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策略.doc_第1页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策略.doc_第2页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策略.doc_第3页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策略.doc_第4页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策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策略摘要: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何时介入幼儿的游戏会增强幼儿的游戏兴趣,并提升幼儿的游戏经验,何时介入会消除幼儿的游戏热情,并干扰幼儿的游戏进展,要充分认识老师在区域活动中进行介入指导的重要性,何时介入完全取决于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游戏介入时机的判断和把握。教师指导时应该注重观察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的行为、言谈,再给与适时适度的进行指导,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活动,能体现更大的价值。同时根据幼儿的差异,个别化地进行指导,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创造发展机会,使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努力体现“教师应成为幼儿区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观念,让每一个幼儿受到全方位的良好影响,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关键词:幼儿 区域活动 介入 指导 策略一、问题的提出区域活动,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给予了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和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同时它具有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通过区域活动,教师能更直接地接触幼儿、观察了解幼儿,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指导,让幼儿更多地感受教师的关注,增进双方感情的交流,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课程指南中说,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进展的支持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体现选择的自由度,为幼儿创设一种可选择的环境,教师在幼儿需要的时候介入,教师的介入使他们更好的实现其游戏的意愿。但是在具体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许多问题。诸如:准备了许多材料,孩子们却不去理会;有的老师在孩子进行摆弄的过程中急于指导,要求孩子这样做,那样做,结果让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悄然流失,使孩子顺着老师的思路进行活动,使区域活动丧失了应有的价值;有的老师采用放羊式的指导方式,对孩子的发现漠然处之,使智慧的火花自然泯灭诸如此类的问题确实在区域活动中存在。如何使区域活动真正体现孩子的自主学习,让孩子真正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我认为关键在于我们老师。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观察了解幼儿的困难,及时捕捉幼儿的创造性表现等,这时,教师的介入时机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真正使教师的适时适度指导成为推动幼儿发展的“助力器”?如何使区域活动更吸引孩子?如何使孩子玩得更有意义?二、目前区域活动中教师介入指导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在幼儿的区域游戏中,老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由于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在指导把握上的差异,形成了介入指导的一些误区。 (一)、 教师介入时机存在的问题:把握干预游戏的正确时机,关系到游戏指导的实际效果。干预的时机正确,可以扩展和提高孩子的游戏内容和层次。反之,可能会抑制他们的游戏。我们知道:游戏是一种自主的活动。孩子只有在自己的活动那个圈子里,在没有成人的压力的时候,他们的活动才是自发的,而且只有在他们自发的活动中,才能真正体现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区域活动中常出现教师不管孩子的年龄特点、需要,直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介入指导,根据教师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让孩子跟随教师的指指点点而游戏,使孩子失去了真正的游戏。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没有分清儿童与成人的区别,常以自己的想象去指导孩子的游戏,缺乏对孩子游戏的观察。只是将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孩子,这样的指导并不符合幼儿的意愿,并不是幼儿的需要,甚至教师的指导行为偏离幼儿的行为水平,教师的介入干扰、转移或替代了孩子的原来的交往和活动的意向;有时教师的介入是多余的,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因此,我们的有效指导率也不高。(二)、 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看到幼儿操作中的问题,但又不指导,怕指导不当或不知道如何指导。于是就回避指导,无所事事。