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和表现力的关系_第1页
武术套路和表现力的关系_第2页
武术套路和表现力的关系_第3页
武术套路和表现力的关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 武术套路和表现力的关系 武术套路和表现力的关系 杨朝霞 山东省郓城县宋江武校( 274700) 各类武术套路比赛,就会发现运动员表现力水平的不同对运动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结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及翻阅大量的资料,表现力在武术套路运动中是相辅相成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特点是: 武术界自古就有一种片面的“惟技击论”。认为武术产生于技击,因而武术即搏斗技术,并由此斥追求演练效果的武术套路为“花拳绣腿”,失去了武术之本源。正因为“惟技击论”以“技击是武术的 本质属性”作为排斥武术套路追求演练效果的理论依据,因而使人们回避对表现力的研究和实践,束缚了武术套路运动员技术水平提高的步伐。 中国武术的本源无疑是技击,但这并不是说武术就等于技击。众所周知,作为现在体育运动项目的武术至少包括2 / 4 套路运动和搏击运动两大类运动形式。套路与搏斗既有共同的攻防特性,又存在技击和攻击性的分歧。技击是人类普遍的攻防手段。武术搏斗运动的技击主要是利用各种武术技巧,按照一定的要求来进行的对抗。而武术套路运动的技击性则是通过人体运动充分体现各种武术攻防技术的能力,艺术地再现技击。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昌明,人们产生了欣赏惊人武艺的需求。据史料记载,秦汉三国时期,剑舞、刀舞等舞练形式就已经出现。作为一种娱乐观赏活动,武术自然会朝着追求演练的方面发展,于是,逐渐形成了一种适应表演需要、把攻防技术反复加工提炼并按固定动作次序练习精熟,借助形体艺术和动作编排技巧来表现攻防技击艺术的套路运动形式,事实上,武术套路也并非脱离了攻防技击,而是变直接的对抗为再现和表现攻防。要再现好动作的技击价值和意图,表现好演练者非凡的攻防能力,就必须要强调和发展演练武术套路的表现力。 武术套路运动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块土壤中产生的一种独特的体育形式。各种武术套路皆要求以意领动,以形达意,形意合一,通过演练,来表现自己的威力,展示自己内在的气势,在动静疾徐,闪转腾挪中追求高尚的精神3 / 4 气质,以此塑造自我和表现自我,具有形神兼备,性命双修的特点和功用。武术套路运动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能给人以美的启迪。它不仅有多种方法的集中,更将人们的健美、灵敏和智慧融入演练的攻防动作,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展示演练者超人的技艺美和精神气质美。 (体育教学论文 )武术套路运动的美有其特定的审美意识,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淀在审美意识上的显现,具有浓郁的民族传统审美价值。演练武术套路应表现出体态健美而规矩、动作敏捷而神速、神情坚定而沉着,在展现“形”美的同时,力求体现内在之“神”美。离开了“神”就无法表现出武术套路运动特有的韵味,不能让人们领会其“神形兼备”“意法神传”“心动形随”“内外合一”的意境之美。因此,丰富武术套路演练者的民族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审美意识,将有助于其表现力的提高。这种表现力,实际上是一种内外统一的综合地将武术套路运动内涵显现出来的能力。 最新审定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的评分标准分为动作完成分、演练水平分两大部分。动作完成情况的评定主要包括动作规格和其它错误,而演练水平则包括功力水平(劲力、协调)、演练技巧(精神、节奏、风格)和编排(内容、结构、布局)。一般来说,在演练水平方面的功力水平、演练技巧和编排不仅有赖于身体能力,更取决于演练者意识4 / 4 支配的水平,而这种意识支配是与演练者对武术内涵的认识密切相连的。不具备对武术套路运动的深刻理解,就很难表现出良好的功力水平、高超的演练技巧。“动作完成情况”一直都是武术套路教学训练的重点,且高水平运 动员在这方面的水平也是非常接近的,出现的差异往往在于意外的“其它错误”。随着对表现力研究和实践的加强,运动员在演练水平方面的差异和不足将成为大有挖掘潜力的技术领域。 总之,尽管武术套路有不同的功能侧重,但表现力在作为具有技击性,同时又是民族文化、现代体育运动项目的武术套路运动中的确是客观存在和必须的。武术套路的训练工作应排除“惟技击论”错误的影响,积极开展对表现力的研究和实践,这也是提高表现力的前提。要表现好武术套路运动的内涵,就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