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教学设计_第4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7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教学设计 文 章来源 m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文言断句是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对文言句子能够正确地断句,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新课标要求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而学生应了解文言文断句的一般方法,多阅读课内外文言经典,并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教材分析: 由于是课外文言文阅读,教材的来源一般是语文辅导的“ 拓展延伸 ” 、世说新语中短小精悍的经典、市目 标测试卷中的练习等,由于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有困难,因而在传授此部分知识时,我首先教会学生如何断句,在读中不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其前提需要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并在此基础上,我再寻找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辅助学生断句,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我们就以初中阶段的 “ 文本为范 ” ,在细品文章的基础上掌握方法巧断句,并运用这些方法准确地给课外文言文的断句。 三、学情分析 2 / 17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他就像是夜空中的点点星光,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学习文言文,使学生从 中吸纳传统文化的营养,提高文言素养和鉴赏能力。但是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却有着恐惧的心理,避而远之,甚至 “ 谈文色变 ” 。为此在教学中除注重让古文的学习走近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消除古文学习的恐惧心理外,特别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准确为课内外文言文断句,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让他们爱学、乐学古文。 四、学习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叫断句及断句的作用; 2、能力目标:以课文为载体,并通过练习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诵读课外古代诗文,有意 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五、重点难点 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 课时安排: 2 课时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1、教法 ( 1)、读古文经典语句,品古文经典句意; 3 / 17 ( 2)、据文意,找寻句读的一般方法; ( 3)、拓展延伸,实现知识迁移。 2、学法 ( 1)、符号批注; ( 2)、研究法; ( 3)、合作探究。 七、课前准备 1、教师的教学准备: ( 1)、认真查阅中学古文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名句,做好摘录; ( 2)、查阅、收集近几年中考附加题; ( 3)、从语文学习辅导、市下发的 “ 单元测试 ” 和山海经、世说新语等名篇中筛选课外阅读短文,作为学生训练的材料; ( 4)、把收集整理好的相关课内课外资料编印下发; ( 5)、研究资料中有哪些较难的问题或学生容易出现歧义的地方,做充分的考虑; ( 6)、精心制作课件,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2、学生的学习准备: ( 1)、课外阅读古典名篇,培养语感,提高古文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 2)、认真阅读下发资料中的课例部分,根据要求用特定符4 / 17 号做好批注。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 “ 断句 ” 明作用(一)什么叫断句 因为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 断开,叫 “ 句 ” ;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 、 ” 断开,叫 “ 读 ” ( dòu)。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 “ 句读 ” 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二)准确断句的重要性明确:断句的位置不同,产生的语义也不同(下面细读故事二则,体味断句的作用) (一)惩财主 昔日,有一财主为其子请塾师,首先讲条件,立字据。先生写好之后,财主看了很满意,双方都按押了手印。 刻薄的财主既望子成龙,又惜财如命,粗茶淡饭待先生。 年终,先生找东家补足饭菜钱,结果争执不下,闹到县府衙门。 县官先看立约: “ 无米面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 ” ,然后令各位讲清楚其原因。 先生言明字据写得清清楚楚: “ 无米,面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 ” 老财主却赖说字据上写的是: “ 无米面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 ” 5 / 17 县官听后,勃然大怒: “ 你身为财主,不学无术,雇人教书,岂有不付足饭菜钱之理! ” (二)聪明的食客 过去,有一专好登门闲聊食客,闻香不动,寻机嘬上一顿。 这日又去一家谈天 说地,适逢下雨,至响不走,主人故意在纸上写了句逐客令: “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 却未标点,其本意是 “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 。闲聊食客看后,笑颜逐开,乐不可支。他标点为: “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 。主人无奈,只好被 “ 宰 ” 了一顿。 二、细品读知方法巧断句 提示: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其前提需要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辅助我们断句。下面我们就以初中阶段的 “ 文本为范 ” ,在细品文章的基础上掌握方法巧断句。 文本为范学断句 课例(一)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小结:通过找名词断句 课例(二) 6 / 17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 小结:通过找代词断句方法归纳一:找名词或代词从课例(一)和(二)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阅读中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名词如人名、地名、官 名、朝代名等,这些一般是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往往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他们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课例(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左传 .曹刿论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曰 /可矣 /遂逐齐师 /小结:通过人物对话及引文断句 课 例(四)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陈太丘与友期客问元方 /尊君在7 / 17 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 /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小结:通过人物对话及引文断句 方法归纳二:看对话、引文从课例(三)和(四)中我们可以 看 到 , 文 言 文 中 对 话 、 引 文 常 常 用“ 问 ”“ 曰 ”“ 云 ”“ 道 ” 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 “ 曰 ” ,而把主语省略。遇 到对话,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课例(五)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愚公移山虽我之死 /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 /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小结:通过顶真断句课例(六)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鱼我所欲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小结:通过反复、排比断句课例(七)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小结:对偶,句8 / 17 式整齐,四六句多,断句快准方法归纳三:通过修辞断句修辞是文言文常用的手法,尤其是对偶、顶针、排比、反复等,掌握这些特点,我们就能较好地断句。课例(八)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 “ 醉翁 ” 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 /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 /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 “ 醉翁 ” 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小结: 1、 通过句末的语气词 “ 也 ”句尾断句; 2、通过典型的判断句式: “ 者 也 ” 断句。课例(九)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9 / 17 /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 乎 /噫 /微斯人 /吾谁与归。