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综合试验台设计(量热器及总体设计).doc

制冷系统综合试验台设计(量换热器及总体设计)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41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2476181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10.49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9-11-15 上传人:qq77****057 IP属地:江苏
39
积分
关 键 词:
制冷系统 综合 试验台 设计 换热器 总体
资源描述:
制冷系统综合试验台设计(量换热器及总体设计),制冷系统,综合,试验台,设计,换热器,总体
内容简介: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1制冷系统综合试验台设计(量热器及总体设计)制冷系统综合试验台设计(量热器及总体设计)摘 要该试验台的设计是为了研究在不同工况下各输入参数的变化对压缩机或制冷系统综合性能的影响大小;或在不同制冷剂工质下,检验制冷系统的性能,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最终使系统的性能得到优化。该试验台采用“第二制冷剂电量热器法” ,其原理是制冷系统产生的冷量与电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相交换,达到平衡时,通过测量电加热量而得出制冷量的一种间接实验方法。校核实验方法采用水冷冷凝器量热法。该试验台设置有数据自动采集系统,通过控制系统调节节流阀的开起度和冷凝器冷却水阀的开启度,达到在设定工况下采集记录各工况参数的目的。本次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试验台的一个主要部件量热器进行设计计算,并对该试验台进行总体布置。通过热力计算,得出制冷量等性能指标。再根据传热学和换热器设计等有关文献,计算出蒸发盘管的传热系数,从而得出所需蒸发盘管面积,并对其进行结构设计。同时还根据量热器设计压力,计算出量热器的壁厚,并对其进行强度校核。接下来,进行了制冷系统节流机构和附属设备的选型。关键词:量热器,试验台,第二制冷剂,制冷系统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IIDESIGN OF TEST BENCH FOR REFRIGERATION SYSTEM (DESIGN AND APLACATION OF CALORMETER AND WHOLE BENCH)ABSTRACTTh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bench of refrigeration system was set up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n performance of compressor or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the change of input parameter on different operating mode; or to check the performance of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introduce the improved method to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The experimental bench was designed following to the second refrigerant electro-calorimeter. The principle is that measuring the quantity of the electricity to get the refrigerating output when the exchange of the refrigerating output produced by the refrigeration system equaled with the heat quantity produced by the electric heater. The method of checking test is water-cooled condenser calorimeter method. This experimental bench was set up automatic date acquisition system. By means of control system to set the open level of the throttle and the condenser cooling water valve, we can collect every parameter of different work condition.The primary mission of this design is to calculate the calorimeter, which is one important part of the experimental. First, through heat calculation, we can get refrigerating output, then according to heat transfer and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we can get the coefficient of heat transmission. So we get the area of coil pipe and make design of it. Also,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pressure, I calculate the wall thickness of the calorimeter and make strength checking. Followed it, I select the model number throttle flap and appurtenance. KEY WORDS:calorimeter,experimental bench,the second refrigerant,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IIIrefrigeration system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IV目目 录录第第一一章章 前前言言.1第二章第二章 制冷系统的热力计算制冷系统的热力计算.32.1 循环特征点的状态参数 .32.2 计算循环的各性能指标 .4第三章第三章 量热器的结量热器的结构构设计与计算设计与计算.53.1 关于量热器 .53.2 蒸发盘管的计算与结构选取 .53.2.1 管外换热系数的计算.53.2.2 管内换热系数的计算.63.2.3 总传热系数的计算.63.2.4 