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9 XX 届高考数学第一轮备考圆锥曲线复习教案 本资料为 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莲 山课件 m XX 版高三数学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八章解析几何 圆锥曲线 【高考目标导航】 一、曲线与方程 1考纲点击 (1)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 ; (2)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利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方法 ; (3)能够根据所给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 2热点提示 ( 1)求轨迹方程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 2)常以解答题的第一问的形式出现 .一般用 直接法、定义法或相关点法求解,所求轨迹一般为圆锥曲线,属中低档题。 二、椭圆 1考纲点击 ( 1)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 ( 2)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及椭圆的简单应用。 2 / 39 ( 3)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热点提示 ( 1)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 2)定义、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而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以及与向量、方程、不等式等的综合题常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属中高档题目。 三、双曲线 1考纲点击 ( 1)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 2)了解双曲线的实际背景及双曲线的简单应用。 ( 3)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热点提示 ( 1)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离心率、渐近线等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双曲线与其他圆锥曲线的交汇命题是热点。 ( 2)主要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属于中低档题。 四、抛物线 1考纲点击 ( 1)掌握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 ( 2)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3 / 39 ( 3)了解抛物线的实际背景及抛物线的简单应用 。 2热点提示 ( 1)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性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抛物线与直线、椭圆、双曲线的交汇综合题是考查的热点。 ( 2)多以选择、填空题为主,多为中低档题。有时也与直线、椭圆、双曲线交汇考查的解答题,此时属中高档题。 【考纲知识梳理】 一、曲线与方程 1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 c 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 f(x,y)=0 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关系: ( 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 程的曲线。 注:如果中满足第( 2)个条件,会出现什么情况?(若只满足 “ 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 ),则这个方程可能只是部分曲线的方程,而非整个曲线的方程,如分段函数的解析式。 2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1)建系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 (2)设点 设轨迹上的任一点 P(x,y). (3)列式 列出动点 P 所满足的关系式 . (4)代换 依条件的特点 ,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4 / 39 转化为 x,y的方程式,并化简。 (5)证明 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 注 :求轨 迹和轨迹方程有什么不同 ?(求轨迹和轨迹方程的不同 :后者只指方程 (包括范围 ),而前者包含方程及所求轨迹的形状、位置、大小等。 二、椭圆 1对椭圆定义的理解:平面内动点 P 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 2a,当 2a|时,动点 P 的轨迹是椭圆;当2a=|时,轨迹为线段;当 2a|时,轨迹不存在。 