 答案:( 1)放热 ( 2) ( 3) HF、 Hcl、 HBr、 HI; ( 4)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7 个 ( 5)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 6) a、 d 【 XX高考试题解析】 30 / 53 1( XX浙江卷, 8)有 X、 y、 Z、 W、 m 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 X、 y、 Z、 W 同周期, Z、 m 同主族; X+与 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 Z2- W-; y 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m 两种元素只能 形成 X2m型化合物 B.由于 W、 Z、 m 元素的氢气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所以其沸点依次降低 c.元素 y、 Z、 W 的单质晶体属于同种类型的晶体 D.元素 W 和 m 的某些单质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 【答案】 D 2( XX广东理综卷, 10)短周期金属元素甲 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所示,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丙丁戊 B金属性:甲丙 c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 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答案】 c 3( XX 上海卷, 20)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XyZW 原子半径 /pm1601437066 主要化合价 +2+3+5、 +3、 -3-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 y 元素的金属性 X戊烷 丁烷 D热稳定性: 【答案】 D 【解析】 A 中物质熔点的比较,应运用晶体类型的知识来比较,正确的应该是 Sio2kclco2 B 中水溶性的比较应注意溶质的极性问题,因为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因此极性分子易溶于水溶液中 ,同时注意常见物质33 / 53 的溶解性,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HclSo2H2S c 有机物的熔沸点规律是同系 物中 c 个数越多沸点越高,所以 c 的顺序刚好颠倒了。 D 热稳定性决定于中心原子非金属性的强弱 【考点定位】本题通过比较考查了不同种晶体熔沸点比较以及同种晶体中有机物同系物熔沸点的比较,考查了元素周期律中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以及溶解性比较,考查点较全面。 2、( XX 北京) 10.甲、乙、丙、丁 4 种物质分别含 2 种或 3种元素,它们的分子中各含 18 个电子。甲是气态氢化物,在水中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子。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某钠盐溶液含甲电离出的阴离子,则该溶液显碱性,只能与酸反应 B乙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则乙一 定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c丙中含有 2 周期 IVA 族的元素,则丙一定是甲烷的同系物 D丁和甲中各元素质量比相同,则丁中一定含有 -1 价的元素 【答案】 D 【解析】本题中甲为 H2S,则其钠盐可为 NaHS,它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A 项错误;乙可为 cH3oH,其中无非极性键, B 项错误;丙也可为 cH3oH, 34 / 53 它不是甲烷的同系物, c 项错误;丁为 H2o2, D 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把十八电子粒子的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同系物、化学键相结合,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 XX高考押题】 1与铂同族的 贵金属钯( Pd)有多种同位素。下列关于 Pd、Pd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B中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不同 c核外电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 D质量数不同,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解析】选 A。 Pd 和 Pd 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2由 H79Br和 H81Br组成的混合气体对 N2的相对密度为,则混合气体中 79Br 和 81Br的原子个数比为()。 A 11B 12c 23D 32 【解析】选 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28g/mol /mol,设 H79Br 的原子百分数为 x,则 H81Br 的原子百分数为( 1 x),由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概念有: 80x+82( 1x),解得 x,所以 n( H79Br) n ( H81Br) ( 1) 23 。 3 A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a,次外层电子数是 b; B元素的原子 m 层电子数是( a b), L 层电子数是( a+b),则35 / 53 A、 B 两元素形成的化学式可能表示为()。 A B3A2B BA2c A3B2D AB2 【解析】选 B。分析过程如下表: kLm元素化学式 Ab 2a 6oSio2 B2a+b 8a b 4Si 4下列各组粒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的是()。 A cH4、 H2o、 Na+B F2、 Ar、 Hcl c H3o+、 NH4+、 NaD o2、 mg2+、 Ne 【解析】选 B。 A 选项中的三种微粒,电子数均 10,质子数分别为 10, 10, 11; c 选项中的三种微粒,质子数均 11,电子数分别为 10, 10, 11; D 选项中的三种微粒,电子数均 10,质子数分别为 8, 12, 10。 5 X、 y、 Z 为短周期元素,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1、 4、 6,则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 XyZB X3yZc XyZ2D X2yZ3 【解析】选 D。 X、 y、 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1、 4、6,所以在它们形成的化合物中其化合价依次为 +1、 +4和 2,那么再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代入验证即得 D 选项的化合物符合条件。 6某高校化学工作者创建了 “ 元素立体周期律 ” ,在原来36 / 53 二维周期表横列( X 轴)和纵列( y 轴)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竖列( Z 轴)。 Z 轴按 “ 中质差 ” (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 Z N P)自上而下,递增顺序排列。原 “ 二维元素表 ” 中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同位素 “ 中质和 ” (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和 A N+P)替代。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 “ 中质和 ” 相同的核素一定是同一元素 B “ 中质差 ” 相同的核素一定是同一元素 c N2 P2 AZ D至 XX年,人们发现 108种元素有 m 种核素,说明中质差一定有 m 种 【解析】选 c。同一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 中质和 ” 及“ 中质差 ” 相同不能说明质子数一定相同,所以 A 和 B 选项错误;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它们的 “ 中质差 ” 可能相同,如 c 和 o 的 “ 中质差 ” 都是 2,所以 D 选项错误。 7 X、 y、 Z+三种微粒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一定不能再相等的是()。 A中子数 B质量数 c电子 数 D核电荷数 【解析】选 D。电子层结构相同微粒核外电子数相同,因为三种微粒分别为原子、阴离子和阳离子,说明它们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不同,所以质子数一定不能再相等。 8 XX 年 1 月 18 日电,由 552 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37 / 53 程院院士投票评选出的 XX 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铁基超导材料研究获重大进展 ” 名列榜单。由日本和中国科学家相继发现的新的高温超导材料铁基超导材料:其成分是氟掺杂镧( La)氧铁砷( As)化合物。下列有关该材料的判断正确的是()。 A在周期表中,该材料所含五种元素有 两种位于主族,三种位于副族 B该超导材料所含五种元素有两种金属元素,三种非金属元素 c该超导体材料耐酸腐蚀 D在周期表中,铁位于第 VIII族,砷位于第四周期 【解析】选 D。依题意,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漆器金银漆雕刻嵌银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磷肥酸沉槽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微电子制造工艺规范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金属材碱洗工标准化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电线电缆金属导体挤制工质量管控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4新版2025秋青岛版科学六三制三年级上册教学课件:第四单元 第17课 水蒸发
- AI智能智慧教育综合解决方案
- 影像技术防护考试题及答案
- 气象观测业务测试卷附答案
- 银行征信试题及答案
- 儿童常见疾病预防
-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小学数学报
- 温泉度假酒店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 校园人脸通道管理制度
- 北京市2025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
- 2023版 新版二十五项反措解读-继电保护
- 国际中文教育资源建设与优化研究
- 征迁岗位笔试题目及答案
- T/ZHCA 019-2022化妆品去屑功效测试方法
- 食品免责协议书
- 25Hz相敏轨道电路系统配套器材一60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