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习题 课后答案_第1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 课后答案_第2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 课后答案_第3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 课后答案_第4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 课后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是指如果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 2、国际贸易的专业化利益:是指个体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3、国际均衡价格:是指一国的过剩需求等于一国的过剩供给时,对应的相对价格。4、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5、开放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存在着广泛的联系。6、封闭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没有任何的经济往来关系7、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二、是非判断题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正确) 2、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正确)3、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贸易和现代国际经济学理论多层面发展的三个阶段。它是伴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正确)4、与一般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相同,国际贸易理论在分析上也分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 (正确) 5、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考虑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与关系的影响。(错误)6、大多数国际贸易理论都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时间因素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较多体现。(错误) 7、没有贸易价格差的存在,就不会发生国际贸易。 (正确) 三、单项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 D )A、企业 B、个人 C、政府 D、国家 2、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B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3、若贸易的开展导致社会无差异曲线向远离坐标原点的方向移动,则判定贸易对该国是( A )A、有益 B、有害 C、不变 D、不能判断 4、消费点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移动,表示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 C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判断 5、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下列不属于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的是( D )A、生产达到均衡 B、消费达到均衡 C、市场出清 D、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6、国际贸易建立的基础是( B )A、绝对价格 B、相对价格 C、不变价格 D、以上三种都不是 7、在封闭经济条件下,A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我们称A国在X商品上具有( B )A、绝对优势 B、比较优势 C、没有优势 D、以上三种都不是 8、一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利益的多寡取决于( D )A、市场占有率 B、技术优势 C、竞争优势 D、贸易条件 四、简述题:1、试用图形分析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和专业化利益。2、试画出贸易提供曲线图形并予以简要分析。3、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个国家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水平?贸易发生在大国和小国,对大国的该产品价格影响不大,而对小国的该产品价格影响相对较大,而大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是明显高于小国在国际商场上的影响力,因此大国该产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是处于引导地位的,小国的产品价格属于从属地位。五、论述题: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重要?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得到了充分地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他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2、试推导贸易提供曲线。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一、名词解释1、比较优势: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是指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优势,而另外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遵循“两优取重,两弊取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则双方都能获得利益。2、绝对优势: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是指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而在另外一种产品上处于绝对劣势,另外一个国家相反。如果两个国家都从事自己占优势的商品的生产和国际交换,都可以获得贸易利益。3、机会成本: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因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产量所不得不放弃另外一种产品的量或价值。二、是非判断题1、根据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可以使所有贸易国的消费超出其生产可能性边界。 ( 正确 )2、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比较优势理论仍然有效,参加贸易的国家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国际分工也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 ( 错误) 3、技术的绝对差异会导致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 (正确) 4、技术的相对差异是各国形成比较成本的基础。绝对技术差异是相对技术差异的特例或特殊形式。( 正确 ) 5、在古典国际贸易中,生产要素指的是劳动和资本。( 错误 ) 三、单项选择题1、甲国生产手表需6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9个劳动日,乙国生产手表需12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成本说 ( C )A、甲国生产和出口自行车,乙国生产和出口手表 B、乙国进口手表,进口自行车C、甲国生产出口手表,乙国生产出口自行车 D、甲国生产出口自行车,乙国生产出口手表 2、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C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3、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D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4、在绝对利益理论与比较利益理论中,机会成本假定是( D )A、递增 B、递减 C、先递增后递减 D、不变 5、当两国之间存在国际贸易时( A )A、生产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但消费超出了生产可能性边界 B、生产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但消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C、生产与消费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 D、生产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但消费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6、假定有两个国家A与B,生产两种产品X与Y。A国生产X产品有比较优势的条件是(A )A、生产1单位X物品所放弃的Y物品比B国少 B、生产1单位X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投入比B国少C、生产1单位X物品所需要的资本投入比B国少 D、生产1单位X物品所需要的一切投入都比B国少 7、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政策主张是( A )A、自由贸易政策 B、保护贸易政策 C、战略性贸易政策 D、保护幼稚产业政策 8、绝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 A )A、斯密 B、李嘉图 C、俄林 D、魁奈 9、亚当斯密关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学说的观点是( A )A、绝对优势论 B、比较优势论 C、要素禀赋论 D、人力资本论 10、在绝对利益理论与比较利益理论中,经济资源能够(A )A、可以从一个部门自由转移到另外一个部门 B、可以从一个国家自由转移到另外一个国家C、不能从一个国家自由转移到另外一个国家 D、不能从一个部门自由转移到另外一个部门 四、简述题1、试用图形或数学模型分析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1、该理论的数学分析表1X产品Y产品甲国10天20天乙国20天10天全社会总产出2 X2 Y表2X产品Y产品甲国30天(10+20)0天乙国0天30天(20+10)全社会总产出3 X(30/10)3Y(30/10)结论(1)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2)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约劳动时间;(3)分工可以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益;(4)分工可以增加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2、(1)该理论未能说明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2)该理论所说的贸易利益是短期利益(3)按该理论观念,当今的贸易应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但事实恰好相反。3、(1)比较优势的定义: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较优势。(2)主要内容:A较大的绝对优势或较小的绝对劣势成为比较优势,各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贸易双方均获利。B国际分工改善了两国福利,贸易利益来源于分工产生的劳动生产率改进。C贸易模式是专门生产并出口其绝对劣势较小的商品(即比较优势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即“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2、试说明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缺陷。仅解决了具有不同优势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和交换的合理性3、简述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五、论述题1、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说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1)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是在斯密的“绝对优势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斯密认为,各国之间分工应按地区、自然条件及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即一国生产并出口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成本绝对低的商品。李嘉图发展了这种观点,认为国家参与分工应遵循“两优取重,两弊取轻”的原则,集中力量生产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进行交换,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2)数学模型或图形的分析比较。(3)意义2、在战后的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变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此变化进行解释。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一、名词解释1、斯脱尔波萨谬尔森定理:斯脱尔波萨谬尔森定理认为,某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2、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3、里昂剔夫之谜: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法考察美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时,发现美国出口的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与赫-俄模型刚好相反。