2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标准方程 图 形 性 质范围 对称性对称轴:坐标轴 对称中心:原点对称轴:坐标轴 对称中心:原点 顶点 5 / 39 轴长轴的长为 2a 短轴的长为 2b 焦距 |=2c 离心率 a,b,c的关系 注:椭圆的离心率的大小与椭圆的扁平程度的关系(离心率越接近 1,椭圆越扁,离心率越接近 0,椭圆就越接近于圆)。 3点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三、双曲线 1双曲线的定义 ( 1)平面内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 2a. 。 ( 2)上述双曲线的焦点是,焦距是 |。 注:当 2a=|时,动点的轨迹是两条射线;当 2a |时,动点的轨迹不存 在;当 2a=0时,动点的轨迹是线段的中垂线。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标准方程 图 6 / 39 形 性 质范围 xa 或 x -ay -a 或 ya 对称性对称轴:坐标轴 对称中心:原点对称轴:坐标轴 对称中心:原点 顶点顶点坐标: 顶点坐标: 渐近线 离心率 实虚轴线段叫做双曲线的实轴,它的长 =2a;线段叫做双曲线的虚轴,它的长 =2b; a 叫做双曲线的实半轴长, b 叫做双曲线的虚半轴长。 a,b,c的关系 注:离心率越大,双曲线的 “ 开口 ” 越 大。 3等轴双曲线 实轴和虚轴等长的双曲线叫做等轴双曲线,其标准方程为,离心率,渐近线方程为 四、抛物线 7 / 39 1抛物线的定义 平面内与一个定点 F 和一条定直线(不经过点 F)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点 F 叫做抛物线的焦点,直线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注:当定点 F 在定直线时,动点的轨迹是过点 F 与直线垂直的直线。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标准方程 图 形 性 质对称轴 x 轴 x 轴 y 轴 y 轴 焦点坐标 准线方程 8 / 39 焦半径 范围 顶点 离心率 【要点名师解析】 一、曲线与方程 (一)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 相关链接 1如果动点运动的条件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这些条件简单明确,易于表述成含、的等式,得到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之为直接法。用直接法求动点轨迹的方程一般有建9 / 39 系设点、列式、代换、化简、证明五个步骤,但最后的证明可以省略。 2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是近年来高考常考的题型,有时题目以向量为背景,解题中需注意向 量的坐标化运算。有时需分类讨论。 例题解析 例如图所示,设动直线垂直于 x 轴,且与椭圆交于 A、B 两点, P 是上满足的点,求点 P 的轨迹方程。 思路解析:设 P 点坐标为 (x,y)求出 A、 B 两点坐标代入求 P点轨迹标明 x 的范围。 解答:设 P 点的坐标为 (x,y),则由方程,得, , A 、 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又, ,即又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 -2x2, 点 P 的轨迹方程为( -2x|, 动圆圆心 m( x,y)到点( -3, 0)和( 3, 0)的距离和是常数 12, 所以点 m 的轨迹是焦点为点( -3, 0)、( 3, 0),长轴长等于12的椭圆。 2c=6,2a=12,c=3,a=6 圆心轨迹方程为,轨迹为椭圆。 方法二:由方法一可得方程移项再两边分别平方得: 11 / 39 两边再平方得:,整 理得 所以圆心轨迹方程为,轨迹为椭圆。 注:( 1)平面向量知识融入解析几何是高考命题的一大特点,实际上平面向量的知识在这里只是表面上的现象,解析几何的实质是坐标法,就是用方程的思想研究曲线,用曲线的性质研究方程,轨迹问题正是体现这一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我们只要能把向量所表示的关系转化为坐标的关系,这类问题就不难解决了。而与解析几何有关的范围问题也是高考常考的重点。求解参数问题主要是根据条件建立含参数的函数关系式,然后确定参数的值。 ( 2)回归定义是解圆锥曲线问题十分有效的方法,值得重视。 ( 3)对于 “ 是否存在型 ” 探索性问题的求解,先假设结论存在,若推证无矛盾,则结论存在;若推证出矛盾,则结论不存在。 (三)用相关点法(代入法)求轨迹方程 相关链接 1动点所满足的条件不易表述或求出,但形成轨迹的动点P( x,y)却随另一动点的运动而有规律的运动,且动点 Q 的轨迹方程为给定或容易求得,则可先将表示 x、 y 的式子,再代入 Q 的轨迹方程,然后整理得 P 的轨迹方程,代入法也称相关点法。 12 / 39 2用代入法求轨迹方程的关键是寻求关系式:,然后代入已知曲线。而求对称曲线(轴对称、中心对称)方程实质上也是用代入法(相关 点法)解题。 例题解析 例已知 A( -1, 0), B( 1, 4),在平面上动点 Q 满足,点 P 是点 Q 关于直线 y=2(x-4)的对称点,求动点 P 的轨迹方程。 思路解析:由已知易得动点 Q 的轨迹方程,然后找出 P 点与Q 点的坐标关系,代入即可。 解答: 设 Q( x,y),则 故由,即 所以点 Q 的轨迹是以 c( 0, 2)为圆心,以 3 为半径的圆。 点 P 是点 Q 关于直线 y=2(x-4)的对称点。 动点 P 的轨迹是一个以为圆心,半径为 3 的圆,其中是点c( 0, 2)关于直线 y=2(x-4)的对称点,即直线 y=2(x-4)过的中点,且与垂直,于是有 , 解得: 故动点 P 的轨迹方程为。 (四)用参数法求轨迹方程 例设椭圆方程为,过点的直线交椭圆于点 A、 B, o 是坐13 / 39 标原点,点 P 满足点 N 的坐标为,当绕点 m 旋转时,求: ( 1)动点 P 的轨迹方程; ( 2)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解析:( 1)直线过点,当斜率存在时,设其斜率为,则的方程为记由题设可得点 A、 B 的坐标是方程组的解,消去得于是 , 设点 P 的坐标为,则 消去参数得 当不存在时, A、 B 中点为坐标原点( 0, 0),也满足方程 , 所以点 P 的轨迹方程为。 ( 2)由点 P 的轨迹方程知即 又故 当时,取得最小值为; 当时,取得最大值为。 二、椭圆 (一)椭圆的定义以及标准方程 相关链接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主要有定义、待定系数法,有时还可根据条件用代入法。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 1)作判断:根据条件判断椭圆的焦点在 x 轴上,还是在y 轴上,还是两个坐标轴都有可能。 14 / 39 ( 2)设方程:根据上述判断设方程。 ( 3)找关系: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的方程组。 ( 4)得方程:解方程组,将解代入所设方程,即为所求。 注:当椭圆的焦点位置不 明确而无法确定其标准方程时,可设,可以避免讨论和繁杂的计算,也可以设为,这种形式在解题时更简便。 例已知点 P 在以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上,且 P 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为 5、 3,过 P 且长轴垂直的直线恰过椭圆的一个焦点,求椭圆的方程。 思路解析:设椭圆方程为 根据题意求 得方程。 解答:设所求的椭圆方程为, 由已知条件得 故所求方程为 (二)椭圆的几何性质 相关链接 1椭圆的几何性质涉及一些不等关系,例如对椭圆,有等,在求与椭圆有关的一些量的范围,或者求这些量的最大值时,经常用到这些不等关系。 2求解与椭圆几何性质有关的问题时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即使不画出图形,思考时也要联想到图形。当涉及到顶点、焦点、准线、长轴、短轴等椭圆的基本量时,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挖掘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15 / 39 3求椭圆离心率问题,应先将 e 用有关的一些量表示出来,再利用其中的一些关系构造出关于 e 的等式或不等式,从而求出 e 的值或范围。离心率 e 与的关系: 例题解析 例已知椭圆的长轴、短轴端点分别为 A、 B,从椭圆上一点 m(在 x 轴上方)向 x 轴作垂线,恰好通过椭圆的左焦点,向量与是共线向量。 求椭圆的离心率 ; 设 Q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分别是左、右焦点,求 的取值范围。 思路解析:由与是共线向量可知 ABom ,从而可得关于的等量关系,从而求得离心率;若求 的取值范围,即需求cos 的范围,用余弦定理即可。 解答:( 1)设( -c,0) ,则 ( 2)设 |=, |=, = , +=2 , |=2, 注:熟练掌握椭圆定义及性质并且其解决相应问题,在求离心率时,除已知等式外,还需一个关于的等式,即可求得。 (三)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相关链接 16 / 39 1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的判定 把椭圆方程与直线方程 y=kx+b 联立消去 y,整理成形如的形式,对此一元二次方程有: ( 1) 0, 直线与椭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 ( 2) =0 ,直线与椭圆相切,有一个公共点; ( 3) 0,总有成立?若存在,求出所有 k 的值; ( 2)若,求实数 k 的取值范围。 思路解析:第( 1)问为存在性问题,可先假设存在,然后由可知 m 点为 oN 中点,用坐标表示相关量可求。 第 ( 2)问用坐标表示向量数量积,列式求解即可。 解答:椭圆 c:,直线 AB的方程为: y=k(x-m). 18 / 39 由 消去 y 得 设,则 则 若存在 k,使总成立, m 为线段 AB 的中点, m 为 oN的中点, 即 N 点的坐标为。 由 N 点在椭圆上,则 即 即 故存在 k=1, 使对任意 m0,总有成立。 ( 2) 由得 即 注:探索性问题主要考查学生探索解题途径,解决非传统完备问题的能力,是命题者根据学科特点,将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并赋予新的情境创设而成的,要求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创 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它能很好地考查数19 / 39 学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探索精神。因此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 1)本题第( 1)问是一是否存在性问题,实质上是探索结论的开放性问题。相对于其他的开放性问题来说,由于这类问题的结论较少(只有存在、不存在两个结论有时候需讨论),因此,思考途径较为单一,难度易于控制,受到各类考试命题者的青睐。解答这一类问题,往往从承认结论、变结论为条件出发,然后通过特例归纳,或由演绎推理证明其合理性。探索过程要充分挖掘已知条件,注意条件的完备性,不要忽略任何可能的因素。 ( 2)第( 2)问是参数范围的问题,内容涉及代数和几何的多个方面,综合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历年高考中占有较稳定的比重。 三、双曲线 (一)双曲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 相关链接 1在运用双曲线的定义时,应特别注意定义中的条件 “ 差的绝对值 ” ,弄清是指整条双曲线,还是双曲线的哪一支。 2求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方法 ( 1)定义法,根据题目的条件,若满足定义,求出相应即可求得方程; ( 2)待定系数法,其步骤是 20 / 39 定位:确定双曲线的焦点在哪个坐标轴上; 设方程:根据焦点的位置设出相应的 双曲线方程; 定值:根据题目条件确定相关的系数。 注:若不能明确双曲线的焦点在哪条坐标轴上,可设双曲线方程为:。 例题解析 例已知动圆 m 与圆外切,与圆内切,求动圆圆心 m 的轨迹方程。 思路解析:利用两圆心、外切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关系找出m 点满足的几何条件,结合双曲线定义求解。 解答:设动圆 m 的半径为 r 则由已知。 又( -4, 0),( 4, 0), |=8 , 0,焦点在 x轴上;若 0 等),通过解不等式(组)求得参数的取值范围;当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体现一种明确的函数关系时,则可先建立目标函数,进而转化为求解函数的值域。 四、抛物线 (一)抛物线的定义及应用 相关链接 1抛物线的离心率 =1,体现了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到准线的距离,因此,涉及抛物线的焦半径、焦点弦问题,可优先考虑利用抛物线的定义转化为点到准线之间的距离,这样就可以使问题简单化。 2焦半径它们在解题中有重要作用,注意灵活运用。 24 / 39 例题解析 例已知抛物线 c 的对称轴与 y 轴平行,顶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5。若将抛物线 c 向上平移 3 个单位,则在 x 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原抛物线 c 在 x 轴上截得的线段长的一半;若将抛物线 c 向左平移 1 个单位,则所得抛物线过原点,求抛物线 c 的方程。 解答:设所求抛物线方程为 (x-h)2=a(y-k)(aR,a0) 由 的顶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5,得 =5 在 中,令 y=0,得 x2-2hx+h2+ak=0。设方程的二根为 x1,x2,则 |x1-x2|=2。 将抛物线 向上平移 3 个单位,得抛物线的方程为 (x-h)2=a(y-k-3) 令 y=0,得 x2-2hx+h2+ak+3a=0。设方程的二根为 x3,x4,则 |x3-x4|=2。 依题意得 2=2, 即 4(ak+3a)=ak 将抛物线 向左平移 1 个单位,得 (x-h+1)2=a(y-k), 由抛物线过原点,得 (1-h)2=-ak 由 得 a=1, h=3,k=-4 或 a=4, h=-3,k=-4。 所求抛物线方程为 (x-3)2=y+4,或 (x+3)2=4(y+4)。 25 / 39 (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 相关链接 1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常采用待定系数法。利用题中已知条件确定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p 的值; 2对于直线和抛物线有两个交点问题, “ 点差法 ” 是常用法。如若是抛物线上两点,则直线 AB 的斜率与可得如下等式。 注: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有四种类型,所以判断类型是关键,在方程类型已确定的前提下,由于标准方程中只有一个参数p,只需一个条件就可以确定一个抛物线的方程。 例题解析 例已知如图所示,抛物线的焦点为,在抛物线上,其横坐标为 4, 且位于 x 轴上方,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等于 5。过作垂直于 y 轴,垂足为,的中点为。 ( 1)求抛物线方程; ( 2)过 m 作 mNFA ,垂足为 N,求点 N 的坐标。 思路解析:由抛物线定义求 p 求直线, mN的方程 解方程组得 N 点坐标。 解答:( 1)抛物线的准线为于是 4+=5, =2 抛物线方程为 y2=4x () 点的坐标是(,),由题意得 B(0,4),m(0,2),26 / 39 又 F(1,0),.mNFA,. 则 FA 的方程为 ,mN 的方程为y-2=x,解方程组 ,得 . (三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相关链接 1.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设抛线方程为 ,直线 Ax+By+c=0,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 ,消去 x 得到关于 y 的方程 my2+ny+q=0, (1)若 m0, 当 0 时 ,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公共点 ; 当 =0 时 ,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 ; 当 0 时 ,直线与抛物线没有公共点 . (2)若 m=0,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 ,此时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 . 