其次,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抓不住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于是在指导中出现蜻蜓点水现象。再次,师生交流不够,教师指导机会把握不准,使教师指导时手忙脚乱。另外,教师不相信孩子,使教师指导时干预过多。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存在不少指导上的困惑,主要表现在:、投放的材料,如何及时顺应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孩子多时,教师指导如何支持孩子个性需要和发展?、不知如何有效地回应幼儿的活动,缺乏相应的指导策略。三、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介入指导策略幼儿是自主活动的,教师的任务是以教育目标为出发点,以儿童的发展水平为依据,按照“最近发展区”的原则确定区域活动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材料,教师在观察幼儿活动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材料,适时进行指导与评价。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观察者和解决问题的鼓励者。那么,教师应如何在区域活动中观察、指导孩子,一步步的深入并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呢?这就要求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幼儿区域活动,结合幼儿的实际水平、需要,灵活选择,并进行创造性地指导,让幼儿得到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区域活动中,当区域人数不均等时教师是否需要协调?当幼儿游戏中出现不断的尝试错误的情景时,教师是否需要加以引导?游戏中如何来提升幼儿的经验?当游戏中出现不利于游戏开展的过激行为时,教师是否需要介入?这一系列的问题使自己在学习与实践中进行展开探讨。(一)、教师在区域游戏中的适时介入指导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护愉快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那么,幼儿游戏什么时候需要教师的指导,什么是适时介入指导,怎样才能了解孩子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呢?我想,观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关键的一环。因此,在区域游戏中,多数时间我是观察者,观察幼儿玩的内容,交往情况,玩中有什么问题等。如果幼儿玩得很好,交往正常,我不会介入。我认为盲目介入会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游戏,会影响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伙伴间的相互作用,会让孩子对教师产生依赖或反感。只有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以下几种状况时,我才会适时介入,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孩子深入开展游戏。1、当幼儿遇到困难、挫折,即将要放弃游戏意愿时介入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教师是不是要去帮忙呢?一般为了使游戏开展下去,幼儿也会自己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这是幼儿获得经验的过程,我们教师不应当事事处处替代幼儿解决问题,但当幼儿遇到不能解决的困难时,他们会因此而放弃原来的游戏行为,结果:使孩子失去了一次提升经验的机会;游戏的愿望也不能很好的实现;经常中止并转换游戏情节不利于游戏水平的提高,所以教师的及时介入是必要的。如:在建构区中的潘灏在用雪花片塑造浦东机场的大飞机,他一连造了形状相同的几架飞机后,放下手再也不插了。于是我在建构区的另一侧,选用了一些积木、纸板自言自语地说:“机场上停着许多不同的大飞机,我要造一架双层飞机。”潘灏小朋友看到我用其他的材料造飞机,又开始找可乐瓶、胶带、纸板等精心制作他喜欢的飞机。此时,我采用了干预中平行活动方式介入指导,当潘灏小朋友在游戏中碰到困难和没有兴趣时,我在旁边的操作无形中就是对孩子游戏的支持和认同,从他后来主动的又搭起飞机来,我们就可以看到这又引起了孩子游戏的更大兴趣和持久性,同时孩子可以参考成人的玩法,学到了新的搭飞机的技能。幼儿游戏中遇到困难、挫折,也正是幼儿发展中自然形成的认识冲突,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一个契机,如果幼儿自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说明他原有的经验与当前的需要之间的距离是合适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将帮助他形成新的经验,我们应该尽可能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不必替代幼儿解决问题。但如果幼儿自己解决不了,说明他原有的经验与解决当前问题所要求的能力距离太大,那就需要教师的帮助。因此,我们要赶在幼儿放弃之前,帮助他实现游戏的意愿。当然如何帮助是需要机智的处置,但决不是替代。 2、当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认知冲突时介入游戏是幼儿的权利,而幼儿是在作用于游戏材料的过程中发展的。我们在投放游戏材料时,必须要考虑幼儿驾御游戏材料的自由度,以及幼儿在游戏中作用于材料的方式。孩子是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总是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各种活动中发展自己。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存在明显差异性。只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互动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孩子们就会在活动中获得认知发展、经验的提升。在玩水区:祝仪伟和舒琪在用不同的瓶子灌水、倒水,看看哪个瓶子的水多,哪个瓶子灌满水快由于我们正在开展有趣的声音这一主题,此时孩子的注意点也开始转移到玩水时发出的声音。