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档案征文:这是我所理解的档案工作的意义.doc_第1页
我与档案征文:这是我所理解的档案工作的意义.doc_第2页
我与档案征文:这是我所理解的档案工作的意义.doc_第3页
我与档案征文:这是我所理解的档案工作的意义.doc_第4页
我与档案征文:这是我所理解的档案工作的意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与档案征文:这是我所理解的档案工作的意义 1997年2月19日,山河饮泣,大地含悲,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离我们而去,全国信访工作系统的干部同各地干部群众一样沉浸在深切哀悼 之中。 能做点什么以寄托哀思呢?在当时,很多单位很多人都有这个想法。中办国办信访局人民信访部决定撰写一篇纪念文章以表达信访干部对 小平同志的怀念,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 时间紧、责任重、要求高,能否圆满完成这一任务,我还有点不托底。因为从未写过缅怀性的文章,而且,纪念的是这样一位伟人,至少要对他的 业绩有更多了解才好动笔吧。尽管从党史学习中知道些“百色起义”、“挺进大别山”、“淮海大战”、“团结一致向前看”等历史风云,但对小平同志关心 重视信访工作的史实却知之甚少,过去也少有宣传。为此,我走进了当时的信访局档案室,两位管理档案的老大姐热情接待了我,尽我所需,捧来 一摞摞门类规范、材料完备,虽然老旧泛黄但透着书香的小平同志阅批群众来信批阅件卷宗,第一天,在档案室待了一整天,第二天,在办公桌 上写了一整天,第三天交稿,领导审阅,于是,就有了精神不死伟业长存缅怀小平同志的信访工作实践一文,发表在1997年人民信访 第4期头条“本刊专稿”上,文章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小平同志关心重视信访的几个历史片断,表达了信访干部对小平同志的缅怀之情,在读者中 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有共鸣,不是因为文章写的多好,而是因为档案保存的好,更是因为小平同志满怀对人民群众的责任和感情关心重视信访工作的事迹感人肺腑 。那一整天,翻阅那泛黄的档案卷宗,我没有一点陈旧感和陌生感,随着档案研阅的深入,只有越来越多的触动和亲切感,仿佛触摸到共和国跳动 的脉搏,那一行行用遒劲的笔触写下的批示,那一叠叠包含焦急、求助、信赖、希望的人民来信,再现了过去岁月党的领导人与人民群众同呼吸的 生动史实:“部分群众”要求加大揭批“四人帮”力度,加快落实党的政策;“职工群众”要求为刘少奇、陶铸等许许多多在“文革”中遭受迫害的老干部早 日恢复名誉,平反冤假错案;某自治区“一干部”反映当地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不够落实,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卖猪遇到困难;上海“几位技术人员” 提出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加快改革工业经济管理体制;山东一科研人员就改革领导干部终身制,培养选拔年青干部发表意见(小平同志批示有关部 门要认真采纳);语言学家吕叔湘就中小学语文教学和大学公共外语教学提出改进建议;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反映他科研时间紧,每周应付与科研无 关的社会事务太多,表示还要继续攀登科学高峰等,小平同志在这些信上都作了重要批示。看完这些批示件,我深切感到,只要人民群众满意,老 人家无一事不尽力,只要人民群众拥护,老人家无一时不尽心,兴邦定国,举重若轻,以人为本,体贴入微。这一系列的批示摞在一起看,你会发 现老人家的批示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就是务实、果断、坚定,大多批得很具体,要结果,马上办,有的还给承办单位指明办理路径,提出要求, 彰显老人家雷厉风行、干脆利落、讲求实效的领导风格和领导艺术。