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申报先进事迹材料优秀范文【高校先进个人】.doc_第1页
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申报先进事迹材料优秀范文【高校先进个人】.doc_第2页
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申报先进事迹材料优秀范文【高校先进个人】.doc_第3页
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申报先进事迹材料优秀范文【高校先进个人】.doc_第4页
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申报先进事迹材料优秀范文【高校先进个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申报先进事迹材料优秀范文【高校先进个人】 她以赤诚的爱,唤醒了多少迷惘,哺育了多少自信,点燃了多少青春,催发了多少征帆,她像潺潺溪水般亲切,亦如滔滔江河般激越,她是教育的先锋,教师的楷模,她用爱心和智慧,换得桃李满天。她就是全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艳华老师。 题记 教师是阳光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27年的教学实践中,王艳华始终以真诚的爱心对待学生,以满腔的热忱上好每一节课,以不懈的研究提升教书育人水平,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 一、教书育人,做大学生成长的“精神导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为师之道”不仅是做好“业师”,更要成为“人师”,能为大学生思想“释疑解惑”。把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传播到大学生的心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特殊使命。为此,课堂上,她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情传播,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教学魅力吸引学生,以真情投入激励学生,以言传身教培育学生。网络班的一位同学说:“没有哪一门课,像它一样,给我如此多的启迪;没有哪一门课,能像概论课一样,给我如此多的思考;没有哪一门课,能给我如此多的感动。感谢老师,带我走过这一段让她终生难忘的学习生活!您的课很有感染力,永远充满了激情,永远澎湃着的是对党的热爱与忠诚,每次上课都能激发她们的爱国热情。老师,现在我真的信了,我信马克思主义,我信共产党。”热能班的一名同学说:“从小到大一直不停地上思想教育课,但是能够真心去学习并喜欢这门课是在大学,喜欢您的课是因为您总是将课程和现实生活相连,与学生关注的焦点相连,喜欢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讲课方式,您讲的道理不空洞,总是像春风化雨,滋润心田。您的课有启发、激励、唤醒和点燃,是通过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能够仰望星空,看到前进的方向。” 二、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为一名教师,她始终恪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带着爱心走上讲台,带着激情面对学生,用真心真情诠释教师崇高职业的真谛,处处体现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她非常注重每一次在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中延伸的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机专业的一名男同学因恋爱问题,情绪不高,对学习无兴趣,甚至与同学关系矛盾重重。她在课堂上发现这名同学心不在焉、总是无精打采,就主动走近他,通过谈心,帮助他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她觉得,当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也是最能感动学生和影响学生的时候。教室里、校园中,每一次真情交流,为学生思想解惑,以正价值影响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甚至影响他的人生,都使她体验到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尊严和价值。 xx年汶川地震时,她教课的自动化班级的蒋友伟同学,家在地震中损失惨重。这对蒋友伟的打击很大,没有心思上课,思想负担很重。王艳华就经常给他买生活用品,帮助他,和他交流,鼓励他只有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才是感恩社会和回报父母最好的方式。她今天依然记得,蒋友伟同学在面对是保研继续读书,还是回到地震灾区早日工作、减轻家里负担的艰难选择时打给她的那个电话。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指点,渴望得到老师的帮助。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人力资源班的王丹萍每逢节假日都给她发短信,她说:“老师,希望我们的感恩能让您觉得当老师也挺好的。老师,有你真好,你是我们永远的幸福!” 三、志存高远,敬业奉献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研究者、传播者,更是信仰者和践行者,她在向学生传播真理的同时,也实现着自身的追求与价值。作为省青马工程导师、大学生理论研究会指导教师,十几年来为外国语学院、电气学院、计算机学院作专题讲座上百次,批阅学习心得几千份,培养一批又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校理论宣讲团成员,到各学院宣讲科学发展观、十八大报告等;作为校业余党校兼职教师,为入党积极分子作专题讲座。寒来暑往,牺牲的是休息时间,收获的是桃李芬芳。 