传热面积的计算.73.3 蒸发盘管的面积校核 .73.4 蒸发盘管结构设计 .83.5 量热器壳体及封头设计计算 .93.6 支座的选择 .123.7 保温材料的选择 .123.8 漏热系数的计算 .13第四章第四章 节流机构和辅助设备的选择节流机构和辅助设备的选择.164.1 节流机构 .164.2 辅助设备 .174.2.1 油分离器.174.2.2 气液分离器.184.2.3 干燥过滤器.184.2.4 电磁阀.184.2.5 水泵.194.2.6 贮液器.19第五章第五章 实验台操作规程实验台操作规程.20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V5.1 启动前的准备工作.205.2 实验台启动程序.205.3 实验台运转中检测项目.215.4 停机操作程序.21第六章第六章 试验中相关计算及规定试验中相关计算及规定.226.1 目的 .226.2 试验规定 .226.3 试验方法.246.3.1 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246.3.2 水冷式冷凝器量热器法.256.4 输入功率计算 .276.4.1 电动机输入功率.276.4.2 压缩机输入功率计算.276.5 压缩机单位功率制冷量 KE值.276.6 校核试验和主要试验之间的偏差 .28第七章第七章 结论结论.2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30致致 谢谢.32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1第一章 前 言从二十世纪后半叶开始,随着制冷行业的发展,有关制冷系统的试验台作为各制冷系统部件的标准之一的检验与实现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从手动到半自动,再到高精度全自动测试阶段,主要表现有模糊控制在制冷系统中的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制冷系统研究与优化设计中的运用以及建模方法与仿真研究在复杂制冷系统中的运用。随着电子计算机以及控制的发展,特别是模糊控制在制冷系统中的应用,制冷系统试验台实现了全自动控制,即借助与人们对量热器试验台长期受的手动控制的经验,也就是手动控制吸气温度,吸排气压力来调到规定工况下的参数值的经验,引入模糊控制理论,以语言形式定性描述这些参数的被控过程,来实现试验台的全自动控制。另外计算机仿真技术以及建模方法与仿真研究在复杂制冷系统试验中的运用,使得对系统和过程的仿真模拟方法结合或取代传统实验方法,大大提高产品开发效率,缩短开发时间,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同时采用动态分析法取代传统的静态分析法,使建立的数学模型更加接近实际的系统或过程,提高了准确性。另外计算机仿真技术能方便的变以往典型工况设计为全过程工况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该试验台的设计主要目的为了研究在不同工况下各输入参数的变化(如蒸发温度、冷凝温度、过冷温度、吸排气温度等)对压缩机或制冷系统综合性能的影响大小;同时也可以在不同制冷剂工质、不同制冷剂流量、充注量等条件下,检验、研究制冷系统的性能,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进一步研究影响制冷系统性能的各种因素,最终使系统的性能得到优化。该试验台采用“第二制冷剂电量热器法”作为主测,其原理是利用量热器内充注的与被测压缩机制冷系统相隔离的第二制冷剂作为热交换介质,将制冷系统产生的冷量与电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相互交换,达到平衡时,通过测量加热电量而得出制冷量的一种间接试验方法;同时采用液体质量流量计法作为辅测,计算出它在规定工况条件下转换成气态所必须吸收的热量,即制冷量。换热器设计所遵循或参照的相应规定和标准: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 (JB/T6917-93) 、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组用冷凝器型式与基本参数 (JB/T5444-91) 、 钢制壳管式换热器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2(GB151) 、 制冷设备通用技术规范 (GB9237)等。对于该制冷系统综合性试验台,我们通过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以及数据自动采集系统,通过控制系统调节节流阀的开启度和冷凝器冷却水阀的开启度达到设定工况,同时采集记录各工况参数。如通过测得吸排气压力、过冷温度、量热器出口温度等参数,进而得出制冷量、输入功率、EER 值。对比分析各工况的这些量值,从而得出与压缩机相匹配的最佳工况。本次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试验台的一个主要部件量热器进行设计计算,并对该试验台进行总体布置。由于量热器内部充有第二制冷剂的气液混合物,其内部压力较高,属于压力容器。因此有关量热器的设计与制造必须符合相关的压力容器设计规范 ,在设计计算过程中应参考有关的工程压力容器的设计与计算等标准。在第一章中进行了制冷系统的热力计算,得出了制冷循环的各性能指标。在第二章中,根据传热学和换热器设计等有关文献,计算出蒸发盘管的传热系数,并根据第一章计算所得制冷量等参数,从而计算出所需蒸发盘管面积,并对其进行结构设计。同时还根据量热器设计压力,计算出量热器的壁厚,并对其进行强度校核。在接下来的第三章中,主要进行了制冷系统节流机构和附属设备的选型。在第四、第五章中介绍了有关试验台的操作规程和相关标准。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3第二章 制冷系统的热力计算在进行制冷系统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系统的热力计算,热力计算采用查压焓图确定各循环点的状态参数并计算各个过程的焓差,最后可得到系统的冷热负荷等重要参数。该设计用于测量 5HP 以下蒸汽压缩式制冷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制冷量、消耗功率、能效比以及制冷系统各关键参数的综合性试验台。该性能试验台主要技术参数如下:1 系统工质:R22;2 第二制冷剂:R12;3 容量范围:175015000W;4 试验工况范围:蒸发温度-2515;5 试验压缩机功率:5kW;6 试验压缩机电源:380V;7 整机功率:30kW。2.1 循环特征点的状态参数该设计所涉及的的制冷循环为单机压缩机单级压缩循环,其试验工况范围:蒸发温度-2515,按标准工况计算。标准工况制冷系统温度参数如下:蒸发温度 冷凝温度 150t30kt吸气温度 过冷温度 15at25st系统采用的制冷剂为 R22,制冷循环的压焓图如图 2-1 所示。根据 R22 的压焓图和热力性质表,得循环特征点的状态参数,如表 2-1 所示。