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1 XX 年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 -六单元教案(青岛版 ) 本资料为 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面的观察抽象概括出来的。 这样安排好处有三: 能充分利用旧有知识, 能体会面与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和区别, 能得到比较标准的平面图形。 2安排了大量的围图形、画图形、折纸、剪纸 、拼图等操作内容。 三、教学时注意三点: 准备好操作材料,让学生充分活动,体验感受。 要循序组织活动。虽然都是操作活动,但也有难易之分,教材按由易到难,前为后用的原则安排操作的顺序。 不要拔高教学要求。不要求讲图形各部分的名称,不要讲图形的边角特征,只要直观认识图形。 2 / 41 *单元重难点: 重点:认识这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培养空间观念。 难点:感受这些平面图形及其变换。 课时 1 备课教师唐桂芬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和了解长方形、正 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 “ 面在体上 ”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教学方法与手段观察、实际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教 学 过 程 设 计一、导入 你认识 “ 牧童 ” 这幅图里的哪种图形?哪些地方用到了这种图形?请向大家介绍一下。 3 / 41 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师:告诉学生这几种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二:认识平面图形 师:看着这幅美丽的画面,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口述, 点出本节内容: “ 牧童 ” 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板书课题:牧童) 师:你认识 “ 牧童 ” 这幅图里的哪种图形?哪些地方用到了这种图形?请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师:小朋友们把图形分辨得这么清楚,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辨这几种图形的? 生 1:我把长长的放在一起。 生 2:我把尖尖的放在一起。 生 3:我把圆圆的放在一起。 三:感知 “ 面在体上 ” 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好多的积木,它们是什么形状的?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师:这些都是立体图形。仔细观察这些积木,看你能发 现什么? 生:长方体长方形 正方体正方形 圆柱体圆形 4 / 41 三棱柱三角形 其它体平行四边形 师:刚才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平面图形的家都安在立体图形上,你们能想办法把它们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单独留在纸上吗?请小组讨论一下有什么办法。 师:想不想动手做出这几种平面图形? 提出要求:分小组在彩纸上印一印或描一描,再用剪刀把图形剪下来,每种图形最少剪两个。 师:仔细观察,我们做出来的这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什么不同? 四:课堂总结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从哪些物体上找到今天认识的图形? 这节课, 大家学得开心吗?你觉得哪个地方最有趣? 练习设计 自主练习 1、 2、 3、 4、 5 课时 2 备课教师唐桂芬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认识图形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5 / 41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验 “ 面在体上 ”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合作交流、谈话。 教学准备积木、各种平面图形。 教 学 过 程 设 计一、填空。 ( 1)长方形有()条边,正方形有()条边,三角形有()条边。 ( 2)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长方形。 ( 3)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 4)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5)硬币是()的。 有()有() 三、给涂上颜色。 四、给涂上颜色。 6 / 41 五、给 涂上颜色。 六、给 涂上颜色。 七、想一想,数一数。 下图中有()个三角形。 八、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练习设计自主练习 6、 7、 8 教学反思 第 五单元 100以内加减法(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 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材说明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 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7 / 41 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 100以内的加 、减法口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它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足够重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 课时 1 备课教师唐桂芬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合作交流、讨论、练习。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 学 过 程 8 / 41 设 计 一、复习 30+7=6+56=60=30=10+50=70+9= 师:整十数加一位数是已经学过的知识 ,可直接口答结果 ; 师:今天研究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不进位) 二、新课 1、师:同学们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26+3=) 师:你能怎样算?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 1)学生动手操作 ,很容易把单根小棒合在一起 ,把正捆的小棒合在一起 ,也就是先算 6+3=9,再算 20+9=29 ( 2)也可以用计数器,在个位上拨 3 个珠 子。 