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故都的秋 4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散文 “ 形 ” 、 “ 神 ” 合一的艺术特色。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的品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一导入课文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妩媚的,她常给人以艳丽动人的美,所以,纵然是客居他乡、彻夜难眠,在临安春雨初霁中,陆游还会给我们留下 “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的名句;而夏天常常是热情的,她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所以漫步 “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的康桥,在再别康桥中,徐志摩先生要慢吟轻咏: “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那么,秋天呢?(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我说秋天是多姿多彩的 - 有人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的是 “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万类霜天竞自由 ” ,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 2 / 6 有人登高,笔下出现了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登高)的景象,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 有人在秋中徘徊,目之所及是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和 “ 杨柳岸晓 风残月。 ” (柳永雨霖铃)秋雨里,柳永读到的是凄苦。 由此可见,文学作品,常常是客观现实和作者的主观感受的统一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贵在 “ 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体会蕴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 。(板书:读懂客观现实,体会思想感情) 二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全身心投入地读这篇课文。 三探讨课文内容 1讨论:本文的题目是 “ 故都的秋 ” ,在作者笔下, “ 故都的秋 ” 这个客观现实呈现出什么特点? 明确:总领句 -“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 (板书:清、静、悲凉) 2是通过哪些景象的刻划来表现 “ 故都的秋 ” 的 “ 清、静、悲凉 ” 的? 明确:主要是刻划了五种景况: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闲话秋雨、佳日胜果。(板书: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果) 3 / 6 3品味词句:哪些地方突出了 “ 清、静、悲凉 ” 明确:写秋院 -“ 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 (这是境的宁静); “ 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 、 “ 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 ” (这是心的宁静)。 “ 一椽破屋 ” 、 “ 破壁腰 ” (境的悲凉。) 写秋槐 -“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极柔软的触觉。 ” (这 是境的宁静,也是心的宁静。) “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 (这里有境的宁静,也有心的悲凉。) 写秋蝉 -“ 衰弱 ” 、 “ 残声 ” 。(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凉。) 写秋雨 -“ 息列索落 ” 、 “ 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 ” 、 “ 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 ” (这里有境地的宁静,也有情和境的悲凉。) 写秋果 -“ 淡绿微黄 ” ,即使是写 “ 红 ” 也是 “ 红完 ” 。(也是一种清、静的淡色。) 郁达夫写 “ 故都的秋 ” ,紧扣住 “ 清 ” 、 “ 静 ” 、 “ 悲凉 ”的特点,不用浓墨重彩,而是用平凡的词语表达了平凡的秋姿、秋色、秋声、秋味和平凡的人。 我们不妨来找一下,郁达夫笔下, “ 故都的秋 ” 在哪里? 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在小院中每座低矮的破屋内外;在秋4 / 6 槐的每一朵落蕊里;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也在那故都闲人充满了京腔的互答声中。 4统观整篇课文,作者除了运用细腻的描写来展现 “ 故都的秋 ” 的 “ 清 ” 、 “ 静 ” 、 “ 悲凉 ” 之外,开篇和结尾还用了怎样的写法? 明确:对比。其目的是抑彼而扬此,突出作者的主观感受 -北国之秋胜于 南国,从而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热爱。 5关于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两种完全不同一理解:有人认为本文是颂秋的,但也有人认为是悲秋的。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 教者认为:本文是用深沉的忧思和落寞的悲凉来颂秋的。开头就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 “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 饱尝一尝 ” ;在文章的结尾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 “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生命的三分之一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 6作者为什么不用明快的笔调来颂秋呢? 郁达夫,三岁丧父。 17 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岐视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 “ 静的文学 ” ,写的也是 “ 静止如水似的文学。 ” 5 / 6 此文写于 1934 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满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 “ 悲凉 ” 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这种感受在当时其它人的作品中也有痕迹。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不也有哀愁吗? 由此可见,散文的鉴赏,既要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又要注意体 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对思想感情的体会,还要结合作者当时的生活经历。 现在我们再来找找, “ 故都的秋 ” 到底在哪里? -心中有秋,笔下才有秋。 作者写作是这样,读者阅读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云南法检系统书记员招聘考试(公文写作)综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卫生学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养老护理员》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 平台监管算法优化-洞察与解读
- 2025年(试题)无人机地面站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绿色化肥技术趋势-洞察与解读
- 2025年澳门特别行政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生物学科专业知识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旅游类专业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真题模拟训练
- 2025年事业单位卫生类预防医学专业知识试卷(真题模拟精析)
- 核心制度考试题及答案问卷星
- 腾讯云大数据云平台TBDS 产品白皮书
- 一道美丽的风景作文500字
- 个人简历模板表格式
- 现网终端问题分析报告
- 第十五章巷道与井筒施工测量
- GB/T 1864-2012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颜料颜色的比较
- GB/T 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 FZ/T 07019-2021针织印染面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 电厂化学运行规程
- 新版香港朗文1A-6B全部单词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