表 2-1 循环特征点的状态参数图 2-1 制冷循环压-焓图122s34hp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4 参数点号P()MPat()h(kJ/kg))/kgm(311230.2950.2951.191.19-151525399.61419.90459.65230.250.077740.089570.025990.837653102.2 计算循环的各性能指标根据表 2-1 循环特征点的状态参数计算循环的各性能指标,计算结果列于表2-2 中。表 2-2 循环的各性能参数计算参数公式计算结果单位质量制冷量0q=0q41hh kJ/kg65.189理论比功0w120hhwkW/kg75.39实际比功iwiiww/0kW/kg69.492s 点的焓值sh2ishhhh/ ) (1212kJ/kg59.469单位冷凝热量kq32hhqskkJ/kg34.239单位制冷剂流量mqimwWq/kg/s074. 0制冷量0Q00qqQmkW034.14冷凝负荷KQkmKqqQkW711.17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5第三章 量热器的结构设计与计算3.1 关于量热器量热器为该试验台中主要部件之一,内部包括被试验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第二制冷剂、量热器底部的电加热器三部分。在试验台工作过程中,制冷剂在蒸发盘管内蒸发,对外输出冷量以冷却盘管外介质,即第二制冷剂。第二制冷剂充当热量由电加热器到蒸发器传递的媒介。首先第二制冷剂被装在量热器底部的电加热器加热蒸发成为气体,上升到在蒸发盘管处被蒸发器冷凝成为液体。调整电加热器的输入功率,将会找到一个动态平衡点,此时冷凝下来的第二制冷剂液体量与第二制冷剂液体在电加热器处的蒸发量相同,即第二制冷剂液体的液面保持不变。由能量守恒知,此时电加热器的输入电功率与制冷循环的制冷量相同。由以上分析可知,有了量热器,通过调整电加热器的输入电功率,可以很方便的测量出制冷循环的制冷量。故量热器是制冷系统综合性能试验得到顺利进行保证。3.2 蒸发盘管的计算与结构选取3.2.1 管外换热系数的计算初选量热器的蒸发盘管为外径12mm,壁厚 1.0mm 的紫铜管,弯曲成螺旋0d状。选取制冷系统的第二制冷剂为 R12。1、管外换热为第二制冷剂在管外冷凝换热,因此,应该从冷凝换热来考管外换热系数。计算公式为1 (31)4100230)(725. 0wllttdg2、确定 R12 的状态参数蒸发温度为-15,管内外温差取 3,则第二制冷剂温度为-12,管外壁温度近似取为-14,定性温度为第二制冷剂温度和管外壁温度的算术平均值,即为-13。对应于该定性温度时 R12 饱和液体的物性参数: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6密度,导热系数,汽化潜热3kg/m807.1435K)w/(m0875. 0,粘度。kJ/kg716.158s)kg/(m000317. 0将以上数值代入式(3-1)计算得管外换热系数K)w/(m9 .2971203.2.2 管内换热系数的计算管内换热过程是通过制冷剂在管内的相变来实现的。因此,应通过管内沸腾换热的计算公式来计算管内换热系数,如式(3-2)所示1。 (32)FGdpgcGcCLLSLLLPLLSplSi3 . 0026 . 0425. 0535式中:管子材质系数,对铜管取;sC001. 0SC F管子表面状态系数,对普通管表面 F=1.7; 液体的质量流速,。LSG) skg/(m72. 22LSG对定性温度为-15的 R22,查得在定性温度下的制冷剂的相关参数如下:饱和液体的比热容,液体粘度,沸腾绝对压K)J/(kg1116plcsPa002824. 0l力,液体表面张力,液体导热系数KPa295295. 0MPap2N/m01408. 0,饱和液体密度。将上面数值代入式(3-K)W/(m101. 0l3kg/m47.1327l2)并计算得管内沸腾换热系数。K)W/(m1 .12562i3.2.3 总传热系数的计算管的总传热系数由管内沸腾换热系数、管外冷凝换热系数和管体导热系数三部分组成,其计算公式为3 (33)000111miiiddddRk式中:d。紫铜管外径,;mm120d 紫铜管内径,;idmm10id管内热阻,=0.0001 ;iRiRK)W/(m2 紫铜的导热系数,。K)W/(m3932代入式(3-3)计算得总传热系数 k=809.5。)KW/(m2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73.2.4 传热面积的计算由以上的计算结果知当压缩机功率为 5HP 时制冷循环的制冷量为,则当压缩机的功率为 5HP 时所需传热面积为kw034.140Q (34)tKQF0计算中的传热温差取为 6,将制冷量、传热系数 K 和传热温差的数0Qt值代人式(3-4)得传热面积F=2.892m圆整为 3,则所需管长 L 为2m (35)0dFL将参数值代入式(3-5)计算得管长 L=79.6m。3.3 蒸发盘管的面积校核 该试验台所能满足的试验工况的蒸发温度-2515,为满足在整个试验工况范围下所需的传热面积,须对其进行校核,校核时,选取极限蒸发温度-25进行校核,即校核工况:、250t、45kt15at40st查 R22 热力性质表和压焓图,得循环特征点的状态参数如表 3-1 所示。表 3-1 各循环特征点的状态参数 参数P()aMP()(kJ/kg))/kgm(3图 3-1 制冷循环压-焓图122s34hp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8点号11230.201110.201111.7291.729-25-1540395.329413.0462.0230.250.130计算循环的各性能指标如表 3-2表 3-2 循环的各性能指标参数公式计算结果单位质量制冷量0q=0q41hh kJ/kg163理论比功0w120hhwkW/kg49实际比功iw12hhwiW/kg25.61k2s 点的焓值sh2ishhhh/ ) (1212kJ/kg23.474单位冷凝热量kq32hhqskkJ/kg25.224单位制冷剂流量mqimwWq/kg/s060. 0制冷量0Q00qqQmkW034.14冷凝负荷KQkmKqqQkW711.17蒸发盘管各相关参数如下表 3-3 蒸发盘管各相关参数管外传热系数k)W/(m2管内传热系数k)W/(m2总传热系数k)W/(m2传热面积2m管长m6051573.5838.3253.1由上面计算结果可知,在该工况下,所需蒸发盘管面积小于标准工况下所需面积,所以按标准工况下计算所得面积设计既能满足要求。3.4 蒸发盘管结构设计考虑到 5HP 及以下压缩机兼容问题,采用两组大小不等的蒸发盘管,使用功率为 5HP 的大压缩机工作时,两组盘管同时使用,使用功率为 1HP 或 1HP 以下的压缩机工作时,只采用其中的一组盘管即可。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9大盘管直径取 300mm,小盘管直径取 200mm,两层盘管间的间隔取为4mm。设该大小盘管均饶制 n 圈,则有 (36)21DnDnL将L、的数值代入式(3-6)得 n=50.6,取 n=51 圈,则所需的盘管1D2D的高度为 (37)012. 0004. 0) 1(nnH将 n 值代入得 H=0.812m=812mm。3.5 量热器壳体及封头设计计算量热器内充注第二制冷剂 R12,在冷凝压力为 1.19MPa 作用下,可能发生制冷剂泄露,属于类压力容器,设计时要对其进行强度计算与校核。压力容器的失效准则有强度失效准则和刚度失效准则两种,压力容器的破坏方式有延性断裂,脆性断裂和疲劳断裂三种。1、计算依据:参考文献72、材料选择:根据国标 GB6654-86,选取强度较大,耐低温的材料16MnR,并进行热轧处理。常温强度指标:,许用MPa510bMPa345s应力 170MPa。