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校德育工作的困境与超越路径_第1页
浅析学校德育工作的困境与超越路径_第2页
浅析学校德育工作的困境与超越路径_第3页
浅析学校德育工作的困境与超越路径_第4页
浅析学校德育工作的困境与超越路径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浅析学校德育工作的困境与超越路径 浅析学校德育工作的困境与超越路径 作者 / 邢风琴 康德曾经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可见,道德作为永恒的话题经久不衰地得到人们的关注与思考。我国一直以德育大国而著称,随着德育首位思想的提出,全社会逐渐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品德教育,这更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是问题的主要方面。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不看到 ,由于中国当前正处在一个剧烈的社会转型期,这一社会转变的剧烈程度绝不亚于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的剧变。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在加快,国际政治错综复杂,东西方文化相互融合,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体制正逐步完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正飞速发展这一系列的变化对我国社会现有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各种思想观点、价值观念都涌现出来,思想意识领域成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万花筒。这一系列的变化也使得当前的未成年人的思想意识呈现出2 / 5 新的特点:道德价值观取向呈现多元性,例如在义与利面前,他们不再是单一地坚持传统的舍利取 义,而更多的是希望义利双收,极少部分人甚至是见利忘义;思想观念具有兼容性,各种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高尚与庸俗的思想观念在未成年人中都有一席之地,甚至在同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对于社会主流思想、价值观念如奉献、诚信、友情等的理解汇人了相当多的个人色彩和时代特色。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及新新人类学生,我们的德育工作时时陷入困境,举步维艰。以下是我在教学生涯中亲历的一个德育案例: 起因: 2016 年 5 月 15 日,第四节课预备时,发现某班 4 名学生在教室里悄悄地打扑克。我推门进去,本想让她们交出扑克后, 继续上课,课下再进行教育批评。然而,不仅扑克没收上来,四名学生还,异口同声地说没玩!老师冤枉我们了一口咬定就是没玩。真是岂有此理!我都看见黑色草花牌了,她们却瞪眼说瞎话,死不认账。为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让她们离开课堂,交由班主任继续调查,没想到调查结果更令人震惊 没玩,而且这是她们周围的同学一致作证得出的结论。 发展:我被这个结论激怒了!当事人因害怕处罚不敢承认也就罢了,班级同学竟然集体作伪证,这使得这件事已3 / 5 经不仅仅是违反在校学生一日常规的事情了,这已然涉及学生的诚信度,这是品质问 题,甚至是做人问题。 (德育管理论文 )我感到问题的严重,不能等闲视之,决定一查到底。首先通知家长将孩子领回家,协助调查,结果是家长还是听信了孩子的说法 没玩。 矛盾激化: 5 月 16 日上午,四名学生的母亲一起闯入年级部主任办公室大闹,有的家长甚至破口大骂,我虽然没有被家长的强势吓倒,但却第一次深切感受到学生德育工作艰难的深层原因,也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身上担子的沉重 学生仍然停课在家,学校工作似乎恢复了平静,然而我的家庭生活却被彻底打乱,有家长到教育局打听我的来路,扬言 谁要是和我家孩子没完!就别想好过!黑道、白道的人我都认识,女儿也被一个停课学生跟踪。女儿安全问题的突现,让我陷入了痛苦而两难的选择中,是放弃对学生的教育?还是保护女儿的安全?面对学校教育的势单力薄和家长的猖狂,我真的犹豫了。经过几天痛苦的挣扎,我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让爱人每天接送孩子,确保孩子安全,我则本着负责的态度全力处理此事。 4 / 5 沟通解决:对 4 名学生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调查此事,她们很快承认违纪事实; 4 名学生和她们的母亲先后来到学校承认错误;我先后找到两名学生和家长,进行推心置腹 的交谈,使其认识到自身错误所在。告诉她们如果能从此事中吸取经验,以后不再犯同类性质的错误,那这个错误是有价值的。 一场轩然大波就这样渐渐平息了,一年的时间过去了, 4 名学生没有再犯此类错误,而且我和 4 名学生保持正常的师生交往,每当看到她们快乐的身影,听到她们发自内心的问候,得知她们的点滴进步,心中总会油然而生无限的骄傲 为我当初的理智选择和艰难的坚守。作为教师,我坚信没有不愿意接受教育的学生,只有不愿意实施教育的老师。这件事是件伤心事,但同时又是一件幸福事。4 名学生的心智更成熟,我 的教育生活也过得更踏实。 思考一:家庭教育的起点是教育孩子还是拯救母亲? 事发后,为什么没有一位家长来校或哪怕打个电话向我(当事者)了解一下情况,他们居然全部轻易而绝对的相信了自己的孩子,进而大闹学校。得知事实真相后,不是主动承认错误而是找门子、托关系甚至威胁恐吓。5 / 5 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的,更何况学校是育人机构。学生犯错误违反校规校纪,以批评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按惯例,这件事只要学生承认错误,教师进行批评教育改正,也就罢了。如此简单的事件,却被非理智的学生、反 理智的家长演绎得如此复杂和荒唐,是出于母爱,还是她们不懂得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或是她们地痞无赖的本性使然?我倾向于后者。我曾强烈的想知道学生的姥姥是什么样子,也曾无数次设想学生当了妈妈之后培养的孩子能怎样。教育的本质是做人的教育,家庭教育也不例外,家长的做人准则是孩子行为的教科书,是孩子教育的课堂。现在,究竟有多少母亲能完成这项任务?受过高等教育的母亲有多少能胜任这项工作?事件中的 4 位母亲,有 2 位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她们也一样参与其中,采用剜肉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