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课堂实录_第1页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课堂实录_第2页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课堂实录_第3页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课堂实录_第4页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课堂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课堂实录 文 章来源 m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课堂实录 【复习旧知】 课前预备铃声响起后两分钟,由科代表带领全班同学齐读历史指导丛书同步训练第 45 页上一课 “ 知识建构 ” ,教师强化复习提问: 师:上一课中所学,建立的两个政权的名称及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有何不同? 生 1:明朝朱元璋,清朝皇太极 生 2:一个是汉族建立的,一个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生 3:建立者一个是农民领袖,一个是满族贵族。 师:明清政治有何特色?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 4:特色: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内容: 废丞相,权分六部; 设内阁; 建立厂卫制度; 设军机处; 八股取士; 大兴文字狱。 点评:历史学科学生学习的时间少,课后的复习基本上落实不到位,因此,利用课前的时间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复习还要加强,这样才能巩固所学知识,为新课学习打基础。 师:明清时期在政治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是一特色,明清的外交又如何?(板书课题) 2 / 11 【导入新课】 师: XX 年 12 月 26 日,中国海军开赴索马里护航。事件本身,引起国际主流媒体高度关注,美联社、华盛顿邮报、美国新闻周刊都将中国海 军的这次行动,比作 “ 郑和舰队剿海盗 ” 。这是怎么回事?下面请宁先会同学:讲 “ 郑和擒海盗王 ” 的故事。 点评: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成功。课堂紧扣现实问题,拉进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将历史故事引入课堂,历史味浓。 【课前小热身】 师:听完故事,同学们很想了解 “ 郑和下西洋 ” 吧。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 6669 页,勾画要点,完成丛书第 49 页的 “ 知识建构 ” 填空。 学生阅读教材,勾画要点,完成 “ 知识建构 ” 学生分小组交流,矫正 “ 知识建构 ” 完成情况。(组内合作、互助) 点评:新课教学前的预习,充分体现 了 “ 先学后教 ”“ 兵教兵 ” 的新课程理念。在操作中,有方法指导、有具体要求,有独立思考,也有合作学习。并且,充分地利用了练习册。 师:同学们对 “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 已有大致的了解,还想知道更多更详细的内容吗? 【知识梳理】 3 / 11 一、奉命出使(背景) 师:郑和奉谁之命而出使? 生(众):明成祖(板书) 师:明成祖为什么让郑和下西洋?也就是出使的目的是什么? 生(众):宣扬国威,加强海外联系(板书) 二、七下西洋(经过) 师:郑和一共几次下西洋? 生(众):七次(板书) 师:郑和第一次下西 洋是什么时候?出发地点在哪? 生(众): 1405 年;刘家港(板书) 师:说说郑和船队到达最远到达哪里? 生(众):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板书) 三、世界壮举(意义) 这是 1985 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 580 周年而发行的 4 枚纪念邮票。画面表现的是郑和以及其下西洋时到达占城、古里等国受到人民欢迎的情景。 师:看教材,找找郑和下西洋历史意义有哪些关键词?可同桌交流 学生最后商定有这些: 30 多个国家早半个多世纪世界壮举航海家 4 / 11 四、开发南洋 师:郑和下西洋带着几许遗憾结束了,但他的远航促进了 华侨对南洋的开发。那么,中国人早在什么时候就有人到南洋谋生了呢? 生 5:唐朝(板书) 师:唐朝时,武则天重用酷吏,滥杀无辜,为了避难,不少人逃到南洋。之后,到南洋的中国人越来越多。那么,华侨为开发南洋做出了什么贡献呢? 生 6:他们带去了国内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文化知识,在那里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为南洋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点评:这一板块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教材,落实基础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记住基础知识点。 【重、难点突破】 1重走 “ 郑和下西洋 ” 之路 师:请同学们在教材 P67“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 上找到 “ 刘家港 ” 。(并帮助学生明确西洋与南洋的地理位置,强调图上 “ 浡泥 ” 就是 “ 加里曼丹岛 ” )请同学们用手中笔重走郑和下西洋的路线。 学生在教材 P67 图上描线。 师:请同学们绘制 “ 郑和航海图 ” 简易示图(给出提示:选5 / 11 四至五个重要地点,要有出发点和终点,用箭头相连) 两生在黑板上演示,其余学生在自己教材上完成。 点评:这一环节设计得较好。重走 “ 郑和下西洋 ” 之路,感受郑和船队之艰辛,渗透情感教育;感知郑和下西洋到达许多地区,是一次了不起的航行;通过描线,培养学生 识图、动手能力;通过制作简易示图,培养学生将地图信息转化为文本叙述的表达能力。 师:点评学生完成的情况,再次强调最远到达的地区。总结: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与亚非 30 多个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并与之建立了友好关系。(引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2感悟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教师展示 “ 郑和远航与哥伦布远航比较表 ” 人物郑和哥伦布 比较结果 地区西洋美洲 航海情况 时间 1405 1433 年 1492 1504 年 次数 7 次 4 次 人数 27800 人 1500 人 船数大船 62 艘(连小船共 计 200 多艘) 17 艘 船只大小大船长米,宽米船长米,宽 6 米 到达范围到达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到达美洲 6 / 11 师:请同学们分析比较结果。 生 7:时间早;人数多;次数多;船数多,船体大,范围广。 师:从比较结果可以看出:郑和远航具有以下特征:时间早、规模大、范围广(板书)。所以郑和的远航比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不愧为世界杰出的航海家。 