2、生: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26+30=) 生:学生把整捆的小棒绑在一起。 20+30=5050+6=56) 生:也可以用计数器,在十位上拨 3 个珠子。 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3.比较算法,加深理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这 2 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9 / 41 通过讨论、对比,突出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 数位的概念。 三、小结 :我们是怎么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 ? (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 练习设计二、在 里填上,或 =。 22+602880 -3060 28+6080 三、填空 四、文字叙述题 (1)一个加数是 7,另一个加数是 72,和是多少 ? (2)一个加数是 40,另一个加数是 38,和是多少 ? 五、应用题 小强吃糖,吃了 12块,还剩 30 块,小强原来有多少块糖 ? 教学反思 课时 2 备课教师唐桂芬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练习 教学目标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重点 10 / 41 教学难点能较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方法与手段练习、探究、引导。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知识铺垫 8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 个十和 4 个一组成的数是() 个位上是 6,十位上是 5 组成的数是() 二、探究练习 1、 35+3=35+30= 说说计算方法, 5+3=830+8=38 30+30=6060=5=65 2,练一练 35+4=42+3=5+2135+40=42+30=50+21= 3、计算、说说上下两行题有什么不同。 11 / 41 32+4=6+21=35+2= 32+4060+21=35+20= 4、计算 59+20=6+33=40+47=30+28= 43+6=18+70=41+5=6+31= 5、拓展练习 下面每个()里可以填什么数? 39-10() 95-() 5564-() =84-() 小红先踢了 23 个 毽子,又踢了 20个毽子,小丽至少要踢多少个才能超过小红? 练习设计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 +10=5739-() =64+() =54 () +50=805+() =48()+61=65 4+()=74() +30=65() -20=7 2、连一连 44+228+2031+2045+40 48518546 12 / 41 3、基础训练 38页 5、 6. 课时 3 备课教师唐桂芬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目 标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一、复习 ( 1)、 6+8=4+9=7+3=9+6= 4+8=5+5=8+5=7+7= ( 2)、 20+14=50+20=80+12= 61+7=76+3=5+23= 13 / 41 二、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 数。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 师:同学们看图,根据图意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 1)一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27+6=) (2)二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22+8=) 1.探究 27+6的算法 ( 1) 7+6=1320+13=33 ( 2) 27+3=3030+3=33 2、探究 22+8的算法 2+8=1020+10=30 三、小结: 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得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练习设计 一、直接写出得数。 17+6=38+7=84-50=97-30= 9+58=25+20=4+52=28+6= 26+7=2+39=6+18=48+5= 21+9=29+4=57+5=74+8= 14 / 41 33+5=57+6=2+27=82+8= 53+7=67+5=78+6=32+9= 37+6=7+26=28+3=75+6= 二、哪道题错了?并把它改正过来。 55-2=5364+7=61 4+23=6392-20=7274+7=82 三、解决问题。 1、商店里运来 37 筐 西红柿,又运来 9 筐冬瓜, ?(先把问题补充完整,再计算。) () 2、我和妈妈一共包了 49个饺子,其中我包了 7 个,妈妈包了几个? () 课时 4 备课教师唐桂芬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练习课 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练习、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 15 / 41 学 过 程 设 计基础: 1看图写算式。 吃了 9 颗 2计算,并比较两组算式的不同。 24+5=6+41=32+4=93+6= 46+9=24+8=6+47=83+9= 综合 3把蘑菇送给谁? 4在 里填上 、 =。( 12分) 36+9508278+472+872+9 58+8607968+953+558+5 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上衣和裤子的结果相同。 练习设计 根据下图,你能提出哪些不同的数学问题?请提出并算一16 / 41 算。 课时 5 备课教师唐桂芬授课时间 月日 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不退位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口算的思维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口算的方法 难点:弄清相同数位的数相减的道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动手操作、引导、练习。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 )复习准备 1、师: 5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6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回答问题:结合 36 2 和 36 20 说一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怎样计算? 17 / 41 (二 )学习新课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不退位 )。 