由于赫-俄模型已经被西方经济学界广泛接受,因此里昂惕夫的结论被称为“里昂惕夫迷”或“里昂惕夫反论”。二、是非判断题1、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它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正确 ) 2、要素价格均等化会使两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 正确 )3、要素价格的均等化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但在现实中一般很难实现。 ( 正确 )4、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用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 ( 错误 )5、无论是技术差异,还是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它们都是以两国之间同一产品的价格存在差异为前提的。因此,只要存在价格差,各国间就有开展贸易的动力。( 正确 )三、单项选择题1、率先针对生产要素禀赋进行实证分析的经济学家是 ( C )A、斯托尔泊 B、萨谬尔森 C、里昂剔夫 D、俄林 2、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分配的影响来看,国际贸易有利于( D )A、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B、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C、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D、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3、俄林认为( C )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A、成本的国际绝对差 B、成本比例的国际绝对差 C、价格的国际绝对差 D、价格比例的国际绝对差 4、按照“要素禀赋理论”,俄林认为要实现国际分工的利益,最好是执行( A )A、自由贸易政策 B、保护幼稚产业政策 C、超保护贸易政策 D、执行哪种政策,视具体情况而定 5、认为土地、劳动、资本的比例关系是决定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这种观点来源于( C )A、绝对优势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 D、以上都不是 6、俄林解释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依据的是( C )A、绝对成本差异 B、比较成本差异 C、要素禀赋相对差异 D、规模经济效益递增 7、要素禀赋理论认为,每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由( C )A、它们的国际价格决定 B、它们的有效使用价值决定的 C、它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D、它们的国内价值决定的 8、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有( C )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 D、悲惨的增长 9、斯脱尔波萨谬尔森定理认为,某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 B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能判断 10、罗伯津斯基定理认为,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 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 B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能判断 四、简述题1、生产要素禀赋论是如何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的?(1)商品的价格差(2)各国生产要素的成本价格差(3)出口和进口2、简述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观点。一国应当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1)贸易基础: 相对要素丰裕度差异相对要素价格差异相对商品价格差异比较优势(2)贸易模式: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3)贸易利得: 贸易能够增进世界和各国福利(4)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五、论述题1、试述HO模型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1)每个国家应密集使用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出口商品,应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2)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不同国家同种商品价格差异;(3)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借鉴意义:灵活2、在战后的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变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此变化进行解释。第四章 现代贸易理论一、名词解释1.规模经济: 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厂商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另一种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2产业内贸易: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3. 产业间贸易:国家间不同产品的双向贸易。4. 产品生命周期:把产品从诞生到衰落的过程视为一个生命周期,即产品的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不同的阶段,占据支配地位的要素不同,形成的比较优势不同,国际贸易在各国发生。5. 规模收益递增:指生产过程中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二、是非判断题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说明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利益来源,对国际贸易的基础作出了一种新的解释,该理论被称为“新贸易理论”。( 正确)2、如果两国之间不存在比较优势,两国之间绝不会发生贸易。(错误。即使两国间不存在比较优势,外部规模经济也可导致国际贸易的产生。)3、根据贸易理论,如果两国的国内市场规模存在差异,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那么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专业化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Y。