点评:这一问题设计较成功。一改过去要求学生背教材中结论的枯燥的接受式学习方法,重视知识获取的过程,达成课程目标之 “ 过程与方法 ” 。利用表格提供 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延伸拓展】 3郑和七下西洋的遗憾与启迪 师:郑和远航是了不起的行动,但却后继无人。郑和远航的壮举为什么在 7 次之后就不再也没能继续了呢? 展示材料,提醒学生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下西洋的费用方面去思考。 材料一: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加强与海外联系,并宣扬国威,命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川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 材料二 “ 支费浩繁,库藏为虚 ” ,是终止下西洋的直接原因。永乐年间,新建和改建了约二千艘海船。这些船只主要用于下西洋。其中每只宝船造价约需五、六千银两。此外,还要7 / 11 加上各种赏赐品的费用。据说大约花了六百万银两。而直至明中叶时,财政每年税收不过三百余万两。如此宣扬国威的收获之一,是朝贡使臣大量涌至。永乐年间,每年来贡的外国使团平均七个。在第六下西洋回朝时,竟有十六国遣使臣一千二百人同时来朝!对这些外邦朝贡者,按规矩还要赏赐。明成祖曾说: “ 朝廷取四夷,当怀之以恩。今后朝贡者,悉以品级赐赍,更加厚不为过也。 ” 以上还没有计算生还者要赏赐;死去的大约 一万人则要抚恤。在不堪重负的情况下,这些壮举只好中止。 毛佩奇郑和下西洋 阅读材料一、材料二说说郑和下西洋半途而废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当今的改革开放,你有何启示? 生 8:郑和远航是为加强海外联系,不是去发展经济。 师:对的,郑和的远航是政治目的,与哥伦布航行的海外扩张的经济目的有本质的不同。 生 9:由于下西洋的开支巨大,导致明朝国库空虚,下西洋被迫终止。 师:也就是说:从商业角度看,下西洋并没有给明朝带来多大的实际利益,这样的对外开放对明朝的发展也没有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而现在的中国也实施 对外开放, 30 年的历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那么,明朝前期的对外开放与中国现在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差别呢? 8 / 11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 师:明朝前期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为了炫耀自己,主要是 “ 走出去 ” ,而我们现在的对外开放,不但是 “ 走出去 ” 了,更重要的是 “ 引进来 ” 了。我们引进了外国先进的经验、管理、技术等等,为我们自己的发展服务,从而推动了我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尚且要注意学习他国的先进之处,那我们个人呢? 生 10:我们应该多向他人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促进我们自己的成长。 点评:本课设计这一环 节在评课中,老师们产生分歧,有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因为课标和教材都没有要求。我们请吴老师作了设计说明。确实,这一环节是这堂课的亮点之一:改变了 “ 教教材 ” 的旧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也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提供材料去思考,结合现实去思考,从学生实际出发去思考。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史学观 ,感悟 “ 论从史出 ” 的史学方法。 【课堂小结】 师:本课第三部分内容 “ 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 ,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 11:我学到了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了解 了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9 / 11 生 12:我为我国古代的壮举感到自豪。 生 13:我认识到:我们应该多向他人学习,学习他人的优点,这样才能让自己发展得更好。 生众:齐读本课丛书 “ 知识建构 ” 。 点评:课堂小结有新意,由学生来完成:说说自己所学的知识、所感受的情怀、所领悟的道理。 【课堂大练兵】 完成指导丛书第 5051 页的选择题、列举题和材料题 点评:这是一种很好的处理作业的方式,课堂上完成作业,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即时复习巩固所学的内容,符合初中历史目前的教学现状(学生不愿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历史学 习中)。 【课外活动】 有兴趣的同学可根据以下三题,任选一题。 1、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电视剧郑和下西洋。 2、收集资料,介绍郑和生平。 3、收集资料,介绍一位你了解的南洋华侨名人。 点评:这是有创意、有趣味、开放性的练习题,可以满足部分有兴趣的学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以后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打基础。 教学反思: 1、由于学生没有绘制过地图,所以学生在绘制 “ 郑和航海10 / 11 图 ” 时无从下手,要么把教材上的地名都写上,要么把起点与终点混为一谈,也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把这些地名联系起来。所以课堂上有必要提示 学生如何绘制地图,这样,效果就要好一些了。这说明:在教学时,应多教给学生方法,多在方法上加以指点,最终让学生 “ 会学 ” 。 2、国人多对 “ 郑和下西洋 ” 大加赞许,但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为已用。所以设计了 “ 延伸拓展 ” 的问题,让学生学会 “ 怀疑 ” ,古今对比、古为今用、学为已用。虽然引用的观点在学术上尚有争议,但从教学效果看,升华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当然,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有限,教师要多加指导。 总评:吴德飞老师上的这堂课是初一、初二教研活动上的研究课,是一堂没有使用 多媒体教学的常态课。课后老师评价较高:是一堂高质量的历史课。本堂课体现了初中历史课的完整教学:从旧知复习 情境创设 课前预习 新课教学 课堂作业 课后拓展六个环节一气呵成;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 先学后教 ”“ 以学为主 ”“ 用教材教 ”“ 最近发展区 ” 等;重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学科能力的培养:知识点的记忆、知识结构构建、读图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