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案设计_第1页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_第2页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_第3页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_第4页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0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 一、本周教学内容: 岳阳楼记 二、重点、难点: 1、学会自读浅近文言文,体会本文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品味文章的语言,体味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了解古代政治家的忧国忧民情怀。 三、新课讲解: 1、简介文体: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学生回答已学过的 “ 记 ” )一般指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物或某事有所感受,然后记下来的一种文体。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小石潭记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就像 岳阳楼记。 2、简介作者和他的好友滕子京的状况及本文写作的背景: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北宋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幼年时代家境贫寒,在母亲教育下,发奋读书并怀有大志。公元 1015 年考取进士。后来曾经镇守西北2 / 20 边疆,抵抗西夏,使西夏不敢进犯。 1043 年任参知政事,任职期间,敢于直言,实行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贬到邓州任太守。岳阳楼记便是他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作。作者一生的诗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里。 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榜进士。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后被贬谪守岳州,心里很有些愤慨。范仲淹很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当时范仲淹的处境同滕子京一样,写此文是劝友也是自勉。 3、注音并朗读课文: 谪( zh)属(同 “ 嘱 ”zh )淫( yn)霏( fi) 樯( qing)楫( j)冥( mng)谗( chn)偕( xi) 4、实词: 通假字 百废具兴:具,同 “ 俱 ” ,全,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 “ 嘱 ” ,嘱咐。 3 / 20 一词多义 ( 1)或: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 2)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 面山而居:居住。 ( 3)通: 政通人和:顺利。 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 北通巫峡:通达。 中通外直:贯通。 ( 4)求: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不求闻达于诸侯:谋求。 ( 5)为: 及为忠善者:动词,做 或异二者之为:动词,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是以众议举宠 为督:动词,做,担任。 俱为一体:动词,是。 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当作。 4 / 20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 6)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 “ 嘱 ” ,嘱咐。 忠之属也:类。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 7)和: 政通人和:和睦。 地利不如人和:和睦。 春和景明:和煦,和暖。 词类活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 之前;在 之后。 5、句式: ( 1)判断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2)倒装句: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多会于此; 吾谁与归? 6、课文分析: 5 / 20 ( 1)文章的结构层次为: 第一部分( 1 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 2 4 段):文章主体。写 “ 迁客骚人 ” 或悲或喜的 “ 览物之情 ” 。 第 1 层( 2 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 “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一问。 第 2 层( 3、 4 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 “ 迁客骚人 ” 的“ 览物之情 ” 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 5 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 2)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 1 段写重修岳阳楼的 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在 “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的基础上 “ 重修岳阳楼 ” ,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 “ 迁客 ”不同。 ( 3)提问:第 2 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 “ 衔远山,吞长江 ” ,如果把 “ 衔 ” 改为 “ 连 ” ,把 “ 吞 ” 改为 “ 接 ” 好不好?为什么?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 “ 衔 ”“ 吞 ” 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 “ 远山 ”“ 长江 ” 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 “ 连 ”“ 接 ” 来替换,6 / 20 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 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 4)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a、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b、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c、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5)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 “ 然则 ” 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写 “ 迁客骚人 ” 的 “ 览物之情 ” 。 ( 6)第 3 段的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极力渲染 “ 悲 ” 的气氛。因己而悲。 ( 7)第 4 段的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极力渲染 “ 喜 ” 的气氛,因物而喜。 ( 8)作者用哪 些话概括说明了 “ 迁客骚人 ” 的 “ 悲 ” 和“ 喜 ”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概括说明了 “ 迁客骚人 ” 的“ 悲 ” , “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 概括说明了 “ 迁客骚人 ”的 “ 喜 ”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 “ 古仁人之心 ” 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7 / 20 ( 9) “ 古仁人之心 ” 是怎样的?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 ( 10) “ 古仁人 ” 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先讲 “ 忧 ” ,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 “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讲 “ 乐 ” , “ 后天下之乐而乐 ” 。 ( 11) “ 微斯人 ” 的 “ 斯人 ” 指什么人? 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 ( 12)怎样理解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这句话? 我国古代早有 “ 与民同乐 ” 的思想。孟子 “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这里说的 “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为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 13)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 “ 不以物喜 则忧其君 ” ,阐明“ 古仁人之心 ” 的内涵,显示了 “ 古仁人 ” 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 “ 进亦忧,退亦忧 ” 的论断,突出8 / 20 一个 “ 忧 ” 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 “ 何时而乐 ” ,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7、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劝勉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 背景,说到岳阳楼的 “ 大观 ” ,再写 “ 迁客骚人 ” 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 “ 古仁人之心 ” 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 60 分钟)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谪守属予作文浩浩汤汤淫雨霏霏 山岳潜形宠辱偕忘一碧万顷樯倾楫摧 (二)默写。 1、若夫淫雨霏霏,;日星隐曜,山岳潜形;,;,虎啸猿啼。 2、至若春和景明,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 游泳;,。而或长烟一空,渔歌互答,此乐向极! 9 / 20 3、岳阳楼记中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 4、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一新,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 5、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 , ”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原句答) (三)选择题。 1、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是()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b、其喜洋洋者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多会于此于厅事之东 北角 d、属于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指朝廷) b、先天下之忧而忧(然而) c、是进亦忧,退亦忧(这样)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 3、下列短语中的 “ 临 ” 与 “ 把酒临风 ” 的 “ 临 ” 同义的有()(可多选) a、双喜临门 b、身临其境 c、临危不惧 10 / 20 d、临阵磨枪 e、如临大敌 4、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衔远山,吞长江 d、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5 11 题:选择下列句子的正确译文。 5、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a、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b、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荒废的家园又兴建起来了。 c、到了第二年,政事通顺,人都和气,许多荒废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了。 6、属于作文以记之。() a、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b、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唐贤今人的诗。 c、写文章来记述重修岳阳楼这件事就归我了。 7、而或长烟一空。() a、可能有的时候长长的一片烟雾扩散充满了天空。 11 / 20 b、或许是细长的烟雾 飘散在一片天空。 c、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失。 8、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a、沙鸥时而飞开,时而聚拢,美丽的鱼时而在水面,时而在水底游动。 b、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时而在水面,时而在水底游动。 c、沙鸥都聚集在这里,五颜六色的鱼都在游动。 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a、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的两种心情。 b、我曾经探求过古时有仁爱之心的人的思想感情,有的不同于以上的两种心情。 c、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情,或 许不同于以上的两种行为。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a、不因为外物好而欢喜,不因为自己失意而悲伤。 b、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c、不因为外界环境好而高兴,不因为自己处境不好而悲伤。 12 / 20 11、微斯人,吾谁与归?