2.焦点弦问题 已知 AB 是过抛物线的焦点的弦 ,F 为抛物线的焦点 ,A(x1,y1),B(x2,y2),则 (1)y1y2=-p2,=; ( 2) ( 3); ( 4)以 AB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 例题解析 例已知抛物线方程为,直线过抛物线的焦点 F 且被抛物27 / 39 线截得的弦长为 3,求 p 的值。 解析:设与抛物线交于 由距离公式 |AB|= 由 从而由于 p0,解得 (四)抛物线的实际应用 例如图,是通过某市开发区中心 0 的两条南北和东西走向的道路,连接 m、 N 两地的铁路是一段抛物线弧,它所在的抛物线关于直线 L1对称 m 到 L1、 L2的距离分别是 2km、4km, N 到 L1、 L2 的距离 分别是 3km、 9kin (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抛物线弧 mN的方程; ( )该市拟在点 0 的正北方向建设一座工厂,考虑到环境问题,要求厂址到点 0 的距离大于 5km 而不超过 8km,并且铁路上任意一点到工厂的距离不能小于 km求此厂离点 0 的最近距离(注:工厂视为一个点) 解析:( 1)分别以、为轴、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m( 2, 4), N( 3, 9) 设 mN所在抛物线的方程为,则有 ,解得 28 / 39 所求方程为( 23 ) 5 分 (说明:若建系后直接射抛物线方程为,代入一个点坐标求对方程,本 问扣 2 分) ( 2)设抛物线弧上任意一点 P(,)( 23 ) 厂址为点 A( 0,)( 5 t8 ,由题意得 07 分 令, 23 , 49 对于任意的,不等式 0 恒成立( *) 8 分 设, 8 . 要使( *)恒成立,需 0 ,即 010 分 解得 , 的最小值为 所以,该厂距离点 o 的最近距离为分 注:对实际应用问题,首先应审清题意,找出各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的方法解答,并回到实际问题中验证其正确性。 【感悟高考真题】 1( XX新课标全国高考文 科 4)椭圆的离心率为() 【思路点拨】通过方程确定的值,离心率 . 【精讲精析】选 D 由题意 29 / 39 2( XX安徽高考理科 2)双曲线的实轴长是 () () () () 【思路点拨】先将双曲线方程化成标准形式,从而求得实半轴长 . 【精讲精析】选 c.将双曲线化成标准方程,则,所以实轴长 2a=4. 3( XX广东高考文科 8)设圆 c 与圆x2+( y-3) 2=1外切,与直线 y=0 相切,则 c 的圆心轨 迹为 A.抛物线 B.双曲线 c.椭圆 D.圆 【思路点拨】先求圆 x2+( y-3) 2=1的圆心坐标为( 0, 3),利用动圆圆心到点( 0, 3)与直线 y=-1 的距离相等得结论 . 【精讲精析】选 A.由题意, c 的圆心到点( 0, 3)与直线y=-1的距离相等,由抛物线的定义知 c的圆心轨迹为抛物线,故选 A. 4( XX福建卷理科 17) (本小题满分 13分 )已知直线: y=x+m, mR. ( I)若以点 m( 2,0)为圆心的圆与直线相切与点 P,且点P 在 y 轴上,求该圆的方程; ( II)若直线关于 x 轴对称的直线为,问直线与抛物线 c:x2=4y是否相切?说明理由 . 【思路点拨】( 1)由题意画出图形,结合图形求出圆的半径,30 / 39 然后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 2)由的方程求得的方程,将的方程与抛物线 c 的方程联立,得一元二次方程,然后依据对应判别式的正负,来判定两者能否相切 . 【精讲精析】解法 1:( I)依题意,点的坐标为 . 因为所以 解得,即点坐标为 . 从而圆的半径 故所求圆的方程为 . () 因为直线的方程为,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 由得 . 当,即时,直线与抛物线 c 相切; 当,即时,直线与抛物线 c 不相切 . 综上,当时,直线与抛物线相切;当时,直线与抛物线 c 不相切 . 解法 2:( I)设所求圆的半径为,则圆的方程可设为 . 依题意,所求圆与直线相切于点,则 解得 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 . ( II)同解法 1. 5( XX山东高考理科 8)已知双曲线31 / 39 ( a0,b0)的两条渐近线均和圆 c: x2+y2-6x+5=0相切,且双曲线的右焦点为圆 c 的圆心,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 ( A)( B)( c)( D) 【思路点拨】先求出圆 c 的圆心坐标( 3,0),半径 r=2,再求出渐近 线方程,由圆心到渐近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可得到a,b 的关系,再由双曲线的右焦点为圆 c 的圆心知 c=2,即可求出结果 . 【精讲精析】选 A.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bx+ay=0 和bx-ay=0,圆心为( 3,0),半径 r=2.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所以 4a2=5b2 又因为双曲线的右焦点为圆 c 的圆心,所以c=3,即 9=a2+b2 所以, a2=5, b2=4. 6( XX山东高考文科 15)已知双曲线和椭圆有相同的焦点,且双曲线的离心率是椭圆离心率的两倍,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 【思路点拨】先求椭圆 焦点,即双曲线的焦点,再由双曲线的离心率是椭圆离心率的两倍求出 b,然后写出双曲线的方程 . 