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红军长征教案 岳麓版.doc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红军长征教案 岳麓版.doc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红军长征教案 岳麓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红军长征教案 岳麓版撰写人:_时 间:_教学过程 1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带领学生朗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略加解释。指出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设问“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2.学习长征的开始时,学生可能会提出红军为什么要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的问题,教师可以联系前一课学习的红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四次“围剿”的内容,指出胜利的原因;而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应特别指出是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的。 3要用好课本和地图册上的红军长征示意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使用图,多媒体课件可以设计动态的长征路线,让学生自己去“重返长征路”,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真正体会红军经历万水千山,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 4本课有几处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内容,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到遵义会议召开时14年的时间里,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左” 的或右的错误,经受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挫折;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9年也是14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遵义会议的深远意义。 5要充分挖掘课内外课程资源。如结合语文课学过的七根火柴等课文,选择、运用相关音像资料配合教学。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回忆、联系已学的四次反“围剿”知识,阅读楷体字关于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及危害,比较胜利和失利的原因。 2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指导学生一定要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本课要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地名(地点),了解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3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4组织、指导学生在课外赏析毛泽东在长征时期写的其他诗词,阅读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斯诺的西行漫记等文学作品,欣赏、学唱长征组歌一红军不怕远征难,观看反映长征的电影、电视剧和专题片等,并交流心得体会。问题探究动脑筋 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还缺少粮食给养等等。练一练 红军长征经过哪些省? (1)走过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个省。 (2)在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活动与探究 1想一想,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湘江 红军在那里与敌人打过一场恶战,损失惨重乌江 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赤水河 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金沙江 红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大渡河 红军强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