3、桶体结构尺寸如图所示图 3-2 量热器壳体尺寸图4、设计参数设计压力:一般为最大工作压力的 1.051.5 倍,在该设计中取设计压力P=2.5MPa。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10设计温度:对于不加热或者冷却的壳体壁,取介质的最高温度或最低温度为设计温度,即 T=Ti(介质温度) ,最高温度 T=T2=400。5、壳体壁厚计算及液压试验、应力校核。(1)桶体壁厚计算及液压试验、应力校核。当满足 0.4时,壁厚计算可采用下面公式7 P (38) PPDi2式中:焊缝系数,桶体纵焊缝系数采用双面焊,100%无损探伤,故;0 . 1 桶体内径,;iDmm400iD P设计压力,P=2.5MPa;钢板许用应力, 由表 1-7-12 查得。 MPa1700.4 MPa5 . 2MPa680 . 11704 . 0P将上面各参数值代入式(3-8)计算得。mm94. 2由于 R22,R12 属轻微腐蚀,量热器桶体耐腐蚀等级 45 级,腐蚀速率不大于 0.1mm 每年,一般使用寿命 810 年。根据 JISB-8243-81,腐蚀速率0.050.13mm/每年时5,取钢板腐蚀裕度,结合试验条件,本设计取mm12C,钢板负偏差可取mm(下文中的参数,取值相同) 。故mm0 . 12C8 . 01C1C2C桶体设计厚度,其中。.74mm48 . 194. 2Cdmm8 . 121CCC先取名义厚度,则有效厚度mm8nmm2 . 68 . 18Cne应力计算公式为 (39)eeiDP2代入参数计算得,所以满足强度要求。MPa9 .81 液压试验时,圆筒的薄膜应力按公式 (310)eeiTTDP2)(其中 MPa134. 3009. 05 . 225. 125. 1静PPPT将有关参数代入式(3-10)计算得。MPa7 .102T由文献7,查得MPa、0.96=310.5MPa,所以满足液压试验345sTs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11时强度要求。(2)封头壁厚计算及液压试验时应力校核采用标准椭圆形封头,其几何尺寸如图 3-3 所示。封头壁厚计算公式 (311) PKPDti5 . 02式中:K标准椭圆形封头,K=1;焊缝系数,对整体封头。1将参数值代入式(3-11)计算得mm01. 3根据 GB15089 有关规定,封头各厚度如下:设计厚度;mm81. 48 . 101. 3Cd其中。mm8 . 121CCC名义厚度;mm8n有效厚度。mm2 . 68 . 18Cne封头许用应力计算采用如下公式 (312) eieKDP5 . 02将参数值代入式(3-12) ,计算得。 MPa23. 5P液压实验时压力,所以满足实验时强 MPa134. 325. 1PPPPT静度要求。h1=100h2=25DN=400n=8图 3-3 标准椭圆形封头几何尺寸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123.6 支座的选择对立式量热器,可以选用 A 型腿式支座,腿式支座的具体尺寸可按标准JB/T47131992 选用,其结构和尺寸如下图所示。3.7 保温材料的选择电量热器法是间接测定制冷量的一种装置,电量热器为密封的受压绝热容器,它利用安置于量热器内的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消耗蒸发盘管所产生的制冷量。因此要求量热器与外界有良好的隔热措施,这样实验结果才能准确,因此需要选择隔热性能良好的保温材料。参考各种保温材料的性能,选择密度小,导热系数低的聚氨酯,其导热系数为范围为 0.020.03,设计中选取保温材料厚Wm K度,100mm, 应用时采取发泡处理。6506260100200图 3-4 支座结构尺寸图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13根据以上量热器各部件的设计计算,画出量热器总体结构图,如图 3-5 所示。3.8 漏热系数的计算一、计算量热器外换热系数量热器外为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取外界环境温度为 30,量热器平均壁温为 18,则平均温度。2421wmttt大自然空间对流试验关联式为 (313)nCPrGrNu 查 30时空气的物性参数 ;Pr=0.701,将各参数值代入(3-14)得K)W/(m0267. 0/sm101626Gr=1.147。1010 (314)23Grtlg92345678110图 3-5 量热器总体结构图1封头 2蒸发盘管 3筒体 4制冷剂充注口 5电加热器6排液口 7支座 8视液镜(两个)9测压孔 10隔热层1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14表 3-4 式(3-13)中的常数 C 和 n3系数 C 及指数 n加热表面形状与位置流态CnGr 数实用范围竖平板及竖圆柱层流过渡流湍流0.590.02920.111/40.391/3104310931092101021010横圆柱层流过渡流湍流0.480.04450.101/40.371/31045.761085.761084.651094.65109由表 3-4 知为过渡流,C=0.0292,n=0.39。代入式(3-13)得 Nu=213.03所以量热器外换热系数 (315)lhNu0将数值代入(3-15)得K)W/(m917. 220h二、计算量热器内换热系数量热器内为管内冷凝换热,应从冷凝换热来考求管内换热系数,管内冷凝换热计算公式如下: (316)4123)(943. 0tlghLLLi式中:L管长,;m95. 1L 膜温下凝液的导热系数,;LK)W/(m0875. 0L 膜温下凝液密度,;L3kg/m807.1435L 黏度,;Ls)kg/(m000222. 0L 饱和蒸汽温度与壁内温度差值,;twt10wt 冷凝潜热,;kJ/kg716.159代入式(3-16) ,计算得。k)W/(m17543h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15管的总传热系数计算公式为2 (3-17)0231201ln2ln11hdddddLdddhKLLiiii将各参数值代入(3-17)得总传热系数,即漏热系数K)W/(m0041. 02KhitrOho图 3-6 通过双层圆管的传热Lir3r2r1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16第四章 节流机构和辅助设备的选择4.1 节流机构 节流机构是制冷装置中的重要部件,是制冷系统的四大部件之一。它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对高压制冷剂液体进行节流降压,保证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压力差,以使蒸发器中的制冷剂液体在低压下蒸发吸热,达到制冷目的;二是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以适应蒸发器负荷的变化,使制冷装置更加有效地运行。节流机构的形式有很多种,常用的节流机构有手动膨胀阀、浮球膨胀阀、热力膨胀阀及毛细管等。根据压缩机测试系统的特点,选热力膨胀阀为节流机构。热力膨胀阀可根据蒸发器出口处制冷剂蒸汽过热度的大小,自动调节阀门的开启度,达到调节制冷剂流量的目的,使制冷剂流量与蒸发器负荷相匹配,有效防止压缩机产生“液击”现象。根据系统的特点,热力膨胀阀的选配主要是根据制冷量、制冷剂种类、膨胀阀节流前后压力差、蒸发器内制冷剂的流动阻力等因素来确定膨胀阀的形式和阀的孔径。