师:同学们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 1:二班比一班多捡多少个?( 28-6=) 生 2:二班比一班少捡多少个矿泉水瓶?( 45-20=) 1、教学 28-6= 师:请同学们拿出 28根小棒,去掉 6 根看看还剩多少根?同桌的同学一边摆一边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 (从 28根小棒中去掉 6 根,先从 8 根单根的小棒中去掉 6 根,整捆的没 有变还是 20 根,把 20根和 2 根合起来是 22根 ) 师:结合操作过程,我们看 28 6 应该先算 8 减 6,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再用 20加 2 得 22 2、教学 45-20= ( 1)摆:拿出 45根小棒,去掉 20根,还剩多少根? (2)想:为什么从 4 捆里去掉 2 捆? (要减的是整十数,所以先从整捆的小棒中去掉 2 捆也就是 20根,还剩 25根 ) (3)算: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 (先算 40 减 2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减,再算 20加 5 得 25) 师总结:计算时,要弄清两位数减一位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为什么个位数和个位数相减后,还要和整十数相加?两位数减整十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十位数和十18 / 41 位数相减后,还要和个位数相加? (三)、学生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练习设计 1、 57 4= 38 5= 96 1= 25 3= 77 2= 49 7= 2、 69 40= 38 10= 96 60= 42 30= 66 40= 81 50= 3、对比练习 68 4 99 7 75 4 68 40 99 70 75 40 32 2 57 5 94 3 32 20 57 50 94 30 4、自主练习 1、 2、 3、 4. 课时 6 备课教师唐桂芬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不退位 )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两位19 / 41 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口算的 思维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口算的方法 难点:弄清相同数位的数相减的道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合作交流、讨论、练习。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基础知识 1比一比,算一算,写一写。 2.比一比,填一填。 93 39688 88064 4020 93 309688-808064 420 2、算一算 49-30=57-20=68-30=85-50=56-4= 98-80=98-8=56-40=59-20=63-60= 20 / 41 以上是基础题,同学们一定要掌握算理,熟练计算。 二、综合: 1.列式计算: 94比 70多多少? 比 87少 30的数是多少? 被减数是 78,减数是 8,差是多少? 4 与 44相差多少? 60比 96少多少? 2情景题: ( 1)熊猫奶奶要挖 48个竹笋,已经挖了 7 个,还差多少个没挖? ( 2)学校有老师 64人,女老师 40人,男老师有多少人? ( 3)我有 20 颗牙齿,妈妈有 32 颗牙齿,妈妈比我多几颗牙齿? 三、拓展提升: 1、聪聪 和明明每人都有 36 块糖,聪聪给了明明 6 块。现在明明比聪聪多多少块糖? 2、下面的里可以瑱几? 65+=665+0= 综合题有一定难度,同学们可以合作交流,共同理解。 1、自主练习 5、 6、 7. 21 / 41 2、基础训练 43页 1、 2、 3、 4. 课时 7 备课教师唐桂芬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重点: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难点:理解退位的道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动手操作、引导、练习。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复习 ( 1) 12 7( 2) 20 4( 3) 35 3 14 8 50 3 56 4 13 6 7 60 23 2 二、导入新课 22 / 41 同学们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 1: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幅画?( 30-9=) 生 2:二年级比一年级少来多少人?( 24-8=) 1教学 30-9。 指名演示摆法,边用小棒摆一摆,边说一说自己是怎 样想的。(先摆 3 捆,再拿出 1 捆拆开,从中去掉 9 根,剩下的 1 根和 2 捆合起来就是 21根。) ( 1) 10-9=120+1=21 (2)30-10=2020=1=21 2教学 24 8。 谈话:我们再来看一道题。 24-8 的个位上不够减怎么办?你能开动脑筋想出办法吗? ( 1)从 10 根小棒里去掉 8 根,剩下 2 根,再和 14 根合起来是 16根。(板书: 24-10=14, 10 8=2, 14+2=16) ( 2)拆开 1 捆小棒和 4 根合在一起,是 14 根,先算 14 减8 得 6,再算 10加 6 得 16。(板书: 14 =6, 10+6=26) ( 3)先算 24 减 4 得 20,再算 20 减 4 得 16。(板书: 24 =20, 20 4=16) ( 4)先算 24 减 10 得 14,再算 14 加 2 得 16。(板书: 24 10=14, 14+2=26) 3、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是从十位上退 1 当 10再算,不要忘记被减数十位上要减去退位的 1. 23 / 41 三、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练习设计 1请你算一算。 32 5 46 9 57 8 42-8=33-5=47-9= 2啄木 鸟捉虫。(有错的改在括号里) ( 1) 54 8 56()( 2) 78 9 79() ( 3) 41 7 34()( 4) 34 7 41() ( 5) 63 4 23()( 6) 85 6 79() 3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使退位减法成立。 45一 3 4、基础训练 45页 1、 2、 3. 课时 8 备课教师唐桂芬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 24 / 41 教学难点重点:两位数减 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难点:理解退位的道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动手操作、引导、练习。