王艳华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一三二一多维立体教学新模式,较好地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信仰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她主持完成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xx年荣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高校思政课五个一教学法的实践探索”xx年1月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支持计划”培育项目。 春风化雨润桃李,一片丹心育后人。教师是一本最好的活教材。言谈举止、道德人格,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王艳华感谢教师这个职业,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她永远的幸福。 心系学生,情注讲台 三十年潜心探索,悉心授业;三十载无怨无悔,激情不灭。改革创新路上,有她奋斗的身影。学子思想深处,有她心血的倾注。舍小家为大家,她用爱与责任诠释了理工巾帼的美名。她就是全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管理学院魏玲老师。 题记 今年9月10日是第30个教师节,魏玲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学习和工作也整整30年了。她说,她不仅感谢理工大学的老师们培养了她,也非常幸运地选择了自己最热爱的职业作为终生职业,为自己能从事这个职业而自豪,为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而骄傲。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魏玲说:“德与学是教师最重要的两项素质。无学无德,学生厌恶你;有学无德,学生敬畏你;有德无学,学生同情你;德学兼备,学生才会拥戴你。” 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教师要有职业道德,她认为爱与责任应该是师德的灵魂,对学生首先要有爱心和责任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一名老师,她始终抱着对学生的爱心,坚持做学生的朋友。她所教的专业每年都有二表B的学生,这些学生思想活跃但学习缺乏自信,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鼓励,有一次她在班级鼓励学生报名参加全国的ERP竞赛,一表班的学生报名非常踊跃,二表B班有一个平时上课很认真的学生迟迟没报名,课间时魏玲特意问他,你为什么不报名参赛,他说:“老师,我不行,参加也得不上奖。”她说:“你都没参加,怎么知道你不行,我觉得你行,至少应当去试一下。”在她的鼓励下,这名同学报名参加了,而且经过培训、选拔,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赛并获奖,并因此保送了研究生,今年毕业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毕业前他找到魏玲说:“老师,谢谢您,没有您的鼓励我不会去参加比赛,更不会保送研究生,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您当时鼓励她报名时那期待的眼神。”她深深感觉到,老师的一个鼓励真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成长轨迹。 前年冬天,一名学生生病住院,她得知消息马上去了医院病房看望,去医生那里了解病情,医生还以为她是家长。她每天都抽空去医院看望学生,还给学生带去可口的饭菜,当她把削好的苹果递到学生手里时,学生落泪了。因为病情需要等学生稍缓解就去上海就医,一月的哈尔滨天寒地冻,为了不加重学生的病情,魏玲亲自开车把他送到了机场,又和他的家长联系在上海接机。经过在上海的治疗,学生身体渐渐恢复,后来在给她发的短信里一直称呼她魏姨,这名学生说:“我感觉您不仅是我的老师,更像是我的亲人。” 冰心有一段话曾激励过无数的人为这个世界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魏玲说,她也许不能成为冰心笔下那个随时播种便能开花的人,但她可以做一颗流星,在学生们孤单寂寞或是踌躇满志时,偶尔还会想起:在他们的夜空中,曾有这样一抹光亮陪伴学生们走过人生的一段历程。 增强才学,精深业务 为人师者光有人格还不够,身为人师无学即是无德。要做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就必须德才兼备。只有做到学识广博,专业精深,才能吸引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敬佩。她觉得,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的基本要求,更是一种责任。提高教学水平,不仅仅要课讲得生动,更要注重讲课内容的实效性,理论固然重要,怎样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更重要,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最精练的语言教会学生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应当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这条路上,她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努力。 她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完成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连续8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ERP软件技能大赛,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同时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因成绩优异,她带的队伍被同行称为“梦之队”。 近年来她一直坚持教学研究,将教学经验和体会总结、凝练和提升。作为课程负责任人的“ERP原理及应用”被评为省级精品课,这也是黑龙江省内唯一的1门同名精品课,主编出版了科学出版社教材ERP原理与应用。主持了2项省教学研究项目,主持获得了2项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4篇。 