仪伟说:“你听,水也会发出声音的。”舒琪看到仪伟倒水时,水倒到盆里真的会发出好听的声音,也开始尝试倒水。“我倒水怎么没有声音的?”(舒琪蹲在水盆旁,把杯子里的水放在水面上倒)舒琪急吼吼得喊了起来:“老师,他倒水时有好听的声音,我没有的。”小班的孩子一碰到困难,兴趣也会随即淡去,我就凑到舒琪的耳边轻轻说:“再试试,到底有没有声音?”随即我稍稍把她的手抬高了一点。“啊,有声音了!我也有声音了!”舒琪开心得叫了起来。“现在怎么会有声音了?你们两个倒水的声音一样吗?”我鼓励孩子继续听听辨辨不同的倒水声音。此时,仪伟拿着玻璃球往水盆里一放,发出“咚”的一声,原来玻璃球也会发出声音来。两人高兴的尝试着把不同的物体放入水中,发现石子、玻璃瓶能发出声音来。他们一连几天的就是用这些东西来玩,对放在玩水区的其他材料就不去尝试(纸雪花片、小棍、吸管等)。“我们来玩玩这些东西,听听能不能发出声音?”舒琪说:“我试过的,不行的。”他肯定的回答我。“你们来试一试,用别的方法试试行吗?”我鼓励他们。孩子在我的鼓励下开始不同的尝试,终于发现扔、敲、吹的方法也能使这些东西发出声音来。老师适时的介入,使两个孩子之间产生的问题得到了答案。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中产生了倒水发出声音而引发出怎样使其他的材料也能发出声音来?通过引导来提升他们的经验,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教师还通过利用表情、眼神、动作、手势等非语言的手段介入指导。同时,需要我们教师为孩子创设具有丰富性、层次性和挑战性的游戏环境,促进孩子在游戏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游戏行为,适应变化的环境。幼儿游戏无时无刻不在尝试中获得体验,从失败中获得经验,在尝试中获得情感与智慧的平衡,这就是游戏的本质。在当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认知冲突时,教师的适时指导,既让幼儿得到充分的尝试机会,又能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3、当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介入游戏是幼儿个体经验的反映,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幼儿充分地、自主地、愉悦地表现自己。游戏是儿童的权力,因此,在游戏中幼儿是主人,教师应该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游戏进展的支持者。因此教师在幼儿表达愿望时、幼儿因失败而茫然时、自己解决问题又产生问题时,教师的介入会对幼儿的游戏产生积极的影响力。 如:建构区中的孩子忙着搭浦东机场,过了好一会儿,我发现他们懒懒地坐在地上,完全没了刚才开始讨论时的那一股激情,我奇怪地走近,发现地上什么作品也没有了,只有一小截搭建了一半的圆形建筑物。天宏说:“唉,别提了,我们建好一座圆形的房子,想建一个半圆形的屋顶,却怎么也建不起来”,原来这帮小家伙遇到难题了,于是,我接着问:“以前你是怎么用花片拼出半圆形的呢?”天宏皱着眉头回答:“用花片可以插出半圆形,但是用炮筒不行呀”,我进一步启发:“还有哪些材料也可以斜插呢?”几个小家伙听了马上又来劲了,跑去找来花型积塑和星星积塑开始拼插,拼出半圆形后,他们经过比较,发现星星积塑与炮筒积塑的大小比例更合适,便决定采用星星积塑,终于建成了一座半圆形的控制中心 幼儿的想法和经验很丰富,但当幼儿的设想要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时,常常又因为受到技能的局限而使活动停滞不前。这时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需求点并给予回应,及时介入指 导,有效地给予幼儿技能上的支持和帮助,使活动向前推进。我认为,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困难时,老师应善于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提出适宜的问题以启发幼儿,有效地帮助幼儿迁移已有的经验以达到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幼儿相应能力的目的。4、当游戏中出现不安全的因素时介入年幼的幼儿沉浸在游戏情景中时,往往会因投入而忘记自己是在做游戏。因此,将假想与现实混淆,以假当真。还有小年龄的孩子,当游戏无法进行时,会无意间在摆弄材料时把它放进嘴里,这样极不卫生又不安全。“佳佳,你的嘴里有什么?”当我发现在生活区喂娃娃的佳佳嘴也不停的动就问。“我在吃豆豆。”佳佳得意地告诉我。“我在帮娃娃把豆豆咬得碎一点,在喂给他吃。”孩子的话把我吓了一跳,着急地说:“这个豆豆不能吃,是给娃娃吃的。”佳佳听了我的话,还是有点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我直接告诉她:这是生的豆豆,是做游戏的,不能真的吃。针对这样的事,我们常常在交流分享中,让孩子一起讨论,让他们熟悉游戏材料,知道游戏材料中的实物或食物,是不能随便放在嘴里的,是不卫生的。因此,我们在托班、小班时的游戏中特别注重这种情况,及时介入,加以引导,增强幼儿的装扮意识,防止“以假当真”的行为带来的不安全问题。在平时也多加引导,养成孩子游戏的行为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健康成长。5、当游戏中出现消极内容、不利于游戏开展的过激行为时介入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惟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的成长需要。”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了解每一个幼儿的特点,去发现问题,发现幼儿的潜力和需要。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观察幼儿经常会选择一些什么材料,选择哪些内容,他们是怎么玩得?从而来判断哪些是过激行为、消极内容,我们来加以引导阻止。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现实生活内容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幼儿在游戏中玩消极内容时,我们应及时介入予以引导,以免强化其负面效应。幼儿在游戏中因为所需材料短缺而产生争抢过激行为时,我们应介入指导他们如何使用这些材料,引导他们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替代等。