选配时应使阀的容量与蒸发器的产冷量相匹配。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选择步骤如下3:1、确定热力膨胀阀两端压力关系(1)由查 R22 热力性质表得;Ctk30Pa109 .115kP(2)根据制冷量=14.034kW,供液管内径=10mm,供液管长度0Qid=79.6m,查阅参考文献3表 7-28 得=0.12Pa;l1p510(3)假定安装在液管上的弯头,阀门,干燥过滤器等总的阻力损失Pa;52102 . 0p(4)液管进口与出口高度差引起的阻力损失;Pa1022. 0Pa81. 93 .1108253gHp(5)分液器及分液管的阻力损失各取 0.5 10 Pa,即Pa;554101p(6)有=-15,查 R22 热力性质表得Pa。0t501095. 2p膨胀阀两端压力差计算公式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17 (41)kkppppppp4321将以上各参数代入式(4-1)得Pa51041. 7p2、选择膨胀阀形式、型号及冷量规格由、的具体数值查参考文献3表 7-13,可选用国产 RF22W-kt0tp0Q4.5 型热力膨胀阀。4.2 辅助设备在整个制冷系统中,除了必不可少的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四大设备外,还包括一些辅助设备:如润滑油的分离与收集设备、制冷工质的储存及分离设备、制冷工质的净化及安全设备等。这些辅助设备的用途是保证制冷剂的运转,提高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4.2.1 油分离器为了防止压缩机排出的润滑油大量进入制冷系统,一般在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设置油分离器。在氟利昂制冷系统中,由于润滑油在氟利昂中溶解度大,因此润滑油易随着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气体而进入冷凝器和蒸发器,并在其表面形成油污,影响其传热效果。因此需要设置油分离器。油分离器应具有自动返回润滑油的能力。油分离器的选型计算公式为15 (42)hVD0188. 0式中:D油分离器直径:m;氟压缩机的理论输气量,hV;/hm924. 6360002599. 0074. 03vqVmh压缩机的输气系数,取=0.8;所推荐的气气流速度,m/s,取=0.3m/s。将各参数值代入(4-2)得 D=0.081m,因此选用通体直径为 100mm 的油分离器,型号为 SRW-5203。4.2.2 气液分离器为防止压缩机发生“液击”现象,在压缩机入口处都装有气液分离器。选择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18气液分离器的桶体横截面上的气流速度不超过 0.5m/s。气液分离器是根据计算出来的织锦选择其型号的。气液分离器的选择计算公式15D0= (43)36004 V式中:D0气液分离器筒体直径,m; 氟压缩机的理论吸气量,m ;VvqVm3压缩机的输气系数,取=0.8;所推荐的气气流速度,m/s,取=0.5m/s15;将各参数值代入(4-3)得 D0=0.130m,根据计算所得的筒体直径和接管直径28 1.5mm 选择使用。4.2.3 干燥过滤器干燥过滤器只用于氟利昂制冷系统中,装在节流机构前的液体管路上,它是用来过滤氟利昂液体中的污物(油污、铁屑等)和水分,以避免固体杂物堵塞电磁阀、热力膨胀阀的阀件,同时可以减少对钢制设备和管道的腐蚀,防止在低温时可能产生的“冰堵”现象。根据接管直径16mm 选用 EK-165。4.2.4 电磁阀电磁阀是一种开关式自动阀门,一般安装在贮液器(或冷凝器)与膨胀阀之间。当压缩机启动运行,电磁阀随即开启;压缩机停止工作时,电磁阀马上关闭,以免大量制冷剂液体在停机时进入蒸发器,防止压缩机再次启动时发生液击冲缸现象。电磁阀的选用应根据制冷装置所需用的制冷量大小来选。另外电磁阀的工作电压与电源电压相符。在安装时必须安装在水平管道上,并注意介质流动的方向与阀门所指箭头方向是否一致(切勿装反) ,阀门前必须安装过滤器,以防止因阀门节流孔的堵塞而造成阀门工作失灵。根据参考文献4中图 6-58,表 6-10 选择型号 FDF10 电磁阀。4.2.5 水泵在制冷装置中,冷凝器、压缩机水套、再冷却器的冷却水供应,都是用离心水泵来输送的。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19水泵的选用是由水的流量和输送的扬程来决定的。扬程如果用 H 来表示, H=(m) (44)21HH 式中:H自水泵起的扬水高度,m;1H 水泵以下的吸程,m。2据,查样本,选用 KTB150-125-315A 型水泵,该型号水泵流量为vqH,扬程为,转速为1480。 /hm303vqOmHH26nmin/r4.2.6 贮液器冷凝器把制冷剂气体冷凝为液体,应立即将液体排出,否则制冷剂液体将在冷凝器内占据一定的容积,相应的减少了冷凝器的传热面积,而使冷凝压力上升,降低了制冷量。贮液器按用途和所承受的工作压力的不同,可分为高压贮液器、低压循环贮液器和排液桶。按其外形可分为立式和卧式贮液器。根据系统特点选用高压贮液器。高压贮液器除起贮存液体制冷剂作用外,还起稳定制冷循环量的作用。高压贮液器的容量在设计选择时应满足下列条件:1、其容量可以容纳系统中的全部冲液量;2、贮液器贮存的制冷剂最大量按每小时制冷剂循环量的 1/31/2 计算;3、贮液器的贮液量不应超过贮液器本身容量的 80%。贮液器的容量可按下式计算: (45)3/1 (V10008 . 0)2/1vMR式中:压缩机 1h 制冷剂循环量的总和,kg,RM;kg4 .2663600074. 03600mRqM冷凝温度下液体的比体积,L/kg,L/kg;v83765. 0v0.8贮液器的最大允许充满度。将参数代入(45)计算得 V=92.9139.4L,考虑到冷凝器可存储部分制冷剂液体,选取 V=100L 的贮液器。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20第五章 实验台操作规程5.1 启动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制冷压缩机,油面线应在视液镜中间位置或偏上。检查油质是否清洁。2、检查储液器的制冷液位是否正常,一般液位不超过 80%。3、启动前应把压缩机吸气阀和储液器出液阀关闭。打开系统中其他阀门使之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目的是启动压缩机时能够控制制冷剂的流量,以防止“液击”的产生。4、检查水泵运转部位有无障碍物。5、检查压力表阀是否处于开启位置。6、接通电源并检查电源电压。7、检查制冷系统管路和水系统管路是否有泄露现象。8、开启冷凝器的冷却水泵,是冷却水系统提前工作。5.2 实验台启动程序1、准备工作完毕后点动压缩机,观察压缩机,注意防止“液击”的产生。再反复点动 23 次,确认正常后,则正式启动压缩机。2、正式启动后,缓慢打开压缩机吸气阀,如出现“液击”应立即关小甚至关吸气阀。待“液击”清除后,再缓慢开启气阀。3、开启出液阀,向系统供液。4、在开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机器运转,震动情况;系统高低压及油压是否正常,检查电磁阀,膨胀阀的工作是否正常等。待这些检查项目都正常后,启动工作结束。