【精讲精析】由题意知双曲线的焦点为( -, 0)、(, 0),即c=,又因为双曲线的离心率为,所以 a=2,故 b2=3,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 7( XX新课标全国高考理科 20)在平面直32 / 39 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点 A(0,-1), B 点在直线 y=-3 上, m点满足, m 点的轨迹为曲线 c. ( )求 c 的方程; ( ) P 为 c 上的动点, l 为 c 在 P 点处得切线,求 o 点到l 距离的最小值 . 【思路点拨】第( 1)问 ,求点的轨迹,可设点坐标为,然后利用条件得到点 B 的坐标,最后将条件转化为坐标关系,得到满足的关系式,化简整理即得的方程; 第( 2)问,设出点的坐标,利用导数求出切线的斜率,表示出的方程,再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得点到距离的函数,然后利用函数的知识求出最值即可 . 【精讲精析】 () 设 m(x,y),由已知得 B(x,-3),A(0,-1). 所以 =( -x,-1-y) ,=(0,-3-y),=(x,-2). 再 由 题 意 可 知 ( + ) =0, 即( -x,-4-2y )(x,-2)=0. 所以 曲线 c 的方程式为 y=x-2. () 设 P(x,y)为曲线 c: y=x-2 上一点,因为 y=x,所以的斜率为 x 因此直线的方程为,即 . 则 o 点到的距离 .又,所以 当 =0时取等号,所以 o 点到距离的最小值为 2. 33 / 39 8( XX湖南理数) 19(本小题满分 13分) 为了考察冰川的融化状况,一支科考队在某冰川上相距 8km的 A, B 两点各建一个考察基地视冰川面为平面形,以过 A,B 两点的直线为 x 轴,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为 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图 6)在直线的右侧,考察范围为到点 B 的距离不超 过 km的区域;在直线的左侧,考察范围为到 A, B 两点的距离之和不超过 km的区域 ( )求考察区域边界曲线的方程; ( )如图 6 所示,设线段,是冰川的部分边界线(不考虑其他边界),当冰川融化时,边界线沿与其垂直的方向朝考察区域平行移动,第一年移动,以后每年移动的距离为前一年的 2 倍,求冰川边界线移动到考察区域所需的最短时间 【解析】( )设边界曲线上点 P 的坐标为 .当 2 时,由题意知 当 ,因而其方程为 故考察区域边界曲线(如图)的方程为 ( )设过点 P1, P2的直线为 l1,点 P2, P3的直线为 l2,则直线 l1, l2的方程分别为 34 / 39 【考点模拟演练】 一、选择题 1设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直线平行,则 () A、 B、 c、 D、 答案: A 2设曲线在点( 1,)处的切线与直线平行 ,则 () A 1B c D 答案: A 3双曲线( a 0,b 0)的两个焦点为 F1、 F2,若 P 为其上一点,且 |PF1|=2|PF2|,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 A.( 0, 3) B.( 1, 3) c.( 3, + ) D.3, + 答案: B 4若,则点必在() A直线的左下方 B直线的右上方 c直线的左下方 D直线的右上方 答案: c 5若椭圆或双曲线上存在点 P,使得点 P 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比为 2: 1,则称此椭圆或双曲线存在 “F 点 ” ,下列曲线中存在 “F 点 ” 的是() A B 35 / 39 c D 答案: D 6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 “ 鸟巢 ” 的钢结构俯视图如图所示, 内外两圈的钢骨架是离心率相同的椭圆,外层椭圆顶点向内层椭圆引切线、,设内层椭圆方程为,则外层椭圆方程可设为 .若与的斜率之积为,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答案: A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主题班会教案高一主题班会方案如何有效学习(2025-2026学年)
- 网络侵权责任界定机制-洞察与解读
- 银行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
- 钢结构防腐施工方案与技术规范
- 油漆行业生产成本控制技巧
- 药品物流储存管理规范与实践指南
- 商业代理合同范本及签订注意事项
- 企业破产清算审计操作指南
- 全国理综化学高考模拟试题解析
- 商业店铺租赁合同法律风险防范
- 青少年社会化实践教育模式研究
- 2025年高中生物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 能力提升课题立项申报书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八年级上册(11月)期中数学试题【附答案】
- 智能测绘课件
- 体育职称考评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乳房重建和隆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青海“8·22”川青铁路尖扎黄河特大桥施工绳索断裂事故案例学习安全警示教育
- 2025年70周岁以上老年人换长久驾照三力测试题库(含答案)
- 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课件
- 8.2 法治政府 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