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对联的妙用_第1页
语文教学中对联的妙用_第2页
语文教学中对联的妙用_第3页
语文教学中对联的妙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 语文教学中对联的妙用 语文教学中对联的妙用 山西 周敏 赵建中 一、引用对联导入新课 在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时,引用下面这两幅对联作为开场白,既可复习旧的知识,又可使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我们知道,杜甫是唐代一位伟大的诗人。过去我们曾学过他的石壕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诗。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的社会现实,大胆地揭示社会矛盾,深切同情人民的疾苦,写景世上疮痍”“民间疾苦”,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推崇 为“诗圣”。故此,这两幅对联是吟咏诗人杜甫的。说到对联中所言及的“草堂”,即为诗中之“茅屋”,这是“安史之乱”时杜甫流寓成都在郊外浣花溪畔所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杜甫的“茅屋”是怎样为秋风所破,以及诗人面对此情有着怎样的愿望理想如此引用对联,即可达到导入新课的预期目的。另外,“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何人”“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等对联,2 / 4 分别可导入新课指南录后序 、梅花岭记、促织和呐喊自序、祝福。 二、借用对联讲解时代背景 在琵琶行(并序)这一课里,借用“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留江山别离情”这幅对联,可使学生对白居易在怎样的背景下写下了这首长篇叙事诗有一个形象、鲜明的认识。对联写的是:在一个枫叶瑟瑟的夜晚,浔阳江头,由长安贬到九江的诗人白居易,听了一位长安歌妓弹奏琵琶、诉说身世之后,抒发他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容斋随笔卷七)。诗人何以有此“天涯沦落之恨”呢?这是由于他任长安谏官时,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要求革除暴政, 实行仁政而触怒了皇帝,被从长安贬到九江,任江州司马。那时他心情痛苦,加之又闻琵琶声,更是伤感万分,故有此意。 三、利用对联归纳分析作品风格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幅对联写的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同时,也很好地表明了他的词作风格。要说辛词的风格,这里就不能不先提到苏轼。这是因为联中“大江东去”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在这首词里,词人开篇就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高唱“大江东去,浪淘 尽,千古风流人物”,其气势之磅礴,格调之雄浑,境界之宏大,是前3 / 4 所未有的。据俞文豹吹剑录记载,当时有人认为词需关西大汉手持铜琵琶、铁绰板进行演唱。由此可见,苏词具有一种豪放的风格。 辛词的风格亦然。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但他收复失地的建议,非但未被采纳,反遭忌恨贬斥,而长期流放闲居。他渴望祖国山河统一,不满媚敌苟安。他的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这种感情的写照。苏轼以文为词,一扫以前文人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柔弱气息,而反映比较广阔的社会生活,辛弃疾“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的词风,其词意 境雄奇阔大,感情豪放,善用比兴,并且多运用典故,托古喻今,故与苏轼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四、自编对联,强化作文拟题效果 材料作文大多要自拟标题。如果我们仿效一些对联的做法,根据作文材料的内容提炼中心后编成一幅对联作标题,相信会大大强化拟题的效果的。如有这样一则要求阅读后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的材料:“秋是什么颜色?谷子说:秋是黄色的,我就是叫秋风吹黄的。高粱说:秋是红色的,我就是秋气染红的。棉花说:秋是白色的,不然,我哪里会有银装素裹呢?墨菊却说:秋是黑色的,我开放的花朵就是明证。松柏说: 秋和夏没有什么区别,都像我一样青翠秋天听了摇摇头说:不,不,我是五彩缤纷的。如果我只属于4 / 4 一种颜色,那秋天该是多么单调啊!”审视完全部材料,我们不难发现,谷子、高粱、棉花、墨菊等对秋色的看法是片面的。它们只看见自身的色彩,不能看到其它的色彩,因此,所作出的结论就是片面的。而秋天则认为秋色不属于一种颜色,而是五彩缤纷的,它既看局部,更看全面,既见“谷子”、“高粱”,也见“棉花”、“墨菊”等,所以“五彩缤纷”的见解就比较全面。可见,局部不能代替全局,而全局也不能脱离局部。局部必须置身于全局,服务于全局,而全局 又必须统领局部,高于局部。审题至此,材料的中心已经十分明确了。如我们据此题意拟出“局部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