5、制冷装置启动正常后,根据蒸发器的负荷逐步缓慢地开启膨胀阀的开启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215.3 实验台运转中检测项目1、电动机的工作电流不高于额定电流。工作电压应在额定电压10%范围内。2、检查电磁阀是否打开,可用手摸电磁阀线圈外壳,若感到发热和轻微震动,则表明电磁阀已被打开。3、检查油温,在任何情况下氟利昂制冷机不超过 70 。油温最低温度不低于 10。油温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润滑效果。4、检查油分离器。用手摸自动回油管,若感到有周期性的发热,则说明油分离器的自动回油正常。否则表示浮球阀或管道发生故障。5、检查压缩机的排气压力。正常情况下,排气压力与冷凝压力,贮液器的压力相近。6、检查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不超过 145。7、干燥过滤器前后不应有明显的温差。更不能出现结霜结露。否则就是干燥过滤器内部出现了“脏堵“故障。8、在制冷装置中,膨胀阀应呈 45o结霜。若阀体结露水或进口严重结霜,则属于不正常现象。9、检查压缩机及制冷系统各连接处有无油渍。压缩机任何部位都不应出现渗油现象。10、检查量热器的液面是否在液位计高度的 50%左右。量热器压力不应超过0.4MPa,超过时应采取降压或排液措施。11、水循环系统的水泵运转正常,无异常声响。水管及各连接处无严重漏水现象。5.4 停机操作程序 试验完毕,调整温控器至高温档以关闭节流阀、吸气阀、切断电加热电源,开大水量调节阀,至吸气压力趋向于 0.29MPa,关闭排气阀,切断电源,压缩机停止运转,最后关闭水量调节阀。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22第六章 试验中相关计算及规定GB5773-86 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名义功率不小于0.75kW 的容积式制冷压缩机的综合性能试验。名义功率小于 0.75kW 的压缩机和家用冰箱可参照本标准执行。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ISO917-1974制冷压缩机的试验 。6.1 试验目的由本试验可以确定:1、压缩机的制冷量:由试验直接测得的流经压缩机的制冷剂流量乘以压缩机吸气口的制冷剂气体比焓与排气口压力对应的膨胀阀前制冷剂液体比焓的差之值。2、输入功率:开启式压缩机为输入压缩机的轴功率,封闭式(半风式和全封式)压缩机为电动机输入功率。3、单位功率制冷量(Ke 值):制冷量与输入功率的比值。6.2 试验规定1、一般规定(1)排出试验系统内的不佞凝性气体。确认没有制冷剂的泄漏。(2)系统内应有足够的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制冷剂。压缩机内保持正常运转用润滑油量。(3)循环的制冷剂液体内含油量应不超过 2%(以质量计) ,测量方法见附录 A(补充件) 。(4)压缩机吸、排气口的压力与温度在同一部位测量,该测电影在吸、排气截止阀外(不带阀的封闭式压缩机微距机壳体)0.3m 的直管段处。(5)排气管道上应设置有效的油分离器。(6)试验系统装置的周围不应有异常的空气流动。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23(7)试验装置环境温度为 305。(8)提供测量含油量而提取制冷剂有混合物样品的设备。2、 试验规定(1)制冷总和性能试验包括主要试验和校核试验,二者应同时进行测量。(2)校核试验和主要试验的试验结果之间见偏差在4%以内,并以主要试验的测量结果为计算依据。(3)试验时系统应建立热平衡状态,试验时间一般不少于 1.5 小时,测量数据的记录应在试验工况稳定半小时后,每隔 20 分钟测量一次,直至连续四次的测量数据符合表 5-1 和 2.2.2 中的规定为止。第一次测量到第四次测量记录的时间称为试验周期,在该周期内允许对压力、温度、流量和液面作微小的调节。(4)主要试验方法为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5)校核试验方法为水冷冷凝器量热器法。3、试验参数规定试验时允许试验参数偏差的范围按下表的规定。表 6-1 试验时允许试验参数偏差的范围试验参数每一个测量值与规定值间的最大允许偏差测量值的任一个读数相对于平均值的最大允许偏差1.0%0.5%1.0%0.5%3.0%1.0%3.0%1.0%3.0%1.0%吸气压力排气压力吸气温度轴转速电压频率1.0%0.5%6.3 试验方法介绍6.3.1 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1、构造: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有一组直接蒸发盘管作蒸发器,该蒸发器置在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24一个隔热压力容器的上部,电加热器安装在容器底部并被容器中的第二制冷剂(R12)浸没。制冷剂流量由靠近量热器安装的膨胀阀调节。为了减少外界热量的影响,膨胀阀与量热器之间的管道应隔热。量热器的漏热量应不超过压缩及制冷量的 5%。应以 0.05kgf/cm 分度的压力流量仪表测量第二制冷剂压力。并应使第二制2冷剂压力不超过量热器的安全限度。2、漏热量的标定:关闭量热器制冷机进、出口截至阀后进行漏热量的标定。调节输入第二制冷剂的电加热量,使第二制冷剂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比环境温度高 15左右,并保持其压力不变。环境温度应在 40以下,保持其温度波动不超过。1电加热器的输入功率的波动应不超过%,每隔 1 小时测量一次第二制冷剂1压力,直至连续四次相应的饱和温度值的波动不超过 0.5时,漏热系数用下式计算: (61)apttQK01注:公式中符号见附录 B(补充件) ,下同3、试验程序(1)压缩机制冷机吸气压力通过膨胀阀调节,吸气温度有输入给第二制冷剂的电加热量调节。(2)压缩机制冷剂排除压力通过改变冷凝器冷却水量、换热面或冷却水温度进行调节,也可由排气管道中压力控制阀调节。压缩机 图 6-1 第二制冷剂量热法原理图Condensorf1g1g2f2CalorimeterCompressor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25(3)在试验周期内,输入电加热量的波动引起压缩机制冷量的变化应不超过 1%。 (4)附加数据a、量热器出口制冷剂气体压力、温度;b、膨胀阀前的制冷剂液体压力、温度;c、量热器环境温度;d、第二制冷剂压力;e、输入量热器的电加热量。(5)制冷量计算由试验测得的制冷剂流量为: (62)221)(fRsatihhttKQm规定工况制冷量: (63)11110)(gfgiVVhhmQ6.3.2 水冷式冷凝器量热器法1、构造:水冷式冷凝器是组成被试验压缩机实验系统设备之一,按照 2.4 的规定,应设置测量温度、压力、和冷却水流量的仪表而作为量热器。作为量热器的冷凝器的漏热量应不超过压缩机制冷量的 5%。2、漏热量的标定:用截至阀将冷凝器与实验系统隔绝或用统一型式和尺寸的冷凝器进行。(1)冷凝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制冷剂液体,在冷却水回路中输入加热水并维持制冷剂温度比环境温度高 15以上,且接近于试验时的制冷剂饱和温度。环境温度应在 40以上并保持温度波动不超过,建立热平衡后,每小时测量一1次。