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蓝田县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2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5 湘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陕西省蓝田县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2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5 湘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陕西省蓝田县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2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5 湘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陕西省蓝田县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2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5 湘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陕西省蓝田县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2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5 湘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请拿出导学案、课本、地图册、双色笔和纠错本,还有你的激情!属于我们的高效课堂,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玉龙雪山,巫峡,华北平原,如此多娇的地表形态是如何形成的呢?,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学习目标1.知道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板块运动与地形的关系,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实践意义。2.通过阅读地质构造和地质剖面示意图,提高读图识图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3.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做到趋利避害,保护环境。,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形成高山或低地,使地表高低不平,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同时进行,以内力作用为主,【挑战自我】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三个观点、六大板块、两类边界、多种地貌),主要观点: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为六大板块。2.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陆陆相碰陆海相碰,形成巨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消亡边界,大陆板块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形成海沟,太平洋西部岛屿,消亡边界,形成裂谷和海洋、海岭,东非大裂谷,红海,生长边界,课后探究:阿尔卑斯山、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大西洋是怎样形成的?,(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壳运动留下来的“痕迹”叫地质构造。所形成的地貌叫构造地貌。类型:褶皱、断层,褶皱,断层,背斜,背斜,向斜,老,新,老,新,老,新,老,后期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所以,我们无法用地形特征来准确判定是背斜还是向斜。,初期背斜是山,向斜是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性疏松,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侵蚀,反而形成山岭。,褶皱,岩层向上拱起,地形倒置,一般形态,岩层中间新两侧老,岩层向下弯曲,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物质易被侵蚀成谷地,岩层新老关系(判断的主要依据),常见地形,山岭,谷地,岩层中间老,两侧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更加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图示,成因,背斜,向斜,图示,地形,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的岩块相对下降,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垒。,沿岩石受力破裂并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即发生错位)的断裂构造叫断层,成因,地堑,地垒,断层,举例,断层面陡崖,山地块状山,谷地,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边的岩块相对上升,相对下降的岩块叫地堑。,庐山、泰山、华山西峰、峨眉山万佛顶,断层线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成沟谷、泉、或湖泊。,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合作探究,(一)讨论目标:小组讨论,对疑难问题达成一致见解;不分层级,力求人人达标。(二)讨论内容:探究一;探究二;(三)讨论要求:各小组长负起责任,组织好本组成员积极有序地投入讨论。两层讨论:本组内先“对学”解决简单、基础性问题,再集体讨论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统一答案后准备展示和点评。,高效展示,1目标:通过你的展示,同学们思路更加清晰。2要求:展示人上台迅速,书写认真、快速、规范,步骤清晰、简洁。非展示人讨论完毕,总结整理完善,并迅速浏览展示内容,准备点评、补充、质疑。,展示自我,提升自信,彰显风采!,高效点评,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虚线表示_边界。(“生长”或“消亡”)(2)图中是_板块;是_板块。(3)板块的交界地带是世界上主要的_和_集中分布地带。(4)板块漂浮在_层之上。(5)喜马拉雅山脉_和_碰撞产生的。,消亡,印度洋,美洲,地震,火山,软流层,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2、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根据地层的新老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2)处的地形属_山地。,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受侵蚀,背斜中心老两侧新,块状,(3)请在图中地垒两侧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4)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