(正确)4、产业内贸易的发生取决于两国关系要素禀赋的差异;而产业间贸易则完全是由规模经济引起。(错误。产业间贸易的发生取决于两国关系要素禀赋的差异;而产业内贸易则完全是由规模经济引起)5、在寡头垄断的条件下,会发生两国关系之间同质产品更新换代的双向贸易,即产业内贸易。(正确)6、在寡头垄断市场下,贸易会使两国的福利恶化。(错误。在寡头垄断市场下,贸易后,两国市场结构皆由完全垄断转变为寡头市场结构,减少了两国市场的垄断因素,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扭曲,市场价格降低,消费者的福利水平提高) 三、单项选择题1以下产品中,(B)最容易经历一个产品生命周期A.大米 B.电视机 C.原油 D.矿物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说明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利益来源,对国际贸易的基础作出了一种新的解释,该理论被称为( D )A绝对优势理论 B相对优势理论 C要素禀赋论 D新贸易理论3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追求与现代大生产追求规模经济相互矛盾,其解决途径是( D )A.国际投资 B.国际技术转让 C.国际金融 D.国际贸易4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在( B )之间 A.富国与穷国 B.类似的高收入国 C.发展中国家 D.发达国与发展中国5.规模经济更容易发生在(B)A.小规模的纺织业 B.飞机制造 C.制鞋业 D.小企业6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者是(B )A. 赫克歇儿 B.弗农 C.小岛清 D.马歇尔7 产品生命周期处于初始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是 ( B )A.熟练劳动力 B. RD C.资本 D.非熟练劳动力8、产品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是( C ) A.熟练劳动力 B. RD C.资本 D.非熟练劳动力9. 产品生命周期处于成熟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是( A ) A.熟练劳动力 B. RD C.资本 D.非熟练劳动力10在垄断竞争的贸易模型中,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B )A.如果两国拥有同样的总体K/L比例,它们之间就不会发生贸易。 B贸易导致了商品品种的增多和规模经济效应的扩大,进而可以带来收益。C从长期看,厂商可以获利 D要素禀赋并不能决定产业内贸易的发生。四、简述题(任选一题)1、比较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两者都研究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属于动态分析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属于静态分析理论。2、试简述规模经济下国际贸易是如何扩大市场和提高社会福利的?规模经济下国际贸易使市场扩大:一方面,通过厂商产量的提高实现规模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增加了产品的品种数量。从社会福利的提高来看:一方面,生产成本降低使消费者可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消费品;另一方面,产品更新换代品种的增加使得消费者可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带来更多的满足。3、简述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产业间贸易的发生取决于两国关系要素禀赋的差异;而产业内贸易则完全是由规模经济引起。五、论述题(任选一题)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启发意义?发展中国家生产成熟产品具有劳动力的优势。2、区别“行业内贸易”与“行业间贸易”很有用吗?为什么?有用。用产业间贸易理论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的现象。3、试论述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国际贸易仍是互利的。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贸易可充分实现规模经济利益;贸易可改变市场结构,促进竞争,从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并促进技术进步;贸易可增加消费者的消费品种。第六章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一、名词解释1、进口配额: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2、有效保护率: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3、掠夺性倾销 :厂商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以获取垄断性的超额利润。4、出口补贴: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出口,所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5、持续性倾销:倾销是无限期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6、自愿出口限制:商品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下,自愿地限制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数量或金额。二、是非判断题1、 关税措施比非关税壁垒更具有直接性、针对性、灵活性、隐蔽性和歧视性。2、 最佳关税或最佳关税率是由关税征收引起的额外损失与额外收益彼此相等的那种关税率,核心问题是通过选择最佳关税使外国的利益转变成本国的利益,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分配。3、 厂商采取倾销的条件是该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具备影响价格的市场势力,而且它所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曲线的弹性是相同的。( )4、 最优关税不会减少消费者剩余。( )5、 进口配额是一种通过对进口数量的限制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市场的贸易保护措施。( ) 6、最佳关税的征收不能使外国出口商的收益转到进口国。 ( )7、在现实中,对国内不生产的进口商品征税,一般是为了保护国内生产。( )8、对国内可生产的进口商品征税,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获得财政收入。( )9、征收关税后,国内进口替代部门的生产厂商能补偿因产出增加而提高的边际成本,于是国内生产减少。 ( )10、如果关税征收国是一个大国,那么贸易条件的改善对该国有利。 ( )11、与征收关税相比,进口配额不利于限制一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 )12、出口补贴是非关税壁垒最常用的一个手段。 ( )13、倾销是在同一国家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 ( )三、单项选择题1、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B ) A.零进口关税 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 C.禁止性关税 D.禁止性关税以上2、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的议定书上签字的缔约国共有(B ) A.15个 B.23个 C.102个 D.123个3、商品倾销的目的主要是( C )。A、提高商品的价格竞争力 B、提高商品的非价格竞争力 C、打击竞争对手占领市场 D、进行促销4、能反映关税对本国同类产品的真正有效保护程度的关税是( C )。A、禁止关税 B、名义关税 C、有效关税 D、正常关税5、就国家整体而言,分配进口配额的方法是(A)A. 竞争性拍卖 B. 固定的受惠 C. 资源使用申请程序 C. 政府适时分配6、当一国政府对某种产品征收进口关税时,若该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生产者与消费者承担关税的程度是(A)A. 前者大于后者 B. 后者大于前者 C. 两者相等 D. 不确定7、属于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是( D )A. 特惠税 B. 普遍优惠制 C. 差价税 D. 海关估价8、按照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关税可分为( B )A. 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 B. 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 普遍优惠制 C. 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D. 特惠税和普遍优惠制9、从出口补贴中得益的利益集团是( A )A、出口国的生产者 B、出口国的消费者 C、出口国的政府 C、进口国的生产者10、从征收进口关税中受损的利益集团是( A )。A、进口国的生产者 B、进口国的消费者 C、进口国的政府 D、出口国的消费者11、WTO原则上是反对和禁止( A )。A、出口补贴和商品倾销 B、出口退税 C、关税同盟 D、自由贸易区12、对一个大国来说,最优关税率是(C )。 A、零关税率 B、禁止性关税率 C、在禁止性关税率和零关税率之间 D、5%13、出口补贴的经济影响不包括( B )。A、消费者剩余增加 B、消费者剩余减少 C、政府支出增加 D、生产者剩余增加14、通常所说的非关税壁垒是指( C )。A、进口税 B、过境税 C、进口配额制 D、禁止性关税15、下列哪一种情况属于倾销(B)A. 某物品出口价格为1000元,国内市场价格为800元 B. 某物品出口价格为800元,国内市场价格为900元C. 某物品出口量特别大 D. 某物品出口价格等于国内市场价格16、当达成自愿出口限量协定时,获得国内价格与出口价格之间差额的是(D)A进口国的消费者 B有权进口物品的人 C进口国政府 D.外国出口者17、当征收关税时,获得国内价格与出口价格之间差额的是(C)A进口国的消费者 B有权进口物品的人 C进口国政府 D外国出口者四、简述题 1、关税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内生产,但为什么在保护国内生产的同时还会造成消费者福利的损失?征收关税使国内市场价格提高,国内需求弹性大于零,必然导致消费量的减少,此即关税的消费效应。2、如果将关税改为直接对国内进口替代部门给予生产补贴,那么消费者福利还会受到影响吗?国内消费者支付比国外消费者更高的价格,并且国内消费者作为纳税人,还要承担一部分政府给予国内生产者的补贴,因此出口补贴损害了国内消费者的利益。3、进口配额与关税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有什么异同?如果让国内生产者来选择,他们会选择那种措施?(1)进口配额和关税的异同(2)与征收关税相比,进口配额更有助于限制一国进口商品的数量。五、论述题1、贸易保护政策到底保护了谁?第七章 外汇市场一、名词解释1、外 汇 :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 率 :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或把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3、汇率制度: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出的规定。4、外汇管制:国政府为了防止资金外流或流入,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授权有关货币金融当局对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 二、是非判断题1、直接标价法是指以固定数额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本国货币表示的汇率。正确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外汇短缺是因为经济发展阶段落后,创汇能力低于外汇需求(正确)3、外汇管制只适用于国际收支逆差国。 (错误 )4、远期外汇的买卖价之差总是大于即期外汇的买卖价之差。(正确 )5、外汇期货市场上,期货价格与货币利率成正比。( 错误)6、外汇短缺的根本原因是货币性的。(错误 )三、单项选择题1、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不包括( D )。A、中央银行 B、外汇银行 C、外汇经纪人 D、财政部2、按照IMF的定义,一国若能实现( A )下货币的自由兑换,该国货币就被列为可兑换货币。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基本项目 C、错误和遗漏项目3、1994年以后,我国的汇率制度为( D )。A、固定汇率制 B、清洁浮动汇率制 C、钉住浮动汇率制 D、单独的管理浮动汇率制4、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 C )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A、日元 B、德国马克 C、美元 D、欧元5、各国中央银行往往在外汇市场通过买卖外汇对汇率进行干预,当外汇汇率( A )时,卖出外币,回笼本币。A、过高 B、过低 C、不一定 D、都不是四、简述题1、外汇市场的主要功能。(1)国际清算:债权债务关系的结算(2)信贷功能:贸易中的延期付款相当于向买方提供融资信贷(3)套期保值:买进或卖出等值远期外汇,轧平外汇头寸实现(4)投机:寻找汇率风险或者暴露头寸以期望盈利2、发展中国家实行外汇管制的原因 。3、外汇管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五、论述题1、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各有什么理论上的优劣?在我国经济逐步开放的情况下应采取哪种制度?第9章 汇率决定一、名词解释1、铸币平价:在金本位制下,各国都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单位货币含金量之比2、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理论是西方汇率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购买力平价说有两种形式,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二、是非判断题1、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实证检验表明,购买力平价在长期和高通胀时是成立的。