直至连续四次制冷剂温度波动不超过。1(2)漏热系数用下式计算: (64)apttQK013、试验程序(1)冷凝器压力通过改变冷却水量或温度进行调节。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26(2)附加数据:a、 冷凝器进口制冷剂气体压力、温度;b、 冷凝器出口制冷剂气体压力、温度;c、 冷却水进口、出口温度;d、 冷却水流量;e、 冷凝器环境温度。4、制冷量计算由试验测得的制冷剂流量为: (65)33112fgsrcfhhttKmttCm规定工况制冷量: (66)11110)(gfgfVVhhmQ6.4 输入功率计算6.4.1 电动机输入功率1、电动机输入功率测量:电动机输入功率应在电动机入线端测量,测量方法按 2.4.6.3 的规定,测量仪表精度按 2.4.5.2 和 2.4.5.3 的规定。2、电动机输入功率计算 N=P,W。图 6-2 水冷冷凝器量热器法原理图CompressorCondenserVaporator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276.4.2 压缩机输入功率计算1、转矩转速仪:直接测定压缩机轴的输入扭矩和转速。2、天平测功计:轴功率有下式计算 W (67)974ln1GNz3、标准电动机:根据测得的输入电流、电压、输入功率以及电动机实测效率曲线选择电动机。6.5 压缩机单位功率制冷量 Ke 值计算 (68)ccNQKe 而 (69)10nnQQc 或 (610)10ffQQc (611)1nnNNzc或 (612) 1ffNNc6.6 校核试验和主要试验之间的偏差计算 (613)100100(%)121010201mmmQQQ式中:用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算出制冷系统的制冷量,kW;01Q用水冷冷凝器法算出制冷系统的制冷量,kW;02Q用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算出制冷系统中制冷剂流量,kg/s;1m用水冷冷凝器法算出制冷系统的制冷剂流量,kg/s。2m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28第七章 结 论这次设计为制冷综合性能试验台量热器、蒸发盘管、各种附件以及总体布置设计。由于该实验平台主要目的为测试压缩机性能,故其设计遵照国际标准ISO917-1974制冷压缩机的试验和国家标准 GB5773-87“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 。试验台可测试全封闭活塞式、蜗旋式制冷压缩机,兼容功率为5HP 以下压缩机。其中主要试验方法采用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校核试验方法采用水冷冷凝器法。在进行制冷剂的热力参数计算(以标准工况为基准) ,确定系统各设备负荷。我查阅了有关传热方面的资料,这主要包括传热学 、 小型制冷装置设计指导和制冷原理与设备 ,分析了标准工况下的传热系数和计算情景,选择了相应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计算出了管内、管外的换热系数之后,经查得紫铜管的导热系数,接下来由传热学中查得总传热系数计算公式算出了总传热系数。然后是传热温差的选取和传热面积的计算过程,选择了相应的传热温差。由以上所计算出的在标况下各设备的热负荷以及上面所计算出的总传热系数和所选择的传热温差,可以计算出所需的传热面积。根传热面积,可计算出所需的传热管总长。选择了合适的蒸发盘管的加工制作图,至此,蒸发盘管的设计计算就完成了。在进行量热器的设计计算和结构选取的过程。由于量热器属于压力容器,必须查阅有关的压力容器设计规范和相应的国家标准,经所查得文献提供的公式计算出了量热器的壁厚、螺栓的选取的参数,确定了量热器的结构,并绘制出了量热器的结构图和零件图,在进行试验台组装图过程中,绘制出了试验平台组装图。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29参考文献1钱颂文. 换热器设计手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145-2002杨世铭, 陶文铨. 传热学(第三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4.3吴业正.小型制冷装置设计指导.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2. 110-1854缪道平, 吴业正. 制冷压缩机.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2.27-365陈维刚. 制冷工程与设备.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8.1-396李树林, 南晓红, 李夏黎. 制冷机辅助设备.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9, 7.65-677刘湘秋. 常用压力容器手册.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273-2838昌泽舟. 轴流式通风机实用技术.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 179-1939吴业正, 韩宝琦. 制冷原理及设备.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8.207-23310 孙淮清, 王建中.流量测量节流装置设计手册.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6.61-6311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第三版.第 1 卷).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 1.146-14712 黄健. 管法兰垫片、紧固件选用手册.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5.190-19113 岳考方, 陈汝东. 制冷技术与应用.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2, 1.77-8714 尉迟斌. 实用制冷与空调工程手册. 北京: 轻工业出版社,1986.30-4015 连添达, 臧润清, 翟家佩. 制冷装置设计. 天津: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 1.172-23116 张恺, 张小松, 白建波. 分布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台测控系统的研究. 工业控制计算机,2006,19(3):17-2217 张俊伟. 电冰箱压缩机制冷量全自动试验台.电机电器技术, 1999(1):8-10 18 王磊,姜德凡,李征涛.全自动制冷压缩机性能测试试验台的研制.制冷技术,2006(2):5-7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3019 李超,陈煜. 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台冷却水量模糊控制研究.