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9 曹刿论战九下 12 21、曹刿论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力目标 1把握本文以 “ 论战 ” 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德育目标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 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 / 19 2品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把握文意;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齐鲁长勺 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让我们通过长于记述战争的左传去了解鲁国取胜的原因。 二、解题 1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 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清代有的学者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史编3 / 19 成。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 (前 722 年 ),终于鲁哀公十四年 (前454 年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 ,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3长勺之战背景简介 本篇选文又题作 “ 齐鲁长勺之战 ” 或 “ 长勺之战 ” 。这一战事发生在鲁 庄公十年 (前 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前此两年,齐桓公 (公子小白 )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 (齐襄公堂弟 )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4 / 19 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多媒体显示重点字音 刿( gu)又何间焉( jin)鄙( b) 弗敢专也( f)小惠未偏( bin) 玉帛( b)小信未孚( f) 公与之乘( chng)辙( zh) 夫战 (f)轼( sh)旗靡( m) (二)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根据朗读情况纠正浯调。如: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读出反对的意味 ) 2、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读出否定的意味 )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读出肯定的意味 )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语调应舒缓 、深沉,读出议论的语气 ) 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有解说的意味,语调应低缓 )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 教师巡视各组,随时解答学生疑问,并收集共性问题以供全班讨论解决。 5 / 19 (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学生整理文言词语。 1、重点词句 ( 1)重点实词:间、信、孚、福 ( 2)通假字:偏 ( 3)古今异义词:鄙、牺牲、狱、可 以 ( 4)关于 “ 肉食者 ” 。肉食者:吃肉的人。 “ 肉食 ”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供给的一种膳食,按规定 “ 大夫以上,食乃有肉 ” 。因此 “ 肉食者 ” 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的官员,此处借指有权位的人。 ( 5)重点句子: 肉食者谋,未能远谋。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2、判断句式: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译为 “ 是什 么 ” 和 “ 不是什么 ” 。 6 / 19 例如:忠之属也 3、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语,有的省略宾语,有的省略介词等等,翻译时要补出来。: 一鼓作气,再 (鼓 )而衰,三 (鼓 )而竭。文言文翻译。须补出必要的成分,保持句意完整。 4、倒装句式:按照现代汉语的常式是主 -谓 -宾顺序,但有的文言句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情况,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顺序。 例如: “ 何以战? ”“ 战于长勺 ” (倒装) (五)选几位同学概述课文大意。 1、课文的三个段落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各 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 第三段,战后曹刿论述战役取胜的原因。 课文是按着战前准备、战争进行、 战后总结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 2、换个角度: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概括情节。 曹刿:请见 问战 参战 论战 庄公:迎战 备战 胜战 问故 (六)分角色朗读。 7 / 19 (七)学生根据思路提示背诵课文。 四、布置作业 1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如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城濮之战等。请收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阅读。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研读课文;品评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艺术,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二、研读课文 思考:结合课文回答 “ 肉食者鄙 ” 的 “ 鄙 ” 表现在哪里?曹刿的 “ 远谋 ” 表现在哪里?纵 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 教师明确: 1、 “ 肉食者鄙 ” 的 “ 鄙 ” 表现在: 8 / 19 ( 1)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这两点都被曹刿否定。在曹刿的启发下,庄公终于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2)战斗中, “ 公将鼓之 ”“ 公将驰之 ” ,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 3)战后, “ 既克,公问其故 ” ,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 “ 鄙 ” 。 2、曹刿的 “ 远谋 ” 表现在:( 1)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2)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品读课文,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两方面的认识。并用 “ 从 中可以看出 ” 的句式说话。 学生自由发言。成果展示: 1关于人物塑造 (1)关于曹刿 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 “ 远谋 ” 。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9 / 19 的谋略。 (2)关于鲁庄公 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 “ 鄙 ” 。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 “ 小惠 ” 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 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综合以上,可以得出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3)关于比照映衬 作者巧妙地运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 “ 乡人 ” 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 五、拓展延伸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义,并说出相应的成语。 齐师伐我齐人三鼓望其旗靡小信未孚惧 有伏焉夫大国,难测也未能远谋故克之三而竭 10 / 19 观其辙故逐之 明确,如: 齐人三鼓 一鼓作气 望其旗靡 所向披靡 彼竭我盈 恶贯满盈 小信未孚 不孚众望 惧有伏焉 危机四伏 故克之 克敌制胜攻无不克 三而竭 弹精竭虑 精疲力竭 观其辙 南辕北辙 重蹈覆辙 故逐之一 逐鹿中原 追亡逐北 难测也 莫测高深 心怀叵测 未能远谋 足智多谋 深谋远虑 五、课堂小结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 六、布置作业 1左传语言十分精练。这跟所谓 “ 史家笔法 ” 有密切关系。试从文中举例说明这一特点。 11 / 19 2、背诵课文 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 “ 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 12 / 19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 “ 二十四史 ” 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 (齐地 ),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13 / 19 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 二人小组讨论交流,并记下不明白的语句,待全班讨论解决。 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或句子,教师鼓励其他同学给这位同学解说明白;同学们都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讲解。 14 / 19 15 / 19 要求:( 1)用现代白话复述;( 2)复述要突出事件的重要环节和关键之处。 16 / 19 本题一题三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从文字材料中提取、概括关键信息的能力。 学生讨论交流 17 / 19 2关于详略 课文剪裁详略得当。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18 / 19 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 “ 远谋 ” 。 3、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面试常见问题及答案电子版
-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护理原则
- 人工智能识别技术专题
- 体育活动送信的策划与实施
- 肾脏足细胞损伤研究框架
- 稳定细胞株筛选
- 胃肠动力生物反馈治疗仪
- 细胞运动机制与调控指南
- 天津市部分区2026届化学高三上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血液内科护理教学课件
- 2025年小学教研室教学计划
- 2025年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卷-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会展物品租赁管理办法
- 2025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物理真题试卷(中考真题+答案)
- 2025年放射医学技术师中级技术职称考试试题(附答案)
- 贩卖人口罪与强迫劳动罪
- 新员工入职职业道德培训
- 婚内债务隔离协议书范本
- 2025秋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语文上课课件 第三单元 阅读综合实践
- TZZB3051-2023电气绝缘用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块状阻燃模塑料UP-BMC
- 企业职务津贴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