(正确 )2、无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认为,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本国货币的预期升值幅度。( 正确 )3、弹性价格货币模型将汇率的决定因素主要归结为三组变量: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相对实际收入和相对利息率。(错误)4、货币分析法假定本国同国外债券不具有充分可替代性,而资产组合平衡法则假定本国同国外债券有充分可替代性。(正确)5、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如果本国通胀率超过外国,则本币将升值(错6、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都是一样的。( 错误)7、套补的利率平价理论认为,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 (正确 )三、单项选择题1、根据资产组合平衡模型,在下列情况下,本国货币必将发生贬值( A )。A、本国货币供应量增加 B、本国货币供应量减少 C、外币债券供应量增加 D、本币债券供应量增加2、在汇率决定理论中,属于存量分析的有(D )。A、购买力平价理论 B、利率平价理论 C、国际收支理论 D、资产市场法3、汇率决定理论的资产市场说中资产组合包括( B )。A、实物资产 B、金融资产 C、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 D、货币和黄金4、国际借贷说认为,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是(A )。A、流动借贷 B、国际借贷 C、固定借贷 C、长期借贷5、假设意大利的年通货膨胀率为10%,而法国只有2%,根据购买力平价,法国法郎相对于意大利里拉将( A ) 。A、升值8% B、贬值8% C、升值12% D、贬值12% 6、假设预期实际汇率在美国为每年5%,而日本为每年1%,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则在下一年度美元对于日元将( B )。A、升值4% B、贬值4% C、升值6% D、贬值6% 7、通常情况下,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时,外汇汇率就会( B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四、简述题1、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当前,决定我国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观点。(1)汇率由两种货币的购买力决定(2)货币的购买力可以通过物价水平来加以表现(3)货币的兑换率(即汇率)就是各国物价水平的比率(4)一价定律3.简述利率平价理论的主要观点。(1)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2)利率平价理论认为汇率是由两国不同利率水平决定的理论4.什么是特里芬难题?美元具有美国本币和世界货币的双重身份及保持其与黄金可兑换性和满足国际清偿力的双重责任。而这双重身份及双重责任均是矛盾的,难以做到两全。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可能长期维下去,存在着崩溃的必然性。五、论述题1、试述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逻辑与发展趋势。2、试述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并结合我国的实际予以分析。影响:(1)对贸易收支影响的一般表现: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抑制进口改善国际收支。如果本币贬值,将引起所有国外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和所有本国商品外币价格的下降,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提升,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上升,本国对国外商品的需求下降,改变了进出口数量。本币贬值,出口量增加,进口量减少。(2)对国内物价影响。如果本币贬值,即反映了本币购买力的下降,将直接导致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同时货币需求量增加引起货币投放量增加,增加通货膨胀预期。(3)对就业。本币贬值,将促进出口量增加,经济增长特别是出口产业的繁荣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一般来说,贬值有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4)对资源配置。本币贬值,出口量增加将促进出口产业的发展,进口量减少将促进进口替代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优化调节。第十章 国际货币制度一、名词解释1、国际金块本位制:建立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实行的金铸币本位基础上的货币制度,其特点是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2、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由44个国家参与会议并商定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3、史密森协议:1971年12月,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西方十国于史密森尼学会所达成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协定。4、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主要目标是要建立名为欧元的单一欧洲货币 5、东南亚金融危机: 6、特里芬难题:美元具有美国本币和世界货币的双重身份及保持其与黄金可兑换性和满足国际清偿力的双重责任。而这双重身份及双重责任均是矛盾的,难以做到两全。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可能长期维下去,存在着崩溃的必然性。二、是非判断题1、在金铸币本位制度下,只能流通由国家统一铸造的金币。( )2、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汇率方面规定,IMF成员国的货币直接与黄金挂钩。( )3、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基本职能是解决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4、牙买加协议认可了浮动汇率的合法性。( )5、特别提款权是一种国际支付工具。( )6、牙买加体系建立后,美元占国际储备的比例持续提高。( )7、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各国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不超过2.25%。( )8、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用的是钉住汇率制。( )9、六十年代以来所采用的进口替代策略是引发发展中国家八十年代债务危机的一个原因。10、1999年1月1日欧盟正式启动欧元,各成员国货币完全退出流通。( )三、单项选择题1、发展中国家主要采取的汇率制度是(C )A. 固定汇率制 B. 浮动汇率制 C. 钉住汇率制 D. 联合浮动制2、最早实行金本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