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慰藉》说课稿_第1页
《心灵的慰藉》说课稿_第2页
《心灵的慰藉》说课稿_第3页
《心灵的慰藉》说课稿_第4页
《心灵的慰藉》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心灵的慰藉说课稿 心灵的慰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心灵的慰藉一课是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主要内容是从中西方佛教与基督教艺术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中国佛教艺术 石窟艺术的艺术形式与所表现的观念以及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深化对于美术创作的影响。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宗教艺术的认识,养成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由于本课的内容较多,故本课的说课选取第一课时的内容即中国佛教艺术方面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高中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感受力,对中国的石窟也有初 步的了解,能够欣赏一些美术作品,但是对佛教艺术的认识仍然是非常浅显的,所以,必须借助大量的有关的图片与一些有趣的故事启发引导学生来增强他们对于佛教艺术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宗教与美术的关系,并且认识宗教对美术创作的影响,对宗教美术的作品能够自主的欣赏。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能够对佛教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通过四大石窟的探讨体会宗教美术作品对人的精神影响和作用。 2 / 6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并感受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正确对待宗教艺术,养成热爱本民族文化与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着重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以及三大宗教建筑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宗教对于美术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教法:展示法、讨论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观察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舞蹈视频飞天,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这段舞蹈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你想到了什么 ? 学生思考并回答,紧接着展示敦煌莫高窟中的飞天图片,并提出问题:中国的主流宗教是什么 ?一提到佛教同学们首先想到了什么 ?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 总结:在远古时代,人们受科技思想各方面的局限,以及对于大自然很多的现象无法解释,就相信在世界中有一个超乎于自然力量的存在,这样才会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和踏实感,这就是宗教带给人们心灵上的一种慰藉。引入课题心灵的慰藉。 3 / 6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来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后续的新课教学做铺垫。 活动二:赏析作品,初步感知 1.提出问题:佛教是不是诞生于中国 ?佛教艺术主要集中在什么时代 ?你见过哪些佛教艺术 ? 学生自学课本并回答,教师总结:佛教产生于公元前 6-5 世界的古印度,并在两汉之际传入我国,至隋唐时期达到鼎盛,使中国古代文化第一次大规模地融入外来因素。这一阶段,中国美术中出现了大量以佛教信仰为主题的造像、壁画以及建筑寺观,从许多方面改变了中国早期美术的基本面貌。最能集中体现这一变化的是大规模佛教石窟的兴建。 2.展示四大石窟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欣赏提出问题:三大石窟是哪三大 ? 教师讲授: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 【设计意图】简单介绍佛教的产生以及四大石窟,通过图片的欣赏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活动三:对比分析,深入认知 展示被称为 “ 东方艺术宝库 ” 的敦煌莫高窟作品佛本生故事,引导学生观赏、自学课本并思考问题:佛本生故事讲授的什么故事 ?画面中的佛像人物有什么特点 ? 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教师总结:佛本生故事讲述的是佛陀4 / 6 生前求法,为了听闻正道,即使浑身被刺满铁钉,坚定的信心亦丝毫不曾动摇的故事。忽略对于五官轮廓的细节的刻画,而是刻画了抓住铁钉正在被钉入佛陀身体的紧张情节。 2.展示敦煌莫高窟第 103 窟壁画维摩诘像,引导学生观察并小组讨论问题:这个佛像与佛本生故事中的佛像有什么不同 ?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维摩诘微倾 上身,显示了从容不迫的睿智,线条柔和富于表现力,运用了吴带当风式的线条来表现。整体来看在隋唐时期,除了运用柔和而富于表现力的线条之外,佛像面貌特征也不再是西方异族人的轮廓,而是更加的圆润柔和,给人一种祥和宁静并发自内心的快乐。 【设计意图】新城标准中指出美术课具有实践性、凸显视觉性,所以采用欣赏作品与分组讨论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合作能力,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认识敦煌艺术的发展历程,加深对于佛教艺术的理解。 活动四:对比鉴赏,巩固提高 教师总结在三大石窟中不单单体现在壁画上,还体现在雕塑之上。 展示云冈石窟 20 窟北壁坐像、奉先寺卢舍那大佛、莫高窟菩萨像的造像,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三大石窟的佛教造像有什么不同 ?分别有什么特点 ? 云冈:佛像两肩宽厚,面形丰满,周围环绕着如同火焰的背5 / 6 光以及神采飘逸的飞天形象,在威严肃穆之中不乏鲜活生动的生活气息。突出宣扬皇帝即现世如来的思想。 龙门:身材秀挺、面容瘦削的秀骨清像,服饰为宽袍大服、褒衣博带,表情显得温和而世俗化,更具民族特点和中原风格。 莫高窟:比例准确,造型丰腴,形象更具有当时女性的审美标准,菩萨的特征则是神情娴若,略带微笑,衣着就是以当时的妇女 着装为模型,色彩也非常的艳丽。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鉴赏三大石窟的佛教造像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的鉴赏佛教的方法并且运用到鉴赏活动中,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采取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分析问题与探讨问题的能力。 活动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播放九色鹿动画片段,并展示鹿王本生图,讲授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影响,简单讲述敦煌莫高窟的坎坷经历,引发学生要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作业:课后思考西方盛行的宗教是什么 ?又如何体现在了艺术之上 ? 【设计意图】播放动画与讲授莫高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