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8学年高中语文12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新人教必修.pptx_第1页
2017-18学年高中语文12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新人教必修.pptx_第2页
2017-18学年高中语文12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新人教必修.pptx_第3页
2017-18学年高中语文12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新人教必修.pptx_第4页
2017-18学年高中语文12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新人教必修.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贾永、曹智、白瑞雪均为新华社记者。 二、作品背景,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这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资源助读,知识整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在“神五”载人飞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陕西多家航天科技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诸如飞船的火箭发动机由航天六院提供,飞船逃逸塔动力系统由航天四院研制,航天时代公司的电子设备则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耳朵”可以说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前幕后英雄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相关常识 事件通讯:以记事的形式,通过记述某一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来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闻体裁。它既可以全面报道一桩重大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给读者提供关于这个事件的具体情节,深刻发掘这一事件所包含的思想意义,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中截取若干断面,反映若干场景,让读者窥一斑见全豹。,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读准字音,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写对字形,三、掌握词语 1.不同凡响: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 2.翌年:第二年。 3.扭转乾坤:从根本上改变已成的局面。乾坤,易经中的乾卦和坤卦,借指天地、阴阳和江山、局面等。 4.一鼓作气:趁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5.酝酿:造酒发酵的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如事先考虑、商量、相互协调等。 6.横亘:(桥梁、山脉等)横跨;横卧。,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四、辨析词义 1.惊天动地 惊世骇俗 辨析:“惊天动地”,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两者的使用对象不同,“惊天动地”指行为或事件的影响,“惊世骇俗”侧重于指言论和做法。 例句:四十年来,他惊世骇俗的艺术表演,屡屡成为当代艺术界的奇观。 曾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坚持用“两弹一星”精神激励一代代科研人员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资源助读,知识整合,2.为期不远 指日可待 辨析:“为期不远”,指快到规定或算定的日子。“指日可待”,(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两者都含有“很快就会到来”的意思。但“为期不远”偏重指预定的日子快到了,“指日可待”偏重指事情、希望等很快就会实现。 例句:肃清这一部分残余敌军,还需要一些时间,但已为期不远了。 鉴于石墨烯在电池方面的特殊性能,石墨烯电池商用指日可待。,整体感知,细节揣摩,重难探究,一、理理文章思路,整体感知,细节揣摩,重难探究,二、说说文章主旨 本文以“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为契机,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文章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作者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最后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结束。全文结构严谨,充满了民族的自豪感。,整体感知,细节揣摩,重难探究,【任务一】 掌握通讯的一般结构,把握文章内容 1.通讯一般由导语、主体和结尾构成。本文共30段,请根据提示给本文切分层次,填写下表。,参考答案导语部分(第一至三段),“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主体部分(第四至二十六段),回顾一代代航天人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结尾部分(第二十七至三十段),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实现了中国人的航天梦。,整体感知,细节揣摩,重难探究,2.第四段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第四段是过渡段,由导语部分引出主体部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整体感知,细节揣摩,重难探究,3.新闻的主体部分,作者按时间顺序,较为详尽地叙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请根据提示填写下面的表格。,整体感知,细节揣摩,重难探究,参考答案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拉开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 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出台的“863计划”,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 “神舟”一号实验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太空,整体感知,细节揣摩,重难探究,4.这则通讯的结尾部分,回到导语报道的重点内容但又不是对导语内容的重复,它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参考答案时间:金色的秋日,9时10分。人物:杨利伟,一个勇敢的中国人。事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发射成功。评论: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整体感知,细节揣摩,重难探究,【任务二】 理解新闻标题的含义和背景的作用 1.本文的标题专指“神舟”五号的发射吗?它有哪些含义? 参考答案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此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通讯,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用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的真实性特点。如:“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整体感知,细节揣摩,重难探究,3.这则通讯的主体部分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这与要报道的新闻事实有什么联系?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联系: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是对新闻事实的补充,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用:使读者对新闻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加了新闻的纵深感。,整体感知,细节揣摩,重难探究,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提示注意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关含义,尤其是背景材料在新闻中的作用。,整体感知,细节揣摩,重难探究,参考答案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也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地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怎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的“朝阳”“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飞船”等寥寥数语,勾勒了一幅热闹的场面,渲染了发射前紧张而激动的气氛。 B.第一段文字由远及近,最后定格在“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凸显了新闻的主要人物和新闻的意义。 C.第二段描写了火箭发射的瞬间,“喷射”“托举”“拔地而起”“直刺九霄”等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神舟”五号发射时惊心动魄的瞬间。 D.开头三段是本文的导语部分,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解析A项,理解错误,应为“勾勒了一幅静谧的画面”。 答案A,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前两段采用了描写的手法,把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送入太空时的情景细致地描写出来,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B.第三段文字阐释了发射的意义,这样,文章一开始就把读者引到了一个宏大而激动的场景中,收到了很好的新闻效果。 C.第四段“为了这个飞天梦想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表明下文是插叙,要叙写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努力的过程。 D.中国是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真正的航天始祖”的国度,苏联在中国之前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让中国十分吃惊。 E.节选部分的最后两段,写苏联人造卫星给中国的“震动”,交代了中国航天事业诞生的背景,表达了中华民族不甘落后的志气。 解析C项,应为“承上启下,说明下文要写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努力探索的过程”。D项,应为“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让中国明白,航天时代,中国不能落伍”。 答案CD,3.请以节选部分的文字为例,谈谈本文的语言特点。 解析新闻的语言相对于散文来说,不易抒情,但是本文的语言却饱含激情。理解时要注意结合“神舟”五号在中国航天史上的意义来体会。 参考答案作者的语言饱含激情,在描写景物时有一种必胜的信心。升空刹那,“惊天动地的巨响”“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是飞船发射的特写镜头,作者怀着崇敬和必胜的信心写出了飞船成功发射的过程,语言优美,极有力量。,二、语言运用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如果说领土、领海、领空是有形国土,那么, ,爱国情感高低直接关系民族生命力的强弱。爱国情感是凝聚民族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也是青年学生树立正确政治信仰的基础。 ,在学习和生活中就会失去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就会缺失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自豪感与责任感,也就难以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新形势下,我们要对青年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对祖国深厚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报国志向。 ,树立正确政治信仰才有坚实基础。,解析文段谈的话题是“爱国情感”,第处,根据前文的语意、句式和内容“是有形国土”可知,应填写“爱国情感就是无形国土”;第处,根据关联词语“就”和内容提示可知,此句应该从反面来谈论爱国情感,即“青年学生如果没有强烈的爱国情感”;第处,根据关联词语“才”和语意,可知“树立正确政治信仰才有坚实基础”的前提条件应是“搞好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参考答案爱国情感就是无形国土 青年学生如果没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只有爱国主义教育搞好了,5.给下面的新闻添加标题(不超过15字)。 北京时间11月7日8时34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卫星顺利进入工作轨道,即将开始绕月探测活动。 自10月24日成功发射以来,“嫦娥一号”卫星在长达326个小时的飞行中,顺利实施了4次加速、1次中途轨道修正、3次近月制动,共8次变轨,经历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月球捕获轨道3个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