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提纲_第1页
xx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提纲_第2页
xx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提纲_第3页
xx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提纲_第4页
xx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XX 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提纲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XX 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提纲(一)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纲要 一、什么是生物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能排出体内废物 4、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6、生长繁殖 7、除病毒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病毒是生物) 二、如何认识生物 认识生物的方法:调查法、实验法、探究 法 、 观 察 法 、 收 集 和 分 析 资 料 法 三 、生物的生活环境 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 150 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 “ 立足点 ”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四、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影响生物:影响生物的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温度等 生物因素:影响该生物生活的 其他生物,主要表现在捕食关系 2 / 9 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 生物适应、影响和依赖环境(举例说明) 五、生物 +环境 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 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人 分解者: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分、温度等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不存在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箭头指向捕食者(强者)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聚更多,譬如 DDT.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6、 生态系统的类型 p29: 1、绿色水库: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之肾: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肺:森林生态系统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考点知识 一、填空 3 / 9 1、生物圈是指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它的范围包括、和。 2、当宇航员乘坐飞船飞向太空时,必须携带的维持生命的物质有、 3、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等因素,另一类是因素。生物之间常见有关系、关系和关系等。 4、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开始的。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 和来进行。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 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 6、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和,生物的适应性是的。 7、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与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在生态系统中, 是生产者,能通过制造有机物;是消费者,他们直接或间接地以为食;是分解者,能将分解为简单的物质,这三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部分。它们之间是关系。 8、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和所占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的,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9、生态系统中的和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4 / 9 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 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 3.下列可作为区别生物与非生物标志的是( ) A.是否由细胞构成 B.是否需要营养 c.能否生长 D.能否运动 4.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 A.对象中的一个 B.对象中的一部分 c.全部对象 D.以上都对 5、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指地球生物生存的全部环境的总称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 D.生物圈是指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6.生物圈的范围为( )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B 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5 / 9 7.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中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是指() 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温度 、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与 B 的总和与 B 的总和再加上田野中的其它蝗虫 8.下列能构成生物圈的是() A.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湖泊中的所有生物 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 D.地球及生物 9.下列哪个生态系统有 “ 绿色水库 ” 之称() A.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10.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A.分组实验 B.重复实验 c.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 1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水圈 B.生物圈 c.草原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12.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 “8” 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合作 B.寄生 c.捕食D.竞争() 13.日常生活中总有 “ 春兰秋菊 ” 、 “ 南橘北梨 ” 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A.温度和水分 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 14.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6 / 9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15.在干燥多风的沙漠地区进行绿化,选择的最理想植物是() A.根系发达、矮小丛生的灌木(如沙棘) B.根系发 达、树冠高大的乔木(如杨树) c.根系浅小、地上部分较大的植物(如仙人掌) D.根系浅小、生长快速的大叶植物(如白菜) 16 “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 的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 A.只 B.只 只 D.多少只都行 () 17.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池塘中的水草 B.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一个池塘 3.在 “ 草 兔 鹰 ” 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 A.增加 B.减少 c.先少后多 D.先多后少 18.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 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食物链 () 19.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草 兔子 狐狸 狼 B.植物遗体 真菌 动物 7 / 9 c.猫头鹰 老虎 种子 D.青蛙 蛇 鼠 猫头鹰 20在没有使用 DDT的南极地区的企鹅体内发现有 DDT存在,企鹅体内的 DDT 是通过() A气候的变化引起的 B食物链积累的 c鸟类的迁徙带来的 D鱼类的洄游带来的 21.生物圈具有自我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这种能力是 () A.无限的 B.不受影响 c.有限的 D.永不改动 22.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人和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下面承担分解者角色的是 () 淡水中的衣藻 高山上的油松 土壤中的细菌 朽木上的蘑菇 树上的麻雀 河边的青蛙 土壤中的蚯蚓 树叶上的毛毛虫 池塘里的蠕虫 鲜艳的大丽花 A. B. c. D. 2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水圈 B.生物圈 c.草原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24.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 A.人 B.绿色植物 c.高楼大厦 D.动物 () 25.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A.羊 B.绿色植物c.狼 D.鼠() 三、识图分析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8 / 9 1、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部分和者。 ( 2)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 (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本图中有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形成。 ( 4)如果这个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了,则图中生物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 (5)科学家研究发现,洪涝灾害可以使次年蛇的数量急剧减少,由此容易出现大量增多而使农作物受害。 四、实验探究( 10 分)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 “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出),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问题: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假设:鼠妇的生活。 设计方案: 9 / 9 1).材料用具: 20 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2).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 ,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和两种环境。 3).方法步骤: 1.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 _的鼠妇,静置 2 分钟( min)。 2.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 10 次。 4).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