一遍遍翻看这些好似散发着老人家余温的批示卷宗,让我们感到离老人家是如 此的近,真切感受到他的崇高风范和伟大人格,体验到他不息的生命追求,也让我们从这一个侧面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顺应民情民意的结晶,信访工作在此天然地融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宏图伟业之中。至 此,这篇缅怀文章的逻辑构思已不用我再作更多的“作文范”式准备了,我只须作一个历史的真实的记录者,就足以让广大读者从历史记载中体会到 一代伟人倾注在人民来信中的博大情怀,就足以让广大读者从中汲取思想的营养,获得矢志继承的力量。 尽管之前对档案工作略有了解和认识,但让我对档案工作顿生崇敬之情的就是这次命题作业的完成经历,是当年那些一封一封办理领导同志批示信 的同志的认真负责,一件一件档案的同志的细致严谨,给我们留下了一份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使后人得此领略历史风云的福份,也使我领悟, 那看似沉睡的档案实际有着鲜活的生命,有笔底的风雷。这是我接触档案的一个深切体会。 这之后,无论我调到哪个部门都对档案工作情有独钟、尊崇有加。有的年轻同志问我为什么如此,我告诉他们档案就是历史,就是传承,笔底风雷 在卷宗。xx年10月,我有幸又参加了信访条例的修订起草,负责其中的一些具体工作。新修订的信访条例颁布后,我带领两位年轻同志 花了三四天功夫将启动条例修订以来的所有档案文件成卷,有:启动修订的领导批示件、新旧条例逐条研究对比稿、新条例起草修订的历次文 本稿、领导审阅的历次文本稿、修订小组的历次会议纪要和调研报告稿、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区、市)及各级信访机构征求意见书、历次部门和地 方的征求意见座谈会议发言记录、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座谈会发言记录,等等,当这一米多高的卷宗完毕移交档案室后,我打心底里感到欣慰和 自豪,那是一种从前人档案中受益又把档案人的那种敬业、负责精神自觉传承的欣慰,那是一种站在历史的交集点上能为事业做一次拚搏、并且能 为后人铺垫的自豪。局档案室的负责人看到这一摞摞分类明晰、装订齐整的档案卷宗就像看到自己的宝贝一样十分开心,至今开会遇到一起还时不 时“赞一个”。 我与档案的故事还在继续,xx年4月,某地信访机构一名负责人辗转托人找到我,提出要我帮助提供精神不死伟业长存一文中提到的当地那 位写信群众的详细情况,他们要为这个写信人做些纪念活动。听完介绍我非常高兴,一篇16年前的文章还在基层产生着积极的反响,这是对我们曾 经的工作的最好认可。但是这几年在司室分管过档案工作的工作要求让我这样回复了他。我说,平反冤假错案是党心民心心心相印大背景、大趋势 下的必然结果,很难说就是这一封信改变了历史。历史的改变有着深刻的多重的原因和条件,也是多个方面的工作促成的。这封信只是历史的一个 点,一个片断。现在看,它的现实意义更在于它反映出,在那历史关头,一个党员干部向组织写信,反映意见建议和民间呼声,一个党的领导人及 时阅批重要群众来信,听取群众意见,党的领导人和党的普通干部一样都是在尽一个党员干部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比起纪念某一个写信人来说,向 前人学习进而更加尽职尽责地做好当前信访工作似乎更有意义。如果你们已知其人其事而去看望慰问这位同志无可厚非、合情合理;如果要调阅这 写信人当时给领导人写的信的档案原件等,则应按调阅档案的程序和规定正式发函申请,我们个人不能擅自披露超出文章本身的其他信息。地方同 志听了这一席话,深以为然。档案虽小,事关重大,这是我接触档案的另一个体会。 近来,报刊文章中常常提及“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大力倡导树立扎实的工作作风,要求干工作摒弃空谈、善始善终、讲求实效。从作风建设角度 解读“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这八个字,“留”和“有”强调的是工作方法和思路,要求想问题、办事情,脚踏实地、落在实处。从档案工作角度解读这八 个字,“印”和“痕”强调的是工作成果和成效,这“印”和“痕”就是历史的记录,就是档案,也是转变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