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1,27(4):51-5320 丁国良,张春路. 基于模型的制冷系统智能化仿真研究. 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9(5):552-554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31致 谢转眼间,三个月的毕业设计时间已经过去了,在这短暂的毕业设计期间,薛玉卿老师给予了我宝贵的指导。薛老师自始至终都严格要求我们,并给予我们耐心的指导,他多次帮助我查阅资料,指导我设计的思路,在设计后期,他一字一字的帮我审阅论文,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使我的论文得到了极大完善。并且还教会了我许多关于画图和 word 排版的知识,使我受益匪浅。他严谨的治学作风、高尚的学术品质、热情的待人态度更是我终生受益。在完成论文之际,我衷心地向薛玉卿老师道一声谢谢!另外,在设计期间,张保恒等其他老师也给予我大力支持,我的好友王艳红等同学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谢意。在即将离校之际,我将怀着一颗对母校感恩的心去走向新的生活,我愿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以更加丰厚的成果来答谢曾经关心、帮助和支持过我的所有领导、老师、同学和朋友。外文资料译文外文资料译文1制冷技术发展的历史在史前时代,人类已经发现在食物缺少的季节里,如果把猎物保存在冰冷的地窖里或埋在雪里,就能保存更长的时间。在中国,早在先秦时代已经懂得了采冰,储冰技术。希伯来人,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把大量的雪埋在储藏室下面的坑中,然后用木板和稻草来隔热,古埃及人在土制的罐子里装满开水,并把这些罐子放在他们上面,这样使罐子抵挡夜里的冷空气。在古印度,蒸发制冷技术也得到了应用。当一种流体快速蒸发时,它迅速膨胀,升起的蒸汽分子的动能迅速增加,而增加的能量来自周围的环境中,周围环境的温度因此而降低。在中世纪时期,冷却食物是通过在水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像硝酸钠或硝酸钾,而使温度降低,1550 年记载冷却酒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这就是制冷工艺的起源。在法国冷饮是在 1660 年开始流行的。人们用装有溶解的硝石的长颈瓶在水里旋转来使水冷却。这个方法可以产生非常低的温度并且可以制冰。在 17 世纪末,带冰的酒和结冻的果汁在法国社会已非常流行。第一次记载的人工制冷是在 1784 年,威廉库伦在格拉斯各大学作了证明。库伦让乙基醚蒸汽进入一个部分真空的容器,但是他没有把这种结果用于任何实际的目的。在 1799 年冰第一次被用作商业目的,从纽约市的街道运河运往卡洛林南部的查尔斯顿市,但遗憾的是当时没有足够的冰来装运。英格兰人 Frederick Tuder和 Nathaniel Wyeth 看到了制冰行业的巨大商机,并且在 18 世纪上半叶,通过自己的努力革新了这个行业。Tudor 主要从事热带地区运冰,他尝试着安装隔热材料和修建冰房,从而使冰的融化量从 66%减少到 8%,Wyeth 发明了一种切出相同冰块的方法,即快速又便捷,从而使制冰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同时也减少了仓储业,运输业和销售业由于管理技术所造成的损失。在 1805 年,一名美国发明者 Oliver Evans 设计了第一个用蒸汽代替液体的制冷系统,但 Evans 从来没有制造出这种机器。不过美国的一位内科医生 John. Gorrie 制造了一个相似的制冷机器。在 1842 年,弗洛雷达医院的这名美国内科医生 John. Gorrie 为了给黄热病患外文资料译文外文资料译文2者治疗,他设计和制造了一台空气冷却装置给病房降温。他的基本原理是:压缩一种气体,通过盘管使它冷却,然后膨胀使其温度进一步降低,这也就是今天用得最多的制冷器。后来 John. Gorrie 停止仅在医院的实践,长期的深入到制冰实验中,在 1851 年获得关于机械制冰的第一项专利。商业制冷被认为是起源于 1856 年,一名美国商人 Alexander. C. Twinning 最先开创。不久,一名澳大利亚人 James Harrison 检验了 Gorrie 和 Twinning 所用的制冷机并把蒸汽压缩式制冷机介绍给了酿造和肉类食品公司。在 1859 年,法国的 Fredinad. Carre 发明了一种更加复杂的制冷系统。不像以前的压缩机用空气做制冷剂,Garre 的设备用快速蒸发的氨做制冷剂。 (氨比水液化时的温度低,因此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Garre 的制冷机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蒸汽压缩式制冷至今仍是应用最广泛地的制冷方法。但是当时这种制冷机成本高,体积大,系统复杂,再加上氨制冷济有毒性,因此阻碍了这种制冷机在家庭中的普遍应用。许多家庭的冰柜仍使用当地制冷工厂提供的冰块。从 1840 年开始,运输牛奶和黄油用到了空调汽车。到 1860 年,制冷技术主要运用在海产品和日常用品的冷藏运输上。1876 年底特律市密歇根州的一名叫J.B Sutherland 的人获得了人工制冷汽车专利。他设计了一种带有冰室的绝热汽车。空气从顶部流过来,通过冰室,利用重力然后在汽车内循环。在 1867 年,伊利诺斯州的 Parker Earle 制造了第一辆用来运输水果的空调汽车,通过伊利诺斯州中央铁路运送草莓。每个箱子里装 100 磅冰和 200 夸脱草莓。直到 1949 年 Fred Jones 发明了一种顶置式制冷装置,并获得了专利。1870 年,在纽约的布鲁克林镇,S. Liebmanns 的太阳酿造公司开始用吸收式机械,这是美国北部酿造业广泛运用制冷机械的一个开端。在 18 世纪 70 年代,商业制冷在啤酒厂中占主要的地位。到了 1891 年,几乎所有的啤酒厂都装配有制冷机器。天然冰供应本身已发展成为一个行业,许多公司都跻身该行业,导致价格下降。并且冷藏用冰已相当普遍,到了 1879 年,在美国有 35 家商业制冰厂,10 年之后就超过了 200 家,到了 1909 年达 2000 家。所有因制冰废弃的池塘不再安全,甚至 Thoreaus Walden 池塘,1847 年每天有 1000 吨的冰从那里抽取。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冰不仅作为冷藏的代名词,也变成了健康问题。 热与冷的合著者,Bern Nagengast 说:“好资源越来越难找到了。到了 1890 年代,由于污染物和污水的排放,天然冰成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首先出现在酿造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制冷系统综合试验台设计(量换热器及总体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2476181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