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基础: 1请你算一算。 32 5 46 9 57 8 42-8=33-5=47-9= 2送信 综合 3比一比,看准算得又快又对 4、赛跑 25 / 41 5、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56 4=42_ 37 9=22_ 77 8=69_ 40 7=43_ 练习设计 1、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48 9= 47 5= 63 7= 52 8= 60 6= 41 4= 14 7= 93 8= 26 9= 38 6= 72 4= 80 2= 54 4= 14 8= 52 6= 2、基础训练 46页 1、 2、 3. 第六单元人民币的认识教材分析 “ 认识人民币 ”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与过去 “ 元、角、分 ”的教学内容相比有较大的突 破。过去的教材以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和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为主。现在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学习使用人民币,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计算。现在的教材尊重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认币、换币和取钱、付钱、找钱等活动中掌握人民币的知识和简单的购物技能 1、利用已有经验,设计多种活动,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各种26 / 41 面值的人民币。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或多或少有一些认识,部分学生还有购物的经验。教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组织本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2、付钱的方案往往有多种,要看自 己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从而灵活选择比较简便的教材让学生在付钱的问题中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发展思维。 3、在购物活动中经历买东西的过程,积累经验。认识人民币的教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初步学会使用人民币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参加购物实践是认识人民币的最好方式。 课时 1 备课教师唐桂芬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 l 元 =10角, 1 角 =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掌握 l 元 =10 角, 1 角 =10 分,初步学 会简单的换算。 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际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 角的硬币 10 个,用胶布粘连在一起; 1 分的硬币 l 个,用胶布粘在一起。 教 27 / 41 学 过 程 设 计一、复习 口算 1 10十一是 ()十 1 个十有 ()个一 2一百有 ()十十一百有 ()个一 3 2 个十是() 5 个十是 ()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从图上的存钱罐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教师:出示 1 分、 1 角、一元的纸币和硬币,请小朋友分小 组讨论两个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 ? (2)它是什么模样的 ? ( 3)怎样分类? 3、 (1)出示一枚一分硬币和一枚一角硬币。 (2)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一个 1 角硬币可以换几个 1分硬币 ?1角 =10分 28 / 41 (3)出示 10 个 l 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 10 角用胶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又出示 1 元问: “ 谁知道 l0角和 l元哪个多 ?哪个少 ?还是一样多 ?” 推出 1 元 =10角。 (板书 ) (4)引导学生想一想: 1 元等于多少分 ? 4、教师出示 2 分、 5 分、 5 角、 5 元、 10 元、 20 元 、50元、 100元人民币。 ( 1)互相认一认。 ( 2)互相算一算。 三、小结 今天学了人民币,回家可以帮爸爸妈妈买东西,看看掌握的好不好。 练习设计 1填空。 (1)1张 5 角饯可以换()张 1 角钱。 (2)1张 1 元钱可以换 ()张 5 角钱。 (3)1张 1 元钱可以换 ()张 1 角钱。 2填空。 70分 ()角 3 元 =()角 8 角 ()分 10角 ()元 29 / 41 50角 =()元 20角 ()元 3、自主练习 5、 6. 课时 2 备课教师唐桂芬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人 民币认识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 l 元 =10角, 1 角 =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掌握 l 元 =10 角, 1 角 =10 分,初步学会简单的换算。 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际操作、练习。 教学准备各种硬币、纸币。 教 学 过 程 设 计基础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0分 =()角 7 角 =()分 60角 =()元 1 元 =()分 40 角 =()元 1 元 =()角 65角 =()元()角 9 角 =()分 3 元 6 角 =()角 23分 =()角()分 70角 =()元 30 / 41 二、在里填上 “ ”|“ ” 或 “=” 。 50分() 5 角 4 分() 4 角 1 元() 9 角 3 角() 31分 7 元() 7 角 6 元 8 角() 7 元 42分() 4 元 1 角 综合 1、 1 张 1 元可以换成()张 1 角。 2、 1 张 1 元可以换成()张 2 角。 3、 1 张 1 元可以换成()张 5 角。 4、 1 张 1 元可以换成()张 5 角、()张 2 角和()张 1 角。 5、 1 张 2 元可以换成()张 1 元。 6、 1 张 5 元可以换成()张 1 元 7、 1 张 5 元可以换成()张 2 元和()张 1 元。 8、 1 张 10元可以换成()张 1 元。 9、 1 张 10元可以换成()张 2 元。 10、 1 张 10元可以换成() 5 元。 11、 1 张 10元可以换成()张 5 元和()张 1 元。 12、 1 张 20元可以换成()张 2 元。 13、 1 张 50元可以换成()张 5 元。 14、 1 张 50元可以换成()张 10 元。 