小结:通过虚词在句首或句后断句 课例(十)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小结:叹词在前断句课例(十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 /于厅事之东北角 /施八尺屏障 /口技人坐屏障中 /小结:介词在前断句课例(十二)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少顷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满坐寂然 /无敢哗者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未几 /夫齁声起 /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 口技小结:时间词语在句首断句课例(十三)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逾时 /楼渐低 /可见其顶 /又渐如常楼 /又渐如高舍 /倏忽如拳如豆 /遂不可见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无何 /见宫殿数十所 /碧瓦飞甍 /始悟为山市 / 蒲松龄山市 小结:时间词语在句首断句方法归纳四:通过虚词断句 1、句首的语气词 “ 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 ” 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2、句末语气词 “ 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 ” 等后面可断 句; 10 / 17 3、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 “ 苟 ”“ 纵 ”“ 是故 ”“ 于是 ”“ 向使 ”“ 然而 ”“ 无论 ”“ 至若 ”“ 是以 ”“ 继而 ”“ 纵使 ”“ 然则 ” 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4、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 “ 顷之 ”“ 向之 ”“ 未几 ”“ 已而 ”“ 斯须 ”“ 既而 ”“ 俄而 ” 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三、学以致用练断句 1、堂上训练:考题整合的(二)和(四) ( 1)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 2)小组交流(要求在口述文意的基础上再断句) ( 3)小组代表发言 ( 4)师生共同订正 ( 5)以考题整合(四)为例,提示学生在用虚词断句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课 堂小结 五、作业: 1、课外阅读 2-3 篇经典文言文; 2、完成考题整合的(一)和(三) 第二课时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教学设计 导言:同学们,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有云: “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 他告诉人们: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个鉴赏家,11 / 17 也要多观察实物,纸上谈兵是不行的。读书要破万卷,下笔才能如有神助。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运 用所学方法,通过练习准确断句; 2、能力目标: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句子及文段,通过练习加深对断句的方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诵读课外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学习重点:运用所学方法,通过练习准确断句。学习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读懂句意文意并灵活运用断句的方法断句。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放齐巩固断句常用的几种方法: 方法归纳一:找名词或代词断句 方法归纳二:看对话、引文断句 方法归纳三:通过修辞断句方法归纳四:通过虚词断句 二 、课堂练兵 见本领 (以活动形式开展)活动一:抢答 1、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表公问 /曰贤家君在太丘 /远近称之 /何所履行 B、表公问曰 /贤家君在 /太丘远近 /称之何所履行 c、表公问 /曰贤家君在 /太丘远近称之 /何所履行 D、表公问曰 /贤家君在太丘 /远近称之 /何所履行活动二:同桌互动(独立完成 -同12 / 17 桌交流) 2、为下面的五句话合理断句。 我来看一看( 1)管仲隰 (x)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注:隰朋是人名)( 2)苟巨伯远看 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3)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 4)歧路之中又有岐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5)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我来读一读( 1)管仲 /隰 (x)朋 /从于桓公而伐孤竹 /春往冬反 /迷惑失道。( 2)苟巨伯远看友人疾 /值胡贼攻郡。( 3)临终诫曰 /夫人好学 /虽死犹存 /不学者 /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4)歧路之中又有岐焉 /吾不知所之 /所以反也( 5)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 /不迁怒 /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 /未闻好学者也。我来译一译( 1)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 2)荀巨伯 远道而来看望生病的友人。恰逢匈奴人来攻打城郡,( 3)临死时告诫后人说: “ 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 ( 4)岔路之中又分岔路,我们不知道羊跑到哪里去了,只好回来了重点讲第( 5)小题其实此题的原句是: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哀公问 /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 /不迁怒 /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 /未闻好学者也。句意:鲁哀公问13 / 17 孔子: “ 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 ” 孔子回答说: “ 有一个叫颜 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 活动三:为下面文段合理断句 (独立完成 -小组交流)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 /其父曰 /此何遽 不为福乎 /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 /其父曰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 /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 /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 /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 /父子相保 /故福之为祸 /祸之为福 /化不可极 /深不可测也。三、堂上小测显身手 提示: 同学们请拿出下发的资料,在 12 分钟内完成练习的(二)和(四),记住: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练习(一): 14 / 17 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 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 “ 天子且至! ” 军门都尉曰: “ 将军令曰: ”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吾欲入芝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 皇帝敬劳将军。 “ 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 ” 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 邪! ” 2、用 “/” 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 /请以军礼见。句意: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 穿戴铠甲头盔的军人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 练习(二):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 “ 赐失之矣 !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15 / 17 鲁人必多拯溺 者矣。 选自冯梦龙著智囊 (2)文中第二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 “|” 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子路拯溺者 /其人拜之以牛 /子路受之 /孔子喜曰 /鲁人必多拯溺者矣。(句意: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 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练习(三):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 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几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后出师表 1、用 “/” 给文中化线没有标点的句子断句。 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几事如是难可逆见。此操之失计 /而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