魏玲说:“我是一名普通教师,只是做了一名教师该做的工作。感谢领导对我工作的支持,感谢与她共事的老师给予我的帮助,更要感谢我的学生给了我做好教学的动力。”德学兼备的她始终心怀感激。为了自己最为热爱的教育事业,她,从未停止。 求知问道,精益求精。教学楷模,科研尖兵。因为有爱,科学赋予他无穷力量;因为信仰,一往无前就是他人生的方向。诚实亲仁、淡漠名利诠释了他一个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他就是全省优秀教师、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应用学院赵辉老师。 题记 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他无悔的选择 今年是第30个教师节,也是赵辉大学毕业30年,他与教师节一同经历了三十个难忘的春秋。因为受到教师母亲的影响,从小他就对教师充满了崇敬之情,非常喜欢教师这个阳光底下最神圣的职业。1984年他从吉林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坚定地选择了做一名人民教师,满怀憧憬地来到了哈尔滨电工学院数学教研室任教。至今,他在哈尔滨理工大学教学一线已经连续工作了整整30个年头。从写教案、练板书、研究教学法开始做起,他先后承担了成人教育、普通本科、硕士及博士等各种类别的数学教学工作,开出的数学类课程多达十四门以上,教过的学生已经超过万人,把整个的青春年华,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更付出了全部心血和智慧。作为一名教师他也欣慰地收获了学生的成长、成才,收获了桃李满天下。为此,赵辉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深感自豪、无怨无悔。他说,他要继续坚持下去,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建设者和有用之才。 做祖国栋梁的塑造者,深感重任在肩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高校学生更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把对学生的培养教育作为一种不竭地动力,激发了赵辉无限地工作热情,在教学工作中他是这样做的: 第一,循循善诱,加强沟通,不断启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将教书与育人融为一体。 平日里,他注意建立与学生的密切联系,随时掌握各种信息,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以点带面,注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多年来他主动承担电气学院联合办学(即二表B)学生的数学课程的授课工作。这些同学因为约束自己的能力较弱,刚开始在课堂上,缺课迟到、上课玩游戏、睡觉等,表现的非常离谱。他及时调整授课方式,拉近和学生们的距离。在课间和晚自习时间,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交朋友,和他们沟通思想,打消学生们对学习的顾虑,鼓励他们每一次的进步。在课堂上,针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放慢教学进度,保证让学生们学一点会一点。赵辉说:“人都是有感情的,当你用真心面对这些孩子的时候,他们的反馈是特别积极和热情的,而且这些孩子又都特别仗义,特别重感情,特别讲义气,情商都特别高,他们自己都说辉哥这么够意思,咱们也不差事,一定要好好学,对得起辉哥!”不久,学生们的课堂纪律明显好转,学习劲头明显增强,甚至很多同学明确的说在高考阶段都没这么努力过,最后班级高数考试及格率达到了85%。其中,杨沫同学首次以二表B学生身份在电气学院成功被保送为硕士研究生,并顺利攻读了博士研究生。 再比如:他在教学中发现,江西的电气10-9班的廖慧琴同学,因为家境贫寒,人有些自卑,沉默寡言,赵辉常常找她谈话举些名人成功的例子鼓励她,引导她培养阳光心态,自己购买学习参考书赠送给她,帮助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得她逐步增强了自信心,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在第三届和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中连续两次均取得了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并于今年考取了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 第二,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做一名学生满意的老师。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他发现自己所学的数学理论与工科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区别较大,必须将抽象的数学课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完整地讲授给学生,而这个过程一定要自己真正的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深入浅出。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和摸索,他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整套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方式,课堂上做到板书工整,条理清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讲课内容突出重点,以点盖面,受到了各专业学生的欢迎与好评。同学们相互传授说:“听赵老师的课,你一定要注意将老师的板书记下来,那是精华中的精华啊”。 第三,组织参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作为学校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负责人,多年来一直负责哈理工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的组织工作。