幼儿的经验是在游戏中得到提升,当幼儿在游戏中产生过激行为时,我们应把这作为一次提升幼儿经验的契机,但此时的介入指导应符合游戏的需要,而不违背幼儿游戏的意愿,耐心等待,给与孩子更多解决问题的时间。总之,游戏是幼儿的意愿性活动,在幼儿自主的游戏世界里,教师如何把握尊重幼儿游戏意愿,支持幼儿游戏行为,并在尊重和支持中引导幼儿的发展,这是我们教师教育机智的体现。(二)、教师在区域游戏中的适度指导课程指南中也指出了: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和游戏的顺利开展,老师应该适时、适度的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之中。比如:当孩子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的时候;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当幼儿在游戏中反映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等等,老师都可以适度的介入。1、当孩子碰到困难、挫折将要放弃时,我用平行式介入法进行指导这种方法对年龄小不会玩的孩子及年龄大但游戏内容比较单一的孩子都有效。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硬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我们就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如:教师根据秋天这个主题,在区域里新提供秋天的落叶,有的孩子只用树叶进行印画就呆坐在那里,这时我就用树叶进行贴画、装饰画等,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又活跃了起来。在建构区中,当孩子拿到材料拼搭统一物品时,教师就会在他们旁边,拿起他们同样的材料进行拼搭不一样的物品,使孩子又有了游戏的兴趣,从而进行他们的创造性拼搭游戏。教师在空间距离上接近幼儿,并与幼儿用相同的活动材料从事同样的活动,但不与儿童发生直接相互言行交往,不直接介入幼儿的活动过程,利用自身行为的榜样示范的暗示作用,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指导。平行活动方式充分运用暗示原理,使儿童在无意识中接受指导,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指导成为干扰的可能。另外,当孩子在探索中遇到困难时,我用启发引导法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启发引导是培养幼儿主动学习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问题启发幼儿动手动脑,自己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新的认识和知识经验。由于孩子年龄小,他们有时虽然发现了问题,却因能力有限无法自己独立解决而放弃了探索,这时最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2、孩子在活动中发生争执可能出现危险时,我用垂直介入法进行指导当孩子在区域活动中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是显性的。一天,在赛车区传来了争吵声,原来沈哲与孙家伟为一辆小汽车争抢起来,开始我并未马上介入,希望他们能够自己解决,可谁知正处于情绪激动状态下的两个孩子谁也不让谁,竟要大打出手了。我赶快走过去,果断地将汽车拿到手里,告诉他们:“你不让他,他也不让你,干脆放我这儿吧!”他俩见状都噘着嘴摇摇头,看样子很悔。我又故意说:“反正你们老抢也玩不成,放我这儿不是挺好吗?”孙家伟说:“我们不抢了。”我缓和了一下口气问:“怎样玩才能俩人都玩上?”孙家伟说:“我们一起玩。”我又追问:“那怎样一起玩?”孙家伟说:“我再去拿一辆车和他比赛,比一次调一下车。”沈哲也同意了,两个孩子又玩起来。 由于我的适时介入指导,不仅解决了矛盾,而且,让孩子们意识到争抢玩具所带来的结果是两个人都玩不成,从而让他们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因素的特定情况时,教师必须对游戏进行干预,否则会影响幼儿游戏的正常进行。当幼儿游戏行为的意义是积极的,而游戏的动作和道具潜伏着不安全隐患时,教师可以采取保护措施;当幼而游戏的动作和材料直接有损于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时,教师便可以直接制止或转移。3、当孩子碰到困难求助于老师时,我用交叉式介入法介入指导。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教师作为游戏中的一员参与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孩子在探索中遇到困难时,我用启发引导法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启发引导是培养幼儿主动学习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问题启发幼儿动手动脑,自己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新的认识和知识经验。由于孩子年龄小,他们有时虽然发现了问题,却因能力有限无法自己独立解决而放弃了探索,这时最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如:杨天宏在探索区用天平称称蔬菜,一边挂了一个萝卜,又在另一头挂了一个数字7,想使天平称平衡,结果不成功就想放弃去玩别的。于是,我叫住他说:“你的想法真好,我也想知道一个萝卜和数字几一样重。”“可是我放了好几次了就是不行。”天宏回答。“那你想想为什么呢?”我想让他从查找原因入手进行探索。他说:“这个数字太小了!”“是吗,那你找个大的试试看。”“不行,我找过好几个数字了。”他边说边拿起一个数字1挂了上去。“看,要一样重了,再试试放一个。”我鼓励她说。于是他赶紧又放了一个数字“2”,“哇,针又过来一格了。”于是他又放了一个数字“1”,“啊,一样了,一样重了。”孩子高兴地叫了起来,我也情不自禁的为他们拍手叫好。在这一过程中我没有直接指出孩子的疏忽,而是启发他动手操作进行尝试,在尝试中发现、解决问题。我觉得他的想法非常好,应当保护他的求知欲并帮助他成功,而且他有过使天平称平衡的经验。另外,这个孩子也是班里认知水平和智力水平都较高的孩子,如果条件适合,稍加引导他会成功的,这次只是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