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语教材与“大语文观”_第1页
苏教版小语教材与“大语文观”_第2页
苏教版小语教材与“大语文观”_第3页
苏教版小语教材与“大语文观”_第4页
苏教版小语教材与“大语文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苏教版小语教材与“大语文观” 作者 苏教版小语教材编写组张庆 内容 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实现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在苏教版小语教材编写工作启动之初,我们便确立了语文教学要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这一指导思想,力求形成一种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课堂教学格局。这一指导思想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的。 一、在阅读训练方面,力图构建一个“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训练体系。 为帮助学生课外阅读,我们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指导课外阅读的系列课文 。每册一篇,一直安排到六年级。要学会查“无字词典”意在指导学生学会借助生活体验准确理解词语的方法。煮书意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把书读熟读透,懂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读书做记号的学问意在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莫放拦路虎则是要求学生养成读书勤查字典的习惯七册课本安排了七篇这样的课文,有关课外阅读的主要问题几乎全涉及到了。学了方法,为的是用于课外2 / 6 阅读,为此,我们请李吉林老师编写了配套的语文补充阅读。小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了,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反过来又 为课内阅读提供了广阔的智力背景,从而形成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阅读训练机制。 我们还编写了一些“多功能课文”,力图使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为生活实践服务。如磁卡电话、奶奶,请服药、第一次汇款。学习这类课文,学生既受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培养了道德情操,还学到了言语交际的本领。如第一次汇款,讲的是“我”将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汇给了山区失学的儿童。在汇款过程中,“我”在邮局阿姨的耐心指导下,学会了填写汇款单。课文将汇款的手续讲得很具体,并出现了“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大写数字, 还附了汇款单的样式要学生练习填写。学生读了这样的课文,不仅学到了语言文字,学会了到邮局汇款,而且培养了爱心,其收获是多方面的。 此外,我们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也注意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力图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挂钩。此种类型的作业有两种:一种是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进课堂,如学了我的油布伞,要求学生说说:“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是怎样疼爱你的,并选一个印象最深刻的事例说一说,再写下来。”一种是将课堂学习所得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去,如学了百家姓一课,要求学生:“找一本百家3 / 6 姓读读,并调查全 班同学有哪些姓,先写下来,再认一认。” 二、在说写训练方面,注意将学生的视线引向校园、社会和家庭,让他们在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获取新鲜的写作材料,训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如第八册“作文 2”便是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大自然中去看看春天的风光,然后选一处景物写下来”。“作文 7”则要求学生“回忆一下参加过的劳动,如大扫除、浇花、洗衣服、拔草、放羊等等,先把劳动的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再把劳动的经过写具体”。显而易见,学生要写好这样的作文,就必须亲自到野外走一走,看一看,就必须经常参 加集体劳动、家务劳动和农业辅助劳动。否则,胸中没有这样的积蓄,即使是“巧妇”也难做出“无米之炊”来。 在说写训练中,我们还编入了大量言语交际的训练内容。从第一册到第十二册,说话训练贯穿始终。说话训练从内容到形式,不再是清一色的“看图说话”,而是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根据生活实践的需要来安排的。如第八册的说话训练,就安排了讨论发言、推荐或自我推荐、学习“赞美”与“安慰”、做节目主持人等内容。此外,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如 讲解、演讲、辩论、导游等,事先都要搜集资料,做好准备,因此,学会搜集资料、使用资料也是言语交际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教材安排了“话说香港”这一训练课题。学生要向大家介绍香港,就得事先搜集有关香港4 / 6 的资料,如香港的历史变迁,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时的有关情况等。当然在小学阶段,这种训练是极其初步的,要求不能太高。 三、在习惯培养方面,强调发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协同作用。 要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不容易的,必须常抓不懈,反复抓,抓反复;必须老师与家长配合,全方位地抓。就拿第八册“ 学习习惯篇”安排的“坚持写日记”的习惯来说,就远不是仅在课内便可养成的。要写好日记,教师要在课内给予指导,要教给他们方法,如要经常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要天天写,坚持不懈。 不光是写日记,所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配合,需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齐抓共管。 总之,苏教版小语教材昭示的是一种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格局,语文教学应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的一泓活水。 教材的编写意图必须转化为教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才能取得具体的教学效益。那么,怎样 才能准确地体现苏教版小语教材的编写思想,实现语文教学课内外的衔接呢? 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5 / 6 缚。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内与课外。局限在小课堂里的语文学习是不完备的,因而不可能是高效的。教师指导学生熟读了课文,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背会了其中的精彩段落,这只是经历了感知、领悟和积累阶段。在此基础上,还要利用学得的知识、方法去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籍,将学得的范文语言运用于日常的言语交际中去,才能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就是语文学习的迁移阶段。虽然我们在课堂内也进行了迁移 运用的练习,如学过一篇课文之后就进行“小练笔”,但其分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将范文语言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还要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语言,历练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 其次是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给他们一些支配课余时间的主动权。减轻课业负担,首先要从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入手。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繁琐分析依然相当普遍。一篇课文,好比是一只漂亮的花瓶。整个看上去感觉很好,如果打了一堆碎片,还有什么漂亮可言!我们果真在教学中摈弃了繁琐分析,加强了语言训练,就能够保证在课堂上 完成一部分乃至大部分作业。这么一来,就可以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要让学生当主角,从策划、组织到具体安排都要由学生自己研究确定,推选主持人或负6 / 6 责人。教师则从旁协助,如提出整体设想,给予必要的指点,遇到困难帮助解决,等等。为班级出黑板报,出手抄小报,举行佳作朗读会,组织小记者采访,都可以这么做。 第三,要搞好考试改革。考试题目不要出得太死,不要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不超越大纲、不提高难度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联系生活实践考查学生运用语言 文字的能力。如考查学生识别错别字的能力,可从大街上的商业广告中搜集一些错别字让学生改正。要考查学生的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