在竞赛过程中,他着力加强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苦练报效祖国的本领,督促他们积极参加数学竞赛。他还与竞赛辅导组的其他老师一起,长期坚持组织赛前辅导培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夯实基础,反复模拟演练,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答疑,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使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224项,总成绩连续五年位列黑龙江高校第二名。 做一线教学的基层管理者,历史赋予的使命敦促他一路向前 从1997年起,他在教学的同时兼任了应用数学系副主任,负责全校公共数学课程的管理工作,到今年整整17个年头。在各级领导的关爱和支持下,在系里老师们的全力配合下,他注重将教学与管理紧密结合,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并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第一,创办数学实验班,实现了多种教学方式零的突破。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统一的教学计划使一些具有较好数学素养和较强数学能力的同学常常吃不饱,他们的聪明才智没有被完全发掘出来。如何对他们进行深层次的能力训练和培养的问题,长久在他脑海中徘徊。通过思考,在xx年他首次提出了创办数学精英实验班的教改理念,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探索一条新的途径。此想法一提出,立即得到了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同年,在电气学院和机械学院的新生中,按照5%的比例选拔了数学基础好的学生成立了数学精英实验班延续至今,通过连续4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了许多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及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实现了对高素质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全方位整体提高。 在xx年黑龙江省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专项评估中,实验班的教学方式被专家们称为“省内首创”,获得了评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第二,主持迎接评估,圆满完成评估工作。 在xx年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专项评估工作中,作为学校该项工作的基层负责人,全身心投入到迎评工作之中,近40天加班到深夜,放弃了国庆假日,全然顾不上远在异乡,独自一人重病在床,无人照料的年已八旬的老父亲。他积极主持完成了汇报材料的文字撰写、搜集大量实物材料制作PPT演示片、印制宣传画册、安排布置系内迎评、分装佐证材料等等,把学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做了全面充分地总结。他破例代表学校向省评估专家组做了哈尔滨理工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的自评汇报,汇报得到了省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他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估荣获了小组第一名、省属高校第一名的好成绩。 第三,悉心指导,为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甘为人梯。 随着时间的流逝,赵辉已经成为一名资深的老教师了,看着那么多年轻人的身影,他深感责任重大。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年轻教师铺路搭桥,让他们尽快地成长起来。他要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年轻教师们,让他们尽量少走弯路,尽快地进入角色。赵辉对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上进行积极的帮助和指导,引导他们参与各级教学项目的申报、教学论文的撰写和参与各级教学比赛,直接指导的青年教师有罗来珍、陈丽丽、班立群等。近年来,他们相继在省级和校级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多次荣获各类奖项。xx年,罗来珍还获得了全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走到今天,回头望去,赵辉在理工大学这块沃土上已经辛勤耕耘了30载。三尺讲台,是他书写人生的大舞台;“甘当辛勤园丁,做好无名英雄”是他人生不变的座右铭!赵辉为自己选择了哈尔滨理工大学而感到由衷地自豪,也为他在教学一线岗位上工作而感到无比地骄傲。 学生他心中最重要的砝码 自1997年到我校任教以来,谢志强教授取得的成绩与荣誉不胜枚举他是省级精品课“离散数学”的负责人,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校教学名师,校软件工程学科带头人;他是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会专家工作组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和协同计算专委会委员,黑龙江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他曾获省委高校工委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获省科技自然奖和进步奖各1项、省高校科技奖1项,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他是校“十五”科技先进个人、校优秀教师、院“科研标兵”。他是全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更是深受学生爱戴与尊敬的师长。