() a、这种渺小的人,我能和他在一起吗? b、没有这种人我归属于呢? c、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2、对 “ 微斯人,吾谁与归 ” 一句理解最好的一项是() a、勉励滕子京以 “ 古仁人 ” 为榜样,做自己的好朋友。 b、表现作者自己学习 “ 古仁人 ” 崇高思想的抱负和决心。 c、表达了自己做人为官的追求,也期望友人与己共勉。 d、表现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伙伴的惆怅。 13、 “ 是进亦忧,退亦忧 ” 一句表现了() a、做朝官或赴外任都忧国忧民。 b、当官为民都忧虑重重。 c、顺境逆境都悲观失望。 d、时时处处都担惊受怕。 14、文章写 “ 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 目的是() a、客观地表现 “ 迁客骚人 ” 登楼观景的思想感情。 b、突出不同的景色会对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影响。 c、通过对比突出下文 “ 古仁人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思想境界。 d、侧面表现环境对人的思想感情的影响。 13 / 20 15、下面对课文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被贬职外调的官员和诗人大多在此相会,他们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没有区别吧? b、 “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想起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诬陷诽谤,眼前景物萧条,感慨致极而心中悲伤。 c、 “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此时)登上岳阳楼,就心情畅快,荣辱都被丢开,在清 风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d、 “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表现滕子京虽被贬官,但上任后积极有为,仅一年就取得了成就。 16、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予观夫巴陵胜状 b、衔远山,吞长江 c、前人之述备矣 d、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17、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尝 /求古仁人 /之心 b、或 /异二者 /之为 14 / 20 c、先天下 /之忧而忧 d、处 /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18、对本文写作目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应朋 友之托,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 b、借作记之机,表达自己的胸襟和抱负。 c、当时作者和滕子京都在被贬之时,作者要借此文与朋友共勉。 d、描写巴陵胜状,抒发览物之情,评说迁客骚人。 (四)课内阅读。 文段一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都。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 情,得无异乎? 1、从第一段中找出两个成语。( 1)( 2) 2、重修后的岳阳楼有何变化?答: 15 / 20 3、作者对 “ 岳阳楼之大观 ” 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什么?(请用语段的原话回答) 4、第二段文字的写作顺序是() a、先写景,后议论 b、先写景,后叙事 c、先叙事,后写景 d、先议论,后写景 5、与 “ 前人之述备矣 ” 相照应的一个句子是 6、从空间上描写洞庭湖的句子是 从时间上描写洞庭湖的句子是 文段二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从文中找出四对反义词。 答:( 1)( 2)( 3)( 4) 2、有关这段文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16 / 20 a、这段文字出自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写的岳阳楼记。 b、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 c、文中的 “ 进 ” 和 “ 退 ” 分别照应前文的 “ 居庙堂之高 ”和 “ 处江湖之远 ” 。 d、本段文字表达了作者被贬后的苦闷心情。 3、本段文字使用的表达方式 有() a、记叙 b、议论 c、抒情 4、本段首句中的 “ 二者之为 ” 指什么?(默写) 答:和。 5、 “ 何哉? ” 这是针对什么提出来的问题?文中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 答: 6、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谈谈你的看法。 答: (五)课外阅读。 17 / 20 岳阳楼记 岳阳楼值得一看。长江三胜,滕王阁、黄鹤楼都没有了,就剩下这座岳阳楼了。 岳阳楼最初是唐开元中中书令张说所建,但在一般中国人印象里,它是滕子京建的。滕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国过 去的读书人很少没有读过岳阳楼记的。岳阳楼记一开头就写道: “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虽然范记写得很清楚,滕子京不过是 “ 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然而大家不甚注意,总以为这是滕子京建的。岳阳楼和滕子京这个名字分不开了。滕子京一生做过什么事,大家不去理会,只知道他修建了岳阳楼,好像他这辈子就做了这一件事。滕子京因为岳阳楼而不朽,而岳阳楼又因为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若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岳阳楼,有那么多人对它向往。岳阳楼记通篇写得很好,而尤其为人传 诵者,是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这两句名言。可以这样说:岳阳楼是由于这两句名言而名闻天下的。这两句话哺育了很多后代人,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写这篇记的时候,范仲淹不在岳阳,他被贬在邓州,即今延安,而且听说他根本就没有到过岳阳,记中对岳阳楼四周景色的描写,完全出诸想像。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18 / 20 他没有到过岳阳,可是比许多久住岳阳的人看到的还要真切。岳阳的景色是想像的,但是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的思想却是久经考虑,出于胸臆的,真实的、深刻的。看来一篇文章 最重要的是思想。有了独特的思想,才能调动想像,才能把在别处所得到的印象概括集中起来。范仲淹虽可能没有看到过洞庭湖,但是他看到过很多巨浸大泽。他是吴县人,太湖是一定看过的。我深疑他对洞庭湖的描写,有些是从太湖印象中借用过来的。 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一个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结构。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没用一钉一铆,一块砖石。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 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 “ 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