15、 1 张 100元可以换成()张 20元。 练习设计 1一本练习本 l 元钱,一枝铅笔 5 角钱,买一个31 / 41 本和一枝笔共花 ()角钱。 2小刚有 9 角钱,买一块橡皮 2 角 5 分钱,问买两块同样的橡皮后还剩 ()角。 3一个削铅笔刀 6 角钱,买一把尺子和 3 个削铅笔刀的价钱同样多,买一把尺子 ()角钱,合 ()元 ()角。 4一本故事书 5 元钱,一本科技书 7 元 2 角钱,一本故事书和一本科技书共用 ()元 ()角钱。 5、基础训练 57页 1、 2. 课时 3 备课教师唐桂芬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1、巩固加减法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元、角、分的计算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重点: 初步学会简单的元、角、分的计算 难点:正确解答简单的有关元、角、分的计算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际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各种 硬币、纸币。 教 学 过 32 / 41 程 设 计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你会使用它吗?下面就请你们来试一试,你们看,这有很多的物品,上面都标明了价格,老师说物品的名称,你们来摆出它的价钱好不好?出示图片 “ 物品价格 ” 师:在生活中,我们去买东西,往往不只是买一种东西,或者需要找钱,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简单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元、角、分的简单计算问题(板书课题:简单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拿 20元买一个文具盒和一袋彩笔够吗? ( 1)、 6+9=15(元) ( 2) 20元比 15 元多,所以够买。 2、用一元钱买一块橡皮,还剩多少钱? (1)1元 =10角 ( 2) 10角 -8 角 =2角 3、小亮有 9 元钱,买那两样文具正好用完? ( 1)文具盒和钢笔。 ( 2) 6 元 +3元 =9元 33 / 41 4、同桌之间互相提出问题,看谁解答的又好又快?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能说一说怎样进行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吗?学生自由发言 练习设计 1、计算 5 角 +3角 =5角 +5角 =8角 -4 角 = 1 元 6 角 +3角 =5 元 3 角 +6角 =1元 -5 角 = 2、解决问题 ( 1)小明有 30元钱,买苹果用去 10元,还剩多少元? ( 2)小青有 10元钱,买笔盒用了 7 元,还剩几元? 3、自主练习 1、 2、 3. 课时 4 备课教师唐桂芬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人民币简单计算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巩固加减法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元、角、分的计算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重点: 初步学会简单的元、角、分的计算 难点:正确解答简单的有关元、角、分的计算问题 34 / 41 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际操作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各种硬币、纸币。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基础 一、人民币的简单运算 5 角 +5元 =()元( )角 5 元 5 角 +5角( )元 6 元 5 角 =()元( )角 28 分 +2分 =()角 二、你认识吗?连连看 元元元元 15元 5 分 4 元 8 角 2 元 5 角 2 分 5 角 三、简单的计算: 3 角 +5角 =2角 +3角 =5分 +4分 = 4 元 +6元 =9元 +5元 =8元 +60元 = 3 角 +7角 =8角 +2角 =6分 +4分 = 35 / 41 综合 四、简单的计算: 1 元 2 角 +4角 =2 元 +1元 1 角 = 12元 -1 元 =16元 -9 元 = 13元 -10元 =27元 -20元 = 45元 -5 元 =15元 -8 元 = 1 元 -6 角 =1元 -3 角 = 2 元 -9 角 =4元 -3 元 5 角 = 五、认识人民币应用题 1、明明有 100 元钱,买书包用去 50元,还剩多少元? 2、一个计算器 50 元,明明现在有 40 元钱,想买一个计算器够吗?明明还差多少钱? 3、星期天妈妈去买菜,用去 16 元后还剩下 10 元,妈妈原来有多少钱? 练习设计 1、布娃娃: 10元书包: 8 元铅笔盒: 9 元 ( 1)买一个布娃娃和一个书包付多少元? ( 2)一个铅笔盒比一个布娃娃便宜多少元? (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 2、基础训练 54页 1、 2、 3、 4. 第七单元 100以内加减法(二)的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36 / 41 1使学生会计算 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 100 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二、教材说明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 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 三、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两位数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畜牧业技术服务合同书
- 采购合同审核及风险评估指南
- 2025私营企业工业园区自动化设备搬迁协议
- 2025牲畜租赁合同
- 以学生作文为案例浅谈作文母题训练12篇
- 梦游天姥吟留别: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教案
- 跨团队协作平台使用说明及操作手册
- 2025年沥青混凝土运输合作协议
- 化工厂安全培训简讯
- 2025年广告代理合同示范文本
-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 水稻螟虫绿色防控
- 图形动画毕业设计
- 工会劳动竞赛课件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建筑工程-安全员C证-安全员(C证·上海)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电力市场交易体系规则培训PPT
- GB/T 18705-2002装饰用焊接不锈钢管
- 女儿墙安装电动吊篮相关安全计算
-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培训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