然而,面对荣誉与成绩,谢志强教授始终将自己当做一名普通的党员教师,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育人理念,兢兢业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和科研工作中。 倾力教育事业育人成果显著谢志强教授在担任xx级2表B新生班主任时,每天到班上检查学生的晚自习出勤情况,若发现有缺席的学生,他就逐一打电话核实,或到宿舍去找,所以班级的晚自习出勤率很高。在晚自习时,他还利用本科计算数学专业的特长为学生解答高等数学问题。有的学生迷恋网络游戏,早晨不能按时上课,他就提前到教室查课,发现缺课的学生,便打电话询问督促,晚上再找该生谈心。对仅满足于成绩及格的学生,他就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目标,为他们作职业规划,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爱生如子”就在他的点滴行动中得到最好的诠释。 教学中,他十分注重为人师表,克服困难讲好每一节课。xx年11月,他上呼吸道感染,为了不影响上课,他利用课间在校医院点滴一周,直到病情严重到肺炎并发高血糖,无法站着授课,才不得不住院两周。他没有因为坚持上课加重病情而后悔,却对住院期间计算机学院院长陈德运和院党委书记孙晓君到病床前看望和慰问感动不已,他表示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不辜负领导们的期望。 授课时,他总是花大量的时间收集最新资料去充实教案,避免知识的“落伍”;为了解决学生应付作业、互相抄袭的弊端,他就课前让学生讲述完成作业的思路与方法;他将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等教学法应用于课堂,为了达到更好的多媒体教学效果,他自掏腰包买了远距离遥控器,从而可以深入到学生中间实现近距离互动教学。学生们评价说:“谢老师讲的离散数学深入浅出,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很有趣。”他的课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的测评一直为“优”。学生的评价是对他认真负责、悉心授课最坚实的认可。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谢志强教授还注重对本科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他亲自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实验项目,本科生“真枪实弹”地参加到他的各类研究项目中,综合素质提升很快,并能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其中,有3名本科生分别在CSCD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有4位本科生获得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他本人也因此获得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作为硕士生指导教师,他对学生严格要求、尽职尽责。无论是否有课,每天的通勤车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为的是能给学生及时指导和快速推进科研工作。他经常为学生修改论文工作到深夜,有的论文前后修改达二三十次。为了让更多的研究生开展深入的学术研究,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计算机学院研究生作“研究生如何研究和写研究论文”的讲座。在他的影响、鼓舞和带动下,他指导的xx-xx年毕业的12名研究生,毕业论文都获得“优秀”成绩,其中有4人获得“优秀研究生”称号,7人获得“研究生科技活动先进个人”,2人获得国家研究生奖学金,1人高水平完成省研究生创新项目。 他指导的xx级研究生于亮年薪已达30万元(现就职于华为公司海外部),xx级研究生于旭、xx级研究生辛宇和王鹏到哈尔滨工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深造。他指导的毕业生说:“谢老师不仅教会我们做学问,还教会我们做人。谢老师的指导和鼓励激发了我们的潜能,体现了我们的价值,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实现了我们的梦想。”他指导的硕士生孙洪洋在收到他凌晨1点多修改完的论文后给他发邮件时写道:“您的学生可能不太会说话。但是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一颗善良的心,一颗努力的心。他知道老师有多忙,他知道老师付出了多少,他知道他是老师的学生!也许他永远不会帮上老师什么忙,但是如果老师找到他,他一定会全力以赴。谢谢老师夜半还在帮我审论文,学生感激不尽!” 谢志强教授不仅在学术上倾力指导学生,在生活中也热心帮助学生。学生辛宇的父亲因病来哈尔滨住院,身上带的钱不够,他得知后就拿出1000元送给辛宇,令家长十分感动。家长说:“孩子能师从这样善良的老师,是我们一家人的福分,把孩子交给您,我们放心。”他还曾资助过贫困生邵侠回家的路费,为学生介绍工作等。这些他认为不足为道的做法却温暖、抚慰了一颗颗学子的心。 潜心科研工作收获硕果累累多年来的潜心研究让谢志强教授在科研上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第三种产品制造调度方法综合调度,通过全新的系列算法率先在国际上实现。目前,有关综合调度的研究已经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个项目的支持,其研究成果发表在计算机学报、自动化学报、机械工程学报、Computers:Industrial:Engineering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其论文被加拿大工程院、工程研究院、皇家科学院三院院士KEITH:W.:HIPEL等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的论文所引用,这表明他在调度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在产品制造调度方面的研究抢占了先机。 分别作为计算机、自动化和机械三个领域的A类期刊计算机学报、自动化学报、机械工程学报,所要求论文学术水平都很高,一般教师能在其中发表一篇论文已属不易,谢志强教授不仅在三种期刊上都发表了论文,而且发表的论文数量在我校名列前茅(计算机学报占45.5%、自动化学报占60%、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