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三要点.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三要点.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三要点.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三要点.doc_第4页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三要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三要点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一个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开拓学生思路、发掘学生潜能,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教育实践,从课堂提问的精确性等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三个要点。 中国论文网 /9/view-13014794.htm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 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西方学者德加默说得好:“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告诉我们: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一个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开拓学生思路,发掘学生潜能,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切实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这是一个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不容忽视而且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课堂提问要精确 精确性是课堂提问的第一要点。所谓精确性就是精心预设课堂提问的内容及形式。设计的问题要精要恰当,具有典型意义。首先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要明确这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目标,否则难免偏离教学中心,使得所预设的问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提问不但要引领学生领会课文内容,而且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感染,学到语文知识,接受语言训练,最终实现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因此,课堂提问就必须精心设计,准确发问,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例如,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以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记叙了在鼎湖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其重点落在“途中听泉”和“山寺听泉”两个段落。重点句段的教学要妥善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意。教师可提问:“为什么作者会联想到这些声音?作者的耳朵真的有那么灵吗?”然后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弄清楚作者之所以想到了这些,是因为联想到了白天所见到的景色。作者还听到了什么?从忽急忽缓、忽高忽低作者又产生了联想,让学生在通过朗读想象,从“绕过、拍打、穿越、流连”感悟到泉水的“趣与活泼”。这样的提问富有启发性、针对性,可以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教材优美的文字在脑中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从而品味出教材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课堂提问要深浅有度 一个好的提问,应该是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发展水平的。课堂提问的预设要研究阅读文本的内涵、性质及其之间的关系,把握提问的规律性,杜绝盲目性。 一是不提没有思考价值的“太浅的问题”。问题太浅,学生不加思考,脱口而出,看似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应答如流,其实是花架子,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二是不提没有思考价值的“太深太难的问题”,因为问题过深难,大大超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思维、能力的实际水平,学生不知所云,只好望“问”兴叹,无从回答,同样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样的提问往往容易挫伤学生的求知积极性,时间久了,就会使学生视教师的提问为畏途,无法实现师生正常的互动交流。我们倡导的课堂提问既要深浅有度,又要适当地体现层次性、差异性,使学生在不断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例如,教学生命桥一课时,教师可以重点抓住“奇迹”一词。先由普通桥引出生命桥,再循循善诱,层层设疑,引导学生理解“生命桥”用什么搭建的?为什么要叫“生命桥”?为什么课文标题上要加引号等。以“奇迹”为核心,层层递进,深浅有度,不仅使学生对“奇迹”的理解全面准确,而且对课文的思路也有了清晰、整体的把握。 三、课堂提问要具有延伸拓展 “提问有尽而思考无穷”。教师的课堂问题要具有延伸性、拓展性和发散性。 拓展性提问是一堂优质课必不可少的环节。要使小学生成长期间获得全面、均衡的发展,就必须利用语文教材的德育教化功能,对学生的道德、品格、情操等产生积极的熏陶感染。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拓展,可以是对教材内容、主题、篇章结构或写作技巧等进行拓展提问,也可以是对学生的生活阅历、学习方法、情感体会进行延伸提问,一改过去那种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的现象,让学生积极探索,自主质疑,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知识,慢慢向深层思维延伸拓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给予引导、训练,指点学生学会在其困惑处质疑、在文本关键处质疑,让学生回归“问”的主体。这样就能达到拓展语文教材的外延的效果,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苏教版语文第六册中的菩萨兵一课中的第一自然段,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弄明白藏族同胞为什么听说又有军队进了自己的家园,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下山露面。这时教师可便可以简单介绍一下红军是怎样对待百姓的,也可以引导学生谈谈通过电影、电视了解到的相P内容。这样,学生对第四段中翻译说的“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句话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在阅读教学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